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4)考查范围:1.4 光的反射与折射01 探究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典例1](2025春 浙江月考)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墙上手影 B.水面“倒影”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典例2](2024春 金华期中)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典例3](2025春 鄞州区期末)小宁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选用粗糙的纸板 B.图甲中的∠NOF是入射角C.图乙中的反射光线是不存在的 D.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减小误差第3题图 第4题图[典例4](2024春 宁波期末)如图小宁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利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为90°B.进行该实验的白纸越光滑越有利于光的反射C.要研究光路是否可逆,可用激光沿②号方向射入,看反射光线是否沿蓝光射出D.将纸板B沿红光所在直线向后折,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现象消失[跟踪1](2024春 鄞州区期中)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A.15° B.25° C.30° D.35°[跟踪2](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跟踪3](2025春 慈溪市期中)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李同学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的实验。(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与镜面保持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纸板E B.沿ON前后转动纸板FC.改变光束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3)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 呈现在(选填“能”或“不能”)纸板上。[跟踪4](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甲,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a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多次测出∠AON和∠BON的大小,如表所示:组别 1 2 3 4 5 6 7∠AON 15° 25° 30° 45° 55° 68.5° 80°∠BON 15° 25° 30° 44.5° 35° 69° 80°实验后小实发现数据存在错误,请找出错误的数据所在组别并说明出现错误的原因: 。(2)修正数据后,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当小实将纸板b沿着ON慢慢向后旋转,观察到了 现象,则可证明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4)在上述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和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02 平面镜成像及作图应用[典例1](2025 义乌市二模)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A. B. C. D.[典例2](2025春 鄞州区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2:35 B.9:25 C.2:25 D.8:05[典例3](2025 嵊州市一模)如图所示是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蜡烛成像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蜡烛燃烧变短,像也会变短C.把平面镜竖直上移,像会上移D.蜡烛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典例4](2025春 慈溪市期末)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跟踪1](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请分别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跟踪2](2024春 海曙区校级期中)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①将脚抬起一些 ②让自己蹲下一些③让自己后退一些 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跟踪3](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里运用了 法。(2)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 (选填“不一定”、“一定”、“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 。(4)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03 探究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典例1](2025 德清县二模)下列表示飞鸟看水中鱼或飞鸟看树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典例2](2025春 慈溪市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经过空气和玻璃界面后的情况,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是NOB.折射角为50度C.界面处只发生光的折射D.分界线BD右侧为玻璃[典例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跟踪1](2024春 余姚市期末)如图,H、L为两种透明物质之间的界线或法线所在位置,a、b、c分别为三条光线(未标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水,a是入射光线,则L是法线所在位置,c是反射光线,b是折射光线B.若H上方是玻璃,下方是空气,c是入射光线,则L是法线所在位置,a是反射光线,b是折射光线C.若L左侧是空气,右侧是水,b是入射光线,则H是法线所在位置,a是反射光线,c是折射光线D.若L左侧是玻璃,右侧是空气,a是入射光线,则H是法线所在位置,b是反射光线,c是折射光线[跟踪2](2025春 宁波期中)如图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增大/不变/减小)。[跟踪3](2024春 江北区期末)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A.30°与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04 光的反射、折射作图[典例1](2024春 义乌市期中)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典例2](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我们应具备的安全意识。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夏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溺水事故。用A、A'分别表示池底和看到的“池底”,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的池底的光路图。[典例3](2025春 慈溪市期末)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上侧方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图中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典例4](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的行人A,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A点的光路图。[典例5](2024春 东阳市期中)如图中,S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O是一条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请画出SO的反射光线。[跟踪1](2025春 宁海县期末)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学习了物理之后,我们可以从物理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跟踪2](2024春 余杭区期末)作图:如图所示,某同学在S处,他的眼睛能同时看到P处的小鸟和Q处的鱼,请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解释上述现象。[跟踪3](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跟踪4](2023春 嵊州市期中)如图是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及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05 光的色散[典例1](2024春 定海区期末)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典例2](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典例3](2024春 拱墅区期中)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B.课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跟踪1](2024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一束紫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A点处呈现一个紫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均不变。(1)若将紫光改成红光,则红色光斑位于A点的 (选填“原位置”、“上方”或“下方”)。(2)若将紫光改成白光,则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跟踪2](2024春 慈溪市期末)以下是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的颜色 背景板的颜色 叠加光源的颜色① 白 红 蓝② 红 蓝 黄③ 蓝 白 红④ 绿 黄 蓝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跟踪3](2024春 金东区期中)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B.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设备能接收条形码反射的光C.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D.