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太阳光照示意图,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以及五带的划分。3.能够运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产生(1)昼弧与夜弧:昼弧是纬线圈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是纬线圈位于夜半球的部分。(2)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的关系①昼长夜短:昼弧长于夜弧(如图中b纬线)。②昼短夜长:昼弧短于夜弧(如图中a纬线)。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如图中c纬线)。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3)北半球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夏半年 (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4)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太阳直射的纬线上一定昼长夜短。 ( )2.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3.上海与哈尔滨相比,哈尔滨一年中昼长差距较大。 ( )提示:1.×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除赤道外,太阳直射的纬线上昼长夜短。2.×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3.√ 哈尔滨纬度比上海高,夏至日昼长比上海长,而冬至日昼长比上海短,所以与上海相比,哈尔滨昼长差距较大。二、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五带的形成(1)成因: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2)划分[名师点拨] 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会发生变化,则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黄赤交角变化 增大 减小五带范围变化 热带 扩大 减小温带 减小 扩大寒带 扩大 减小2.四季的形成(1)产生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①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地区。②全年气温较高,四季更替不明显的是热带地区。③全年气温较低,四季更替不明显的是寒带地区。3.四季的划分(1)天文意义上的四季: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与之相反的为冬季。(2)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3)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4)北温带的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中,“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提示:“四运”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公转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两个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时间 内容 备注7:20-7:40 起床7:40-8:00 早操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时间 内容 备注7:40-8:00 起床8:00-8:20 早操问题1 (地理实践力)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提示:夏季白昼时间比冬季长,日出早。问题2 (综合思维)9月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提示: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1.昼夜长短的两个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以上可概括为:①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②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③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动,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2)纬度变化规律规律 表现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24时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长或夜长之和为24小时。例如23°26′N的昼长+23°26′S的昼长=24小时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变化幅度 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 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昼夜长短 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移动,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2.昼夜长短判断的方法(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移动,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 夜短,南半 球昼短夜长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赤道 昼夜等长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1.下表为北半球三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完成(1)~(2)题。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① 5:30 18:30② 5:00 19:00③ 4:30 19:30(1)关于表格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②①③B.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春秋分日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①地D.与③地同纬度的南半球某地该日的昼长为9小时(2)若该日是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的一天,则该日过后的几天( )A.太阳直射点离江苏越来越近B.江苏的日出时间不断推迟C.南半球极夜范围继续变大D.南半球的昼长将会逐渐变短(1)D (2)B [第(1)题,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该日,①地昼长为13小时,②地昼长为14小时,③地昼长为15小时。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与12小时相比,差值越小,纬度越低,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③②①。三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昼长夜短,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纬度越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①地的纬度低于②地,则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②地。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具有对称性,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两地,昼长夜长反向相等,③地昼长为15小时,则夜长为9小时,据此推知,与③地同纬度的南半球某地该日昼长为9小时。第(2)题,若该日是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的一天,则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昼长逐渐变短,南半球的昼长将会逐渐变长;江苏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则太阳直射点离江苏越来越远,江苏的昼长渐短,日出时间不断推迟;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则南半球极夜范围会变小。]五带与四季的形成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中国人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问题1 (综合思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提示: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有关。问题2 (区域认知)我国与欧美国家四季划分有什么不同?提示:我国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为起点划分四季;欧美国家以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日”为起点划分四季。1.图示法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2.五带的划分和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2.读五带分布图,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温带C.北寒带 D.南寒带(2)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 )A.寒带范围扩大B.温带范围扩大C.热带范围缩小D.寒带范围缩小(1)B (2)A [第(1)题,地球五带中,北温带和南温带的四季变化最明显,B正确。第(2)题,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为寒带。回归线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则回归线度数为30°,热带范围扩大,C错误;若黄赤交角为30°,则极圈度数为60°,寒带范围扩大,A正确,D错误;温带范围缩小,B错误。]1.在地球上,当昼弧长于夜弧时则昼长夜短,昼弧短于夜弧时,则昼短夜长;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2.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 4.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 5.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温度带。 6.热带和寒带四季更替不明显,温带四季分明。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题组1 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示意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长 4小时30分 10小时2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该日甲地日落的当地时间是( )A.14:15 B.10:15C.14:30 D.10:301.D 2.A [第1题,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前后,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由表中数据可知,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是丁地,因此位于南半球的为丁地,D正确。