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1.观察图像,学会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2.利用地理视频或野外观察,运用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推断地质构造形成时代。一、地层年代的识别1.地层单位及时间单位2.地层的代号(1)不同时代的地层用不同的代号表示。(2)如果代号后面有__________,说明是对该时代地层的进一步细分,数字从小到大代表岩层__________。3.地层新老关系规律规律 含义地层层序律 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__________生物层序律 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____________________律 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 地层单位与时间单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1.断层的判读:可以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褶皱的判读在地质剖面图上有两种方法来判读(如下表)。判读角度 判读方法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 岩层向上拱起,为__________;岩层向下弯曲,为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 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则为__________;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__________[特别提醒] 岩层若受挤压力过大,会在形成褶皱后岩石发生断裂进而形成断层,从而会在岩层中同时存在褶皱和断层。3.构造地貌的判读由__________ 形成的地貌 山地 谷地背斜山、__________、断块山 __________、向斜谷、断陷谷地判别构造地貌的类型需要将地质图与__________结合。 将下列岩层状况及其对应的褶曲类型连线。三、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总的规律:依据切割律,地质构造事件应该发生在被切割的__________形成之后。地质构造 推断时代断层 被__________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褶皱 被__________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岩浆活动 被__________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名师点拨] “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裂断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断层和褶皱能同时形成吗?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人们常说:“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人们还说:“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飞,嵩山如卧。”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问题1 (综合思维)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问题2 (区域认知)雄伟的泰山是如何形成的?按成因是属于哪一类山地?1.常见地质地貌图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1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1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1中丙),未沉积前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甲处,图2中Ⅱ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1.如图示意我国某地沿110°E经线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图中平原的形成原因及所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A.岩层上弯、流水侵蚀;背斜B.岩层下凹、风力沉积;向斜C.岩层上升、风力侵蚀;地垒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地堑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周围有4亿至5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为该地区地质剖面图。问题1 (综合思维)指出该地区花岗岩和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判断依据。问题2 (综合思维)推断此处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老。(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石。(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1.地层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宇、界、系、统,对应的时间单位是宙、代、纪、世。 2.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的规律主要有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 3.可以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 4.在地质剖面图上,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褶皱类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则为背斜,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 5.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常见的构造地貌中,山地类型有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谷地类型有背斜谷、向斜谷、断陷谷地等。 将地质图与地形图结合,就可以判别构造地貌的类型。 6.依据切割律,地质构造事件应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题组1 地质年代的识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区域曾经是( )A.高原地形,沉积物深厚B.由海变陆,海岸线进退频繁C.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D.位于大陆中心,泥沙来源丰富2.图示地区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是( )A.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B.上覆沉积物形成较晚C.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D.