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3综合练习(难)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以下是陶瓷制作的部分环节。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揉泥 B.成型C.干燥 D.烧制2.2025春晚官方吉祥物“巳升升”的背部,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景泰蓝工艺,勾勒出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景泰蓝制作这一我国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过程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裁剪铜板 B.掐丝:铜丝掐成图案C.烧蓝:烧制釉料 D.磨光:将制品打磨光亮3.宁溪糟烧是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酿酒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过程包括:粉碎、发酵、过滤、蒸馏、调制等。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B.发酵: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C.过滤: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D.调制: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4.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消化食物 ②煮熟青菜 ③写字 ④呼吸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5.《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诚挚祈愿。下列关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健康生活的做法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向高空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增雨B.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天然水加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D.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保障交通安全6.用隐形笔书写的字迹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用特定的显影剂涂抹在字迹上才能显示,某隐形笔内装有的隐形液体为酚酞,则下列能做显影剂的是( )A.食盐溶液 B.盐酸溶液C.柠檬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7.秋季郊游时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只能吹走,切不可用手拍打它。因其体液呈强酸性,pH达到1~2,会引起人体急性皮炎。下列物质中,可及时涂抹用来减缓症状的是( )A.柠檬汁(pH=2) B.食醋汁(pH=3)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9)8.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现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C. D.9.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10.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A B C D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胶头滴管 H2O2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A.A B.B C.C D.D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加碱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Fe(OH)3 B.HCl→NaClC.CaCO3→Ca(OH)2 D.Ba(NO3)2→BaSO412.白色衣服上沾有的铁锈,用水很难洗净。在家庭中去除锈渍可选用( )A.白醋 B.碘酒 C.食盐水 D.纯碱溶液13.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B.bc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C.影响bc段和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都是温度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H2SO4二.填空题(共1小题)15.化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①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② 。三.解答题(共3小题)16.胃酸过多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制药工程”小组同学要研制一款抗酸胃药。以下是同学们的研发过程:(1)概念阶段概念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该胃药必须具备的特点。你认为一款好的抗酸胃药应具备哪些特点?(写出两点) 。(2)开发阶段①明确需求后,同学们先对可用试剂进行初步筛选。下图是同学们列出的酸的性质框架图,请你帮助他们完善其中的未完成部分。Ⅰ ,Ⅱ 。②药效测试。经过初步筛选,同学们取了NaHCO3和MgO各8.4g加入到足量等浓度的HCl溶液中进行反应并测定溶液的pH。请你通过计算预测哪种试剂的抗酸效果更好。(NaHCO3+HCl=NaCl+H2O+CO2↑)(3)评估阶段上述对抗酸药的研发主要是停留在药物探索阶段,其实一款新药的研发还包括有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才有可能审批上市。17.如图所示,容器底部面积为100cm2,内装有250g 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28Pa.试计算:(1)投入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g?(2)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g 取10N/kg)18.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1 2.0 120 4.02 4.0 120 8.03 6.0 120 9.64 8.0 200 165 10.0 200 x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2)哪几次反应硫酸有剩余? 。(3)表中x的值是 。(4)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9.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选填“浓硫酸”或“水”)。(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20.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21.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A﹣E为装置代号)。(1)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填装置代号)。(2)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 (选填字母代号)。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CaCl2、HCl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3节综合练习(难)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以下是陶瓷制作的部分环节。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揉泥 B.成型C.干燥 D.烧制【解答】解:A、揉泥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成型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干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过程中伴随燃料的燃烧,而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2.2025春晚官方吉祥物“巳升升”的背部,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景泰蓝工艺,勾勒出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景泰蓝制作这一我国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过程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裁剪铜板B.掐丝:铜丝掐成图案C.烧蓝:烧制釉料D.磨光:将制品打磨光亮【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裁剪铜板,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铜丝掐成图案,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烧制釉料,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将制品打磨光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3.