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畴的是( )A.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B.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C.丙请求税务管理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D.丁许诺其女友如果求职成功就陪其出国旅游2.(2024·云南昭通月考)甲公司通过某平台向乙公司订购了1 000件A商品,3天后却收到了1 000件B商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甲公司和乙公司②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为1 000件A商品③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为1 000件A商品的交付行为④该民事法律关系不成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其中自然人根据其自身情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下列自然人与其民事行为能力对应正确的是( )①未成年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14周岁以上且有劳动收入的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④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5.《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说明( )①社会治理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②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③民法典的许多规定体现了道德理念④道德是法律的集中体现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知识点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6.原告薄某与被告李某要求离婚,对于未成年男孩小李,薄某称其无抚养能力拒绝抚养,李某亦称无抚养能力,不愿意继续抚养。两人违背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诚信原则 B.绿色原则C.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D.平等互利原则7.(2024·山东滕州月考)刘某在市场上询问了一件商品的价格后,摊主强迫其购买;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摊主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B.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C.自愿原则和诚信原则D.自愿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8.某公司强迫员工签不平等合同,不签就走人,而且走人不发工资。该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①平等原则 ②公平原则③诚信原则 ④绿色原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兹有四个事例:① 唐某自愿参加王某组织的自助登山活动,遭遇雪崩,营救未果死亡② 小王花近万元从刘某店铺购得某进口品牌服装,后经检测为假冒商品③ 张某与李某订立协议,李某代替张某参加某职业资格考试后,张某支付其10万元④ 某商场广告中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商场所有下列观点能成立的是( )A.①中唐某应自担风险,如让王某承担赔偿责任,有违公平B.②中刘某行为虽缺乏诚信、有损公平,但系小王自愿,责任应该分摊C.③中若张某拒不支付10万元,则有违法律D.④中商场强调最终解释权归商场所有,虽有违平等但也体现了诚信10.(2024·河南信阳期中)2024年是民法典颁布的第四年,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①张某用次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诚信原则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③某快递公司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公平原则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周的爸爸计划暑假期间一家人到北京旅游,他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并支付了部分费用。后来由于小周所在的学校要举办暑假夏令营活动,时间冲突,出游计划被取消。但是,直到原定计划出游日期的前一日小周爸爸才通知旅行社表示不去了,要求退还已支付费用,但被拒绝。后来,该旅行社要求小周的爸爸赔偿相关损失,遭到拒绝后,旅行社将小周的爸爸告上了法庭。此案例告诉我们,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B B系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正确。A反映的是公司与其隶属的内部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C反映的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适合法律调整。2.B 甲公司通过某平台向乙公司订购了1 000件A商品,这里涉及的是甲、乙两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形成了民事法律关系。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甲、乙两家公司,客体为1 000件A商品的交付行为,①③正确。该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交付行为,而不是1 000件A商品,且该民事法律关系成立,②④错误。3.C 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③错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②正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④正确。4.D 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李某和快递公司,与张某无关,客体是快递物品,D正确,A、B错误。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和义务人,C错误。5.A 材料说明了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法律是道德的集中体现,④错误。6.C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薄某和李某两人的做法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C 摊主强迫刘某购买,这违反了自愿原则;李某明知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出,这违背了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排除。8.A 某公司强迫员工签不平等合同,对员工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该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诚信原则和绿色原则,③④不符合题意。9.A ①中唐某自愿参加登山活动,遭遇雪崩,属于不可抗力,如让组织者王某承担赔偿责任,有违公平,A正确。②中交易显然违背公平、诚信的原则,B错误。③中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C错误。④中商场没有将消费者置于平等地位,也是滥用权利、规避义务的不诚信的体现,D错误。10.A 张某用次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以假充真,违反了诚信原则,①正确。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②正确。③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是违反了劳动法的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错误。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④错误。11.①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②小周的爸爸享有报名参加旅行的权利,但也同时应该履行维护旅行社权益的相关义务。在本案例中,小周的爸爸因事不能参加旅行未提前通知旅行社,应该向旅行社赔偿相关损失。解析:本题涉及的核心知识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接材料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回答。3 / 3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1.科学精神: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理解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理解保护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的重要意义。 2.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依法行使民事权利,积极履行民事义务。 3.公共参与: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法律尊严,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 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和财产关系。微提醒 平等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平等,没有领导、管理和服从关系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2)民法典的重要性: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括三个要素: 、客体和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①内涵: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 、承担 。②类型类别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 人法人和非 法人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 能力和 能力(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①内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②类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 。(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①内涵: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承担的 。