岩层倾斜、断裂错位题组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4.图中断层形成的时间最可能在( )A.a地层形成之后B.b地层和c地层形成之间C.c地层和d地层形成之间D.d地层形成之前题组3 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岩石年龄由老到新依次是( )A.花岗岩、沉积岩Ⅱ、沉积岩ⅠB.沉积岩Ⅱ、花岗岩、沉积岩ⅠC.沉积岩Ⅰ、沉积岩Ⅱ、花岗岩D.沉积岩Ⅱ、沉积岩Ⅰ、花岗岩6.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喷出B.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44活动提示:1.查阅教材第43页可以得出结论。O代表奥陶系,O1、O2、O3分别代表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奥陶统。S代表志留系,S1、S2代表下志留统、中志留统。泥灰岩属于寒武系。2.根据地层年代与其对应代号的变化规律可知:O比S老。而代号对应的数字从小到大代表岩层从老到新,所以乙地最老(也可以根据地层层序律来推断,一般情况下,下面的地层较老,上面的地层较新)。根据切割律判断,甲地为岩浆侵入其他地层冷凝而成,其最新。教材P45活动提示:三处皆为背斜,只不过所在的部位不同。黄龙山在背斜西北翼,华村在背斜核部,东山在背斜东南翼。教材P46活动(上)提示:1.背斜轴部位于O3豆状灰岩,向斜轴部位于C石英砂岩。2.该区域的西北、东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西南地势较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岭岗位于该区域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谷地位于岭岗的两侧,呈东北—西南走向。3.东山的构造地貌类型为向斜山。教材P46活动(下)提示:断层发生的时代是在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从图2 4 3中看出断层线经过的地层最新的为上志留统,故断层发生在上志留统之后。由图2 4 4看出断层下侧岩块向东运动,其上侧岩块向西运动。教材P48活动提示:1.由老到新:D、C、P、J、E。该地区缺失三叠系、白垩系的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整体上升接受外力侵蚀而缺失,也可能是地层整体抬升,出现该地层沉积的间断。2.图中主要地质构造有背斜、向斜、断层。图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说明该地区既发生过水平运动,也发生过垂直运动。因为图中最新的地层J也在断层处出现不连续状态,可以证明先有水平运动出现褶皱,然后才出现断层,伴随垂直运动。3.该地区先有砂岩沉积,后依次出现泥页岩、石灰岩沉积,然后可能因为该地区整体上升,没有三叠系沉积,或者沉积了三叠系地层后被侵蚀掉,紧接着整体下沉,出现泥灰岩沉积,之后可能又因为该地区继续抬升而缺少白垩系地层沉积,然后发生了断层,最后通过岩浆活动出现侵入岩体。9/9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1.观察图像,学会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2.利用地理视频或野外观察,运用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推断地质构造形成时代。一、地层年代的识别1.地层单位及时间单位2.地层的代号(1)不同时代的地层用不同的代号表示。(2)如果代号后面有下标,说明是对该时代地层的进一步细分,数字从小到大代表岩层从老到新。3.地层新老关系规律规律 含义地层层序律 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生物层序律 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切割律 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 地层单位与时间单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地层单位是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而时间单位是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地层单位从大到小通常用“宇、界、系、统”表示,对应的时间单位是“宙、代、纪、世”。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1.断层的判读:可以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2.褶皱的判读在地质剖面图上有两种方法来判读(如下表)。判读角度 判读方法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 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则为背斜;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特别提醒] 岩层若受挤压力过大,会在形成褶皱后岩石发生断裂进而形成断层,从而会在岩层中同时存在褶皱和断层。3.构造地貌的判读由构造运动 形成的地貌 山地 谷地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 背斜谷、向斜谷、断陷谷地判别构造地貌的类型需要将地质图与地形图结合。 将下列岩层状况及其对应的褶曲类型连线。三、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总的规律:依据切割律,地质构造事件应该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地质构造 推断时代断层 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褶皱 被褶皱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岩浆活动 被侵入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名师点拨] “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裂断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断层和褶皱能同时形成吗?提示:能。岩层若受挤压力过大,会在形成褶皱后岩石发生断裂进而形成断层。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人们常说:“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人们还说:“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飞,嵩山如卧。”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问题1 (综合思维)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提示:A、B、C处是断层,D处不是。判断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否受力断裂,二是看岩层是否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A、B、C处岩体符合这两个条件,D处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仅是断裂。问题2 (区域认知)雄伟的泰山是如何形成的?按成因是属于哪一类山地?提示:泰山是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成的。属于断块山。1.