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有机合成1.碳链增长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由小分子向较大分子转化的主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个反应,其中可以实现碳链增长的是( )A.CH3CH2CH2CH2Br和NaCN共热B.CH3CH2CH2CH2Br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C.CH3CH2Br和NaOH的水溶液共热D.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2.以1-氯丙烷为原料制备1,2-丙二醇的路径如下所示:CH3CH2CH2ClCH2CHCH3对应的反应类型先后顺序为( )A.消去、水解、加成 B.消去、加成、水解C.加成、水解、消去 D.水解、加成、消去3.“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加聚反应A.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4.由溴乙烷制,下列流程合理的是(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A.②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②C.③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③②5.在有机合成中,常会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下列相关过程中反应类型及相关产物不合理的是( )A.乙烯→乙二醇:CH2CH2B.溴乙烷→乙醇:CH3CH2BrCH2CH2CH3CH2OHC.1-溴丁烷→1-丁炔:CH3CH2CH2CH2BrCH3CH2CHCH2CH3CH2C≡CHD.乙烯→乙炔:CH2CH2CH≡CH6.是一种有机醚,可由链状烃A(分子式为C4H6)通过如图路线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结构简式是B.B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溴键、碳碳双键C.C在Cu或Ag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不能被O2氧化为醛D.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7.下列有机合成设计中,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有错误的是( )A.由丙醛制1,2-丙二醇:第一步还原,第二步消去,第三步加成,第四步取代B.由1-溴丁烷制1,3-丁二烯: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C.由乙醇合成乙炔: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D.由制:第一步加成,第二步消去,第三步加成,第四步取代8.已知合成路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 。(2)上述过程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序号)。(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④为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相对于初始反应物来讲,产物引入了官能团: ;产物C则引入了官能团: 。9.E-苯酮是合成原药烯酰吗啉的重要中间体,一种合成流程如下:→ E-苯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苯酮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羰基和醚键B.可用FeCl3溶液检验生成的C中是否残留BC.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D.E-苯酮能发生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10.有机化合物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已知:①—R为烃基;②+H2O+HCl。A.若—R为,则甲的化学名称为苯甲酸B.若—R为—CH3,则甲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若—R为—CH2CH3,则丙的同分异构体中共有4种酯类物质(不考虑立体异构)D.1 mol甲、乙、丙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11.化合物F是一种有机材料中间体,一种以苯甲醛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1)A、B、C三种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2)D的分子式为 。(3)A→B的反应需经历A→X→B的过程,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C9H10O2,X→B的反应类型为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物质最多产生4 mol Ag;②分子中含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5)写出以CH3OH和乙醛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第五节 有机合成1.A A中反应为CH3(CH2)3Br+NaCNCH3(CH2)3CN+NaBr,可增加一个碳原子;B、C、D可实现官能团的转化,但碳链长度不变。2.B 由官能团的变化知,第一步为消去反应,第二步为加成反应,第三步为取代(或水解)反应。3.D 取代反应的特点是原子或基团有上有下,即除了生成有机产物,必定会产生其他副产物,不可能实现零排放,酯化反应的本质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特点是只上不下,产物只有一种,可实现零排放,达到原子利用率为100%。4.B 要制取乙二酸乙二酯,需先制备乙二酸和乙二醇,乙二酸可由乙二醇氧化得到;乙二醇可由乙烯与X2加成后再水解得到,乙烯可由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因此发生的反应流程为CH3CH2BrCH2CH2X—CH2—CH2—XHO—CH2—CH2—OHHOOC—COOH,发生的反应依次为消去、加成、水解(取代)、氧化和酯化(取代)反应,B正确。5.B B项,由溴乙烷→乙醇,只需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可,路线不合理,且由溴乙烷→乙烯为消去反应。6.B 由有机醚的结构及反应③的条件可知C为,结合反应①和②的条件可推知B为BrCH2CHCHCH2Br,A为CH2CH—CHCH2,A项错误;B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CH2Br,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碳溴键,B项正确;C为HOCH2CHCHCH2OH,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H原子,所以C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C项错误;烯烃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卤代烃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醇生成醚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所以①、②、③分别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取代反应,D项错误。