宁溪糟烧是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酿酒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过程包括:粉碎、发酵、过滤、蒸馏、调制等。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B.发酵: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C.过滤: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D.调制: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解答】解:A、将酿酒原料黄酒糟粉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将黄酒糟与大米等混合发酵,产生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将产生的酒与固体杂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调酒师按照需要调配不同浓度的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消化食物②煮熟青菜③写字④呼吸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①消化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煮熟青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写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5.《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诚挚祈愿。下列关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健康生活的做法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向高空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增雨B.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天然水加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D.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保障交通安全【解答】解:A、向高空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增雨,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呈碱性,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天然水加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保障交通安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6.用隐形笔书写的字迹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用特定的显影剂涂抹在字迹上才能显示,某隐形笔内装有的隐形液体为酚酞,则下列能做显影剂的是( )A.食盐溶液 B.盐酸溶液C.柠檬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酸性溶液与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A、食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A不合题意;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B不合题意;C、柠檬酸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C不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秋季郊游时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只能吹走,切不可用手拍打它。因其体液呈强酸性,pH达到1~2,会引起人体急性皮炎。下列物质中,可及时涂抹用来减缓症状的是( )A.柠檬汁(pH=2) B.食醋汁(pH=3)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9)【解答】解:秋季郊游时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只能吹走,切不可用手拍打它因其体液呈强酸性,pH达到1~2,会引起人体急性皮炎,为了减轻痛痒应使用碱性物质涂抹,中和酸液,pH大于7为碱性,所有选项中只有肥皂水的pH大于7;故选:D。8.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现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C. D.【解答】解:酸性溶液pH小于7,且酸性越强pH越小。随着反应2H2S+H2SO3═3S↓+3H2O的发生,溶液的酸性变弱,pH会不断变大,图象会是一条上升的曲线;至恰好反应时pH等于7,继续滴加氢硫酸溶液会再次显酸性,但由于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故溶液最后的pH会比开始时大。故选:B。9.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解答】解: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可选用白醋腐蚀出一个“福”字。故选:D。10.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A B C D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胶头滴管 H2O2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A.A B.B C.C D.D【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D、氯化氢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造成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故选项正确。故选:D。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加碱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Fe(OH)3 B.HCl→NaClC.CaCO3→Ca(OH)2 D.Ba(NO3)2→BaSO4【解答】解:A、氧化铁不能和碱反应,故选项不正确。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项正确。C、碳酸钙不能和碱反应,故选项不正确。D、硝酸钡和稀硫酸或硫酸盐反应能够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硫酸钡,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12.白色衣服上沾有的铁锈,用水很难洗净。在家庭中去除锈渍可选用( )A.白醋 B.碘酒 C.食盐水 D.纯碱溶液【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则在家庭中去除锈渍可选用白醋,故选项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碘酒反应或溶于碘酒,不能去除锈渍,故选项错误。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食盐水反应或溶于食盐水,不能去除锈渍,故选项错误。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或溶于纯碱溶液,不能去除锈渍,故选项错误。故选:A。13.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答】解: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故选:B。14.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B.bc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C.影响bc段和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都是温度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H2SO4【解答】解:A、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分析正确;B、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分析正确;C、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影响bc段主要因素是气体的体质量,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常温,故分析错误;D、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b点时,氧化铁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硫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H2SO4,故分析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1小题)15.化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盐酸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① 大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② 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碳酸镁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上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氢氧化镁或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与胃酸反应时,不会产生气体。