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2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 难点训练微专题(解析版)突破通法: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的策略(1)巧用转化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的包含或相等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并求解,注意条件的等价变形.(2)端点值慎取舍: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端点值的取舍.微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若“”是“”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D【分析】首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可得,且,又,,则解得,故选:D.2.已知p:,q:,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B【分析】将p是q的充分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根据包含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设集合,集合,因为p是q的充分条件,所以A是B的子集,则,解得.故选:B.3.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答案】D【分析】由必要条件定义可得,由此可得在恒成立,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列不等式可得的关系,结合不等式性质求结论.【详解】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所以成立.令,得在恒成立,所以,所以,,又,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大值为.故选:D.4.已知集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得,再由必要不充分条件,求解即可.【详解】不等式,即,解得,故,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则是的真子集,对于A,,不一定是的子集,比如时,A错误;对于B,,不是的子集,B错误;对于C,,是的真子集,C正确;对于D,,不一定是的子集,比如时,D错误.故选:C.5.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根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A. B. C. D.【答案】A【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得到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由题知,,解得.故选:A6.已知集合,若是的充要条件,则整数( )A.4 B.3 C.2 D.1【答案】D【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根据是的充要条件,得到不等式,解得,得到答案.【详解】,由于是的充要条件,,所以,解得,故整数.故选:D7.若命题:“”是命题:“”的充要条件,则( )A. B. C. D.【答案】B【分析】将问题转化为恒成立即可求解.【详解】恒成立,,所以,解得.故选:B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玩一个猜数字游戏.甲、乙、丙共同写出三个集合A,B,C,然后他们三人各用一句话来正确描述集合中“”表示的数字,并让丁同学猜出该数字.已知集合,,.甲、乙、丙三位同学描述如下.甲:此数为小于5的正整数;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表示的数字是( )A.1或2 B.2或3C.3或4 D.1或3【答案】A【分析】由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得到三个集合的关系,再分表示的数字为1,2,3,4时分别讨论即可.【详解】由“甲:此数为小于5的正整数”可得表示的数字可能为1,2,3,4,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是的真子集,又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是的真子集,又,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所以“”表示的数字是1或2,故选:A.二、多选题9.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可能取值为( ).A. B. C. D.【答案】AB【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题意推出是A的真子集,分,讨论,即可求得实数的可能取值范围,从而得结论.【详解】由题意集合,,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是A的真子集,当时,则,即时,符合题意,当时,则,所以,综上,实数的范围为,结合选项可知AB符合题意.故选:AB.10.命题“,”为真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B. C. D.【答案】AD【分析】先根据题意化简:命题“,”为真命题;为,然后利用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判断方式来判断即可.【详解】若命题“,”为真命题,则当时,恒成立,即,故该题可以转变为“”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由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判断可知,“”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所以AD符合题意.故选:AD11.已知集合,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可以是( )A.1 B. C.2 D.4【答案】BC【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得到集合与集合关系,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可得到不等式组,解出即可.【详解】由题意得,解得,则BC符合题意.故选:BC.三、填空题12.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分析】先解绝对值不等式和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出p和q对应的等价条件,再结合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到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则参数m的范围可求.【详解】由可得,即,由可得,即,又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是的真子集,所以或,解得,故答案为:.13.已知或,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的范围是 .【答案】【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分类讨论a的取值范围,列出相应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①当时,,满足;②当时,,由,得,解得,故;③当时,,由,得,解得,故;综上所述,实数的范围是,故答案为:14.已知,,若是的充要条件,则实数 .【答案】5【分析】根据充要条件列出等式求解即可.【详解】因为,又,是的充要条件,所以,解得实数.故答案为:5四、解答题15.已知集合,,.(1)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分析】(1)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性质,得到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从而得到关于实数的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到实数的取值范围.(2)根据集合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分别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取并集即可.【详解】(1)已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可知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已知,,则,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2)当时,因为,所以,解得,此时成立;当时,,解得.因为,,则或,解得或,故此时.综上,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6.已知全集,集合,集合.(1)若,求;(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先求得集合A,进而可得,当,可得集合B,根据交集运算的定义,计算即可得答案;(2)由题意可得且,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列出不等式,可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由得,解得,所以集合;又全集,所以或,当时,集合,所以.(2)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且,因为,所以,所以,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7.已知集合,.(1)是否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的值;(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不存在(2)【分析】(1)先解集合,再利用充要条件即为,从而可得到的方程组,最后判断是否有解;(2)利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可得,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可求的范围即可.【详解】(1)解集合,若是的充要条件,则由,可得,又,可得,即此时的值不能同时满足和不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时,此时,解不等式得,此时满足,所以;②当时,此时,解不等式,即,解不等式,即,综合可得,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4.2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 难点训练微专题(学生版)突破通法: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的策略(1)巧用转化求参数: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的包含或相等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并求解,注意条件的等价变形.(2)端点值慎取舍:在求参数范围时,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从而确定端点值的取舍.微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若“”是“”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2.已知p:,q:,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3.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4.已知集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5.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根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A. B. C. D.6.已知集合,若是的充要条件,则整数( )A.4 B.3 C.2 D.17.若命题:“”是命题:“”的充要条件,则( )A. B. C. D.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玩一个猜数字游戏.甲、乙、丙共同写出三个集合A,B,C,然后他们三人各用一句话来正确描述集合中“”表示的数字,并让丁同学猜出该数字.已知集合,,.甲、乙、丙三位同学描述如下.甲:此数为小于5的正整数;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表示的数字是( )A.1或2 B.2或3C.3或4 D.1或3二、多选题9.已知集合,,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可能取值为( ).A. B. C. D.10.命题“,”为真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B. C. D.11.已知集合,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可以是( )A.1 B. C.2 D.4三、填空题12.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或,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的范围是 .14.已知,,若是的充要条件,则实数 .四、解答题15.已知集合,,.(1)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6.已知全集,集合,集合.(1)若,求;(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7.已知集合,.(1)是否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的值;(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2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 难点训练微专题(学生版).docx 1.4.2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 难点训练微专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