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分类及变化1.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的应用。2.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通性及实例。3.胶体的本质特征(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尤其复分解反应条件)。6.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判断(基于化合价变化)。 知识点一 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温馨提示】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2.物质与微粒的关系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3.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交叉分类法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3)树状分类法。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酸 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 无氧酸:HCl、H2S等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也可按照溶解性,将碱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一元碱:NaOH、NH3·H2O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碱 二元碱:Mg(OH)2、Cu(OH)2 碱多元碱:Fe(OH)3、Al(OH)3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盐 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CO2、SO2、SiO2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Fe2O3、CaO等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NO、CO等【温馨提示】1.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化合物。2.有关氧化物的分类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⑤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⑥Na2O2、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Fe3O4属于复杂氧化物。3.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知识点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分散系(2)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外观 均一、透明 较均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实例 NaCl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2. 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三类分散剂状态 液体 气体 固体胶体类别 液溶胶 气溶胶 固溶胶举例 Fe(OH)3胶体 烟、云、雾 有色玻璃常见胶体:牛奶、豆浆、空气、血液、墨水、土壤、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等。3.Fe(OH)3胶体的制备试剂:蒸馏水、饱和FeCl3溶液过程: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 + 3H2O Fe(OH)3(胶体)+3HCl。【温馨提示】不可用自来水配制,不能加热时间过长,防止胶体变成沉淀。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应用: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实例:放电影、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等。②吸附性:常用作净水剂。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特别提醒】①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②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NaOH、氨水溶液。 知识点三 物质的转化1.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以H2SO4为例)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H2SO4+Zn==ZnSO4+H2↑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H2SO4+CuO==CuSO4+H2O酸与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酸与某些盐反应 H2SO4+BaCl2== BaSO4↓+2HCl(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OH为例)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碱与某些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碱与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碱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 Cu(OH)2↓+Na2SO4(3)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以CuSO4为例)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盐与活泼金属反应 Zn+CuSO4==ZnSO4+Cu盐与碱反应 CuSO4+2NaOH ==Cu(OH)2↓+Na2SO4盐与某些盐反应 CuSO4+BaCl2== BaSO4↓+CuCl22.物质的转化【温馨提示】在认识一类物质共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某种物质的特性,如大多数酸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时都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但硝酸不能发生该类反应。3.讨论物质的转化举例从反应类型看,我们初中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例单质→化合物 氢气生成氯化氢化合物→ 单质 氯化钠制取钠酸→盐 盐酸生成氯化钠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盐→氧化物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非金属氧化物→酸 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碱→盐 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单质→单质 碳生成铁【题型一】同素异形体【典例分析】关于O2和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者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C.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D.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详解】氧气与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二者混合后形成混合物,A、B错误;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一种物质,D错误。故选C。【变式演练1】据报道,现代医学已经可以把放射性物质填入C60中,并置于患者癌细胞处进行放射治疗癌症,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球状化合物D.C60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答案】D【详解】C60是碳的一种单质,是纯净物,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D。【变式演练2】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D.O4和O2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转化【答案】C【详解】A.O4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不是化合物,A项错误;B.1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构成,不是由2个O2分子构成,B项错误;C.O4和O2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D.O4和O2是不同物质,二者之间通过化学变化实现转化,D项错误;故选C。【变式演练3】以下选项中哪两个不是同素异形体A.O2与O3 B.红磷与白磷 C.金刚石与石墨 D.CO与CO2【答案】D【详解】A.O2与O3是O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不符合题意;B.红磷与白磷是P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与石墨是C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D.CO与CO2是C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价态的氧化物,二者不是单质,因此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D符合题意;故选D。【题型二】树状分类法【典例分析】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B.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 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答案】A【详解】A.对同类物质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是树状分类法,A项错误,符合题意;B.将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标准1是根据物质所含种类,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标准2是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按照分类标准,可知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变式演练1】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D.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答案】B【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非金属氧化物中有一部分是酸性氧化物,还有一部分(如NO、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正确;B.