7.B 丙醛先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OH,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H3CHCH2,然后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最后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取代)反应得到CH3CH(OH)CH2OH,A项正确;CH3CH2CH2CH2Br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2CHCH2,再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BrCH3,再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CH3,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H2CHCHCH2,B项错误;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炔,C项正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然后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取代)反应得到,D项正确。8.(1) (2)①③⑤(3)+2NaOH+2NaBr+2H2O(4)+Br2 (5)取代 +2NaOH+2NaBr(6)碳溴键 羟基解析:与Br2的CCl4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为,A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结构简式为,B再与Br2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结构简式为,C再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9.D E-苯酮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羰基和醚键,A正确;酚中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可用FeCl3溶液检验生成的C中是否残留B,B正确;根据E的分子式可知,D→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水解后脱水生成F,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C正确;E-苯酮中含有羰基,能够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含有—Cl,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10.B 若—R为,则甲为,其化学名称为苯甲酸,A项正确;若—R为—CH3,则甲为CH3COOH,但CH3COOH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若—R为—CH2CH3,则属于酯类的丙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共4种,C项正确;甲、丙均为一元羧酸,1 mol羧酸会消耗1 mol NaOH,乙发生反应+H2O+HCl,则1 mol乙消耗2 mol NaOH,D项正确。11.(1)BC (2)C9H8Br2O2 (3)消去反应(4)、(5)CH3OHHCHOCH2CHCHO解析:化合物A为苯甲醛,苯甲醛与乙醛反应生成B,B发生醛的氧化反应生成C,C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并酸化生成E,E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1)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A、B、C三种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的为BC。(2)D为,分子式为C9H8Br2O2。(3)A到B的反应需经历A→X→B的过程,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C9H10O2,则A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X为,X发生醇的消去反应生成B,X到B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4)C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物质能产生4 mol Ag,说明该同分异构体中存在两个醛基,分子中存在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5)CH3OH发生醇的催化氧化生成HCHO,HCHO和乙醛发生类似A到B的反应,生成CH2CHCHO,CH2CHCHO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CH3OHHCHOCH2CHCHO。3 / 3第五节 有机合成课程 标准 1.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掌握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的一些技巧。 2.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3.理解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尤其在制药行业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绿色合成”原则。 4.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分点突破(一)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使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 和引入 ,由此合成出具有 的目标分子。2.构建碳骨架(1)碳链增长的反应:当原料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少于目标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时,可以通过引入含碳原子的官能团等方式使碳链增长。如:①CH≡CHCH2CHCN 丙烯腈CH2CHCOOH 丙烯酸② 羟基腈 氨基醇③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烯醛H2O+(2)碳链减短的反应:氧化反应等则可以使烃分子链缩短。如:①②RC≡CHRCOOH③(3)成环反应共轭二烯烃与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反应,得到环加成产物。如:+3.引入官能团引入的 官能团 反应类型碳碳 双键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炔烃与H2、HX、X2的不完全加成反应卤素 原子 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羟基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羧基 醛的氧化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酯的水解(酸性条件)4.合成过程中官能团的保护含有多个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进行反应时,非目标官能团也可能受到影响。此时需要将该官能团保护起来,先将其转化为不受该反应影响的其他官能团,反应后再转化复原。(1)醇羟基的保护:先将羟基转化为醚键,使醇转化为在一般反应条件下比较稳定的醚。相关合成反应结束后,再在一定条件下脱除起保护作用的基团(保护基),恢复羟基。(2)酚羟基的保护:酚羟基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氢氧化钠溶液先转化为酚钠,后酸化恢复为酚。(3)氨基的保护:氨基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先用盐酸转化为铵盐,后加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转化为氨基。(4)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易与卤素单质加成,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先与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转化为氯代物,后用氢氧化钠醇溶液通过消去反应恢复为碳碳双键。(5)醛基的保护:醛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可以先还原为醇,再氧化为醛。 