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二课时教 学 目 标政治认同:认同仁爱精神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 道德素养:学会践行宽容、推己及人,树立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道德意识。 法治观念:知晓爱国需奉公守法,明白和平时代依法行事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健全人格:理解民胞物与内涵,提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与责任素养。 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爱国责任,在生活中以行动传承仁爱与爱国传统美德。 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华传统美德里藏着温暖的力量!孔子的 “仁爱” 教会我们待人善,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燃爱国心。这节课,我们会走进《朱冲还牛》《鲁女爱国》的故事,探寻仁爱里的宽容与担当,明白和平年代也能以行动爱国,让美德的种子在心里慢慢发芽!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像“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她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阅读角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孔子一直强调践行“仁德”。我知道仁爱就是“爱人”,就是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亲善。我知道孔子主张仁爱,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内心深处期盼人人都能有幸福,他以善待人,充满仁爱。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知识窗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仁爱精神之一:立己达人活动园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 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 。我不愿意 ,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我不愿意 ,我也不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欺负别人别人谈论我的隐私别人不尊重我嘲笑他人、不尊重他人阅读角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 “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这种宽大为怀、善解人意的生活态度,就是仁爱精神。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阅读角朱冲还牛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人见朱冲如此宽厚,又是羞愧又是感激,从此再也不让自家的牛去啃食别家的庄稼。。朱冲待人宽厚,始终仁爱,以美德感化乡邻,不仅邻里关系变得和睦,还使村里的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窗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仁爱精神之二:宽容活动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宽则得众。------《论语·阳货》【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宽容待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还能够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个人成长,并且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阅读角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杜环侍老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照料她服下。常老太太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知识窗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仁爱精神之三: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阅读角民胞物与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知识窗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仁爱精神之四:民胞物与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顾炎武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 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 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窗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是使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活动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赞同第二个。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鲁女爱国《鲁女爱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知识窗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爱国的内容】这是大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阅读角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无论战争时代还是和平时代,爱国都是永恒的主题。爱国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分老幼,爱国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爱国重在落实,关键看行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活动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阅读角《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天下为公的理想知识窗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悟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仁爱,懂得宽容、推己及人的道理,也明白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爱国不分时代,和平年代奉公守法、努力学习都是爱国。希望大家把仁爱装心里、把爱国付行动,让传统美德伴我们成长,做有温度、有担当的好少年!课 堂 小 结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二课时1.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课堂练习1、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2、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是使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3、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填 空 题课堂练习4、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5、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6、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填 空 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仁爱精神.mp4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课件)小学 五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年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