金属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非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则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是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式,属于树状分类法,C不正确;D.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是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分类方式,属于交叉分类法,D不正确;故选B。【变式演练2】下列树状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A正确;B.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误;C.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C错误;D.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两者不是并列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A。【变式演练3】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的名称是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C.单一分类法 D.复杂分类法【答案】B【详解】A.交叉法就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把物质分成若干类的方法,如碳酸钠既是碳酸盐又是钠盐,图示不符合,故A错误;B.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根,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分类法,故B正确;C.单一分类法是以一个标准将物质进行分类,图示不符合,故C错误;D.图示分类简单易懂,不是复杂分类法,故D错误;故选B。【题型三】交叉分类法【典例分析】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2SO4属于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二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A.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⑨ D.①④⑤⑦⑧【答案】D【详解】H2SO4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不是氢化物,也不是氧化物,电离出两个氢离子,属于二元酸,H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H2SO4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H2SO4能完全电离,属于强酸,H2SO4是难挥发性的酸,所以正确的有①⑤⑥⑦⑧;答案选D。【变式演练1】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碱 B.可溶性盐 C.钠盐 D.碳酸盐【答案】A【详解】A.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B.根据物理性质可知,其为可溶性盐,B正确;C.按照其阳离子结构可知,属于钠盐,C正确;D.按照其阴离子结构可知,属于碳酸盐,D正确;答案选A。【变式演练2】物质分类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碳酸盐与钠盐属于包含关系 D.混合物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答案】A【详解】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A正确;B.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C.碳酸钠属于碳酸盐,也属于钠盐,碳酸盐与钠盐属于交叉关系,故C错误;D.空气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D错误;故选:A。【变式演练3】K2CO3在如图的交叉分类法中最合适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详解】K2CO3属于盐,阳离子为K+,属于钾盐,阴离子为CO32-,属于碳酸盐,应填在丁的位置处,故正确答案为D。【题型四】氧化物的分类【典例分析】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A.CO B.CaOC.N2O5 D.Fe2O3【答案】C【详解】P2O5、SO2、SO3、CO2、Cl2O7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非金属氧化物,CaO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C满足;选C。【变式演练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Ca(OH)2 B.Na2O2 C.SiO2 D.CaO【答案】D【分析】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详解】A.Ca(OH)2为碱,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B.过氧化钠为过氧化物,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C.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C错误;D.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为碱性氧化物,D正确;故答案选D。【变式演练2】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A.碱 B.盐 C.氧化物 D.单质【答案】C【详解】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C。【变式演练3】已知Cr2O3、SiO2、ZnO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CaO、ZnO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判断下到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酸性氧化物:CO2、 SiO2、SO2、COB.两性氧化物:ZnO、Al2O3C.混合物:HCl、漂白粉、氢氧化铁胶体D.碱性氧化物: Na2O、 CaO、MgO、Cr2O3【答案】B【详解】A.CO属于不成盐氧化为,A错误;B.由已知,ZnO、Al2O3既可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ZnO、Al2O3为两性氧化物,B正确;C.HCl属于纯净物,C错误;D.由已知Cr2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r2O3为酸性氧化物,D错误;故选B。【题型五】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典例分析】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蛋白质分子的直径约为80 nm,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气溶胶B.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均能透过滤纸C.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100 n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D.自然界中云、雾、烟都是胶体【答案】C【详解】A.在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径在1nm-100nm之间,病毒蛋白质分子的直径约为80 nm,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气溶胶,A正确;B.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和胶体中的胶粒都能透过滤纸,故B正确;C.胶体是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C错误;D.云、雾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固体小颗粒等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胶体,分散剂都是空气,属于气溶胶,故D正确;故答案为:C。【变式演练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B.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D.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答案】B【详解】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A正确;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吸附性,聚集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故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正确;D.雾属于气溶胶,豆浆、淀粉溶液属于液溶胶,雾、豆浆、淀粉溶液均属于胶体,D正确;故答案为:B。【变式演练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B.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C.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D.将烧杯中的沸水改为NaOH溶液,也能制备Fe(OH)3胶体【答案】C【详解】A.该制备方法有氢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方法,故A错误;B.烧杯中液体逐渐变为红褐色,颜色加深,故B错误;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故C正确;D.将烧杯中的沸水改为NaOH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Fe(OH)3胶体,故D错误;故选C。【变式演练3】石墨烯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的材料,将其均匀分散在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形成一种不稳定的溶液B.石墨烯和金刚石属于碳的两种同位素C.可以用过滤的方式将石墨烯颗粒和蒸馏水分离D.该分散系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因此当光束通过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答案】D【详解】A.根据题意形成了胶体,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故A错误;B.石墨烯和金刚石属于碳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石墨烯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的材料,能透过滤纸,因此不可以用过滤的方式将石墨烯颗粒和蒸馏水分离,故C错误;D.该分散系是胶体,胶体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因此当光束通过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题型六】酸、碱、盐的性质【典例分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 B.C. D.