常见地质地貌图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1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1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1中丙),未沉积前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甲处,图2中Ⅱ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1.如图示意我国某地沿110°E经线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图中平原的形成原因及所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A.岩层上弯、流水侵蚀;背斜B.岩层下凹、风力沉积;向斜C.岩层上升、风力侵蚀;地垒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地堑(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处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喷出型岩浆岩,典型岩石为玄武岩,A错误;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和化石,砂页岩、砂砾岩等属于沉积岩,C错误;变质岩是岩石经高温或高压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属于变质岩,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平原所在的地形区有断层分布,其断层方向为断裂下陷,岩层以下沉运动为主,属于地堑,岩层断裂下陷后,该地有黄河经过,黄河泥沙不断堆积(流水沉积),形成平原,D正确,C错误;平原所在地形区为断层结构,并非褶皱,岩层并未发生弯曲,A、B错误。]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周围有4亿至5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为该地区地质剖面图。问题1 (综合思维)指出该地区花岗岩和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判断依据。提示: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依据切割律,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切断沉积岩层。问题2 (综合思维)推断此处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提示:先有沉积岩形成,后有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松软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式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老。(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石。(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1)D (2)C [第(1)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2)题,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1.地层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宇、界、系、统,对应的时间单位是宙、代、纪、世。 2.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的规律主要有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 3.可以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 4.在地质剖面图上,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褶皱类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则为背斜,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 5.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常见的构造地貌中,山地类型有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谷地类型有背斜谷、向斜谷、断陷谷地等。 将地质图与地形图结合,就可以判别构造地貌的类型。 6.依据切割律,地质构造事件应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题组1 地质年代的识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区域曾经是( )A.高原地形,沉积物深厚B.由海变陆,海岸线进退频繁C.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D.位于大陆中心,泥沙来源丰富2.图示地区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是( )A.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B.上覆沉积物形成较晚C.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D.岩层倾斜、断裂错位1.C 2.D [第1题,高原地形因地势高,不利于接纳沉积物;图中岩层信息不能表明当地海岸线进退频繁;生长在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的珊瑚虫尸骸骨骼,主要成分就是方解石,珊瑚虫尸骸骨骼的大量沉积,形成石灰岩,图中③为石灰岩,由此判断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区域曾经是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图中③为石灰岩,而石灰岩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如果当地位于大陆中心,则不利于石灰岩的形成。第2题,花岗岩侵入属于岩浆活动;上覆岩层形成较晚,指的是岩石形成的年代,不能作为判断地壳运动的依据;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与地形地势和泥沙来源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一定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和断裂错位,图中②附近岩层出现不连续断裂错位的现象,图中沉积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这些都证明有地壳运动的发生。]题组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4.图中断层形成的时间最可能在( )A.a地层形成之后B.b地层和c地层形成之间C.c地层和d地层形成之间D.d地层形成之前3.A 4.A [第3题,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槽部地层较新,两翼地层较老。由图可知,①地地层符合向斜的特征,故选A项。第4题,图中断层切断褶皱,由①地可知,该褶皱是在a地层后形成,故图中断层应该形成于a地层形成之后。]题组3 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岩石年龄由老到新依次是( )A.花岗岩、沉积岩Ⅱ、沉积岩ⅠB.沉积岩Ⅱ、花岗岩、沉积岩ⅠC.沉积岩Ⅰ、沉积岩Ⅱ、花岗岩D.沉积岩Ⅱ、沉积岩Ⅰ、花岗岩6.