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对物质性能的特殊需要,可以使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有机物。已知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物质属于酚类,酚类的羟基有弱酸性,酚类物质易被氧化,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G可由有机物A经多步反应制得: A B D E G【交流讨论】1.以上合成过程设计A→B和D→E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能否将直接氧化得到? 若不能,如何得到?3.由怎样转变为?1.一定条件下,炔烃可以进行自身化合反应。如乙炔的自身化合反应为2HC≡CHHC≡C—CHCH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使碳链增长了2个碳原子B.该反应引入了新官能团C.该反应是加成反应D.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水解、加成、氧化 B.加成、水解、氧化C.水解、氧化、加成 D.加成、氧化、水解3.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戊(C9H9O3N)甲 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B.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是+C.步骤Ⅳ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D.步骤Ⅰ和Ⅳ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分点突破(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1.有机合成路线确定的要素(1)基础:在掌握 和 基本方法的基础上。(2)设计与操作: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以较低的 和较高的 ,通过简便而对环境友好的操作得到目标产物。2.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3.逆合成分析法(1)基本思路(2)实例——合成乙二酸二乙酯①思维过程②合成路线③化学方程式依次为a. b. c. d. e. 4.合成路线设计遵循的原则5.有机合成的发展与价值发展 从生物体内分离、提取天然产物→人工设计并合成新物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路线价值 为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最早发现于柳树皮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水杨酸,阿司匹林就是以水杨酸为原料生产的。二战期间,阿司匹林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因此阿司匹林又被称为20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交流讨论】1.已知: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水杨酸与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写出由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2.已知:溴苯难水解,但在高温、高压、水蒸气中能水解生成苯酚。+H2O(g)+HBr设计由甲苯、乙酸酐制备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3.上述制备阿司匹林的工艺中,步骤②、③能否颠倒?说出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1.在一次有机化学课堂小组讨论中,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用氯苯合成环己烯:B.用甲苯合成苯甲醇:C.用乙炔合成聚氯乙烯:C2H2CH2CHClD.用乙烯合成乙二醇:H2CCH2CH3CH3CH2ClCH2ClHOCH2CH2OH2.乙醇在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反应过程中,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可发生两类不同类型的反应: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合成路线制得:其中A可能是( )A.乙烯 B.乙醇C.乙二醇 D.乙酸3.(1)由环己醇制取己二酸己二酯,最简单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已知:RCHO+RCHO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A.③②⑤⑥ B.⑤③④⑥C.⑤②③⑥ D.⑤③④⑦(2)写出制取己二酸己二酯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由环己醇制取1,2-环己二醇的流程图。题后点拨(1)正合成法此法是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产物→产品。(2)逆合成法此法是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维程序是产品→中间产物→原料。(3)综合比较法此法是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将正向或逆向推导出的几种合成途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产物→目标产物。 1.下列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中,能在有机物的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是( )A.酯化反应 B.取代反应C.消去反应 D.氧化反应2.某同学设计了由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C.步骤②需要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乙醇、X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同3.实验室合成乙酰苯胺的路线如下(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完成后,可通过碱洗和水洗除去混合酸B.为使反应更充分,反应②中需加入过量酸C.乙酰苯胺的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可发生水解反应D.上述合成路线中的反应有两种反应类型4.Heck反应是指卤代烃与活化不饱和烃在钯催化下,生成反式产物的反应,例如:R—X+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成路线中,也可以用苯的溴代反应代替,制备溴苯的方法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B.合成路线中涉及三种有机反应类型C.若乙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只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则烷基上的三氯代物的种类与二氯代物的种类一样多D.中间产物中,最多有12个原子共面5.《茉莉花》是我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乙烯和甲苯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B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反应②⑥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反应中属取代反应的有 (填序号)。(4)反应 (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第五节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1.碳骨架 官能团 特定结构和性质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保护官能团酚羟基。