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观察、描述常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说出其特点及成因。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及成因。一、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外部的作用力。2.能量来源: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3.主要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4.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5.对地貌的影响:从长时间、大范围来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名师点拨] 内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力作用为主,但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任何一种力量都能成为决定性因素。二、风化1.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2.类型3.影响(1)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2)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3)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风化作用是否就是风力作用?为什么?提示:不是。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热胀冷缩)、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由风引起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外力作用。三、侵蚀和搬运1.概念(1)侵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2)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2.流水侵蚀发生原因 流水冲蚀,挟带的泥沙等物质对河床及地表进行撞击和磨蚀形成 下蚀、侧蚀对地貌影响 河流越来越弯曲;形成沟谷3.风力侵蚀和搬运风力侵蚀 风吹扬起岩石碎屑,碎屑磨蚀岩石风力搬运 风挟带碎屑,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表现为风沙流二者关系 相伴而行4.冰川、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波浪的侵蚀、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流转弯处,河流下切作用加强。 ( )2.一般而言,河流在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 )3.风力搬运作用只发生在风力侵蚀作用弱的地区。 ( )4.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 ( )提示:1.× 在河流转弯处,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2.× 一般情况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3.× 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碎屑磨蚀岩石,这说明风力侵蚀是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的。4.× 沿海地区的各种海岸地貌很多是由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四、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2.堆积规律(1)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2)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名师点拨] 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图:(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是否所有的外力堆积作用颗粒物都具有分选性(颗粒物大的先沉积) 提示:不是。通常受流水、风力、波浪等外力作用堆积的物质大都具有分选性,但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外力作用与地貌在我国台湾岛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近年来,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会发生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部门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问题1 (综合思维)“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提示: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和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问题2 (综合思维)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有类似于“女王头”的蘑菇石,它的形成与“女王头”有何异同?提示:都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但“女王头”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海水,西北地区的蘑菇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到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半 干旱地区流水 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 溶蚀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河流流 经的中 低纬度 的可溶 性岩石地区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 高山、高原 和高纬度 冰川地区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岸、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名师点拨]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留在原地,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被带走。(3)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 堆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原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名师点拨] (1)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2)溶洞、地下河、峰林、峰丛、石林等为流水溶蚀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等为流水堆积地貌。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被侵蚀后,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1.图1示意我国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很多只露出“腰身”,图2示意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1)~(2)题。(1)图1丹霞地貌露出“腰身”是因( )A.“腰身”受雨水冲刷严重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2)图2丹霞地貌“圆头圆脑”是因( )A.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而露出“腰身”(即中间部位)是因为这里地势陡峻、土壤缺失或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C正确。第(2)题,“圆头圆脑”的丹霞地貌是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仅有光照强烈的条件,不会形成“圆头圆脑”的形态,A错误;岩石球状风化常见于花岗岩地貌景观,图示主要为沉积岩层,C错误;冰雪融水侵蚀地表常形成沟谷,D错误。]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组成,全长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问题1 (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提示:河流侵蚀地貌。问题3 (区域认知)流水作用是外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河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提示:不相同。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上游形成“V”形谷;在地势平坦的中下游形成宽谷、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图所示:2.河流弯道的侵蚀与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形成 过程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2.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1)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变化为( )A.逐渐变快B.逐渐变慢C.快—慢—快D.慢—快—慢(2)未来关洲岛可能会( )A.与河流南岸相连B.与河流北岸相连C.堵塞车阳河D.向西扩展(1)D (2)B [第(1)题,河流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主要受河流流速的影响。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搬运能力越弱,沉积物的颗粒越小。根据该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可知,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河流流速经历了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关洲岛位于曲流处,北岸为凸岸,南岸为凹岸,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影响,未来关洲岛可能会向北扩展,逐渐与河流北岸相连,B正确,A、D错误;车阳河位于河流凹岸一侧,泥沙不易沉积,不会堵塞车阳河,C错误。]1.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 2.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侵蚀作用是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搬运作用是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 4.流水侵蚀在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强烈侵蚀的结果。 5.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相伴而行,因为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碎屑磨蚀岩石,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 6.冰川侵蚀和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海滨地区。 7.流水、风力沉积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题组1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1.A 2.B [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故选A。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B。]题组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甲中( )A.M为凹岸侵蚀,N为凸岸堆积B.M为凸岸堆积,N为凹岸侵蚀C.M为凸岸侵蚀,N为凹岸堆积D.M为凹岸堆积,N为凸岸侵蚀4.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A.a航线 B.b航线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3.A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凹岸,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N为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故选A。第4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船,宜走水流速度较小的a航线。故选A。]新疆博乐怪石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发育最奇怪的怪石群,是在一种特定的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由花岗岩石蛋形成的奇特的风蚀地貌景观集中分布区。读图,完成5~6题。5.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材料中怪石景观形成的有( )①花岗岩广布 ②干旱且多大风 ③冰川分布广 ④地面湿度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5.A 6.C [第5题,根据材料“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由花岗岩石蛋形成的奇特的风蚀地貌景观”可知,形成该景观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该景观分布区气候干旱且多大风,①②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受冰川作用和地面湿度影响不大,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第6题,怪石是风蚀地貌,怪石上的孔洞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博乐怪石峪位于新疆,当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西北方向,C正确。][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34活动提示: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别为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地表形态特征分别为:棱角变得圆滑、地表沟壑纵横、新月形沙丘、削高填洼使地表趋于和缓。2.内蒙古高原等处于老年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处于壮年期。课时分层作业(八)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回答1~2题。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 D.海陆变迁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流水 B.风力C.温度 D.生物1.A 2.C [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水的冻融作用引起岩石破碎的现象,故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故选A。第2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的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故选C。](2024·广东卷)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C.