扫描器能识别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06 紫外线与红外线[典例1](2024春 宁海县期末)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典例2](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中)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B.电视机遥控使用时,我们看到的红色光线是红外线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典例3](2024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按下遥控器时,我们看见遥控器上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B.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期杀菌消毒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1.(2025春 鄞州区期中)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图中的( )A. B. C. D.2.(2025 浙江二模)像的成因有三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③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②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③3.(2025春 鄞州区期中)当一束光斜射入平面镜,与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20°,则反射角为( )A.20° B.40° C.70° D.140°4.(2025春 鄞州区期中)“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周末天气正好,小科一家去东钱湖游玩赏景,看了“影”,留了“影”。下列有关“影”的成因中,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杏树的倒“影”——光的反射 B.地上小科的人“影”——光的直线传播C.小科对花的摄“影”——光的折射 D.树下圆形的光“影”——光的折射5.(2025 上城区二模)生活中存在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 B.乙图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C.丙图彩虹产生原因是光的反射 D.丁图路口安装的广角镜是平面镜6.(2025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白鹭”是空中白鹭的实像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白鹭”变大D.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也向上飞7.(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面降低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B.反射角大于45°C.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变大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8.(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A.W;2.8m B.W;4.7m C.M;2.8m D.M;4.7m9.(2025 浙江模拟)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乙已经与蜡烛甲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此时,若将蜡烛甲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C. D.10.(2025春 浙江期中)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反射角的度数为 。11.(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1)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 。(2)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支持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 。(3)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 (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12.(2024春 宁波期末)小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OO′,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物体A放在玻璃板前,把大小相同的物体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A,多做几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将B处的蜡烛改放一个光屏,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像。(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去的操作是 。(3)小宁发现把两面平面镜拼接成一个角时,平面镜前的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的像的个数不止1个。如图丙所示,小宁多次改变夹角大小,并观察所成像的个数,数据记录在表中。则第4次实验时,能看到 个完整的像。实验次数 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看到完整像的个数1 180° 12 120° 23 90° 34 60° ▲1.(2023 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023 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 绍兴)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4.(2022 舟山)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O是入射光线B.反射角等于30°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5.(2022 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自主高效练】浙教版(2024版)八上科学 高效培优练(4)考查范围:1.4 光的反射与折射01 探究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2025春 浙江月考)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墙上手影B.水面“倒影”C.海市蜃楼D.铅笔“折断”【答案】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阳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笔反射的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向上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2.(2024春 金华期中)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不一定等于入射角;(4)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故A错误。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故B正确。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C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2025春 鄞州区期末)小宁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选用粗糙的纸板B.图甲中的∠NOF是入射角C.图乙中的反射光线是不存在的D.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减小误差【答案】A【分析】(1)反射面粗糙的表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人的眼睛,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物体;(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解答】解: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纸板上的光线,纸板应该发生漫反射,表面应该是粗糙的,故A正确;B、图甲中,∠NOF是反射光线OF与法线NO的夹角,则∠NOF是反射角,故B错误;C、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图乙中,将纸板NOF向后折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依然存在,故C错误;D、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有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4.(2024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小宁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利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为90°B.进行该实验的白纸越光滑越有利于光的反射C.要研究光路是否可逆,可用激光沿②号方向射入,看反射光线是否沿蓝光射出D.将纸板B沿红光所在直线向后折,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现象消失【答案】C【分析】(1)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且要知道法线垂直于镜面;(2)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进行解答;(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0°,所以入射角为0°,故A错误。B、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的表面应是较粗糙的,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故B错误;C、让光线从反射光线方向射入,会发现光线从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D、纸板NOF沿NO边向后折时看不到反射光线,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在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光反射定律内容的掌握情况,难易程度适中。1.(2024春 鄞州区期中)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A.15° B.25° C.30° D.35°【答案】B【分析】根据“一束光射到一面镜子上后使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可求出现在的反射角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一束光射到一面镜子上后使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45°;则原来反射角为45°﹣20°=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答案】C【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据此结合光的反射规律分析解答。