②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 的。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与 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设立目的: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 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 。2.效力: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 和 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3.主要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想一想自然人都要承担民事义务吗?提示: 连一连判一判(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 )(2)年满18周岁的人都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3)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则。( )(4)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 )(5)平等原则要求合理确定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议一议“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的观点对吗?提示: 选一选(1)下列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 ②甲(男)与(乙)女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关系 ③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 ④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A.②④ B.①③C.①② D.③④(2)小林和家人开了一家餐馆,他们遵守法律规定使用清洁能源,拒绝使用地沟油,把垃圾交由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赢得了大家的点赞。大家点赞是因为小林一家遵循了(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D.绿色原则1. 教材P5“探究与分享”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提示:(1)“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一项法律要求。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小林父母的想法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是正当的,民法典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小林在归还遗失物时,失主要按照约定给付500元。(3)小林的想法不正确。拾得人归还遗失物时,可以要求失主履行其承诺、支付报酬。失主主动支付报酬,拾得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这涉及拾得人如何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在本案中是紧密结合的。2.教材P6“探究与分享”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提示: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自然人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自然人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自然人的意愿和实际做法。②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这也提示我们,自然人行使姓名权需要依法进行。议题一 如何全面认识民事法律关系【情境】 小李和小姜在课间休息玩沙包游戏时,小李不小心将沙包打到了小姜的右眼上,造成小姜右眼受伤。经住院治疗,虽然基本康复,但是仅医药费就花去4.5万元。出院后小姜将小李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支付医疗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费用共计6万元。法院受理后,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由被告小李一次性赔偿原告小姜各项损失共计4万元。至此,一场因学生课间休息玩耍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探究 (1)分析本案中小李和小姜之间是否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2)说明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含义 范围主 体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客 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内 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①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2.正确理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法律赋予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自然人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改变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独立实现民事权利能力内容的必要条件。1.(2024·河北邢台期末)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某一民事案件中,客体是物。这一民事案件可能是( )①知识产权纠纷 ②不动产纠纷 ③汽车所有权纠纷 ④名誉权纠纷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列行为不能适用民法典的是( )A.闯红灯B.高空抛物C.“大数据杀熟”D.初中生坐公交上学3.寒假期间,12岁的刘某将积攒的5 000多元压岁钱取了出来,瞒着父母到商场买了一台电脑。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带着他到商场要求退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A.刘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B.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C.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D.刘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议题二 民法基本原则是什么【情境】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后留下不少邮票。李某对邮票并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李某家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些邮票。刘某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当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 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买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后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位朋友处得知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五枚相当珍贵,可能每枚都价值5 000元以上,同时,他得知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 000元,拿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李某于是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刘某返还邮票。探究 (1)分析本案中李某的诉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2)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还有哪些?遵循民法基本原则有什么意义?1.正确认识民法的诚信原则(1)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2)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3)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协议,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时,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2.正确处理公序良俗与法律的关系(1)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2)通过正确合理运用公序良俗原则,既协调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又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1.M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检查力度,做好复工复产企业帮扶指导,消除环境隐患风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这有利于节约资源②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这践行了绿色原则④这践行了平等原则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甲、乙双方连续几年都签订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在一次合同中,双方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货物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自愿原则B.诚信原则C.平等原则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3.(2024·内蒙古名校联盟期中)重庆市W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生产。该企业因排污超标被责令限期整改,但因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吊销了排污许可证。后来,潼南区环境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线索前往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产。