2.提示:不能;。3.提示:由转化成的流程为。自主练习1.D 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两分子乙炔间发生的加成反应,加成后碳链增加2个碳原子,引入了碳碳双键,D错误。2.A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①BrCH2CHCHCH2BrHOCH2CHCHCH2OH,为水解反应;②HOCH2CHCHCH2OHHOCH2CH(Cl)CH2CH2OH,为加成反应;③HOCH2CH(Cl)CH2CH2OHHOOCCH(Cl)CH2COOH,为氧化反应,所以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B 甲()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苯环,具有胺、羧酸和苯的性质,氨基和羧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苯环能加成,A项正确;反应Ⅰ为氨基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同时生成HCl,化学方程式为+HCl,B项错误; 反应Ⅲ中醛基被氧化,然后酸化得到戊为,戊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甲,步骤Ⅳ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项正确;氨基易被氧化,反应Ⅰ中氨基反应生成酰胺基,反应Ⅳ中水解生成氨基,所以步骤Ⅰ和Ⅳ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D项正确。分点突破(二)师生互动1.(1)碳骨架构建 官能团转化 (2)成本 产率3.(2)③a.CH2CH2+H2OCH3CH2OHb.CH2CH2+Cl2c.+2NaOH+2NaCld.+2O2+2H2Oe.+2CH3CH2OH+2H2O4.较少 少 产率 价廉易得 温和 简便 分离提纯 绿色化学 经济成本 环境代价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CH3COOH。2.提示:。3.提示:不能颠倒;若先水解,得到的酚羟基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自主练习1.D 氯苯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氯环己烷,1-氯环己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环己烯,故上述用氯苯合成环己烯方法可行,A不符合题意;甲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侧链变为—CH2Cl,该物质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由—Cl变为—OH,产生苯甲醇,故用甲苯合成苯甲醇方法可行,B不符合题意;乙炔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CHC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氯乙烯,故用乙炔合成聚氯乙烯方法可行,C不符合题意;由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产物可能是一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多种物质,因此用该方法制取乙二醇不可行,应该先使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然后使CH2Br—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二醇HOCH2CH2OH,D符合题意。2.A 根据提示信息可以得出1,4-二氧六环是由乙二醇通过分子间脱水反应的方式合成的,结合官能团在各反应条件下变化的特点,各物质的结构可借助于逆合成分析法得到: HOCH2CH2OH CH2BrCH2Br CH2CH2。3.(1)B (2)++2H2O(3)解析:采用逆推法分析可得该制备过程的流程为【教学效果·勤检测】1.B 酯化反应的原理是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形成酯基,则酯化反应不能引入羟基,A不符合题意;取代反应可引入羟基,如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是取代反应,都能引入羟基,B符合题意;消去反应是消除羟基,不会引入羟基,C不符合题意;氧化反应不能引入羟基,D不符合题意。2.A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X是乙烯,X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B错误;X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CH2Br—CH2Br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产生乙二醇,C错误;乙醇化学式是C2H6O,可变形为C2H4·H2O,消耗O2取决于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无关,而前半部分与乙烯相同,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乙醇、X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D错误。3.B 苯的硝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反应后硫酸和剩余的硝酸可用氢氧化钠中和后再通过水洗除去过量的碱和生成的盐,A正确;苯胺具有碱性,若反应②中加入过量的酸会消耗部分苯胺,从而降低了苯胺的产率,B错误;乙酰苯胺中的酰胺基在强酸催化或强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合成路线中的反应①、③均为取代反应,反应②为还原反应,D正确。4.C 该合成路线中,也可以用苯的溴代反应代替,制备溴苯的方法是将铁屑、液溴、苯混合加热,使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A错误;合成路线中涉及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共2种反应类型,B错误;若乙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只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乙基上共有5个氢原子,根据等效氢可知,烷基上的三氯代物的种类与二氯代物的种类一样多,C正确;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支链上甲基通过旋转可以有1个碳、1个氢与苯环共面,故中间产物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D错误。5.(1)CH3CHO (2)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OOH++H2O (3)④⑤⑥ (4)①③解析:(1)A物质是乙醇与O2在Cu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乙醛;B物质是甲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B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甲醇,B为。(2)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⑥是乙酸与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3)①是加成反应,②③均是氧化反应,④是甲苯与Cl2发生的取代反应,⑤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⑥是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8 / 8(共96张PPT)第五节 有机合成课程 标准 1.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掌握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的一些技巧。2.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3.