【答案】B【详解】A.氯化铜和硫酸铜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B符合题意;C.盐酸与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与氧化铜反应,C不符合题意;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变式演练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碱的通性的是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答案】D【详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故A不符合;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故B不符合;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属于碱的通性,故C不符合;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不属于碱的通性,故D符合。【变式演练2】下列变化,不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A.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故A不符合题意;B.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B符合题意;C.氢氧化铜和盐酸生成氯化铜,故C不符合题意;D.金属单质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亚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演练3】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则物质B为A.Fe B.HCl(稀)C.NaOH(溶液) D.AgNO3(溶液)【答案】B【详解】物质B与A发生中和反应,则B为酸或碱,又由于B与C可发生置换反应,可判断B为HCl(稀)。故选B。【题型七】物质的转化【典例分析】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部分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答案】D【分析】依据转化关系可知,X可与碳酸钙相互转化,且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知X为二氧化碳,结合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判断解答。【详解】A.由题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即反应②不一定有盐参加反应,B错误;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若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C错误;D.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故答案为:D。【变式演练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B.C. D.【答案】D【详解】A.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故可以一步转化,A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一步转化,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可以一步转化,C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D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演练2】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 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答案】D【详解】A.CO2为酸性氧化物、Ca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aO为氧化物,不是盐,故B错误;C.CaO、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故C错误;D.CaCl2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正确;选D。【变式演练3】以下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 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答案】B【详解】[C与反应生成与,属于置换反应;与反应生成,属于化合反应;与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高温分解生成和,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发生反应的是( )A.H2SO4 B.CaOC.H2O D.NaOH【答案】A【解析】【解答】A.H2SO4是酸,不能与酸性氧化物CO2发生反应,A符合题意;B.CaO是碱性氧化物,能够与酸性氧化物CO2在加热体积下反应产生CaCO3,B不符合题意;C.CO2能够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2CO3,C不符合题意;D.酸性氧化物CO2与碱NaOH发生反应产生Na2CO3、H2O,D不符合题意;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钛合金C.漂白粉 D.次氯酸钠【答案】D【解析】【解答】A.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B.钛合金中含有钛、铝、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C.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C不符合;D.次氯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3.注射新冠疫苗能有效防止感染新冠病毒,装载疫苗的玻璃瓶是硼硅药用玻璃瓶,生产硼硅玻璃的主要原料是SiO2、Na2B4O7·10H2O、SiO2属于下列物质类型中的( )A.酸 B.碱C.盐 D.氧化物【答案】D【解析】【解答】二氧化硅由硅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氧化物,D满足;4.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解答】由制备流程可知,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K2CO3+Ca(OH)2=CaCO3↓+2KOH,其反应类型依次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上述三个反应中均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所以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氯化氢 二氧化硫C 胆矾 盐酸 铁 碳酸钙D 胆矾 水煤气 氯化铜 碳酸钠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解答】A.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蒸馏水、蔗糖溶液、氯化氢、二氧化硫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符合题意;C.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为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6.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B【分析】A、化合反应的反应物有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B、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单质和化合物;C、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D、复分解反应是溶液中阴阳离子重新组成,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7.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等。已知(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一种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一元酸 B.属于三元酸C.属于酸式盐 D.属于酸式盐【答案】D【解析】【解答】A.(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能生成两种盐、,可知亚磷酸)为二元酸,故A错误;B.依据分析可知属于二元酸,故B错误;C.因为为二元酸,所以为正盐,为酸式盐,故C错误;D.为酸式盐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水,故D正确;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胶体 B.溶液C.NaOH溶液 D.溶液【答案】A【解析】【解答】A.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B.溶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C.NaOH溶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D.溶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9.反应:CuO+H2=Cu+H2O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分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化合物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和新的单质,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AB+CD=AD+CB(A、B、C、D为原子或原子团)。10.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有些胶体带电B.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够透过滤纸C.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解答】A.溶液、胶体都呈电中性,但胶体中的胶粒带有电荷,A错误;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B正确;C.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将其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称之为胶体,C错误;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D错误;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火碱B HCl 纯碱 NaClC HClO 氨水 MgO COD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解答】A.是酸式盐,属于盐类;属于两性氧化物,A错误;B.纯碱是,不属于碱,属于盐类;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C.