第2题,该日甲地昼长为4小时30分,自当地时间正午12:00到日落,用时2小时15分,故该日甲地日落时间为当地时间14:15,A正确。]题组2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4.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D 4.C [第3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第4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12活动提示: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同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做这类题目时,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2)看清图例;(3)找出同一节气时,四地的昼长、夜长时间;(4)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注意本书所说的节气均是对北半球而言的。答案:1.四个地点昼夜平分,都是12个小时。2.C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C地冬至日昼长夜短,故位于南半球。3.C—B—D—A。课时分层作业(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2024年某节日当天,颜老师在网上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学生的祝福。下面选取了部分学生的信息。据此完成1~2题。甲: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怀着激动的心情祝您节日快乐!乙:盛开的花朵迎着夏日的骄阳,请它送去我最诚挚的祝福!丙:我在极夜的最后一天69°仰望北极星,希望它送去我最美好的祝福!丁:我在四季如夏的海边,请海风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1.以上四位学生所在地区的纬度由南向北正确的是( )A.乙丁甲丙 B.丁乙甲丙C.丙甲丁乙 D.甲丁乙丙2.推测该节日可能是( )A.教师节 B.端午节C.国庆节 D.元旦1.A 2.D [第1题,丙同学仰望北极星,说明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就是当地的纬度,所以丙同学位于69°N,当地是极夜,所以此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甲同学刚迎来第一场雪,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刚刚迎来雪说明甲地应在北温带地区,不会是在北寒带,所以甲地的纬度低于丙地,甲地在丙地以南;丁地四季如夏,说明是在热带地区,丁地在甲地以南;乙地是夏日的骄阳,应在南半球的南温带地区,乙地在丁地以南。综上分析可知,四位学生所在地区的纬度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序是乙丁甲丙,A正确。第2题,丙同学仰望北极星,说明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就是当地的纬度,所以丙同学位于69°N,当天是极夜最后一天,说明69°N是极夜的边缘,那么69°S是极昼的边缘,根据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的规律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在21°S附近,当天是极夜最后一天,说明69°N马上要出极夜,应在冬至日之后,由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是23°26′S,所以太阳直射21°S时,日期与冬至日接近,在冬至日之后且日期接近的只有元旦(1月1日),D正确。]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地的纬度是( )A.90°N B.66°34′NC.90°S D.66°34′S4.下列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C.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3.D 4.C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12月22日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出现极夜现象,故该地纬度为66°34′S。第4题,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冬至日,北极圈以北全部为极夜,南极圈以南全部为极昼,B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C对;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完成5~6题。当前气象信息日出 7:34 日落 17:54风速 5.0 km/h 西北风 微风5.下列时间可能出现图示气象信息的是( )A.11月18日 B.9月23日C.8月28日 D.3月28日6.图示气象信息当天,以下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A.重庆 B.广州C.北京 D.哈尔滨5.A 6.B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昼长为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读气象信息图可知,该日当地昼长为10小时20分钟,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四个选项可知,11月18日属于北半球冬半年,故A符合题意。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低昼越长(除极昼极夜区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广州、重庆、北京、哈尔滨,广州纬度最低,故当天广州昼最长,B符合题意。]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钟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回答7~8题。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3月1日 6:48 18:216月1日 5:21 19:209月1日 6:00 18:4612月1日 7:03 17:217.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 B.5月C.8月 D.11月8.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 )A.石家庄、武汉、郑州、长沙B.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C.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D.郑州、石家庄、武汉、长沙7.D 8.B [第7题,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该品种菊花在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钟时才进入开花期,5月、8月昼长均超过12小时,B、C错误;2月昼长不断接近3月1日的11小时33分钟,昼长逐渐变长,A错误;11月昼长不断接近12月1日的10小时18分钟,昼长逐渐变短,D正确。第8题,本题考查昼夜长短随纬度分布的变化。最早进入开花期,即昼长最先缩短至10小时30分钟,纬度越高,昼长缩短至10小时30分钟的时间越早,故进入开花期从早到晚的顺序为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顺序,B正确。]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当太阳直射D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 D.北寒带10.图中太阳直射点从A到B移动期间( )A.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B.北京的正午日影朝向南C.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小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9.C 10.A [第9题,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正确;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错误;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B、D错误。第10题,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动到B点期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正确;北京的正午日影始终朝向北,B错误;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大,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误。]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示意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示意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1~12题。11.当日( )A.甲地昼短夜长B.乙地昼长大于甲地C.乙地日出东北D.甲地位于乙地西南方1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再次测量标杆日影发现影长变长,则第二次测量日期可能是( )A.3月28日前后B.6月29日前后C.9月30日前后D.12月29日前后11.D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A错误;甲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B错误;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6: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10°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西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D正确;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地日出正东,C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当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时,可得出太阳直射赤道,时间大约为春秋分日。一周后的相同时刻标杆的影长变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知第二次观测日期为秋分日之后,为9月30日前后,C正确。](2024·浙江卷)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14题。13.K地位于Q地的( )A.东北 B.东南C.西南 D.西北14.K、Q两地相比(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13.C 14.C [第13题,第14题,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K地纬度低于Q地,在甲日这天K地晨线经线夹角比Q地晨线经线夹角小,B错误;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15.