理解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尤其在制药行业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绿色合成”原则。4.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3、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1. 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使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 和引入 ,由此合成出具有 的目标分子。碳骨架 官能团 特定结构和性质 (1)碳链增长的反应:当原料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少于目标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时,可以通过引入含碳原子的官能团等方式使碳链增长。如:2. 构建碳骨架③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烯醛H2O+②RC≡CH RCOOH③(2)碳链减短的反应:氧化反应等则可以使烃分子链缩短。如:①(3)成环反应共轭二烯烃与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反应,得到环加成产物。如:+3. 引入官能团引入的官能团 反应类型碳碳双键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炔烃与H2、HX、X2的不完全加成反应卤素 原子 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引入的官能团 反应类型羟基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羧基 醛的氧化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酯的水解(酸性条件)4. 合成过程中官能团的保护含有多个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进行反应时,非目标官能团也可能受到影响。此时需要将该官能团保护起来,先将其转化为不受该反应影响的其他官能团,反应后再转化复原。(1)醇羟基的保护:先将羟基转化为醚键,使醇转化为在一般反应条件下比较稳定的醚。相关合成反应结束后,再在一定条件下脱除起保护作用的基团(保护基),恢复羟基。(2)酚羟基的保护:酚羟基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氢氧化钠溶液先转化为酚钠,后酸化恢复为酚。(3)氨基的保护:氨基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先用盐酸转化为铵盐,后加氢氧化钠溶液重新转化为氨基。(4)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易与卤素单质加成,易被氧气、臭氧、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先与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转化为氯代物,后用氢氧化钠醇溶液通过消去反应恢复为碳碳双键。(5)醛基的保护:醛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可以先还原为醇,再氧化为醛。 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对物质性能的特殊需要,可以使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有机物。已知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物质属于酚类,酚类的羟基有弱酸性,酚类物质易被氧化,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G可由有机物A经多步反应制得: A B D E G【交流讨论】1. 以上合成过程设计A→B和D→E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护官能团酚羟基。2.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能否将 直接氧化得到 ? 若不能,如何得到?提示:不能;。3. 由 怎样转变为 ?提示:由 转化成 的流程为 。1. 一定条件下,炔烃可以进行自身化合反应。如乙炔的自身化合反应为2HC≡CH HC≡C—CH CH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使碳链增长了2个碳原子B. 该反应引入了新官能团C. 该反应是加成反应D.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两分子乙炔间发生的加成反应,加成后碳链增加2个碳原子,引入了碳碳双键,D错误。2. 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 水解、加成、氧化 B. 加成、水解、氧化C. 水解、氧化、加成 D. 加成、氧化、水解解析: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①BrCH2CH CHCH2Br HOCH2CH CHCH2OH,为水解反应;②HOCH2CH CHCH2OH HOCH2CH(Cl)CH2CH2OH,为加成反应;③HOCH2CH(Cl)CH2CH2OH HOOCCH(Cl)CH2COOH,为氧化反应,所以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 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为 ,它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B. 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是+C. 步骤Ⅳ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D. 步骤Ⅰ和Ⅳ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解析: 甲( )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苯环,具有胺、羧酸和苯的性质,氨基和羧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苯环能加成,A项正确;反应Ⅰ为氨基中的氢原子被 取代,同时生成HCl,化学方程式为+HCl,B项错误; 反应Ⅲ中醛基被氧化,然后酸化得到戊为 ,戊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甲,步骤Ⅳ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项正确;氨基易被氧化,反应Ⅰ中氨基反应生成酰胺基,反应Ⅳ中水解生成氨基,所以步骤Ⅰ和Ⅳ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D项正确。分点突破(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1. 有机合成路线确定的要素(1)基础:在掌握 和 基本方法的基础上。(2)设计与操作: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以较低的 和较高的 ,通过简便而对环境友好的操作得到目标产物。碳骨架构建 官能团转化 成本 产率 2. 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3. 逆合成分析法(1)基本思路(2)实例——合成乙二酸二乙酯①思维过程②合成路线③化学方程式依次为a. b. c. CH2 CH2+H2O CH3CH2OH CH2 CH2+Cl2 +2NaOH +2NaCl d. +2O2 +2H2O e. +2CH3CH2OH +2H2O 4. 合成路线设计遵循的原则5. 有机合成的发展与价值发展 从生物体内分离、提取天然产物→人工设计并合成新物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路线价值 为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最早发现于柳树皮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水杨酸,阿司匹林就是以水杨酸为原料生产的。二战期间,阿司匹林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因此阿司匹林又被称为20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交流讨论】1. 