人教版七年级地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 同步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太空探索)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科学家曾经推测火星是太阳系除地球之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阅读火星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矮行星 D.彗星
2.根据目前对火星的认识,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B.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C.火星上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 D.火星的温度比地球要高
3.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 )火星探测器。
A.天舟一号 B.天问一号 C.嫦娥工程 D.神舟一号
【答案】1.A 2.C 3.B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属于行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A错误;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B错误;火星上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C正确;火星的温度比地球要低,D错误;故选C。
3.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B正确;天舟一号是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不是火星探测器,A错误;嫦娥工程是探月工程,与月球有关,C错误;神舟一号飞船是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不是火星探测器,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在太空探索的历程中取得一系列成就,“神舟”系列的研究领域是载人飞船,“天问”工程的研究领域是火星探测,“天宫”系列的研究领域是太空空间站,“嫦娥”工程的研究领域是探月工程。
(新情境·太空探索)“天工开物”计划是中国发起的一项长期计划,内容涉及对围绕太阳运行的不同天体进行探索、移民和开发。其目标是以地球为起点,由近至远逐步建设太空资源开发体系。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天工开物”计划中最先开发的天体可能是( )
A.火星 B.水星 C.土星 D.海王星
5.“天工开物”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
①开发占领太空中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A 8.B
【解析】7.读材料可知,太空资源开发“天工开物”计划是中国发起的对围绕太阳运行的不同天体进行探索、移民和开发的长期计划;据材料“其目标是以地球为起点,由近至远逐步建设太空资源开发体系”可知,开发顺序为距地球由近到远,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火星,“天工开物”天体开发顺序以火星为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太空提供了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物理环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这些条件为科学实验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使得在地球上难以进行或成本高昂的实验得以在太空中实现,②正确;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还能为未来的太空居住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③正确;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还为全球太空治理和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探索太空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研究更多技术,促进人类进步。
(新情境·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重力只有地球的1/6,昼夜温差可达300℃,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命名为“望宇”。下图是中国登月服外观设计图(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6.登月服不同于普通服饰,其属于( )
A.新能源产品 B.高新技术产品 C.传统工业品 D.轻工业产品
7.人类登上月球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重力较小②昼夜温差大③洪涝灾害④太空辐射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重要保障是( )
A.科技人才 B.交通运输 C.矿产资源 D.人口数量
【答案】6.B 7.D 8.A
【解析】6.登月服不同于普通服饰,不是传统的轻工业产品,CD错误;登月服并不能提供动力,不属于新能源产品,A错误;登月服能防强太空辐射,抗强温差,属于高新技术产品,B正确。故选B。
7.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重力较小,昼夜温差可达300℃,昼夜温差大,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烈,这些都是要克服的困难,①②④正确;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不会出现洪涝灾害,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D。
8.登陆月球需要克服月球极其不利的生存环境,还需要应付漫长复杂的太空旅途,这都需要极高的科技,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A正确;人类登月与地球上的交通运输、矿产资源、人口数量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点睛】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没有人类生存必需的资源,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无法抵御来自宇宙的辐射,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低至零下183℃。
(新情境·人造卫星)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
A.资源丰富 B.科技先进 C.人口众多 D.农业发达
10.我们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
①利用太空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②探索其他星球,进行星际大战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了解宇宙起源,探寻生命奥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9.B 10.C
【解析】9.科技先进是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先进的航天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创举,B正确;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等方面,与探测器实现智能快速采样的技术能力并无直接关联,A错误;人口众多只是在人力资源数量上有优势,但不是直接促使探测器完成这一高难度任务的原因,C错误,农业发达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等领域,和航天探测技术没有直接联系,D错误。故选B。
10.利用太空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太空具有特殊物理环境,利用这些环境可以开展许多在地球上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这是太空探索的重要意义之一,①正确。探索其他星球,进行星际大战:太空探索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促进人类发展等,而不是为了进行星际大战,这种说法违背了太空探索的初衷,②错误。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了解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未来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建立太空基地等,是太空探索的重要意义,③正确。了解宇宙起源,探寻生命奥秘:通过对太空的探索,研究天体的演化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起源,寻找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这是太空探索的深远意义,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空探索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从深空探测到寻找外星生命,从开发新的能源到解决地球上的资源问题,太空探索将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深,人类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将会走得更远。
(新情境·太空探索)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空间站建设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下图示意中国天宫空间站。完成下面小题。
11.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天圆地方 B.围绕月球公转 C.围绕太阳公转 D.是巨大的球体
