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万州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5DCAAC 6-10BCACB 11-15CDBAB
16.(1)地块细碎,耕作条件差,农业生产难度大(2分):农业收益低,难以抵消生产成本(2分):
坡耕地和梯田的耕作对体力要求更高,留守农户难以承担高强度的农业劳动,加速了耕地撂
荒进程(2分)。
(2)南方山区面积大,地形破碎化程度更高,耕地单块面积小(2分);气候湿润,降水丰沛,自
然灾害多发,耕地维护成本高(2分)。
(3)完善山区灌溉设施,推广耐旱作物品种(2分);推动土地流转,整合细碎化耕地,进行规
模化经营(2分):普及小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2分):建立野生动物侵害
补偿机制,开展生态防控(2分)。
17.(1)上升流性质较冷,海洋表面温度降低(2分):海洋通过蒸发、辐射等方式传递给大气的热
量减少,近海面大气温度降低(2分):气温下降,蒸发减弱,进入空气中的水汽减少,近海面
大气湿度减小(2分)。
(2)南、北赤道暖流加强,赤道附近西太平洋堆积的暖海水增多,为气旋涡的形成提供更丰富
的能量和物质基础(2分):北半球冬季海陆温差加大,东亚冬季风加强,更易激发并增强气
旋涡的旋转运动,形成更强大的气旋涡(2分)。
(3)表层海水辐散,海平面低于四周,混合层顶界下降(2分):深层的冷海水会被“抽吸”上来
补充(上升流),使得原本位于下方的温跃层向上移动,混合层底界上升(2分):上升的深层
冷水会阻碍表层较暖的海水下沉,让表层暖海水难以与下层海水充分混合,进一步限制了混
合层的厚度(2分)。
18.(1)高原面段(1分),洛须盆地段(1分)。理由:上一层的(较新)堆积物覆盖在下一层的
(较老)堆积物上方(2分),较老堆积物未被切穿,说明河流下切能力弱,反推构造抬升运动
较弱(2分)。
(2)使河床坡度增大,河流流速加快(2分);初期河流下切加剧,河床泥沙被大量侵蚀,河流
含沙量增加(2分):后期河流下切至河床基岩,可侵蚀物质减少,含沙量下降(2分):河流下
切使河床加深,河道蓄洪能力增强,(洪水期水位上升幅度降低,枯水期水位下降幅度减小,)
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3)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也可)(1分)。原因:该区域地质构造活跃,岩层破碎,为滑坡和
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2分):地形陡峭,加速松散物质的搬运,扩大堆积规模
(2分):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触发滑坡(或泥石流)(2分):地震多发,引发山体滑坡
崩塌(2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
(4)四个河段构造抬升强度有差异,横剖面堆积物切割形态不同(2分),推测长江上游河床
纵剖面坡度陡缓交替,即坡度较陡的河段与较平缓的河段交替出现(2分)。重庆市万州部分学校
高三地理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地多因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而形成的"地上悬河”,洪灾过后积水难消,在地表形成大量沟塘。为主动适应环境,当地民居选址具有绕塘而居、梳状布局的特征。图1示意该地聚落绕塘组团与梳状分散布局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营建住宅时取塘土垫基,主要是为了
①加快积水下渗 ②保持沟塘蓄水能力 ③促进水源净化 ④减轻洪涝对民居的侵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民居梳状布局的走向取决于
A、盛行风向B、民居数量
C、沟塘走向D、光照方向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淮海平原B、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D、成都平原
2025年6月18日,马鞍山市花山区宁(南京市)马(马鞍山市)城际铁路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安装一种半透明屏障结构(如图2)。宁马城际铁路建成后,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两地的市中心城区将实现30分钟直接通达。据此完成4—5题。
4、宁马城际铁路安装屏障结构主要是为了
A、降低噪声B、阻挡风沙
C、减少光照D、美化环境
5、宁马城际铁路桥梁占比高,主要原因可能是
A、节约建设成本B、降低地震危害
C、跨越众多障碍D、便于乘客观景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我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演化趋势。图3示意不同年份黄河流域各省区污染密集型产业占全流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黄河下游地区为河南、山东,中游地区为山西、陕西,其余为上游地区)。据此完成6——8题。
6、2001—2016年,黄河流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A、上中下游区域差异逐年缩小
B、先向中上游区域扩散,后向下游区域集聚
C、上中下游区域产业同步收缩
D、由黄河下游区域向中上游区域持续扩散
7、对近年来黄河流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演化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
A、矿产分布B、城市数量
C、环保政策D、劳动力成本
8、对于黄河下游地区而言,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需要优先注重
