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基础练
1.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下列关于民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法仅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②民法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③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④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都属于民事法律规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小张在小杰的专卖店里买了一块手表,后因为手表机芯问题,找到店员小顾要求退货。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  )
A.小张和小顾 B.小张和小杰
C.小张和小杰、小顾 D.小顾和小杰
3.生活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享有优先权,得到特殊关照。这里坚持的原则是(  )
①平等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公平原则 ④诚信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2024·广西钦州月考)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此未作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身份权
B.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C.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甲的行为没有侵犯乙的名誉权
5.(2024·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某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从法律角度看,超市的行为侵犯了顾客的(  )
A.名誉权 B.健康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6.(2024·江苏徐州月考)“人肉开盒”又称“开盒挂人”,那些能仅凭一个账户名字就可获取对方的手机号、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人,又被称为“开盒”者。被“开盒”者则会受到没完没了的电话轰炸、网络谩骂,而且“开盒”者还会纠集更多人一起骚扰。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②保护个人信息对保护自然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意义重大 ③“开盒挂人”严重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权 ④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容过度处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提升练
1.(2024·山东菏泽期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对应正确的是(  )
①甲与乙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建设施工行为 ②甲擅自以某教授的名义为自己的作品作序,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乙公司生产甲公司已获专利权的汽车零部件,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侵权行为
④甲到乙经营的商店付款购买按摩器并约定送货时间,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按摩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湖南岳阳开学考)某初中生小明(14周岁)在同学小华(13周岁)的网络朋友圈留言,引发矛盾。小华遂纠集4名同学将小明约至某小区楼顶进行殴打,导致小明多处软组织挫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对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 ②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构成侵权,故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客体是小华殴打小明的法律事实 ④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名誉权
④人们指责学校属于正常的合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安徽滁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通报,犯罪嫌疑人仇某在某网站上使用其个人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逮捕。
在民法典中,对于个人的姓名、肖像、荣誉、名誉有相应保护的条款,除了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英烈的人格权益也做了专门规定。此外,刑法修正案也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列为一种罪名,纳入刑事责任追究。意味着英雄烈士与个人的名誉和荣誉有本质上的区别。英雄烈士既享受公民作为自然人应当享受的保护,同时因其代表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民族的自豪感,因此需要进行单独保护。
(1)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仇某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哪些权利?依据民法典,仇某应承担什么民事责任?
(2)某校计划在暑假期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活动,请你为该校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要求:设计出活动内容及以期达到的活动目的。
三、易错练
1.(2024·浙江温州期中)10周岁小学生王某在某直播平台利用与父母银行卡绑定的支付宝打赏某知名主播6 000元。王某父母知道后认为该打赏无效,要求主播退款,遭到拒绝。对此事认识正确的是(  )
A.王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
B.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
C.王某与直播平台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D.直播间的打赏是王某自愿给予,主播可以拒绝退款
2.张某通过某网站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烈士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  )
A.烈士及其子女的名誉权
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
C.烈士的名誉权
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
3.(2024·江西鹰潭月考)2023年8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在某聊天软件群发表情包“开玩笑”引发的纠纷案。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某聊天软件群发布包含原告肖像及不雅文字的表情包,在原告明确提出异议后,被告仍持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实属不当。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删除表情包并向原告作出书面道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非商业用途中使用公民肖像也可能侵犯他人肖像权 ②某聊天软件群属于公共空间,行为人的言行要遵守法律底线 ③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④被告行为因超过合理限度而构成侵犯原告荣誉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一)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基础练
1.C 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①错误,②正确。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③正确。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都不属于民事法律规范,④错误。
2.B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小张在小杰的专卖店里买了一块手表,参与买卖关系的是小张和小杰双方,小张是买方,小杰是卖方,所以,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小张和小杰,而小顾是店员,因此不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B正确。
3.A 生活中的两种情况坚持了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自愿原则和诚信原则,②④不选。
4.D 甲的行为并没有侵犯乙的身份权,A排除。材料中乙因外形酷似甲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涉及侵犯甲的姓名权、肖像权,B、C排除。根据法律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这属于双方的交涉,并没有涉及甲的行为侵犯乙的名誉权,D正确。
5.B 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这是侵犯了顾客健康权的表现,B正确。
6.A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开盒”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①正确。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正确。“开盒挂人”违法行为主要侵犯了自然人的隐私权,而不是身份权,③不符合题意。个人信息包含私密信息和非私密信息,不能一概适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④错误。