已知: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 ,水杨酸与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写出由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提示:+ +CH3COOH。2. 已知:溴苯难水解,但在高温、高压、水蒸气中能水解生成苯酚。+H2O(g) +HBr设计由甲苯、乙酸酐制备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提示:。3. 上述制备阿司匹林的工艺中,步骤②、③能否颠倒?说出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不能颠倒;若先水解,得到的酚羟基会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1. 在一次有机化学课堂小组讨论中,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用氯苯合成环己烯:B. 用甲苯合成苯甲醇:解析: 氯苯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氯环己烷,1-氯环己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环己烯,故上述用氯苯合成环己烯方法可行,A不符合题意;甲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侧链变为—CH2Cl,该物质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由—Cl变为—OH,产生苯甲醇,故用甲苯合成苯甲醇方法可行,B不符合题意;乙炔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 CHC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氯乙烯,故用乙炔合成聚氯乙烯方法可行,C不符合题意;由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产物可能是一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多种物质,因此用该方法制取乙二醇不可行,应该先使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然后使CH2Br—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二醇HOCH2CH2OH,D符合题意。2. 乙醇在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反应过程中,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可发生两类不同类型的反应:1,4-二氧六环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合成路线制得:其中A可能是( )A. 乙烯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乙酸解析: 根据提示信息可以得出1,4-二氧六环是由乙二醇通过分子间脱水反应的方式合成的,结合官能团在各反应条件下变化的特点,各物质的结构可借助于逆合成分析法得到: HOCH2CH2OH CH2BrCH2Br CH2 CH2。3. (1)由环己醇制取己二酸己二酯,最简单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B )已知: RCHO+RCHO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BA. ③②⑤⑥ B. ⑤③④⑥C. ⑤②③⑥ D. ⑤③④⑦(2)写出制取己二酸己二酯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H2O (3)写出由环己醇制取1,2-环己二醇的流程图。答案:解析:采用逆推法分析可得该制备过程的流程为题后点拨(1)正合成法此法是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产物→产品。(2)逆合成法此法是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维程序是产品→中间产物→原料。(3)综合比较法此法是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将正向或逆向推导出的几种合成途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产物→目标产物。2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下列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中,能在有机物的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是( )A. 酯化反应 B. 取代反应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解析: 酯化反应的原理是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形成酯基,则酯化反应不能引入羟基,A不符合题意;取代反应可引入羟基,如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是取代反应,都能引入羟基,B符合题意;消去反应是消除羟基,不会引入羟基,C不符合题意;氧化反应不能引入羟基,D不符合题意。2. 某同学设计了由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 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C. 步骤②需要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反应D.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X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同解析: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X是乙烯,X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B错误;X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CH2Br—CH2Br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产生乙二醇,C错误;乙醇化学式是C2H6O,可变形为C2H4·H2O,消耗O2取决于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无关,而前半部分与乙烯相同,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乙醇、X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D错误。3. 实验室合成乙酰苯胺的路线如下(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完成后,可通过碱洗和水洗除去混合酸B. 为使反应更充分,反应②中需加入过量酸C. 乙酰苯胺的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可发生水解反应D. 上述合成路线中的反应有两种反应类型解析: 苯的硝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反应后硫酸和剩余的硝酸可用氢氧化钠中和后再通过水洗除去过量的碱和生成的盐,A正确;苯胺具有碱性,若反应②中加入过量的酸会消耗部分苯胺,从而降低了苯胺的产率,B错误;乙酰苯胺中的酰胺基在强酸催化或强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合成路线中的反应①、③均为取代反应,反应②为还原反应,D正确。4. Heck反应是指卤代烃与活化不饱和烃在钯催化下,生成反式产物的反应,例如:R—X+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合成路线中, 也可以用苯的溴代反应代替,制备溴苯的方法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B. 合成路线中涉及三种有机反应类型C. 