氨水为混合物,属于碱溶液,不属于碱;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所给的物质都符合物质的分类方法,D正确;1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运动 B.丁达尔效应C.作者在梦境 D.荷叶上露珠的反光【答案】B【解析】【解答】 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主要是因为光与雾形成丁达尔效应;13.磷酸(H3PO4)、次磷酸(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均属于中强酸,磷酸为三元酸,而次磷酸为一元酸。从物质的分类来看,NaH2PO2不属于正盐 B.酸式盐C.钠盐 D.电解质【答案】B【解析】【解答】A.次磷酸为一元酸,NaH2PO2是次磷酸与氢氧化钠完全中和生成的盐,属于正盐,A不符合题意;B.根据A,NaH2PO2属于正盐,B符合题意;C.NaH2PO2含有钠离子,属于钠盐,C不符合题意;D.NaH2PO2属于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1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NaOH HCl NaHSO4 K2O COB Cu2(OH)2CO3 CH3COOH CaF2 NH3 SO2C Mg(OH)2 H2SO4 Na2CO3 Na2O2 C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2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Cu2(OH)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NH3是氢化物,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KOH是碱,HNO3是酸,CaCO3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15.下列关于 胶体和 悬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颜色相同B.两者稳定性相同C.两者的分子直径均大于100nmD.滴加稀盐酸后,两者出现的现象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解答】A. 胶体是红褐色液体, 悬浊液中含有红褐色的固体 ,两者颜色相同,故A符合题意;B.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两者稳定性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胶体中胶粒直径介于1nm-100nm,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稀盐酸首先发生的是胶体的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得到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而氢氧化铁悬浊液中加盐酸直接观察到沉淀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现象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会导电是因为通电后电解质发生了电离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解答】A.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如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A错误;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C.电解质的电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C错误;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不同,D错误;17.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C.双氧水 D.医用酒精【答案】A【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4,KMn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 ,因此KMnO4属于盐,A符合题意;B.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故其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C.双氧化的成分为H2O2,含有H和O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D.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3CH2OH,CH3CH2OH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不符合题意;18.以下能证明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的水溶液显酸性B.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C.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D.可以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答案】B【解析】【解答】A.不能用水溶液显酸性来判断是否为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CO2是酸性氧化物,B符合题意;C.不能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来判断是否为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D.CO2可以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只是体现了CO2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其为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19.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HClO应属于①酸②氧化物③含氧酸④一元酸⑤化合物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解答】①HClO在水溶液中电力产生的阳离子全是H+,因此HClO是酸,①正确;②HClO由H、Cl、O三种元素组成,因此HClO不属于氧化物,②不正确;③HClO的酸根ClO-中含有氧元素,因此HClO属于含氧酸,③正确;④HClO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1个分子只能电离产生1个H+,因此HClO属于一元酸,④正确;⑤HClO是由H、Cl、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HClO属于化合物,⑤正确;综合以上分析,①③④⑤正确。20.稀豆浆属于胶体,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C.分散质离子分布均匀程度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答案】B【解析】【解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和浊液(大于100nm)。因此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B符合题意。21.一定条件下,碳酸钙可以发生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每步转化反应与选项中的反应类型匹配的是(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氯化钙A.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解答】石灰石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和CO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则反应类型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22.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和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C2O3和CO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C.C2O3和CO都是碱性氧化物D.C2O3中C的化合价为+3【答案】C【解析】【解答】A.C2O3和CO2都是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B.C2O3和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得到CO2,故B正确;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它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错误;D.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在氧化物中通常显- 2 价,则C2O3中C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D正确;23.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用于伤口止血与胶体的性质有关B.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带电的性质C.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可用滤纸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答案】A【解析】【解答】A、血液为胶体,加入氯化铁溶液,胶体发生聚沉,进而止血,故A正确;B、胶体本身不带电,能够吸附带电的离子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故C错误;D、淀粉为胶体,氯化钠为溶液,溶液和胶体粒子均能透过滤纸,因此不能用滤纸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故D错误;24.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各组物质最适合与划分为同一类物质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A、和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属于碱,而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类别不同,A不符合题意;B、和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属于酸,是氧化物,类别不同,B不符合题意;C、、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且它们中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价,与(氧化物,氧为-2价)类别和氧元素化合价都相符,C符合题意;D、、虽为氧化物,但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与中氧元素-2价不同,D不符合题意;25.