12.开展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发展航天科技增强民族自信 ②利用太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③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④认识宇宙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1.D 12.C
【解析】11.“天圆地方”是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错误认知,在现代科学中,已经证实地球是球体,在空间站更能直观看到地球是球体,而不是天圆地方,A错误。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B错误。在空间站中,由于视角和距离等因素,很难直接见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现象 ,C错误。从空间站的视角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这是现代航天探索中能够直观见证的事实,D正确。故选D。
12.开展载人航天工程,能够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展示国家的科技实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①正确。太空环境目前并不适宜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也不存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供利用,②错误。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利用这些独特的太空环境可以进行许多在地球上难以开展的科学实验,③正确。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宇航员进入太空,能够直接认识宇宙环境对人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影响,④正确。故选C。
【点睛】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古代时人们提出的“天圆地方”说,再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猜测地球是圆形;直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进入现代以后,人们利用人造卫星能够清楚地看到地球是球体。
【能力提升练】
(新情境·航天探索)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探测,旨在获取月球表面信息、分析月面元素含量、探测月壤特性等。我国的探月工程称为“嫦娥工程”,其命名源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读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我国探月工程主要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球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是由于月球( )
A.有可直接饮用的液态水 B.有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首次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是( )
A.嫦娥一号 B.嫦娥二号 C.嫦娥三号 D.嫦娥四号
3.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
①勘探月球上的资源 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
③扩大空间站的规模 ④促进深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D 3.B
【解析】1.月球上没有可直接饮用的液态水和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A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C正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D错误;故选C。
2.读我国探月工程主要历程示意图可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首次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勘探月球上的资源,为未来的太空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能性;推动了和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未来的深孔探索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深空探测活动;①②④正确。与扩大空间站的规模无关,排除③,故选B。
【点睛】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新情境·星系)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为天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5.目前,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的意义是( )
①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②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加深对太空的认识 ④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C 5.A
【解析】4.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比,火星距离太阳更远,A错误;火星上目前没有发现有液态水和生物,BD错误;火星由于距离太阳更远,所以地表气温比地球更低,C正确。故选C。
5.太空探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拥有先进的太空技术和实力,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加深对太空的认识,不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新情境·太空探索)2024年2月24日,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称: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各项航天工程中,专指我国探月工程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 B.天问系列 C.天宫空间站 D.嫦娥工程
7.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发射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D 7.A
【解析】6.嫦娥工程是我国探月工程,D正确。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A错误。天问计划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B错误。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太空实验室,C错误。故选D。
7.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这是我国在太空领域的重大建设成果,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①正确。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导航等服务,是我国在太空领域的重要成果,属于太空探索成就,②正确。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的重要成果,属于太空探索成就,③正确。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属于海军舰艇,不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多个方面。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新情境·地球)一横一竖组成遨游太空的“T”字,积十多年苦功,中国空间站建成了。这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世界史上的一座丰碑。图为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8.我们生活的地球( )
A.是一颗恒星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会发光 D.是一个球体
9.航天员透过空间站的舷窗可以看见地球表面的( )
A.经线和纬线 B.动物和植物 C.海洋和陆地 D.倾斜的地轴
10.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先进的科技 B.众多的人口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答案】8.D 9.C 10.A
【解析】8.地球是一颗行星。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自身不发光。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航天员透过空间站的舷窗,可以看见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经线、纬线和地轴都是人们假想的。动物和植物因空间站距离地球太远而无法被看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0.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先进的科技。科技的进步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A正确;与人口、资源和交通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11(新情境·宇宙环境探索)【宇宙环境深探索】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科学家参与的世界首个覆盖六大洲的自动天文台网络建成,其站点分布于西班牙(BOOTES-1、BOOTES-2)、新西兰(BOOTES-3)、中国(BOOTES-4)、墨西哥(BOOTES-5)、南非(BOOTES-6)和智利(BOOTES-7),如图1所示。图2示意天文观测条件。