二、提升练
1.A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因此甲与乙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建设施工行为,甲擅自以某教授的名义为自己的作品作序,侵犯了某教授的姓名权,因此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①②符合题意。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乙公司生产甲公司已获专利权的汽车零部件,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专利成果,③说法错误。甲到乙经营的商店付款购买按摩器并约定送货时间,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购买和送货行为,④说法错误。
2.B 本案告诉我们,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不可感情用事,①正确;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纠集同学殴打小明已经构成侵权,需要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②错误;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及其纠集的4名同学、小明,客体是小明的人身利益,③错误;本案中小华及其同学殴打小明,经鉴定为轻微伤,说明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④正确。
3.B 学生张某冒充班主任签名的行为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①正确。学校对外公布处分的行为是职责所在,没有侵犯张某的隐私权,②错误。学生张某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说明学校确实存在管理漏洞,人们指责学校属于正常的合法行为,其行为影响了学校声誉,但不构成侵犯学校的名誉权,③错误,④正确。
4.(1)①仇某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②依据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仇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2)活动主题:召开一次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权利。
活动要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民法典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
活动步骤:
第一步,班长宣布班会的主题;
第二步,同学之间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个别同学典型发言;
第四步,班长小结。
解析:第(1)问,调用人身权利中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易错练
1.B 10周岁小学生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排除。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某直播平台利用与父母银行卡绑定的支付宝打赏某知名主播6 000元,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合,父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B正确。王某与直播平台之间民事法律关系是债权关系,客体应是行为,C排除。直播间的打赏虽然是王某自愿给予,但是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该打赏父母不同意,因此无效,主播不可以拒绝退款,D排除。
2.C 本案中张某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该行为侵犯了烈士的名誉权,C正确。张某并没有诋毁烈士的子女,也没有泄露其隐私权,A、B、D均错误。
3.C 本案启示我们必须时刻尊重他人隐私,这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②③正确。本案中,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既非肖像权也非荣誉权,①④排除。
3 / 3(共30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
民的权利,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
在。下列关于民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法仅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②民法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③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④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都属于民事法律规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①错
误,②正确。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③正
确。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都不属于民事法律规范,④错误。
2. 小张在小杰的专卖店里买了一块手表,后因为手表机芯问题,找到
店员小顾要求退货。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  )
A. 小张和小顾 B. 小张和小杰
C. 小张和小杰、小顾 D. 小顾和小杰
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
织。小张在小杰的专卖店里买了一块手表,参与买卖关系的是小张
和小杰双方,小张是买方,小杰是卖方,所以,在该法律关系中,
主体是小张和小杰,而小顾是店员,因此不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
B正确。
3. 生活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
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人、儿童、孕
妇、残疾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享有优先权,得到特殊关照。这里坚
持的原则是(  )
①平等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公平原则 ④诚信原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生活中的两种情况坚持了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①③符
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自愿原则和诚信原则,②④不选。
4. (2024·广西钦州月考)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
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此未作说明。
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
乙将手机设为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
布于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身份权
B. 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C. 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 甲的行为没有侵犯乙的名誉权
解析:  甲的行为并没有侵犯乙的身份权,A排除。材料中乙因
外形酷似甲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涉及侵犯甲的姓名
权、肖像权,B、C排除。根据法律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以侮
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
责,这属于双方的交涉,并没有涉及甲的行为侵犯乙的名誉权,D
正确。
5. (2024·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某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
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从法律角度看,超市的
行为侵犯了顾客的(  )
A. 名誉权 B. 健康权
C. 肖像权 D. 隐私权
解析:  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
敏、腹泻等不良反应,这是侵犯了顾客健康权的表现,B正确。
6. (2024·江苏徐州月考)“人肉开盒”又称“开盒挂人”,那些能
仅凭一个账户名字就可获取对方的手机号、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
个人信息的人,又被称为“开盒”者。被“开盒”者则会受到没完
没了的电话轰炸、网络谩骂,而且“开盒”者还会纠集更多人一起
骚扰。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②保护个人信息对保护自然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意义重大
③“开盒挂人”严重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权
④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容过度处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开盒”
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①正确。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
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②正确。“开盒挂人”违法行为主要侵犯了自然人
的隐私权,而不是身份权,③不符合题意。个人信息包含私密信息
和非私密信息,不能一概适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④错误。
二、提升练