若乙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只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则烷基上的三氯代物的种类与二氯代物的种类一样多D. 中间产物 中,最多有12个原子共面解析: 该合成路线中, 也可以用苯的溴代反应代替,制备溴苯的方法是将铁屑、液溴、苯混合加热,使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A错误;合成路线中涉及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共2种反应类型,B错误;若乙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只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乙基上共有5个氢原子,根据等效氢可知,烷基上的三氯代物的种类与二氯代物的种类一样多,C正确;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支链上甲基通过旋转可以有1个碳、1个氢与苯环共面,故中间产物 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D错误。5. 《茉莉花》是我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 )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乙烯和甲苯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B的结构简式为 、 。CH3CHO 解析:A物质是乙醇与O2在Cu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乙醛;B物质是甲苯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B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甲醇,B为 。(2)写出反应②⑥的化学方程式: ; 。2CH3CH2OH+O22CH3CHO+2H2O CH3COOH+ +H2O 解析: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⑥是乙酸与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3)上述反应中属取代反应的有 (填序号)。④⑤⑥ 解析:①是加成反应,②③均是氧化反应,④是甲苯与Cl2发生的取代反应,⑤是 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⑥是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4)反应 (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①③ 学科素养·稳提升3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碳链增长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由小分子向较大分子转化的主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个反应,其中可以实现碳链增长的是( )A. CH3CH2CH2CH2Br和NaCN共热B. CH3CH2CH2CH2Br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C. CH3CH2Br和NaOH的水溶液共热D. 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1234567891011解析: A中反应为CH3(CH2)3Br+NaCN CH3(CH2)3CN+NaBr,可增加一个碳原子;B、C、D可实现官能团的转化,但碳链长度不变。12345678910112. 以1-氯丙烷为原料制备1,2-丙二醇的路径如下所示:CH3CH2CH2Cl CH2CHCH3对应的反应类型先后顺序为( )A. 消去、水解、加成 B. 消去、加成、水解C. 加成、水解、消去 D. 水解、加成、消去解析: 由官能团的变化知,第一步为消去反应,第二步为加成反应,第三步为取代(或水解)反应。12345678910113.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加聚反应A. 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取代反应的特点是原子或基团有上有下,即除了生成有机产物,必定会产生其他副产物,不可能实现零排放,酯化反应的本质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特点是只上不下,产物只有一种,可实现零排放,达到原子利用率为100%。12345678910114. 由溴乙烷制 ,下列流程合理的是(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⑤还原反应A. ②③①④② B. ③①②④②C. ③①②④⑤ D. ②④⑤③②1234567891011解析: 要制取乙二酸乙二酯,需先制备乙二酸和乙二醇,乙二酸可由乙二醇氧化得到;乙二醇可由乙烯与X2加成后再水解得到,乙烯可由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因此发生的反应流程为CH3CH2Br CH2 CH2 X—CH2—CH2—X HO—CH2—CH2—OH HOOC—COOH ,发生的反应依次为消去、加成、水解(取代)、氧化和酯化(取代)反应,B正确。12345678910115. 在有机合成中,常会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下列相关过程中反应类型及相关产物不合理的是( )1234567891011解析: B项,由溴乙烷→乙醇,只需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可,路线不合理,且由溴乙烷→乙烯为消去反应。12345678910116. 是一种有机醚,可由链状烃A(分子式为C4H6)通过如图路线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结构简式是B. B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溴键、碳碳双键C. C在Cu或Ag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不能被O2氧化为醛D. 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1234567891011解析: 由有机醚的结构及反应③的条件可知C为 ,结合反应①和②的条件可推知B为BrCH2CH CHCH2Br,A为CH2 CH—CH CH2,A项错误;B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 CHCH2Br,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碳溴键,B项正确;C为HOCH2CH CHCH2OH,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H原子,所以C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C项错误;烯烃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卤代烃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醇生成醚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所以①、②、③分别是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取代反应,D项错误。12345678910117. 下列有机合成设计中,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有错误的是( )A. 由丙醛制1,2-丙二醇:第一步还原,第二步消去,第三步加成,第四步取代B. 由1-溴丁烷制1,3-丁二烯: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C. 由乙醇合成乙炔: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D. 