【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3.(2025春 慈溪市期中)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李同学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的实验。(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与镜面保持 垂直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D 。A.沿ON前后转动纸板EB.沿ON前后转动纸板FC.改变光束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3)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 不能 呈现在(选填“能”或“不能”)纸板上。【答案】(1)垂直;(2)D;(3)不能。【分析】(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即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故选:D;(3)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若将纸板倾斜,此时入射光和法线所在平面不在纸板上,因而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垂直;(2)D;(3)不能。【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4.(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甲,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a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多次测出∠AON和∠BON的大小,如表所示:组别 1 2 3 4 5 6 7∠AON 15° 25° 30° 45° 55° 68.5° 80°∠BON 15° 25° 30° 44.5° 35° 69° 80°实验后小实发现数据存在错误,请找出错误的数据所在组别并说明出现错误的原因: 第4、5、6三组数据错误,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或实验仪器导致的实验误差 。(2)修正数据后,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当小实将纸板b沿着ON慢慢向后旋转,观察到了 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则可证明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4)在上述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显示光路 和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答案】(1)第4、5、6三组数据错误,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或实验仪器导致的实验误差;(2)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显示光路。【分析】(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根据所测数值进行分析;(2)根据表中的测量数据分析即可;(3)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的;(4)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光的反射转换为看得到的光路,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光屏的折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其中第5次实验数据测错了,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而第4、6次实验数据存在误差,这是由于实验仪器导致的实验误差;(2)分析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实验时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①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即显示光路;②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故答案为:(1)第4、5、6三组数据错误,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或实验仪器导致的实验误差;(2)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显示光路。【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并且要搞清每一个相对内容的得出,特别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及结论。02 平面镜成像及作图应用1.(2025 义乌市二模)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A. B. C. D.【答案】A【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解答。【解答】解:抬头显示器将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的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与图像上下相反,看到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难易程度适中。2.(2025春 鄞州区期中)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2:35 B.9:25 C.2:25 D.8:05【答案】B【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9点25分。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3.(2025 嵊州市一模)如图所示是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蜡烛成像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蜡烛燃烧变短,像也会变短C.把平面镜竖直上移,像会上移D.蜡烛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答案】C【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A正确;B、蜡烛燃烧变短,像也会变短,像与物体等大,也会变短,故B正确;C.把平面镜竖直上移,对称面的位置不变,像不会上移,故C错误;D.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C。【点评】这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若将其规律特点掌握扎实,对于每个选项做出判断,答案不难解出。4.(2025春 慈溪市期末)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答案】D【分析】A.若选用厚玻璃板,两个反射面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易确定像的位置;B.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C.实验环境较暗时,成像较清晰;D.本实验要研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据此分析。【解答】解:A.若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则两个反射面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易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B.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B错误;C.实验环境较暗时,成像较清晰,故C错误;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不用测量,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对器材的要求、操作过程的理解和成像规律的运用。1.(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请分别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答案】【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即可;(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解答】解:(1)作出点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S′即为点光源的像,如图所示:(2)从发光点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入射点分别是O1、O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点评】(1)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2)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4春 海曙区校级期中)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①将脚抬起一些②让自己蹲下一些③让自己后退一些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分析】从自己的脚处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的最上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比较反射光线与眼睛的位置,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从A点的光线射到平面镜的最上端,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没有进入的眼睛,在眼睛的下方,所以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让自己蹲下一些,或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故②④说法正确;将脚抬起一些,脚太高,反射角还是减小了,越提高越看不到,让自己前进、后退一些,视角减小,同样看不到,故①③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3.(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这里运用了 等效替代 法。(2)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 ③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 一定 (选填“不一定”、“一定”、“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相等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答案】(1)大小;等效替代;(2)③;(3)一定;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分析】(1)实验中,用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代替蜡烛的像,可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平面镜像与物大小相等。