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下列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离子反应【答案】C【解析】【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B、贝壳()高温煅烧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在整个制取的流程中,涉及的反应分别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单质参与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的情况,即没有置换反应,C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D不符合题意;2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B.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可以加以区分C.把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以制取胶体D.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答案】C【解析】【解答】A、分散系之间的区别是分散系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则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B、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加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会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符合题意;D、树林中的晨曦属于气溶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27.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 B.溶液 C.胶体 D.氯水【答案】C【解析】【解答】A.稀硫酸属于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选;B.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选;C.胶体是液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通路,故C选;D.氯水属于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D不选;28.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A.雾是一种胶体B.光是一种胶体C.发生了丁达尔效应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0﹣9m~10﹣7m【答案】D【解析】【解答】A、雾是胶体(分散质为小水滴,分散剂为空气 ),但这是对雾的分类,不是月光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胶体是分散质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光不是分散系,更不是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外观现象(月光穿过薄雾能看到光路 ),但不是本质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雾中小水滴的直径符合胶体分散质粒子的尺寸,使得光线穿过时发生散射(丁达尔效应 ),形成美景,这是本质原因,故D符合题意 ;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但HCl属于电解质B.溶于水电离出、和,属于酸C.氢氧化铁胶体和食盐水都属于混合物D.难溶于水,但它属于电解质【答案】B【解析】【解答】A.液态HCl中不含有可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所以不导电。但HCl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因此HCl属于电解质,A正确;B.NaHSO4可电离产生H+,因此硫酸氢钠属于酸式盐,B错误;C.氢氧化铁胶体和食盐水都属于分散系,都是混合物,C正确;D.虽难溶于水,但属于盐,在熔融状态能导电,所以BaSO4属于电解质, D正确;30.我国科学家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得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该成果被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是强电解质C.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解答】A.金刚石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A错误;B.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因此NaCl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C.中C元素由+4价降低到0价,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D.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盐【答案】B【解析】【解答】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因此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A正确;B.生石灰和水混合后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B错误;C.一个O3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C正确;D.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盐,D正确;32.按照酸碱盐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碳酸氢钠和硫酸钾 B.氢氧化钾和硝酸钾C.硫酸和硫酸铜 D.氧化钙和碳酸钙【答案】A【解析】【解答】A、:由(金属离子 )和(酸根离子 )构成,属于盐(酸式盐 );:由(金属离子 )和(酸根离子 )构成,属于盐(正盐 ),二者均为盐,故A符合题意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属于碱;:由和构成,属于盐。类别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属于酸;:由和构成,属于盐。类别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由和构成,属于盐。类别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33.关于Na2CO3、Na2SO4说法错误的是A.从阳离子分类来看二者都是钠盐B.根据盐的分类二者都是正盐C.Na2CO3属于非电解质D.Na2CO3、Na2SO4均为电解质【答案】C【解析】【解答】A.从阳离子分类来看,二者都含钠离子,都是钠盐,故A正确;B.Na2CO3、Na2SO4都是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二者都是正盐,故B正确;C.Na2CO3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因此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D.Na2CO3、Na2SO4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34.下列现象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的是①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②利用活性炭净水③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④工厂中利用静电除尘⑤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产生美丽的光圈①②⑤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答案】B【解析】【解答】①豆浆属于胶体,石膏、盐卤中含电解质(如、等),电解质可使胶体中胶粒聚集形成大颗粒沉淀,此为胶体聚沉过程,能用胶体性质解释 。②活性炭净水是依靠其多孔结构,对杂质进行物理吸附,属于普通的吸附作用,和胶体“聚沉、电泳、丁达尔效应”等性质无关联,不能用胶体性质解释 。③与发生复分解反应: ,直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 ,不能用胶体性质解释。④工厂烟尘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粒因吸附带电,在电场中会定向移动(即电泳现象 ),通过电泳可使烟尘胶粒被吸附收集,能用胶体性质解释 。⑤清晨空气中的小液滴等形成胶体,光线穿过时,胶体粒子对光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特有的光学现象 ),能用胶体性质解释 。①④⑤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3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硫酸。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总结一:硫酸的化学性质(1)写出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 (用化学式表示)。(3)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4)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5)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酸碱指示剂除外) ,请设计实验证明盐酸过量: 。(6)丁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答案】Fe2O3+3H2SO4=Fe2(SO4)3+3H2O;Na2CO3;2NaOH+H2SO4=Na2SO4+2H2O;碱性;HCl、CaCl2;向溶液中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解析】【解答】(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2)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同时也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则X可以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3)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4)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5)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显酸性,故红色消失,由于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HCl、CaCl2。可利用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反应现象来证明盐酸过量,如向溶液中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6)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故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只要反应发生,一定有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可能有一种剩余,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故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36.