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7 第二章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讲义--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7 第二章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讲义--高中中图版地理选必1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综合思维) 2.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人地协调观)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岩石圈的组成
(1)岩石圈的概念: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石的概念:是矿物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
2.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
①概念: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②分类及常见岩石: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
①概念: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②特点
③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变质岩
①概念: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②常见的变质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  )
2.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
3.岩浆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  )
提示:1.× 沉积物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 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可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可变为坚硬的板岩。
3.× 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并没有出露地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结。
[易误点拨] 并不是所有岩石均可直接转化
岩浆岩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要先转化为岩浆后再生成岩浆岩。
 “翠玉白菜”是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翡翠属于哪类岩石?
提示:变质岩。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岩石还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界的风景游览区。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陕西省清涧县无定河沿岸发现了古植物化石,据初步推断为距今2.5亿年的芦木化石。芦木是一种古植物,属于木贼纲,出现于石炭二叠纪,现已灭绝。芦木与鳞木、封印木共同组成北半球热带沼泽森林。
问题1 (综合思维)你能推断形成芦木化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吗?
提示:沉积岩。
问题2 (综合思维)该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一些芦木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的分类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举例 常见岩石
岩 浆 岩 侵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喷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 晶颗粒 细小, 有的有 流纹或 气孔 玄武 岩、流 纹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砂岩、 砾岩、 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 具有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大理 岩、板 岩、片 麻岩
1.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1)A (2)D [第(1)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故其形成源于火山活动。第(2)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岩浆岩;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就停了下来。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地表上来的?”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一到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依照长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了可爱的“岩浆之家”。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提示:冷却凝固后变成岩浆岩。
问题2  (区域认知)亮亮和晶晶在低地休息,伙伴们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这样会形成哪一类岩石?
提示:沉积岩。
问题3 (综合思维)如果亮亮和晶晶要经历两次重大变化才能回到“岩浆之家”,那么这两次重大变化是什么?
提示: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结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以下图为例):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结,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2.下面两图中,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省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促使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B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1中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第(2)题,根据材料可判断其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岩块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该景观。]
1.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哪几类?每类常见的岩石各有哪些? 2.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是什么?
题组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读图,完成1~2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2.构成该景观的岩石特征,除具有层理构造外还应(  )
A.含有化石 B.色泽鲜艳
C.质地松软 D.含有气孔
1.C 2.A [第1题,库车大峡谷岩层呈波状弯曲,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呈波状弯曲进一步说明岩层的特点。第2题,沉积岩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
题组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巨人之路”及其海岸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图1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结—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结—海水侵蚀
3.B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经冷却凝结形成的,属于岩浆岩。图2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巨人之路”是由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不是深海沉积而成,A错误;也不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侵入形成的是侵入岩,B、C错误;北爱尔兰地处北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带,地下岩浆不断喷发,岩浆冷却凝结后形成玄武岩,岩浆在冷却凝结的过程中发生了爆裂,收缩力较平均,形成规则的柱状体,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人之路”,故选D。]
题组3 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岩石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重要的来源。据此完成5~6题。
5.(生活中的地理)人类使用的煤炭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6.(生活中的地理)优质建筑材料大理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5.A 6.D [第5题,煤炭是经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沉积岩。第6题,大理岩是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41探索
1.安徽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质地较坚硬,有垂直节理发育;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2. 安徽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属于沉积岩。
教材P42思考
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教材P43思考
略。(结合各类岩石的特点,联系当地现实情况分析回答)
教材P44活动
1.距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以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
2.海底岩石比较年轻,最古老的岩石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
教材P45思考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岩浆侵入到其他岩层中,后在内力作用下,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把高山、高原削平,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教材P46思考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大理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教材P47活动
1.沉积岩。海峡地势较低,从陆地高处带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海底隧道具有运输速度快,安全,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且兼有其他功能,如附加电缆、输油管等。
教材P48思考
1.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冰岛火山沿大西洋洋中脊分布。
2.组成冰岛地表的岩石是玄武岩,矿物结晶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构造。冰岛全岛遍布玄武岩,海岸边的玄武岩山体呈整齐的棱柱形排列,是火山熔岩遇海水冷却凝结过程中收缩形成的。
教材P48~49作业题
1.略。
2.略。
3.(1)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做背向运动(张裂)。证据:肯尼亚裂谷带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2)距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且以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
课时分层作业(六)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浙江翼龙是一种生活在晚白垩纪水滨附近的大型古爬行动物,其能飞翔,以鱼为食。下图展示的是浙江临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翼龙腿骨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存在该化石标本的这一岩层最可能是(  )
A.片麻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2.下列与该化石成因相同的是(  )
A.煤炭 B.花岗岩
C.玄武岩 D.铁矿石
1.B 2.A [第1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第2题,煤炭属于沉积岩,与含翼龙腿骨化石的岩石形成原因相同。]
图1为三类岩石以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箭头为内力作用),图2为某研学小组在野外采集到的岩石(有气孔)。据此完成3~4题。
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岩石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B 4.C [第3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箭头为内力作用,甲、丙、丁都有箭头指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没有箭头指向的才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图1中只有乙没有箭头指向,则乙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第4题,图2是有气孔呈黑色的岩石,这是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的主要特征。图1中箭头都指向甲,而指出的箭头只有一个,因此甲是岩浆,则丙是岩浆岩。因此该岩石对应图1中的丙。]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图1)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完成5~6题。
5.图2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外力作用 B.②—重熔再生
C.③—变质作用 D.④—冷却凝固