W公司的行为( )①违背了守法原则的要求②是违反平等原则的体现③不符合绿色原则的要求④违反了诚信原则的要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1)平等 人身关系 2.(1)主体 内容 (2)①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 民事行为 (3)①对象 ②物 行为 商业标记 人身利益 (4)①权利 义务 ②相互联系 对等 3.法治 德治二、1.合理合法 利益关系 2.民事活动 司法机关3.(1)法律地位 (3)合理想一想 提示: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要承担民事义务。连一连判一判 (1)× (2)× (3)× (4)× (5)×议一议 提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力。选一选 (1)A 婚姻关系和债务关系都为民事法律关系,②④正确。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不具有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不符合题意。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非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2)D 小林一家开餐馆遵守法律规定,经营活动绿色环保,体现了小林一家遵循了绿色原则,D符合题意。【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 (1)提示:符合。小李不小心将沙包打到了小姜的右眼上,形成双方之间的人身关系;小姜要求小李支付医疗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形成双方之间的财产关系。(2)提示:本案中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李和小姜;客体是小姜的身体健康;内容是小姜有健康不受侵害和当健康受到侵害时有获得侵害赔偿等权利,小李有不侵犯小姜健康及承担对小姜侵权赔偿的义务。跟踪训练1.C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①错误;在某一民事案件中,客体是物,该民事案件可能是不动产纠纷,以及汽车所有权纠纷,②③正确;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④错误。2.A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空抛物、“大数据杀熟”、初中生坐公交上学均适用民法典,B、C、D不符合题意;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适用民法典,A符合题意。3.C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从事的重大行为由监护人负责行使。材料中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行为是无效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所以商场应该退货。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 (1)提示:李某的诉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因为刘某在李某不知邮票真实价值的情况下,低价购买李某的邮票,违背了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提示:还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等。民事主体只有遵循民法基本原则,才能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更好地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跟踪训练1.C 材料中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检查力度,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了绿色原则,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节约资源,①排除;平等原则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材料没有体现,④排除。2.B 甲方因为货物供不应求,用直流电机代替交流电机交货,违背了诚信原则,B入选;材料没有体现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A、C、D不选。3.B 该企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产违背了守法原则的要求,①符合题意。该企业排污超标仍进行生产,不符合绿色原则的要求,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②④不符合题意。6 / 6(共73张PPT)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1.科学精神: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理解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理解保护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的重要意义。2.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依法行使民事权利,积极履行民事义务。3.公共参与: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法律尊严,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 民法(1)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 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和财产关系。平等 人身关系 微提醒 平等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平等,没有领导、管理和服从关系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2)民法典的重要性: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 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括三个要素: 、客体和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体 内容 ①内涵: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 、承担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类别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 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 能力和 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 民事行为 ②类型①内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②类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 。对象 物 行为 商业标记 人身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①内涵: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承担的 。 ②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 的。权利 义务 相互联系 对等 3.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与 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 德治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 设立目的: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 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 。2. 效力: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 和 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3. 主要内容合理合法 利益关系 民事活动 司法机关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法律地位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 想一想自然人都要承担民事义务吗?提示: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要承担民事义务。连一连判一判(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 ( × )(2)年满18周岁的人都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3)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的平等原则。( × )(4)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 ( × )(5)平等原则要求合理确定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 )×××××议一议“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仍属于有效行为”的观点对吗?提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力。选一选(1)下列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 ②甲(男)与(乙)女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关系 ③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 ④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A. ②④ B. ①③C. ①② D. ③④解析: 婚姻关系和债务关系都为民事法律关系,②④正确。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不具有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不符合题意。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非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2)小林和家人开了一家餐馆,他们遵守法律规定使用清洁能源,拒绝使用地沟油,把垃圾交由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赢得了大家的点赞。大家点赞是因为小林一家遵循了( )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D. 绿色原则解析: 小林一家开餐馆遵守法律规定,经营活动绿色环保,体现了小林一家遵循了绿色原则,D符合题意。1. 