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达标自测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达标自测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5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达标自测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中不是体现单质碳的稳定性的是( )
A.书写档案材料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稍微烤焦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石墨和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 O2和O3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化学性质很活泼
A.A B.B C.C D.D
3、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4、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5、能证明某无色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7、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8、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
9、下图是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四种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制作钻头、玻璃刀
B.石墨可用于干电池,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D.碳纳米管研发成功再一次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
11、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直接把药品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C.排水法集满人体呼出气体时,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药品集中加热
12、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实验,其中图1为测得乙实验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A.甲实验观察到试管a内液面比试管b内的液面上升的高
B.甲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实验乙中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H2O
D.对比图1坐标图中的bc和de两段曲线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3、2021 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能还原氧化铜
C.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氧化铜固体由黑变红、气球变大的现象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14、关于利用如图装置所进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的中的尼龙布袋也可以用铁丝网替代
B.粗铜丝的上下移动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棉花会变蓝
D.此装置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15、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6、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一次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人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17、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8、1)如何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为什么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后,再熄灯?
   。
19、冬奥会背后的化学高科技: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常温常压下气态的二氧化碳,施加一定压力后,可以液化成液体甚至凝华为固体(干冰),压力降低后,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又能快速汽化(或升华)为气体,并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与以往使用的氟利昂制冷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
(1)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与传统制冰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CO2的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常见的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_____________、臭氧等。
20、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或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2023年春节,《流浪地球2》震撼登场,影片中的太空天梯是重头戏,到目前为止,碳纳米管是人类能造出来最坚固的材料,它是制造太空天梯的理想材料。碳纳米管是碳单质的一种,根据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
(2)B、C、D三种碳单质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B、C所表示的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若将物质C经过一定条件转变成物质B,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E是新兴纳米材料石墨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设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
三、实验题。
22、实验小组课外开展了以下科学实践活动,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如图A),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2: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如图B),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

(3)实验3: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表面皿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第5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达标自测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中不是体现单质碳的稳定性的是( )
A.书写档案材料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稍微烤焦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
【答案】D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石墨和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 O2和O3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化学性质很活泼
A.A B.B C.C D.D
【答案】B
3、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答案】B
4、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答案】D
5、能证明某无色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答案】C  
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C
7、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8、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
【答案】C
9、下图是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四种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制作钻头、玻璃刀
B.石墨可用于干电池,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D.碳纳米管研发成功再一次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答案】C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
【答案】A
11、下列关于实验的“先”和“后”,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直接把药品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C.排水法集满人体呼出气体时,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药品集中加热
【答案】D
12、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实验,其中图1为测得乙实验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A.甲实验观察到试管a内液面比试管b内的液面上升的高
B.甲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实验乙中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H2O
D.对比图1坐标图中的bc和de两段曲线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B
13、2021 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能还原氧化铜
C.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氧化铜固体由黑变红、气球变大的现象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答案】B
14、关于利用如图装置所进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的中的尼龙布袋也可以用铁丝网替代
B.粗铜丝的上下移动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棉花会变蓝
D.此装置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答案】B
15、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答案】A
16、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一次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人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答案】B
二、填空题。
17、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4 不活泼 (2)金刚石 石墨 C60 (3)CCl4
18、1)如何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为什么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后,再熄灯?
   。
【答案】(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2)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防止水沿着导管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19、冬奥会背后的化学高科技: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常温常压下气态的二氧化碳,施加一定压力后,可以液化成液体甚至凝华为固体(干冰),压力降低后,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又能快速汽化(或升华)为气体,并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与以往使用的氟利昂制冷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
(1)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与传统制冰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CO2的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常见的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_____________、臭氧等。
【答案】(1)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 (2)一氧化碳##CO
20、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或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A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21、2023年春节,《流浪地球2》震撼登场,影片中的太空天梯是重头戏,到目前为止,碳纳米管是人类能造出来最坚固的材料,它是制造太空天梯的理想材料。碳纳米管是碳单质的一种,根据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
(2)B、C、D三种碳单质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B、C所表示的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若将物质C经过一定条件转变成物质B,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E是新兴纳米材料石墨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设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
【答案】(1)4 (2)金刚石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化学变化
(3)可燃性(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2、实验小组课外开展了以下科学实践活动,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如图A),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2: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如图B),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

(3)实验3: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表面皿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答案】(1)易升华吸热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使得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
(3)有气泡产生 Ca(OH)2+CO2 = CaCO3↓+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