1. (2024·山东菏泽期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
指向的对象。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对应正确的是(  )
①甲与乙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建设施
工行为
②甲擅自以某教授的名义为自己的作品作序,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
体是人身利益
③乙公司生产甲公司已获专利权的汽车零部件,该民事法律关系的
客体是侵权行为
④甲到乙经营的商店付款购买按摩器并约定送货时间,该民事法律
关系的客体是按摩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
关系的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因此甲与乙签订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建设施工行为,甲擅
自以某教授的名义为自己的作品作序,侵犯了某教授的姓名权,因
此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①②符合题意。知识产权关
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乙公司生产甲公司已获专利权的
汽车零部件,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专利成果,③说法错误。甲
到乙经营的商店付款购买按摩器并约定送货时间,该民事法律关系
的客体是购买和送货行为,④说法错误。
2. (2024·湖南岳阳开学考)某初中生小明(14周岁)在同学小华
(13周岁)的网络朋友圈留言,引发矛盾。小华遂纠集4名同学将
小明约至某小区楼顶进行殴打,导致小明多处软组织挫伤,经鉴定
为轻微伤。对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
②小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构成侵权,故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客体是小华殴打小明的法律事实
④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法
律责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本案告诉我们,学生需要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
则,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不可感情用事,①正确;小华是限制行
为能力人,纠集同学殴打小明已经构成侵权,需要由其监护人承担
侵权责任,②错误;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小华及其纠集的
4名同学、小明,客体是小明的人身利益,③错误;本案中小华及
其同学殴打小明,经鉴定为轻微伤,说明小华及其同学侵犯了小明
的健康权,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④正确。
3. 学生张某模仿班主任签名伪造请假条,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学校
对张某作出通报批评的处分,并张榜公布。学校周围的居民纷纷议
论学校管理松懈、存在漏洞。下列关于此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学生张某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权
②学校公布处分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张某的隐私权
③学生张某影响了学校声誉,侵犯了学校的名誉权
④人们指责学校属于正常的合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学生张某冒充班主任签名的行为侵犯了班主任的姓名
权,①正确。学校对外公布处分的行为是职责所在,没有侵犯张某
的隐私权,②错误。学生张某逃课溜出学校去上网,说明学校确实
存在管理漏洞,人们指责学校属于正常的合法行为,其行为影响了
学校声誉,但不构成侵犯学校的名誉权,③错误,④正确。
4. (2024·安徽滁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通报,犯罪嫌疑人仇某在某网站上使
用其个人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贬低、嘲
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逮捕。
在民法典中,对于个人的姓名、肖像、荣誉、名誉有相应保护
的条款,除了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英烈
的人格权益也做了专门规定。此外,刑法修正案也将侮辱、诽谤英
雄烈士的行为列为一种罪名,纳入刑事责任追究。意味着英雄烈士
与个人的名誉和荣誉有本质上的区别。英雄烈士既享受公民作为自
然人应当享受的保护,同时因其代表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民
族的自豪感,因此需要进行单独保护。
(1)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仇某侵犯
了英雄烈士的哪些权利?依据民法典,仇某应承担什么民事
责任?
答案: ①仇某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民事
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
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
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②依据民法典规定,侵
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
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仇某应当承担停止侵害、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解析: 调用人身权利中名誉权和荣誉权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2)某校计划在暑假期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活动,请你为该
校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要求:设计出活动内容及以期达到的活动目的。
答案: 活动主题:召开一次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
权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权利。
活动要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民法典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相
关内容。
活动步骤:
第一步,班长宣布班会的主题;
第二步,同学之间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个别同学典型发言;
第四步,班长小结。
解析: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易错练
1. (2024·浙江温州期中)10周岁小学生王某在某直播平台利用与父
母银行卡绑定的支付宝打赏某知名主播6 000元。王某父母知道后
认为该打赏无效,要求主播退款,遭到拒绝。对此事认识正确的是
(  )
A. 王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
B. 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
C. 王某与直播平台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D. 直播间的打赏是王某自愿给予,主播可以拒绝退款
解析:  10周岁小学生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A排除。
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某直播平台利用与父母银行卡绑
定的支付宝打赏某知名主播6 000元,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合,父
母可要求直播间退款,B正确。王某与直播平台之间民事法律关系
是债权关系,客体应是行为,C排除。直播间的打赏虽然是王某自
愿给予,但是王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该打赏父母不同意,
因此无效,主播不可以拒绝退款,D排除。
2. 张某通过某网站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
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
烈士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  )
A. 烈士及其子女的名誉权
B. 烈士子女的隐私权
C. 烈士的名誉权
D. 烈士子女的名誉权
解析:  本案中张某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
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该行为侵犯了烈士的名誉权,C正
确。张某并没有诋毁烈士的子女,也没有泄露其隐私权,A、
B、D均错误。
3. (2024·江西鹰潭月考)2023年8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审结了一起因在某聊天软件群发表情包“开玩笑”引发的纠纷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某聊天软件群发布包含原告肖像及不雅文
字的表情包,在原告明确提出异议后,被告仍持无所谓的放任态
度,实属不当。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删除表情包并向原告作出书面
道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非商业用途中使用公民肖像也可能侵犯他人肖像权
②某聊天软件群属于公共空间,行为人的言行要遵守法律底线
③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④被告行为因超过合理限度而构成侵犯原告荣誉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本案启示我们必须时刻尊重他人隐私,这既是法律要
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②③正确。本案中,被告侵犯了原
告的名誉权,既非肖像权也非荣誉权,①④排除。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