通过如图装置完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①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②把盛有溶液和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两烧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1)图中盛有饱和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2)胶体 (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请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4)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5)若将实验改为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胶头滴管(2)能;(3)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4)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5)生成红褐色沉淀;【解析】【解答】(1)盛有饱和FeCl3溶液的仪器名称为胶头滴管;故答案为: 胶头滴管 ;(2)Fe(OH)胶体能透过滤纸,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能 ; ;(3)步骤2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胶体产生的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4)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划分,小于1nm的是溶液,1~100nm的是胶体,大于100nm的是浊液;故答案为: 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 ;(5)若将实验改为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生成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生成红褐色沉淀 ; 。37.过氧化钙()微溶于水,可作医用消毒剂,以下是制备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均属于钙盐 B.属于电解质C.属于混合物(3)步骤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挥发、 (答1条即可)。(5)待结晶析出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分离。(6)可与水或二氧化碳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1)+1(2)B(3)(4);过氧化氢受热分解(5)过滤(6)【解析】【解答】(1)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钙元素化合价为+2;故答案为: +1 ;(2)A.是酸根和金属离子结合是盐和是过氧化物,故A错误;B.是在水中会电离出铵根和氢氧根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C.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故选:B;(3)步骤I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4)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挥发、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故答案为: ; 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5)待结晶析出后通过过滤分离,得到晶体;故答案为: 过滤(6)与水反应,过氧化钙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38.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2)以Na、K、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后面。强酸 强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①HCl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⑥ ⑦CO2⑧Na2O ⑨NH3⑩H2O2(3)书写出②④⑤的电离方程式 、 、 (4)写出⑦转化为⑤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实验室制备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树状分类法;H2SO4(或HNO3);NaOH(或KOH);Na2S(或KNO3);H2SO4=2H++;NaOH=Na++OH-;Na2S=2Na++S2-;CO2+2OH-=+H2O;CaCO3+2H+=Ca2++CO2↑+H2O;2H+++Ba2++2OH-=BaSO4↓+2H2O【解析】【解答】(1)图示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故答案为: 树状分类法 ;(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强酸可以是H2SO4或HNO3;形成的强碱可以是NaOH或KOH;形成的盐可以是Na2S或KNO3等;故答案为: H2SO4(或HNO3) ; NaOH(或KOH) ; Na2S(或KNO3) ;(3)H2SO4是二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NaOH是一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Na2S是盐,完全电离产生Na+、S2-,电离方程式为Na2S=2Na++S2-;故答案为: H2SO4=2H++ ; NaOH=Na++OH- ; Na2S=2Na++S2- ;(4)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产生Na2CO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H2O;故答案为: CO2+2OH-=+H2O ;(5)在实验室中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 CO2↑+H2O;故答案为: CaCO3+2H+=Ca2++CO2↑+H2O(6)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答案为: 2H+++Ba2++2OH-=BaSO4↓+2H2O 。01 学习目标02 思维导图03 基础知识04 经典例题05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分类及变化1.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的应用。2.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通性及实例。3.胶体的本质特征(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尤其复分解反应条件)。6.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判断(基于化合价变化)。 知识点一 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温馨提示】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2.物质与微粒的关系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3.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交叉分类法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3)树状分类法。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酸 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 无氧酸:HCl、H2S等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也可按照溶解性,将碱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一元碱:NaOH、NH3·H2O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碱 二元碱:Mg(OH)2、Cu(OH)2 碱多元碱:Fe(OH)3、Al(OH)3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盐 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CO2、SO2、SiO2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Fe2O3、CaO等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NO、CO等【温馨提示】1.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化合物。2.有关氧化物的分类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⑤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⑥Na2O2、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Fe3O4属于复杂氧化物。3.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知识点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分散系(2)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外观 均一、透明 较均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实例 NaCl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2. 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三类分散剂状态 液体 气体 固体胶体类别 液溶胶 气溶胶 固溶胶举例 Fe(OH)3胶体 烟、云、雾 有色玻璃常见胶体:牛奶、豆浆、空气、血液、墨水、土壤、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等。3.Fe(OH)3胶体的制备试剂:蒸馏水、饱和FeCl3溶液过程: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 + 3H2O Fe(OH)3(胶体)+3HCl。【温馨提示】不可用自来水配制,不能加热时间过长,防止胶体变成沉淀。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应用: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实例:放电影、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等。②吸附性:常用作净水剂。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特别提醒】①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②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NaOH、氨水溶液。 知识点三 物质的转化1.