【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2)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③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因为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4)平面镜像与物大小相等,故这些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故答案为:(1)大小;等效替代;(2)③;(3)一定;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03 探究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1.(2025 德清县二模)下列表示飞鸟看水中鱼或飞鸟看树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D【分析】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解答】解:AB、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偏离法线,形成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故AB错误;C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图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反射成像,属于中档题。2.(2025春 慈溪市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经过空气和玻璃界面后的情况,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是NOB.折射角为50度C.界面处只发生光的折射D.分界线BD右侧为玻璃【答案】D【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AOE=∠AON,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它们为入射角和反射角,AC为法线,则OM肯定就是折射光线;A、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EO为入射光线,ON为反射光线,故A错误;B、折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为∠MOC=90°﹣50°=40°,故B错误;C、光在界面上同时发生了折射和反射,故C错误;D、入射角∠AON=60°,大于折射角,则界面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答案】C【分析】动车减速,杯中的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水面会荡向车子的前方,作出变化后的水面的法线,根据图示比较变化前后的入射角,判断入射角的大小变化;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得出折射角的大小变化。【解答】解:动车减速,杯中的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水面会荡向车子的前方,作出变化后的水面的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为入射角,比较变化前后的入射角,由下图可观察得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则折射角也变大。故选:C。【点评】本题借助惯性现象,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有一定难度。1.(2024春 余姚市期末)如图,H、L为两种透明物质之间的界线或法线所在位置,a、b、c分别为三条光线(未标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水,a是入射光线,则L是法线所在位置,c是反射光线,b是折射光线B.若H上方是玻璃,下方是空气,c是入射光线,则L是法线所在位置,a是反射光线,b是折射光线C.若L左侧是空气,右侧是水,b是入射光线,则H是法线所在位置,a是反射光线,c是折射光线D.若L左侧是玻璃,右侧是空气,a是入射光线,则H是法线所在位置,b是反射光线,c是折射光线【答案】B【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相对于法线是对称的。(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相对于法线是对称的”可知H是界面,L是法线,根据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b是折射光线,c是入射光线,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下方是空气,上方是玻璃,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可先辨别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这是此题的突破点。2.(2025春 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左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不变 (增大/不变/减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3.(2024春 江北区期末)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 0°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B 。A.30°与45°之间B.45°与60°之间C.60°与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C 。【答案】(1)0°;(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B;(4)C。【分析】(1)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入射角都等于0°;(2)由表格数据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可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判断即可解决;(4)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则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若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当光线垂直射入时,折射角等于0°;(2)由表中数据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若要验证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需要将光沿原来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由玻璃砖射向空气中,若折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便可验证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可知,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砖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致在45°与60°之间,故选:B;(4)一束光垂直于等腰直角三棱镜的一个直角面射入,入射角等于0°,则折射角等于0°,到达斜边面上的入射角等于45°(大于41.8°)而发生全反射,没有折射光线射出,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1)0°;(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B;(4)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过程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04 光的反射、折射作图1.(2024春 义乌市期中)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解答】解: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2.(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我们应具备的安全意识。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夏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溺水事故。用A、A'分别表示池底和看到的“池底”,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的池底的光路图。【答案】【分析】先根据A与眼睛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池底在A的下方,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和池底的位置。【解答】解:眼睛观察到的A′点在A点的正上方,然后连接A与眼睛与界面的交点为折射点O,在图中′点是A点的像,光由A′点发出,经水面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射入眼睛点。A′就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如图所示:【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3.(2025春 慈溪市期末)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上侧方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图中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答案】【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在水中像的位置;(2)水中鱼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虚像,并且鱼的像与小鸟的像重合,由此作出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小鸟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为小鸟的像位置。连接A′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C为反射光线;(2)水中鱼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虚像,并且鱼的像与小鸟的像重合,则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此题通过作图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关键是确定光的入射点,注意作图要规范。4.(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的行人A,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A点的光路图。【答案】【分析】先确定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确定反射光线,再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解答】解:先延长平面镜,然后做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然后连接A'P,与平面镜的延长线交于一点O,O即为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再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如图:【点评】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光路图的画法。