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喷出B.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5.D 6.D [第5题,图中花岗岩侵入两沉积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在两沉积岩之后,又因为沉积岩Ⅰ覆盖沉积岩Ⅱ,故沉积岩Ⅰ形成于沉积岩Ⅱ之后。第6题,沉积岩Ⅱ岩层发生弯曲,说明沉积岩Ⅱ形成之后发生了构造运动形成褶皱,沉积岩Ⅱ和沉积岩Ⅰ之间存在侵蚀面,说明沉积岩Ⅰ形成之前沉积岩Ⅱ发生了侵蚀作用,再结合上题判断,岩浆侵入两沉积岩形成花岗岩。故选D。][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44活动提示:1.查阅教材第43页可以得出结论。O代表奥陶系,O1、O2、O3分别代表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奥陶统。S代表志留系,S1、S2代表下志留统、中志留统。泥灰岩属于寒武系。2.根据地层年代与其对应代号的变化规律可知:O比S老。而代号对应的数字从小到大代表岩层从老到新,所以乙地最老(也可以根据地层层序律来推断,一般情况下,下面的地层较老,上面的地层较新)。根据切割律判断,甲地为岩浆侵入其他地层冷凝而成,其最新。教材P45活动提示:三处皆为背斜,只不过所在的部位不同。黄龙山在背斜西北翼,华村在背斜核部,东山在背斜东南翼。教材P46活动(上)提示:1.背斜轴部位于O3豆状灰岩,向斜轴部位于C石英砂岩。2.该区域的西北、东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西南地势较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岭岗位于该区域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谷地位于岭岗的两侧,呈东北—西南走向。3.东山的构造地貌类型为向斜山。教材P46活动(下)提示:断层发生的时代是在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从图2 4 3中看出断层线经过的地层最新的为上志留统,故断层发生在上志留统之后。由图2 4 4看出断层下侧岩块向东运动,其上侧岩块向西运动。教材P48活动提示:1.由老到新:D、C、P、J、E。该地区缺失三叠系、白垩系的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整体上升接受外力侵蚀而缺失,也可能是地层整体抬升,出现该地层沉积的间断。2.图中主要地质构造有背斜、向斜、断层。图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说明该地区既发生过水平运动,也发生过垂直运动。因为图中最新的地层J也在断层处出现不连续状态,可以证明先有水平运动出现褶皱,然后才出现断层,伴随垂直运动。3.该地区先有砂岩沉积,后依次出现泥页岩、石灰岩沉积,然后可能因为该地区整体上升,没有三叠系沉积,或者沉积了三叠系地层后被侵蚀掉,紧接着整体下沉,出现泥灰岩沉积,之后可能又因为该地区继续抬升而缺少白垩系地层沉积,然后发生了断层,最后通过岩浆活动出现侵入岩体。课时分层作业(十) 学用地质简图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种类的岩层或岩石。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C.中生代后期 D.新生代后期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 )A.甲处岩石可能为石灰岩B.乙岩层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岩石一般为花岗岩D.丁岩层形成后地壳抬升1.C 2.D [第1题,图中除新生代岩层外,全部发生过断裂,故断层最可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C正确。第2题,甲岩层穿过两层岩石,应为岩浆侵入形成,可能为岩浆岩,而石灰岩为沉积岩,A错误;乙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B错误;甲为岩浆岩,故丙最有可能为由丁岩石变质形成的变质岩,而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误;丁岩层顶部崎岖不平,说明曾被外力侵蚀过,岩层只有抬升出露于地表后才可能被外力侵蚀,故D正确。]下图为广东肇庆七星岩发育过程示意图。七星岩由两列石灰岩山地组成。据此完成3~4题。3.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背斜 D.向斜4.下列关于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背斜遭受侵蚀后变成向斜 ②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③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④地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C 4.D [第3题,由图可知,七星岩景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成山、向斜成山属于构造地貌,不是地质构造。第4题,通过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可知,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背斜遭受侵蚀后可能变成谷地,不会变成向斜;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在某一时段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地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分主次。]洪积扇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水量减小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洪积扇形成以后,因山地不断抬升,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早期形成的洪积扇下方会发育新的洪积扇,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如图是串珠状洪积扇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串珠状洪积扇的两个洪积扇之间最有可能发育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 B.背斜C.向斜 D.裂谷6.沿着河流干流,从M到N两个洪积扇沉积颗粒的粗细分布是( )A.细—细—粗—粗 B.粗—粗—细—细C.粗—细—粗—细 D.细—粗—细—粗5.A 6.C [第5题,串珠状洪积扇的形成与地壳的差异化抬升密切相关。串珠状洪积扇的两个洪积扇之间存在落差,早期形成的洪积扇随山体抬升,与扇缘下游地区产生高差,这最可能是由断层产生的,A正确;背斜和向斜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的,不可能形成串珠状洪积扇,B、C错误;裂谷不会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可能形成瀑布,D错误。第6题,根据流水搬运的特点可知,颗粒较大的砾石在扇顶堆积,越靠近扇缘沉积物颗粒越细小,故可推知沿着河流干流从M到N沉积颗粒应表现为粗—细—粗—细,C正确。]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地质构造,丁为花岗岩。据此完成7~8题。7.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泉水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岩浆侵入—断层错位B.