由 制 :第一步加成,第二步消去,第三步加成,第四步取代1234567891011解析: 丙醛先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OH,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H3CH CH2,然后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最后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取代)反应得到CH3CH(OH)CH2OH,A项正确; CH3CH2CH2CH2Br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2CH CH2,再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BrCH3,再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 CHCH3,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3,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得到CH2 CHCH CH2,B项错误;1234567891011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炔,C项正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然后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取代)反应得到 ,D项正确。12345678910118. 已知合成路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 。1234567891011(2)上述过程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序号)。(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③⑤ +2NaOH +2NaBr+2H2O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 1234567891011(6)相对于初始反应物 来讲,产物 引入了官能团: ;产物C则引入了官能团: 。(5)反应④为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取代 +2NaOH +2NaBr 碳溴键 羟基 1234567891011解析: 与Br2的CCl4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为 ,A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结构简式为 ,B再与Br2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结构简式为 ,C再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345678910119. E-苯酮是合成原药烯酰吗啉的重要中间体,一种合成流程如下:1234567891011A. E-苯酮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羰基和醚键B. 可用FeCl3溶液检验生成的C中是否残留BC. 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D. E-苯酮能发生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解析: E-苯酮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羰基和醚键,A正确;酚中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可用FeCl3溶液检验生成的C中是否残留B,B正确;根据E的分子式可知,D→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E水解后脱水生成F,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 ,C正确;E-苯酮中含有羰基,能够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含有—Cl,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123456789101110. 有机化合物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已知:①—R为烃基;② +H2O +HCl。1234567891011A. 若—R为 ,则甲的化学名称为苯甲酸B. 若—R为—CH3,则甲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 若—R为—CH2CH3,则丙的同分异构体中共有4种酯类物质(不考虑立体异构)D. 1 mol甲、乙、丙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1234567891011解析: 若—R为 ,则甲为 ,其化学名称为苯甲酸,A项正确;若—R为—CH3,则甲为CH3COOH,但CH3COOH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若—R为—CH2CH3,则属于酯类的丙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共4种,C项正确;甲、丙均为一元羧酸,1 mol羧酸会消耗1 molNaOH,乙发生反应 +H2O +HCl,则1 mol乙消耗2 mol NaOH,D项正确。123456789101111. 化合物F是一种有机材料中间体,一种以苯甲醛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1)A、B、C三种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BC 1234567891011(1)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A、B、C三种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的为BC。解析:化合物A为苯甲醛,苯甲醛与乙醛反应生成B,B发生醛的氧化反应生成C,C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 ,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并酸化生成E,E与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1234567891011(2)D的分子式为 。解析: D为 ,分子式为C9H8Br2O2。(3)A→B的反应需经历A→X→B的过程,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C9H10O2,X→B的反应类型为 。解析: A到B的反应需经历A→X→B的过程,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C9H10O2,则A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X为 ,X发生醇的消去反应生成B,X到B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C9H8Br2O2 消去反应 1234567891011(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物质最多产生4 mol Ag;②分子中含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1234567891011解析: C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物质能产生4 mol Ag,说明该同分异构体中存在两个醛基,分子中存在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 。1234567891011(5)写出以CH3OH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答案:CH3OH HCHO CH2CHCHO1234567891011解析: CH3OH发生醇的催化氧化生成HCHO,HCHO和乙醛发生类似A到B的反应,生成CH2 CHCHO,CH2CHCHO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合成路线为CH3OH HCHO CH2 CHCHO 。12345678910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节 有机合成.docx 第五节 有机合成.pptx 第五节 有机合成(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