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以H2SO4为例)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H2SO4+Zn==ZnSO4+H2↑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H2SO4+CuO==CuSO4+H2O酸与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酸与某些盐反应 H2SO4+BaCl2== BaSO4↓+2HCl(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以NaOH为例)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碱与某些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碱与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碱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 Cu(OH)2↓+Na2SO4(3)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以CuSO4为例)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化学方程式)盐与活泼金属反应 Zn+CuSO4==ZnSO4+Cu盐与碱反应 CuSO4+2NaOH ==Cu(OH)2↓+Na2SO4盐与某些盐反应 CuSO4+BaCl2== BaSO4↓+CuCl22.物质的转化【温馨提示】在认识一类物质共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某种物质的特性,如大多数酸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时都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但硝酸不能发生该类反应。3.讨论物质的转化举例从反应类型看,我们初中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例单质→化合物 氢气生成氯化氢化合物→ 单质 氯化钠制取钠酸→盐 盐酸生成氯化钠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盐→氧化物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非金属氧化物→酸 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碱→盐 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单质→单质 碳生成铁【题型一】同素异形体【典例分析】关于O2和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者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C.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D.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变式演练1】据报道,现代医学已经可以把放射性物质填入C60中,并置于患者癌细胞处进行放射治疗癌症,下列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球状化合物D.C60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变式演练2】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D.O4和O2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转化【变式演练3】以下选项中哪两个不是同素异形体A.O2与O3 B.红磷与白磷 C.金刚石与石墨 D.CO与CO2【题型二】树状分类法【典例分析】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B.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 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变式演练1】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D.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变式演练2】下列树状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A. B.C. D.【变式演练3】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的名称是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C.单一分类法 D.复杂分类法【题型三】交叉分类法【典例分析】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2SO4属于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二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A.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⑨ D.①④⑤⑦⑧【变式演练1】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碱 B.可溶性盐 C.钠盐 D.碳酸盐【变式演练2】物质分类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碳酸盐与钠盐属于包含关系 D.混合物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变式演练3】K2CO3在如图的交叉分类法中最合适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题型四】氧化物的分类【典例分析】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A.CO B.CaOC.N2O5 D.Fe2O3【变式演练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Ca(OH)2 B.Na2O2 C.SiO2 D.CaO【变式演练2】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A.碱 B.盐 C.氧化物 D.单质【变式演练3】已知Cr2O3、SiO2、ZnO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CaO、ZnO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判断下到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酸性氧化物:CO2、 SiO2、SO2、COB.两性氧化物:ZnO、Al2O3C.混合物:HCl、漂白粉、氢氧化铁胶体D.碱性氧化物: Na2O、 CaO、MgO、Cr2O3【题型五】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典例分析】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蛋白质分子的直径约为80 nm,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气溶胶B.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均能透过滤纸C.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100 n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D.自然界中云、雾、烟都是胶体【变式演练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B.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D.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变式演练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B.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C.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D.将烧杯中的沸水改为NaOH溶液,也能制备Fe(OH)3胶体【变式演练3】石墨烯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的材料,将其均匀分散在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形成一种不稳定的溶液B.石墨烯和金刚石属于碳的两种同位素C.可以用过滤的方式将石墨烯颗粒和蒸馏水分离D.该分散系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因此当光束通过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题型六】酸、碱、盐的性质【典例分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 B.C. D.【变式演练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碱的通性的是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变式演练2】下列变化,不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C. D.【变式演练3】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则物质B为A.Fe B.HCl(稀)C.NaOH(溶液) D.AgNO3(溶液)【题型七】物质的转化【典例分析】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部分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变式演练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B.C. D.【变式演练2】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 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变式演练3】以下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 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发生反应的是( )A.H2SO4 B.CaOC.H2O D.NaOH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钛合金C.漂白粉 D.次氯酸钠3.注射新冠疫苗能有效防止感染新冠病毒,装载疫苗的玻璃瓶是硼硅药用玻璃瓶,生产硼硅玻璃的主要原料是SiO2、Na2B4O7·10H2O、SiO2属于下列物质类型中的( )A.酸 B.碱C.盐 D.氧化物4.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5.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氯化氢 二氧化硫C 胆矾 盐酸 铁 碳酸钙D 胆矾 水煤气 氯化铜 碳酸钠A.A B.B C.C D.D6.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7.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等。已知(亚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一种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一元酸 B.属于三元酸C.属于酸式盐 D.属于酸式盐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胶体 B.