岩浆侵入—断层错位—固结成岩—水平挤压C.水平挤压—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层错位D.断层错位—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固结成岩7.C 8.A [第7题,泉水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一般发生在断层处,图中丙处是断层发育,可能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C正确;甲为背斜,乙为向斜,丁为花岗岩,都不易出现泉水,A、B、D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甲、乙下层岩石具有层理结构,为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经历了固结成岩的作用,沉积岩形成初期为水平岩层,图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褶皱,因此先出现固结成岩,后出现水平挤压,C、D错误;图中丁处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出现在沉积岩形成之后,B错误;丙为断层,且花岗岩中也有断层,说明断层错位出现在岩浆侵入之后,A正确。]彩色丘陵(简称彩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下图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9.张掖彩色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10.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图中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地表径流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地下径流侵蚀 ④风力侵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B 10.D [第9题,读图可知,张掖彩色丘陵区中部地势高,两侧地势较低,起伏不平;从地层来看,地层中部向下弯曲,两侧向上隆起,为向斜构造,为向斜山。第10题,在地质历史时期,张掖地区受暖湿和干冷气候交替影响,暖湿气候时期大气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显著;干冷气候时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并伴随有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因此,张掖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地表径流侵蚀、风力侵蚀及冰川侵蚀。]11.(7分)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分别写出甲、乙、丙三地地质构造的名称。(3分)(2)丙处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2分)(3)如果丙处两侧岩石的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2分)[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下凹,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凸,为背斜;丙处岩层断裂错动,为断层。第(2)题,丙处左侧岩层和右侧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相比,位置高,说明左侧岩层向上运动,右侧岩层向下运动。第(3)题,丙处断层中上升部分形成块状山地,下降部分形成谷地。[答案] (1)甲:向斜;乙:背斜;丙:断层。(2)丙处两侧的岩石一侧向上运动,一侧向下运动。(3)上升的部分形成块状山地,下降的部分形成谷地。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13题。1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⑤处发生的构造运动是( )A.褶皱隆起 B.褶皱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12.D 13.C [第12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结合材料可知,用地形剖面线上某点对应的海拔减去该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即为岩层上这一点的海拔,再根据同一岩层距地面垂直距离的变化可以判断出①④两地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谷。第1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⑤处的沉积岩层与附近岩层并不连续,且有明显下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故C项正确。如果是褶皱,则岩层不会断开,故排除A、B项。如果发生断裂上升,则⑤处右侧的岩层应相对上移,故D项错误。]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这里断层发育,河谷两岸汇聚众多温泉,但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为曲戈河河谷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岩层形成最早的是( )A.卵石层 B.变质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15.图中断层的成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河水侵蚀 D.变质作用14.B 15.A [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卵石层也是因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图可知,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由此推测卵石层形成较石灰岩晚。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图中显示,花岗岩侵入石灰岩,说明花岗岩形成较石灰岩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未被岩浆侵入,说明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因此卵石层、花岗岩、石灰岩三者形成最早的是石灰岩。变质岩是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但图中变质岩仅分布在花岗岩的右侧且范围较大,说明不是受岩浆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且变质岩在石灰岩之下,故形成时间最早。综上所述,B正确。第15题,横断山区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地壳运动活跃,A正确;此处并非板块张裂处,B错误;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不是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的,C、D错误。]16/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 学生版.docx 12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