教材P5“探究与分享”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提示:(1)“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一项法律要求。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小林父母的想法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是正当的,民法典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小林在归还遗失物时,失主要按照约定给付500元。(3)小林的想法不正确。拾得人归还遗失物时,可以要求失主履行其承诺、支付报酬。失主主动支付报酬,拾得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这涉及拾得人如何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在本案中是紧密结合的。2. 教材P6“探究与分享”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提示: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自然人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自然人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自然人的意愿和实际做法。②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这也提示我们,自然人行使姓名权需要依法进行。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如何全面认识民事法律关系【情境】 小李和小姜在课间休息玩沙包游戏时,小李不小心将沙包打到了小姜的右眼上,造成小姜右眼受伤。经住院治疗,虽然基本康复,但是仅医药费就花去4.5万元。出院后小姜将小李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支付医疗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费用共计6万元。法院受理后,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由被告小李一次性赔偿原告小姜各项损失共计4万元。至此,一场因学生课间休息玩耍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探究 (1)分析本案中小李和小姜之间是否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提示:符合。小李不小心将沙包打到了小姜的右眼上,形成双方之间的人身关系;小姜要求小李支付医疗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形成双方之间的财产关系。(2)说明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提示:本案中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李和小姜;客体是小姜的身体健康;内容是小姜有健康不受侵害和当健康受到侵害时有获得侵害赔偿等权利,小李有不侵犯小姜健康及承担对小姜侵权赔偿的义务。1.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含义 范围主 体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含义 范围客 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内 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①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2. 正确理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法律赋予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自然人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改变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独立实现民事权利能力内容的必要条件。1. (2024·河北邢台期末)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某一民事案件中,客体是物。这一民事案件可能是( )①知识产权纠纷 ②不动产纠纷 ③汽车所有权纠纷 ④名誉权纠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①错误;在某一民事案件中,客体是物,该民事案件可能是不动产纠纷,以及汽车所有权纠纷,②③正确;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④错误。2. 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列行为不能适用民法典的是( )A. 闯红灯 B. 高空抛物C. “大数据杀熟” D. 初中生坐公交上学解析: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空抛物、“大数据杀熟”、初中生坐公交上学均适用民法典,B、C、D不符合题意;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适用民法典,A符合题意。3. 寒假期间,12岁的刘某将积攒的5 000多元压岁钱取了出来,瞒着父母到商场买了一台电脑。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带着他到商场要求退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A. 刘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B. 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退货C. 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D. 刘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退货解析: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从事的重大行为由监护人负责行使。材料中刘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行为是无效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所以商场应该退货。议题二 民法基本原则是什么【情境】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后留下不少邮票。李某对邮票并不感兴趣,在后来的几次搬家中他都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李某家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些邮票。刘某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当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 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买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后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位朋友处得知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五枚相当珍贵,可能每枚都价值5 000元以上,同时,他得知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 000元,拿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李某于是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刘某返还邮票。探究 (1)分析本案中李某的诉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提示:李某的诉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因为刘某在李某不知邮票真实价值的情况下,低价购买李某的邮票,违背了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还有哪些?遵循民法基本原则有什么意义?提示:还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等。民事主体只有遵循民法基本原则,才能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更好地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1. 正确认识民法的诚信原则(1)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2)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3)民事主体之间一旦作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协议,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时,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2. 正确处理公序良俗与法律的关系(1)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2)通过正确合理运用公序良俗原则,既协调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又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1. M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检查力度,做好复工复产企业帮扶指导,消除环境隐患风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这有利于节约资源②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这践行了绿色原则④这践行了平等原则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材料中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检查力度,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了绿色原则,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节约资源,①排除;平等原则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材料没有体现,④排除。2.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都签订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在一次合同中,双方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货物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 自愿原则 B. 诚信原则C. 平等原则 D.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解析: 甲方因为货物供不应求,用直流电机代替交流电机交货,违背了诚信原则,B入选;材料没有体现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A、C、D不选。