故答案为:(1)盐酸;(2)大;氢氧化镁或氧化镁。三.解答题(共3小题)16.胃酸过多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制药工程”小组同学要研制一款抗酸胃药。以下是同学们的研发过程:(1)概念阶段概念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该胃药必须具备的特点。你认为一款好的抗酸胃药应具备哪些特点?(写出两点) 中和胃酸的作用强大而持久;本身及生成物对身体无毒 。(2)开发阶段①明确需求后,同学们先对可用试剂进行初步筛选。下图是同学们列出的酸的性质框架图,请你帮助他们完善其中的未完成部分。Ⅰ 金属氧化物 ,Ⅱ 盐和水 。②药效测试。经过初步筛选,同学们取了NaHCO3和MgO各8.4g加入到足量等浓度的HCl溶液中进行反应并测定溶液的pH。请你通过计算预测哪种试剂的抗酸效果更好。(NaHCO3+HCl=NaCl+H2O+CO2↑)(3)评估阶段上述对抗酸药的研发主要是停留在药物探索阶段,其实一款新药的研发还包括有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才有可能审批上市。【解答】解:(1)药物的一般要求是本身无毒并且反应后的生成物也应无毒,另外中和胃酸的作用强大而持久,总之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2)酸的化学性质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所以Ⅰ为金属氧化物;Ⅱ为盐和水;(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MgO+2HCl=NaCl+H2O40 7320 36.5取了NaHCO3和MgO各8.4g加入到足量等浓度的HCl溶液中进行反应,MgO消耗的HCl更多,所以MgO的抗酸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中和胃酸的作用强大而持久;本身及生成物对身体无毒;(2)金属氧化物;盐和水;(3)MgO。17.如图所示,容器底部面积为100cm2,内装有250g 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28Pa.试计算:(1)投入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g?(2)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g 取10N/kg)【解答】解:(1)设投入碳酸钙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28Pa×100×10﹣4m2=28×10﹣2N,容器中增大的质量为:28×10﹣2N÷10N/kg=28×10﹣3kg=28g,CaCO3+2HCl═CaCl2+H2O+CO2↑,容器中增大的质量100 73 44 100﹣44=56x y 28g=,=,x=50g,y=36.5g,答:投入碳酸钙的质量是50g。(2)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答: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18.某同学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1 2.0 120 4.02 4.0 120 8.03 6.0 120 9.64 8.0 200 165 10.0 200 x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 3、5 。(2)哪几次反应硫酸有剩余? 1、2 。(3)表中x的值是 16 。(4)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9% 。【解答】解:由1、2两次实验可知,每2g氧化铜完全反应会生成4g硫酸铜,而由3到5的实验硫酸铜的量增加的不成比例,也就是当酸足量时6g氧化铜可生成12g硫酸铜,但却生成了9.6g说明酸量不足,又因为由4g氧化铜变到6g氧化铜时,硫酸铜的量有所增加,所以120g的硫酸在1、2步中一定会有剩余,所以3中氧化铜过量,则硫酸已全部反应,因此120g硫酸最多生成硫酸铜的质量是9.6g硫酸铜,所以200g硫酸最多生成硫酸铜的质量是16g,所以x=16g,因为120g硫酸最多生成9.6g的氧化铜,列比例式可求出200g硫酸生成的硫酸铜的最大量是16,由1可知生成16g硫酸铜需要氧化铜是8g,所以5中的氧化铜过量且5中的氧化铜过量,也可得到1、2中的酸是过量的。设硫酸的质量分数是yCuO+H2SO4═CuSO4+H2O98 160120g×y 9.6g解得y=4.9%故答案为:(1)3、5;(2)1、2;(3)16;(4)4.9%;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9.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脱水性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浓硫酸 (选填“浓硫酸”或“水”)。(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挥发 性。【解答】解:(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棒或棉花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浓硫酸。(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故答案为:(1)脱水性;(2)浓硫酸;(3)挥发。20.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A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Fe3+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C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解答】解:(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A试管溶液变为红色,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而氢氧化铜为不溶性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A;(2)C试管中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试管C的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铁,则C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3+;故答案为:Fe3+;(3)分析D、E试管的反应原理可知,D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可能含有Ca(OH)2或HCl,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含有Na2CO3或HCl,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CaCO3,则说明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A、试管D:氢氧化钙溶液可能过量,故A错误;B、试管D: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则稀盐酸可能不足,故B错误;C、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碳酸钠一定过量,故C正确;D.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稀盐酸一定不过量,故D错误;故选:C。21.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A﹣E为装置代号)。(1)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A、B、C (填装置代号)。(2)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 A、C (选填字母代号)。A.NaClB.NaCl、HClC.NaCl、CaCl2D.NaCl、CaCl2、HCl【解答】解:(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A、B、C;故答案为:A、B、C;(2)向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且该碱性物质过量,图示实验中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均有可能;又因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将反应后的溶液,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看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沉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五支试管中可能形成的沉淀是碳酸钙;从而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盐酸、氯化钙,与之混合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盐过量,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则说明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混合,且碳酸钠过量,则该试管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混合时因为先出现气体,后出现沉淀,说明溶液中盐酸反应完毕,故溶质中不会再有盐酸;混合后溶液中氯化钙与碳酸钠若恰好反应,则溶质只有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溶质是碳酸钠、氯化钠,若氯化钙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因此不是碳酸钠过量;因此滤液X中含有CaCl2、NaCl或NaCl;故答案为:A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3节综合练习 教师版.doc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3节综合练习 学生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