(12分)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4分)(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4分)(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为(2分)( )A.45°E、135°W B.135°E、45°WC.60°E、120°W D.0°、180°(4)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2分)(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E.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 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可知太阳直射23°26′S,90°E。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分别为6时和18时,经度分别为0°和180°,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4时。此日为冬至日,北半球地区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答案] (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2)12 22 12 14 (3)D (4)D18/18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太阳光照示意图,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以及五带的划分。3.能够运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产生(1)昼弧与夜弧:__________是纬线圈位于昼半球的部分,__________是纬线圈位于夜半球的部分。(2)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的关系①昼长夜短:昼弧__________夜弧(如图中b纬线)。②昼短夜长:昼弧__________夜弧(如图中a纬线)。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如图中c纬线)。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__________。(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3)北半球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夏半年 (__________日)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__________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也达最大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__________现象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也达最大(4)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__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太阳直射的纬线上一定昼长夜短。 ( )2.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3.上海与哈尔滨相比,哈尔滨一年中昼长差距较大。 ( )二、五带与四季的形成1.五带的形成(1)成因: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__________不同。(2)划分[名师点拨] 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会发生变化,则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黄赤交角变化 增大 减小五带范围变化 热带 扩大 减小温带 减小 扩大寒带 扩大 减小2.四季的形成(1)产生原因:昼夜长短和__________的变化。(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①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__地区。②全年气温较高,四季更替不明显的是__________地区。③全年气温较低,四季更替不明显的是__________地区。3.四季的划分(1)天文意义上的四季:把一年中__________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与之相反的为冬季。(2)我国传统四季:以__________、立夏、__________、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3)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__________、秋分、__________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4)北温带的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中,“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两个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时间 内容 备注7:20-7:40 起床7:40-8:00 早操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时间 内容 备注7:40-8:00 起床8:00-8:20 早操问题1 (地理实践力)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问题2 (综合思维)9月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1.昼夜长短的两个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以上可概括为:①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②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③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动,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2)纬度变化规律规律 表现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24时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长或夜长之和为24小时。例如23°26′N的昼长+23°26′S的昼长=24小时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变化幅度 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 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昼夜长短 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移动,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2.昼夜长短判断的方法(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移动,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 夜短,南半 球昼短夜长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赤道 昼夜等长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1.下表为北半球三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完成(1)~(2)题。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① 5:30 18:30② 5:00 19:00③ 4:30 19:30(1)关于表格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②①③B.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春秋分日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①地D.与③地同纬度的南半球某地该日的昼长为9小时(2)若该日是北半球各地昼长最长的一天,则该日过后的几天( )A.太阳直射点离江苏越来越近B.江苏的日出时间不断推迟C.南半球极夜范围继续变大D.南半球的昼长将会逐渐变短五带与四季的形成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中国人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问题1 (综合思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问题2 (区域认知)我国与欧美国家四季划分有什么不同?1.图示法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2.五带的划分和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2.读五带分布图,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温带C.北寒带 D.南寒带(2)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 )A.寒带范围扩大B.温带范围扩大C.热带范围缩小D.寒带范围缩小1.在地球上,当昼弧长于夜弧时则昼长夜短,昼弧短于夜弧时,则昼短夜长;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2.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 4.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 5.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温度带。 6.热带和寒带四季更替不明显,温带四季分明。北温带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题组1 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示意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长 4小时30分 10小时2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该日甲地日落的当地时间是( )A.14:15 B.10:15C.14:30 D.10:30题组2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4.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12活动提示: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同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做这类题目时,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2)看清图例;(3)找出同一节气时,四地的昼长、夜长时间;(4)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注意本书所说的节气均是对北半球而言的。答案:1.四个地点昼夜平分,都是12个小时。2.C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C地冬至日昼长夜短,故位于南半球。3.C—B—D—A。11/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4 第一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学生版.docx 04 第一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