协同观测
(1)通过分布在不同经度的站点,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观测。六大自动天文台中,一天中能够最早观测到重要的天文现象并及时捕捉并传递相关数据的天文台是 。
(2)读图1,归纳自动天文台网络站点的大洲分布特点。
中国贡献
BOOTES-4所在地——云南丽江站,是我国天文观测条件最好的台站之一。其自动望远镜架设在海拔3200米的山巅。
(3)读图2,分析中国(BOOTES-4)作为天文台站点选址的有利条件。
(4)假设你是该项目的负责人,请从站点数量优化、技术手段升级、国际合作深化等方面任选一项,提出一项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升自动天文台网络的监测能力。
【答案】(1)(新西兰)BOOTES-3
(2)分布广(即站点覆盖六大洲,包括欧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或除南极洲外,其余大洲均有分布)。
(3)(纬度较低)视野开阔;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远离城市)光污染小、空气洁净;天气晴朗、少云层遮挡。
(4)站点数量优化:在站点稀疏的非洲增设赤道附近站点,利用低纬度天空覆盖更广的优势。
技术手段升级:部署人工智能算法,实时识别异常天文现象并触发多站点协同跟踪。
国际合作深化:与各国天文机构共建标准化数据库,统一观测协议以提升数据兼容性。
【分析】本题以世界自动天文台网络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方时、天文台站点选址条件、提升自动天文台网络的监测能力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越往东时间越早,图中新西兰(BOOTES-3)位于最东方,最早进入黑夜,因此最早观测到重要的天文现象。
(2)读图可知,站点覆盖六大洲,包括欧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因此具有分布广的特点。
(3)中国(BOOTES-4)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干扰少,有利于观测;地处低纬度地区,视野开阔;降水少,晴天多,云层少,适合长时间天文观测;远离大城市,光污染较少,空气洁净。
(4)从站点数量优化方面:在站点稀疏的非洲增设赤道附近站点,利用低纬度天空覆盖更广的优势。从技术手段升级方面,采用更高分辨率和更灵敏的望远镜,提升观测精度和捕捉微弱信号的能力;部署人工智能算法,实时识别异常天文现象并触发多站点协同跟踪。从国际合作深化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各国天文机构共建标准化数据库,统一观测协议以提升数据兼容性。
12(新情境·宇宙环境探索)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图1为是太阳系示意、图2是“祝融号”火星车。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在太阳系中位于 和 星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需要脱离 (天体系统名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需要的能源来自 。
(2)据图2推测“祝融号”在火星上的主要探测内容。
材料一 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接近的行星,有“袖珍地球”之称,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表:地球与火星的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与日平均距离(亿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均温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地球 1.5 1年 23时56分 15℃ 23°26′
火星 2.28 1.9年 24时37分 -23℃ 23°59′
(3)根据材料以和表格分析“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可能遇到的困难。
(4)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的现象?若有请分别说出火星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四季更替的周期。
材料二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下图为中国探索火星时间轴: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年来中国探索火星科技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
【答案】(1) 地球 木 地月系 太阳能
(2)探测火星地形地貌;探测火星气象状况;探测火星次表层结构;探测火星磁场;火星表面物质成分等。
(3)大气稀薄,风速大,沙尘暴频发,对火星车设备造成磨损、侵蚀;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23℃,昼夜温差大,对设备运行不利;复杂地形,不利于火星车行驶。
(4)火星有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南北纬66°01′-90°;四季更替的周期:1.9年。
(5)国家对航天科技发展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给予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重视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在航天领域长期积累,有成熟技术,为火星探测奠定技术基础;积极开展国际航天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和“祝融号”火星车为资料,涉及天体和天体系统、火星的概况、火星探测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在太阳系中,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所以火星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进入火星轨道意味着脱离了地月系。“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其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因为火星车配备了太阳能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其运行。
(2)从图2“祝融号”火星车所搭载的仪器来看,地形与导航相机可用于拍摄火星表面地形,获取地形地貌信息;气象测量仪和气象观测探头能对火星的气象要素如温度、风速、气压等进行测量;次表层(测地)雷达可以向火星次表层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从而了解次表层结构;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用于探测火星表面的磁场强度、方向等磁场特征;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可分析火星表面物质的化学成分。
(3)根据材料可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气压低,对火星车的结构抗压性有考验;火星表面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缺乏氧气,无法支持传统内燃机等动力系统;风速大,沙尘暴频发,可能会覆盖火星车太阳能板,影响能源获取,还可能对火星车设备造成磨损、侵蚀;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23℃,昼夜温差大,会影响电子设备、机械部件等正常工作,可能导致材料性能变化、设备故障;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地形复杂,火星车行驶过程中可能遭遇翻车、陷入沙坑等风险,影响行进和探测任务。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与天体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夹角有关,极圈度数=90°-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夹角度数。火星有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火星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 23°59′ ,所以极昼极夜出现在南北纬66°01′-90° 。四季更替的周期:火星公转周期为1.9年,所以四季更替周期约为1.9年 。
(5)国家对航天科技发展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给予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火星探测项目立项、实施;重视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培养了大量专业的航天科研、工程技术人才,为火星探索提供智力支持;在航天领域长期积累,在火箭发射、卫星轨道控制、航天器制造等方面有成熟技术,为火星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积极开展国际航天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技术交流与发展。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太空探索)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科学家曾经推测火星是太阳系除地球之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阅读火星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矮行星 D.彗星
2.根据目前对火星的认识,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B.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C.火星上处于地球和木星之间 D.火星的温度比地球要高