6.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A 6.A [第5题,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是沉积岩;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丙是岩浆;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③是冷却凝固作用,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即可得出①是外力作用,②是变质作用,③是冷却凝固作用,④是重熔再生作用。第6题,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对应图2中的甲。]
在爱尔兰广阔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像蛋糕一样的岩石,任凭海浪的不断拍打,岿然不动。图a为爱尔兰蛋糕石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a
图b
7.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b中序号②代表的作用是(  )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重熔再生 D.变质作用
7.A 8.D [第7题,读图可知,图a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图b中乙由岩浆转变而来,且没有经过火山喷发,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b中①表示的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②表示的是变质作用;③表示的是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的是冷却凝固作用。]
在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内,一堆堆硕大的圆形石头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由大理岩构成的,而是由典型的花岗岩构成的。下图为“魔鬼大理岩保护区”的圆形大石头。据此完成9~10题。
9.花岗岩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10.图中的圆形大石头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泥沙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冷凝成岩—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C.风化侵蚀—地壳上升—岩浆侵入—冷凝成岩
D.变质成岩—地壳上升—物理风化—风力侵蚀
9.C 10.B [第9题,花岗岩是侵入型的岩浆岩。第10题,图中的圆形大石头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这些岩石随着地壳上升来到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圆形大石头。]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完成11~12题。
11.(易错题)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2.(易错题)下列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11.C 12.A [不知道主要岩石类型和成因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1题,结合材料判断,“血迹石”属于沉积岩,“千人石”属于岩浆岩。花岗岩与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与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与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所以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石灰岩和玄武岩。第12题,“血迹石”为沉积岩,故其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千人石”为岩浆岩,一定不会有化石,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之后产生的,没有经历变质作用。]
13.(10分)读某地地质剖面及地表形态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花岗岩体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沉积岩具有的突出特征。(4分)
(3)解释花岗岩体出露地表的原因。(2分)
[解析] 第(1)题,花岗岩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表,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第(2)题,沉积岩具有两大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第(3)题,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内力抬升,出露地表,后在河流(外力)不断侵蚀下切作用下,花岗岩体出露地表。
[答案] (1)岩浆侵入沉积岩体;缓慢冷凝形成花岗岩体。
(2)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3)内力抬升,河流(外力)不断侵蚀下切。
16 / 16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综合思维) 2.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人地协调观)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岩石圈的组成
(1)岩石圈的概念:是由________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石的概念:是________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
2.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
①概念: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________形成的岩石。
②分类及常见岩石:________,如花岗岩;喷出岩,如________。
(2)沉积岩
①概念: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________而形成的岩石。
③常见的沉积岩:砾岩、________、页岩和石灰岩等。
(3)变质岩
①概念:由________形成的岩石。
②常见的变质岩:石英岩、片麻岩、______________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  )
2.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
3.岩浆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  )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 B____________、C________。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外力作用、b______、c重熔再生、d________。
[易误点拨] 并不是所有岩石均可直接转化
岩浆岩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要先转化为岩浆后再生成岩浆岩。
 “翠玉白菜”是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翡翠属于哪类岩石?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__________的基本条件。
2.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和________资料的重要来源。
3.岩石还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界的________区。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陕西省清涧县无定河沿岸发现了古植物化石,据初步推断为距今2.5亿年的芦木化石。芦木是一种古植物,属于木贼纲,出现于石炭二叠纪,现已灭绝。芦木与鳞木、封印木共同组成北半球热带沼泽森林。
问题1 (综合思维)你能推断形成芦木化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吗?
问题2 (综合思维)该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岩石的分类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举例 常见岩石
岩 浆 岩 侵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喷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 晶颗粒 细小, 有的有 流纹或 气孔 玄武 岩、流 纹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砂岩、 砾岩、 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 具有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大理 岩、板 岩、片 麻岩
1.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就停了下来。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地表上来的?”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来,并且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一到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依照长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了可爱的“岩浆之家”。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问题2  (区域认知)亮亮和晶晶在低地休息,伙伴们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这样会形成哪一类岩石?
问题3 (综合思维)如果亮亮和晶晶要经历两次重大变化才能回到“岩浆之家”,那么这两次重大变化是什么?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结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以下图为例):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结,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2.下面两图中,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省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促使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哪几类?每类常见的岩石各有哪些? 2.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是什么?
题组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读图,完成1~2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2.构成该景观的岩石特征,除具有层理构造外还应(  )
A.含有化石 B.色泽鲜艳
C.质地松软 D.含有气孔
题组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巨人之路”及其海岸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图1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结—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结—海水侵蚀
题组3 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岩石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重要的来源。据此完成5~6题。
5.(生活中的地理)人类使用的煤炭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6.(生活中的地理)优质建筑材料大理岩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41探索
1.安徽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质地较坚硬,有垂直节理发育;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2. 安徽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的岩石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属于沉积岩。
教材P42思考
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教材P43思考
略。(结合各类岩石的特点,联系当地现实情况分析回答)
教材P44活动
1.距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以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
2.海底岩石比较年轻,最古老的岩石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
教材P45思考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岩浆侵入到其他岩层中,后在内力作用下,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把高山、高原削平,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教材P46思考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大理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教材P47活动
1.沉积岩。海峡地势较低,从陆地高处带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海底隧道具有运输速度快,安全,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且兼有其他功能,如附加电缆、输油管等。
教材P48思考
1.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冰岛火山沿大西洋洋中脊分布。
2.组成冰岛地表的岩石是玄武岩,矿物结晶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构造。冰岛全岛遍布玄武岩,海岸边的玄武岩山体呈整齐的棱柱形排列,是火山熔岩遇海水冷却凝结过程中收缩形成的。
教材P48~49作业题
1.略。
2.略。
3.(1)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做背向运动(张裂)。证据:肯尼亚裂谷带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2)距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新;距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且以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
11 /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