①④⑤ D.③④⑤4.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3.B 4.D 第3题,第4题,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5.关于上面四图所示的地貌,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风化作用 B.②—流水侵蚀C.③—风力侵蚀 D.④—流水侵蚀6.以上地貌( )A.①和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B.③和④多见于我国青藏高原C.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D.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无规律性5.D 6.C [第5题,①风蚀蘑菇对应风力侵蚀作用;②冲积扇对应流水堆积作用;③沙丘对应风力堆积作用;④瀑布对应流水侵蚀作用。第6题,①和③地貌都是因风力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错误;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周边地区多高山,④地貌可见,但③地貌少见,B错误;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可以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C正确;②为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在扇顶,沉积物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扇缘,D错误。]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位于的地貌分别是( )A.瀑布、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平原、沉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7.A 8.B [第7题,读图可知a、b、c三处分别为河流上、中、下游,河流上游的流水作用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d农业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处地形变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c城区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平原地貌,故选B。]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9~10题。9.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10.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9.A 10.B [第9题,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第10题,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C、D错误。]1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4分)(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10分)[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的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根据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结合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2)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泥沙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泥沙沉积物的颗粒细。A处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泥沙沉积物颗粒细;C处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泥沙沉积物颗粒细;B处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物颗粒粗。18/18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观察、描述常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说出其特点及成因。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及成因。一、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外部的作用力。2.能量来源:__________、地球重力能等。3.主要外力:风、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表现形式:风化、__________、搬运、__________等。5.对地貌的影响:从长时间、大范围来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__________。[名师点拨] 内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力作用为主,但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任何一种力量都能成为决定性因素。二、风化1.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__________、大气及__________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2.类型3.影响(1)使岩石变成松散的__________。(2)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3)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风化作用是否就是风力作用?为什么?三、侵蚀和搬运1.概念(1)侵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__________、溶解和__________,且发生位移的过程。(2)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2.流水侵蚀发生原因 流水__________,挟带的泥沙等物质对河床及地表进行__________和磨蚀形成 __________、侧蚀对地貌影响 河流越来越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3.风力侵蚀和搬运风力侵蚀 风__________起岩石碎屑,碎屑磨蚀岩石风力搬运 风__________碎屑,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表现为__________二者关系 相伴而行4.冰川、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波浪的侵蚀、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流转弯处,河流下切作用加强。 ( )2.一般而言,河流在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 )3.风力搬运作用只发生在风力侵蚀作用弱的地区。 ( )4.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 ( )四、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不再继续__________而发生__________、沉积的过程。2.堆积规律(1)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__________,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__________。(2)__________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名师点拨] 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图:(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是否所有的外力堆积作用颗粒物都具有分选性(颗粒物大的先沉积) 外力作用与地貌在我国台湾岛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近年来,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会发生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部门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问题1 (综合思维)“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问题2 (综合思维)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有类似于“女王头”的蘑菇石,它的形成与“女王头”有何异同?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到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2)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半 干旱地区流水 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 溶蚀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河流流 经的中 低纬度 的可溶 性岩石地区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 高山、高原 和高纬度 冰川地区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岸、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名师点拨]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留在原地,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被带走。(3)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 堆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原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名师点拨] (1)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2)溶洞、地下河、峰林、峰丛、石林等为流水溶蚀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等为流水堆积地貌。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被侵蚀后,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1.图1示意我国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很多只露出“腰身”,图2示意我国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它们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1)~(2)题。(1)图1丹霞地貌露出“腰身”是因( )A.“腰身”受雨水冲刷严重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C.“腰身”地势陡峻,土层浅薄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2)图2丹霞地貌“圆头圆脑”是因( )A.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B.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侵蚀地表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组成,全长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问题1 (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问题3 (区域认知)流水作用是外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河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图所示:2.河流弯道的侵蚀与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形成 过程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2.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1)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变化为( )A.逐渐变快B.逐渐变慢C.快—慢—快D.慢—快—慢(2)未来关洲岛可能会( )A.与河流南岸相连B.与河流北岸相连C.堵塞车阳河D.向西扩展1.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 2.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侵蚀作用是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搬运作用是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 4.流水侵蚀在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强烈侵蚀的结果。 5.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相伴而行,因为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碎屑磨蚀岩石,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 6.冰川侵蚀和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主要发生在海滨地区。 7.流水、风力沉积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题组1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题组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甲中( )A.M为凹岸侵蚀,N为凸岸堆积B.M为凸岸堆积,N为凹岸侵蚀C.M为凸岸侵蚀,N为凹岸堆积D.M为凹岸堆积,N为凸岸侵蚀4.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A.a航线 B.b航线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新疆博乐怪石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发育最奇怪的怪石群,是在一种特定的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由花岗岩石蛋形成的奇特的风蚀地貌景观集中分布区。读图,完成5~6题。5.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材料中怪石景观形成的有( )①花岗岩广布 ②干旱且多大风 ③冰川分布广 ④地面湿度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34活动提示: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别为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地表形态特征分别为:棱角变得圆滑、地表沟壑纵横、新月形沙丘、削高填洼使地表趋于和缓。2.内蒙古高原等处于老年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处于壮年期。12/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学生版.docx 10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