3.202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 )火星探测器。
A.天舟一号 B.天问一号 C.嫦娥工程 D.神舟一号
(新情境·太空探索)“天工开物”计划是中国发起的一项长期计划,内容涉及对围绕太阳运行的不同天体进行探索、移民和开发。其目标是以地球为起点,由近至远逐步建设太空资源开发体系。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天工开物”计划中最先开发的天体可能是( )
A.火星 B.水星 C.土星 D.海王星
5.“天工开物”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
①开发占领太空中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情境·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重力只有地球的1/6,昼夜温差可达300℃,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烈。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命名为“望宇”。下图是中国登月服外观设计图(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6.登月服不同于普通服饰,其属于( )
A.新能源产品 B.高新技术产品 C.传统工业品 D.轻工业产品
7.人类登上月球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重力较小②昼夜温差大③洪涝灾害④太空辐射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重要保障是( )
A.科技人才 B.交通运输 C.矿产资源 D.人口数量
(新情境·人造卫星)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
A.资源丰富 B.科技先进 C.人口众多 D.农业发达
10.我们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
①利用太空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②探索其他星球,进行星际大战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了解宇宙起源,探寻生命奥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情境·太空探索)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空间站建设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下图示意中国天宫空间站。完成下面小题。
11.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天圆地方 B.围绕月球公转 C.围绕太阳公转 D.是巨大的球体
12.开展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发展航天科技增强民族自信 ②利用太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③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④认识宇宙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练】
(新情境·航天探索)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对月球进行探测,旨在获取月球表面信息、分析月面元素含量、探测月壤特性等。我国的探月工程称为“嫦娥工程”,其命名源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读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我国探月工程主要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球是国际宇航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站,是由于月球( )
A.有可直接饮用的液态水 B.有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首次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是( )
A.嫦娥一号 B.嫦娥二号 C.嫦娥三号 D.嫦娥四号
3.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嫦娥六号”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
①勘探月球上的资源 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
③扩大空间站的规模 ④促进深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情境·星系)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为天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5.目前,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的意义是( )
①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②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加深对太空的认识 ④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情境·太空探索)2024年2月24日,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称: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各项航天工程中,专指我国探月工程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 B.天问系列 C.天宫空间站 D.嫦娥工程
7.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发射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情境·地球)一横一竖组成遨游太空的“T”字,积十多年苦功,中国空间站建成了。这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世界史上的一座丰碑。图为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8.我们生活的地球( )
A.是一颗恒星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会发光 D.是一个球体
9.航天员透过空间站的舷窗可以看见地球表面的( )
A.经线和纬线 B.动物和植物 C.海洋和陆地 D.倾斜的地轴
10.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先进的科技 B.众多的人口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11(新情境·宇宙环境探索)【宇宙环境深探索】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科学家参与的世界首个覆盖六大洲的自动天文台网络建成,其站点分布于西班牙(BOOTES-1、BOOTES-2)、新西兰(BOOTES-3)、中国(BOOTES-4)、墨西哥(BOOTES-5)、南非(BOOTES-6)和智利(BOOTES-7),如图1所示。图2示意天文观测条件。
协同观测
(1)通过分布在不同经度的站点,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观测。六大自动天文台中,一天中能够最早观测到重要的天文现象并及时捕捉并传递相关数据的天文台是 。
(2)读图1,归纳自动天文台网络站点的大洲分布特点。
中国贡献
BOOTES-4所在地——云南丽江站,是我国天文观测条件最好的台站之一。其自动望远镜架设在海拔3200米的山巅。
(3)读图2,分析中国(BOOTES-4)作为天文台站点选址的有利条件。
(4)假设你是该项目的负责人,请从站点数量优化、技术手段升级、国际合作深化等方面任选一项,提出一项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升自动天文台网络的监测能力。
12(新情境·宇宙环境探索)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图1为是太阳系示意、图2是“祝融号”火星车。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火星在太阳系中位于 和 星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需要脱离 (天体系统名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需要的能源来自 。
(2)据图2推测“祝融号”在火星上的主要探测内容。
材料一 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接近的行星,有“袖珍地球”之称,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多。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沙尘悬浮其中,常有沙尘暴发生。表:地球与火星的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与日平均距离(亿千米)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均温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地球 1.5 1年 23时56分 15℃ 23°26′
火星 2.28 1.9年 24时37分 -23℃ 23°59′
(3)根据材料以和表格分析“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可能遇到的困难。
(4)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的现象?若有请分别说出火星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四季更替的周期。
材料二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下图为中国探索火星时间轴: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近年来中国探索火星科技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