溶液C.NaOH溶液 D.溶液9.反应:CuO+H2=Cu+H2O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0.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有些胶体带电B.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够透过滤纸C.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火碱B HCl 纯碱 NaClC HClO 氨水 MgO CODA.A B.B C.C D.D1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运动 B.丁达尔效应C.作者在梦境 D.荷叶上露珠的反光13.磷酸(H3PO4)、次磷酸(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均属于中强酸,磷酸为三元酸,而次磷酸为一元酸。从物质的分类来看,NaH2PO2不属于正盐 B.酸式盐C.钠盐 D.电解质1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NaOH HCl NaHSO4 K2O COB Cu2(OH)2CO3 CH3COOH CaF2 NH3 SO2C Mg(OH)2 H2SO4 Na2CO3 Na2O2 C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2A.A B.B C.C D.D15.下列关于 胶体和 悬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颜色相同B.两者稳定性相同C.两者的分子直径均大于100nmD.滴加稀盐酸后,两者出现的现象完全相同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会导电是因为通电后电解质发生了电离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17.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C.双氧水 D.医用酒精18.以下能证明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的水溶液显酸性B.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C.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D.可以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19.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HClO应属于①酸②氧化物③含氧酸④一元酸⑤化合物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20.稀豆浆属于胶体,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C.分散质离子分布均匀程度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21.一定条件下,碳酸钙可以发生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每步转化反应与选项中的反应类型匹配的是(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氯化钙A.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22.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和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C2O3和CO的完全燃烧产物都是CO2C.C2O3和CO都是碱性氧化物D.C2O3中C的化合价为+323.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用于伤口止血与胶体的性质有关B.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带电的性质C.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可用滤纸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24.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各组物质最适合与划分为同一类物质的是A.、 B.、C.、 D.、25.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下列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离子反应2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B.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可以加以区分C.把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以制取胶体D.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答案】C【解析】【解答】A、分散系之间的区别是分散系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则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B、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胶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加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会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符合题意;D、树林中的晨曦属于气溶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27.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 B.溶液 C.胶体 D.氯水28.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A.雾是一种胶体B.光是一种胶体C.发生了丁达尔效应D.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0﹣9m~10﹣7m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但HCl属于电解质B.溶于水电离出、和,属于酸C.氢氧化铁胶体和食盐水都属于混合物D.难溶于水,但它属于电解质30.我国科学家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得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该成果被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是强电解质C.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C.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D.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盐32.按照酸碱盐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碳酸氢钠和硫酸钾 B.氢氧化钾和硝酸钾C.硫酸和硫酸铜 D.氧化钙和碳酸钙33.关于Na2CO3、Na2SO4说法错误的是A.从阳离子分类来看二者都是钠盐B.根据盐的分类二者都是正盐C.Na2CO3属于非电解质D.Na2CO3、Na2SO4均为电解质34.下列现象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的是①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②利用活性炭净水③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④工厂中利用静电除尘⑤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产生美丽的光圈①②⑤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二、非选择题3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硫酸。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总结一:硫酸的化学性质(1)写出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 (用化学式表示)。(3)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4)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5)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酸碱指示剂除外) ,请设计实验证明盐酸过量: 。(6)丁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36.通过如图装置完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①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②把盛有溶液和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两烧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1)图中盛有饱和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2)胶体 (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请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4)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5)若将实验改为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7.过氧化钙()微溶于水,可作医用消毒剂,以下是制备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均属于钙盐 B.属于电解质C.属于混合物(3)步骤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挥发、 (答1条即可)。(5)待结晶析出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分离。(6)可与水或二氧化碳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8.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2)以Na、K、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后面。强酸 强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①HCl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⑥ ⑦CO2⑧Na2O ⑨NH3⑩H2O2(3)书写出②④⑤的电离方程式 、 、 (4)写出⑦转化为⑤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实验室制备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01 学习目标02 思维导图03 基础知识04 经典例题05 强化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物质的转化与分类(原卷版).doc 1.1物质的转化与分类(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