5.(2024春 东阳市期中)如图中,S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O是一条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是50°,请画出SO的反射光线。【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由于入射光线SO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以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反过来根据反射光线也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在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分,有角度的一定要在图中标注出来。1.(2025春 宁海县期末)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学习了物理之后,我们可以从物理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答案】【分析】由于从池底反射的光经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向下偏折),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池底A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人看到的是池底A的虚像。【解答】解:连接眼睛和点A′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连接AO为入射光线,点O和眼睛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知道空中看水中物体时的像变浅了,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像点。2.(2024春 余杭区期末)作图:如图所示,某同学在S处,他的眼睛能同时看到P处的小鸟和Q处的鱼,请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解释上述现象。【答案】【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点与发光点关于水面对称,找到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点后,补出入射光线,根据光线由水斜射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解答】解:先作出发光点P关于水面的对称点P′,连接P′S,交水平面于点O,PO、QO为入射光线,OS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在画光从水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时,如何为了保证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入射点的位置是解决此题的难点3.(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答案】【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PN垂直,由图知,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则∠POB=90°﹣60°=30°,所以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AOM=30°。光线的路径是A→O→B→O→A,如下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要知道在此题中光不只是经过一次反射,并且当光与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4.(2023春 嵊州市期中)如图是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及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答案】【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发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解答】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也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05 光的色散1.(2024春 定海区期末)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解答】解: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端为红光,屏下端是紫光。故选:A。【点评】从中发现,可见光是复色光,同时得出在介质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2.(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答案】D【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2)红色光谱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3)紫色光谱之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解答】解:(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故错误(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故B错误,D正确;(3)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涂有荧光物质纸条放到这个地方,荧光物质会发光,故C错误。故选:D。【点评】(1)光线分为可见光(其中色光)和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两类;(2)生活中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都是红外线的应用;(3)紫外线的作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促使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人体过度照射紫外线是有害的。3.(2024春 拱墅区期中)下面是关于光的色散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B.课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三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最单纯的光D.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答案】D【分析】(1)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紫外线是看不见的;(3)太阳光可以通过棱镜分散为七种色光,说明它是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的,是混合光;(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解答】解: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绿色光之外的光,故A错误;B、紫外线消毒灯在工作时,紫外线是看不见的,故B错误;C、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紫外线、红外线、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基础知识。1.(2024春 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一束紫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A点处呈现一个紫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均不变。(1)若将紫光改成红光,则红色光斑位于A点的 下方 (选填“原位置”、“上方”或“下方”)。(2)若将紫光改成白光,则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答案】(1)下方;(2)色散。【分析】紫光和红光是单色光,紫光偏折能力大于红光,白光是复色光,会发生色散现象。据此来分析回答。【解答】解:(1)在色散现象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故换成红光后偏折程度会变小,产生的光斑在A点下方。(2)白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彩色光带是色散现象。故答案为:(1)下方;(2)色散。【点评】本题考查了单色光在经过三棱镜之后的偏折程度大小比较,以及色散现象,属于基础题。2.(2024春 慈溪市期末)以下是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的颜色 背景板的颜色 叠加光源的颜色① 白 红 蓝② 红 蓝 黄③ 蓝 白 红④ 绿 黄 蓝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答案】C【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解答】解:无论照射光源是何种颜色,背景板上都会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这是由于光被人挡住,在后面留下的阴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时无论叠加光源是何种颜色,都会在影子上叠加该叠加光源的颜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③正确;若背景板不是白色,当叠加光源的颜色与背景板的颜色相同时,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①②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光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3.(2024春 金东区期中)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B.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设备能接收条形码反射的光C.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D.扫描器能识别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答案】B【分析】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白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解答】解: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础题。06 紫外线与红外线1.(2024春 宁海县期末)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答案】B【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解答】解:自动感应龙头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后,会自动打开水阀出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2.