3. (2024·内蒙古名校联盟期中)重庆市W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生产。该企业因排污超标被责令限期整改,但因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吊销了排污许可证。后来,潼南区环境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线索前往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产。W公司的行为( )①违背了守法原则的要求②是违反平等原则的体现③不符合绿色原则的要求④违反了诚信原则的要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该企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产违背了守法原则的要求,①符合题意。该企业排污超标仍进行生产,不符合绿色原则的要求,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②④不符合题意。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畴的是( )A. 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B. 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C. 丙请求税务管理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D. 丁许诺其女友如果求职成功就陪其出国旅游1234567891011解析: B系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正确。A反映的是公司与其隶属的内部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C反映的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适合法律调整。12345678910112. (2024·云南昭通月考)甲公司通过某平台向乙公司订购了1 000件A商品,3天后却收到了1 000件B商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甲公司和乙公司 ②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为1 000件A商品 ③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为1 000件A商品的交付行为④该民事法律关系不成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甲公司通过某平台向乙公司订购了1 000件A商品,这里涉及的是甲、乙两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形成了民事法律关系。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甲、乙两家公司,客体为1 000件A商品的交付行为,①③正确。该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交付行为,而不是1 000件A商品,且该民事法律关系成立,②④错误。12345678910113.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其中自然人根据其自身情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下列自然人与其民事行为能力对应正确的是( )①未成年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14周岁以上且有劳动收入的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④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③错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②正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④正确。12345678910114. 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A. 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B. 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C. 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D. 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1234567891011解析: 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李某和快递公司,与张某无关,客体是快递物品,D正确,A、B错误。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和义务人,C错误。12345678910115.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说明( )①社会治理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 ②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民法典的许多规定体现了道德理念 ④道德是法律的集中体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说明了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法律是道德的集中体现,④错误。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6. 原告薄某与被告李某要求离婚,对于未成年男孩小李,薄某称其无抚养能力拒绝抚养,李某亦称无抚养能力,不愿意继续抚养。两人违背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 诚信原则 B. 绿色原则C.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D. 平等互利原则解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薄某和李某两人的做法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2345678910117. (2024·山东滕州月考)刘某在市场上询问了一件商品的价格后,摊主强迫其购买;李某知道自己手中的一幅画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给王某。摊主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 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C. 自愿原则和诚信原则D. 自愿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1234567891011解析: 摊主强迫刘某购买,这违反了自愿原则;李某明知是赝品,却以真迹的价格卖出,这违背了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A、B、D均排除。12345678910118. 某公司强迫员工签不平等合同,不签就走人,而且走人不发工资。该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①平等原则 ②公平原则③诚信原则 ④绿色原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某公司强迫员工签不平等合同,对员工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该公司的做法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诚信原则和绿色原则,③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9. 兹有四个事例:① 唐某自愿参加王某组织的自助登山活动,遭遇雪崩,营救未果死亡② 小王花近万元从刘某店铺购得某进口品牌服装,后经检测为假冒商品③ 张某与李某订立协议,李某代替张某参加某职业资格考试后,张某支付其10万元④ 某商场广告中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商场所有1234567891011A. ①中唐某应自担风险,如让王某承担赔偿责任,有违公平B. ②中刘某行为虽缺乏诚信、有损公平,但系小王自愿,责任应该分摊C. ③中若张某拒不支付10万元,则有违法律D. ④中商场强调最终解释权归商场所有,虽有违平等但也体现了诚信下列观点能成立的是( )1234567891011解析: ①中唐某自愿参加登山活动,遭遇雪崩,属于不可抗力,如让组织者王某承担赔偿责任,有违公平,A正确。②中交易显然违背公平、诚信的原则,B错误。③中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C错误。④中商场没有将消费者置于平等地位,也是滥用权利、规避义务的不诚信的体现,D错误。123456789101110. (2024·河南信阳期中)2024年是民法典颁布的第四年,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①张某用次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诚信原则 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 ③某快递公司以“女性”为由拒绝了小美参与求职应聘——公平原则 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张某用次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价格卖给李某,以假充真,违反了诚信原则,①正确。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②正确。③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是违反了劳动法的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错误。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违反的是平等原则,④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周的爸爸计划暑假期间一家人到北京旅游,他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并支付了部分费用。后来由于小周所在的学校要举办暑假夏令营活动,时间冲突,出游计划被取消。但是,直到原定计划出游日期的前一日小周爸爸才通知旅行社表示不去了,要求退还已支付费用,但被拒绝。后来,该旅行社要求小周的爸爸赔偿相关损失,遭到拒绝后,旅行社将小周的爸爸告上了法庭。1234567891011此案例告诉我们,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①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②小周的爸爸享有报名参加旅行的权利,但也同时应该履行维护旅行社权益的相关义务。在本案例中,小周的爸爸因事不能参加旅行未提前通知旅行社,应该向旅行社赔偿相关损失。解析:本题涉及的核心知识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接材料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回答。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docx 第一课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pptx 第一课 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