①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降低污染排放强度 ②完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③依托港口优势,推动污染产业产品出口 ④保障工业用地供给,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5年夏至日及之后两天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正午日影观察实验,实验杆长度为150cm,正午实验杆影长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表1
实验日期 节气 正午影长
6月21日 夏至日当天 1、3cm
6月22日 夏至日后一天 0 cm
6月23日 夏至日后两天 1、0 cm
9、该中学位于
A、赤道B、北回归线以北
C、北回归线以南附近D、南回归线以北附近
10、夏至日之后三个月内。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出方位变化为
A、从东北方向逐渐转向偏北方向
B、从东北方向逐渐转向偏东方向
C、从正东方向逐渐转向东南方向
D、从东南方向逐渐转向正东方向
11、若该兴趣小组于当年冬至日正午进行同样的实验。与夏至日相比。冬至日正午日影
A、更长。朝向相同B、更短。朝向相同
C、更长。朝向相反D、更短。朝向相反
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鳞茎植物需要通过休眠来抵御寒冬。在休眠过程中。它们常会挥发气味。部分嗅觉敏感的植食性动物能捕捉到这一信号。该类植物细胞内水分在冻融过程中的相态变化对细胞膜构成威胁。研究表明。该类植物越冬存活率随自然积雪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积雪层厚度较浅的范围内。鳞茎植物越冬存活率与积雪层厚度呈正相关。主要是因为积雪能够
①增加下渗。涵养水源 ②阻碍阳光。抑制升温 ③隔绝气味。躲避天敌 ④维持土温。保护细胞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3、随着积雪厚度的持续增大。鳞茎植物越冬存活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融雪时加大了
A、昼夜温差B、土壤湿度
C、地表温度D、地面辐射
2022年。湖北省入梅时间为5月31日(常年6月15日)。出梅时间为7月9日(常年7月11日)。梅雨期降水偏少。图4示意2022年5 月1日至8月31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图4a)和西伸脊点位置(图4b)的变化情况。其中。脊线位置反映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西伸脊点反映副热带高压的东西扩展。据此完成14——15题。
14、2022年。湖北省入梅偏早的直接原因是西太平洋副高
A、脊线北跳早
B、脊线南移快
C、西伸脊点偏东
D、西伸脊点稳定
15、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位置西伸至湖北省内。导致湖北省
A、梅雨量偏多
B、持续高温
C、台风频发
D、湿度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耕地撂荒是土地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对现有耕地进行耕作,致使耕地处于一种荒芜的状态。研究表明,我国山区县耕地撂荒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其中坡耕地、梯田等耕作条件较差的耕地更早撂荒。耕地细碎化越明显、农业人口年龄越大、农户纯务工比例越高、野生动物越多的情况下,耕地撂荒越严重。表2示意耕地分类情况。
表2
耕地类型 定义
平地旱地 坡度≤2°,地面平缓,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平地水田 坡度≤2°,地面平缓,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坡耕地 坡度>2°,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无梯田措施的耕地
旱作、水作梯田 在坡度>2°的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种植旱生、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1)推测坡耕地、梯田更早撂荒的原因。(6分)
(2)与我国北方山区相比,南方山区撂荒现象较多,试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3)简述我国应对山区耕地撂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洋涡旋是海洋中直径在几十至上百千米的巨大旋转流体。海洋气旋涡表层海水向外辐散,涡旋中心部分水柱上升补充。研究表明,东亚冬季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可以在南海海域形成气旋涡。拉尼娜年份,南、北赤道暖流加强,北半球冬季海陆温差加大,东亚冬季风加强,南海海域易形成更强大的气旋涡。气旋涡形成后,该海域混合层及温跃层会变浅、变薄。图5示意气旋涡控制下的海水运动,图6示意海水垂直分层结构。
(1)根据气旋涡中心上升流的温度属性,分析气旋涡对近海面大气的影响。(6分)
(2)说明拉尼娜年份冬季南海海域更易形成气旋涡的原因。(4分)
(3)分析气旋涡促使混合层变薄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长江上游从青海高原面到金沙江河谷流程数千千米,不同河段构造运动状态差异大。构造抬升触发河流下切,进而形成阶地,其他局地突发因素触发河流下切也可形成阶地。图7示意长江上游四个河段横剖面堆积物分层,四个河段依次从上游到下游,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前后较长河段周边的构造运动特征。
(1)判断构造抬升运动较弱的两个河段,并说明理由。(6分)
(2)若d河段河流下切加剧,试分析该过程对河流水文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3)指出金沙江河谷段剖面甲堆积物的类型,并说明该区域此类现象多发的原因。(5分)
(4)河床纵剖面是从上游到下游沿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试根据四个河段横剖面特征,推测长江上游河床纵剖面形态。(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