(2023春 北仑区校级期中)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B.电视机遥控使用时,我们看到的红色光线是红外线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答案】B【分析】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解答】解: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红外线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3.(2024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按下遥控器时,我们看见遥控器上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B.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期杀菌消毒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答案】A【分析】红外线的主要效应是热作用,常用于红外加热、红外夜视、红外遥感、红外遥控等。紫外线的主要效应是化学作用,常用于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等。白光是复合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产生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A、按下遥控器时,我们看见遥控器上发出的红光不是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故A错误;B、学生不在校期间可用紫外线对教室进行定期杀菌消毒,故B正确;C、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故C正确;D、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色散和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1.(2025春 鄞州区期中)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图中的( )A. B.C. D.【答案】C【分析】当筷子斜插入水中时,会因光的折射发生偏折。看起来筷子会向上弯折。【解答】解:如图,当筷子斜插入水中时,筷子的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会远离法线看起来就像向上弯折一样;符合条件的是C图。因为筷子在水中会发生偏折,显然选项A是错误的;而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选项BD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课本知识的延伸,能够利用折射定律来解释“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是断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25 浙江二模)像的成因有三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③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②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③【答案】A【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解答】解:(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3)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综上分析,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②③,故只有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反射现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对光现象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3.(2025春 鄞州区期中)当一束光斜射入平面镜,与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20°,则反射角为( )A.20° B.40° C.70° D.140°【答案】C【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0°,所以入射角为90°﹣20°=7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7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4.(2025春 鄞州区期中)“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周末天气正好,小科一家去东钱湖游玩赏景,看了“影”,留了“影”。下列有关“影”的成因中,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杏树的倒“影”——光的反射B.地上小科的人“影”——光的直线传播C.小科对花的摄“影”——光的折射D.树下圆形的光“影”——光的折射【答案】D【分析】(1)“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2)影子的形成、日月食以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摄影”,即利用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解答】解:A、杏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D、地上小科的人“影”、树下圆形的光“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D错误;C、小科对花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几种“影”,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熟练掌握其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2025 上城区二模)生活中存在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B.乙图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C.丙图彩虹产生原因是光的反射D.丁图路口安装的广角镜是平面镜【答案】A【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3)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折断”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B、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B错误;C、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丁图路口安装的广角镜是凸面镜,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面镜的认识与应用,有一定综合性。6.(2025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白鹭”是空中白鹭的实像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白鹭”变大D.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也向上飞【答案】B【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BC、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靠近水面时,水中的“白鹭”大小不变,故AC错误,B正确;D、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鹭”与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的距离大小相等,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向下飞,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7.(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面降低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B.反射角大于45°C.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变大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答案】A【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可求得反射角的大小;(3)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水面发生变化时,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故反射光线也平行;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根据入射点的移动方向确定光斑位置。【解答】解:A、当水面降低时,物体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变大了,故A正确。B、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入射角为90°﹣45°=45°,反射角也是45°;故B错误;C、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降低时,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C错误;D、当液面降低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入射点下降,向右移动,因而反射光线在原来反射光的右侧,则光斑向右移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8.(2025春 山东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A.W;2.8m B.W;4.7m C.M;2.8m D.M;4.7m【答案】D【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等大虚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下,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5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被测者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5m﹣0.3m=2.2m,则视力表的像距被测者的距离为2.5m+2.2m=4.7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检查视力时所遇到的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与实际结合紧密,牢固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关键。9.(2025 浙江模拟)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乙已经与蜡烛甲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此时,若将蜡烛甲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C. D.【答案】A【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分析。【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甲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远离玻璃板,由图可知,只有A图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对操作过程的理解及成像规律的运用。10.(2025春 浙江期中)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浅 (填“深”或“浅”)。(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60° ,反射角的度数为 35° 。【答案】(1)折射;浅;(2)60°;35°。【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解答】解:(1)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猩猩逆着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所以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没有成功;(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MM'为界面,DE为法线;∠MOB与∠M'OC的大小是相等的,则∠BOE和∠EOC也是相等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B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则折射角为∠DOA=90°﹣30°=60°,入射角为∠BOE=90°﹣55°=35°,大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边是空气;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为35°。故答案为:(1)折射;浅;(2)60°;35°。【点评】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11.(2025春 诸暨市校级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请回答:(1)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不变 ;支持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 。(3)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2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 a、c (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变;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3)2;(4)a、c。【分析】(1)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3)实验时平板玻璃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分析。(4)由图可知,要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则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比较像距与物距关系。【解答】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平板玻璃时,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3)实验时平板玻璃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图1平板玻璃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图2和图3平板玻璃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板玻璃的对称点可知,图2会出现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图3会出现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故图2是产生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的原因。(4)由图可知,要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则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比较像距与物距关系。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变;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3)2;(4)a、c。【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是关键。12.(2024春 宁波期末)小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OO′,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物体A放在玻璃板前,把大小相同的物体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A,多做几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将B处的蜡烛改放一个光屏,则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像。(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去的操作是 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3)小宁发现把两面平面镜拼接成一个角时,平面镜前的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的像的个数不止1个。如图丙所示,小宁多次改变夹角大小,并观察所成像的个数,数据记录在表中。则第4次实验时,能看到 5 个完整的像。实验次数 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看到完整像的个数1 180° 12 120° 23 90° 34 60° ▲【答案】(1)不能;(2)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3)5。【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1)在B处的蜡烛改放一个光屏,则在光屏上看不到像;(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可以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3)如图丙所示,小宁多次改变夹角大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则第4次实验时,360°÷60°﹣1=5,能看到5个完整的像。故答案为:(1)不能;(2)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3)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实验。1.(2023 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分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要使像移到烧杯中,需要增大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故③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2.(2023 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分析】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3.(2023 绍兴)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答案】D【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B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ABC错误;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成的是等大的、正立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光了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属光学综合题,难度不大。4.(2022 舟山)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O是入射光线B.反射角等于30°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答案】B【分析】(1)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离开镜面的光线为反射光线;(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移动激光笔,使射向O点入射光线AO慢慢地向ON位置靠近,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4)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解答】解:A、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由图知入射光线从激光笔沿OA射向镜面,所以AO是入射光线,故A正确;B、由图知入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故B错误;C、若把入射光线OA靠近ON,则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OB也会靠近ON,故C正确;D、绕ON前后转动F板,由于两个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中是通过转动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线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5.(2022 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底面BC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 。【答案】(1)底面BC;(2)会聚;(3)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分析】(1)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向哪个方向偏折;(2)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3)三棱镜还可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1)由图1、图2、图3分析可知,红光都向底面BC偏折;(2)凸透镜可以看出是两个三棱镜,两个三棱镜底边BC重合,当光线传播到凸透镜上,光线会向BC偏折,即起到会聚作用;(3)三棱镜还可以研究光的色散,研究白光是由哪些光组成的;故答案为:(1)底面BC;(2)会聚;(3)研究白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属于中档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自主高效练】1.4光的反射与折射 高效培优练(原卷版).docx 【自主高效练】1.4光的反射与折射 高效培优练(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