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用其解释简单串、并联电路电流现象。 2.科学思维:经历“猜想-实验-归纳”过程,提升逻辑推理与建模能力,学会用科学思维探究、总结规律。 3.科学探究:明确探究环节,能合理猜想、设计并操作实验,准确测录数据,分析论证得结论,提升实践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中养成严谨、尊重事实的态度,增强协作意识,体会物理知识价值,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重点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学习难点 1.设计有效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理解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 2.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普遍规律,构建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课前预习】一、串联电路电流特点 1.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干导线等。 3.实验中,要测量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的电流,需将电流表______在电路中不同位置(选填 “串联” 或 “并联”),且要让电流从电流表的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接线柱流出。 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4.猜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电流表应分别测量______电流和______电流。 6.若通过两支路的电流分别为I 1、I 2,干路电流为I,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课中研学】1.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把电流表先后接入电路中A、B、C各点,测量其电流。2.实验中为什么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复测量?只测一次可以吗?3.由实验你能得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4.串联电路中,通过一盏灯的电流是 0.3A,那么通过另一盏灯的电流是多少?1. 通过与水流类比,可以对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有怎样的猜测?2.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两极间。把电流表先后接入电路中A、B、C各点,测量其电流。3. 由实验你能得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4.若干路电流为 1A,一支路电流为 0.6A,另一支路电流是多少?依据是什么?【课堂总结】【分层作业】(巩固性作业)一、填空题1.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____ 之和。3.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 。4.家用用电器通常以____ 方式接入电路,这样各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5. 如图所示,已知两电流表的示数分别是0.4A和1.2A,通过灯L1的电流与通过灯L2的电流之比为 。二、选择题6.如图所示,纸盒外有两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闭合开关两灯都亮,断开开关两灯都不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灯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B.两灯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C.两灯泡一定串联连接D.盒内一定有电源7.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A1变大,A2变小,灯泡亮度不变B.A1变小,A2变小,灯泡亮度不变C.A1变小,A2变大,灯泡亮度变暗D.A1变大,A2变大,灯泡亮度变亮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小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和L2串联B.电流表A1测量L1的电流C.若L1灯丝断了,A2的示数不变D.若L1比L2亮,是因为L1两端的电压比L2两端的电压大9.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用的器材有额定电压为2.5V和3V的两个灯泡,电流表1个,开关1个,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量其电流记录数据后,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交换两个灯泡的位置,再测出一组数据B.交换电源的正负极,再测出一组数据C.更换电流表的量程,再测出一组数据D.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数据10.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一灯较亮,一灯较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亮的灯电流大,暗的灯电流小B.亮的灯离电源正极近,暗的灯离电源正极远C.电压表示数是L1两端的电压D.开关由闭合到断开,电压表示数会变大(拓展性作业)1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和的规格不同,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流表都有示数但示数不相等,且灯泡亮,灯泡不亮。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若电路有故障,则是灯泡的灯丝开路B.若电路没有故障,则是灯泡实际功率太小C.若电路有故障,则是灯泡的灯丝被短路D.流过两个电流表的实际电流值一定是1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和S2,小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S1和S2时,灯泡L1和L2是串联的B.若只断开开关S2,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会变小C.若只闭合开关S2,电路中只有小灯泡L2发光D.若L1比L2亮,则灯泡L1两端电压比L2的大1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则通过L1的电流为0.8A,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1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两灯均正常发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和L2是串联连接的B.电压表无法测量灯L2的电压C.断开S2后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断开S2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15.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时,灯泡L1和L2发光。电流表A、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取下灯泡L2,电流表A1示数不变B.若小灯泡L1比L2亮,原因是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比L2两端的电压大C.若某时刻只有灯泡L1熄灭,原因可能是L1被短路D.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3A(探究性作业)选做题:三、综合题16.小丽为班级科学晚会制作了一款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彩灯,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后,她观察到灯泡亮度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通过每个灯泡的电流大小 。根据简单电路的组成要素,该电路还缺少的一个电路元件是 。17.如图是使用“三合一”充电线同时为两台手机和一个充电宝充电。两台手机是 (填“串联”或“并联”)的,此时充电宝相当于 (填“电源”或“用电器”),拔掉手机A,手机B的电流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2.电源;开关;用电器(如灯泡);电流表3.串联;正;负4.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 干路;各支路6. I = I1 + I2【作业布置】6.D7.B8.BC解析:A.由图可知,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分别在两条支路上,即小灯泡L1和L2并联,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A1测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故B正确;C.若L1灯丝断了,根据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可知,A2所在的支路电流不变,即示数不变,故C正确;D.两个小灯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都相等,因此L1和L2两端电压是相等的,故D错误。9.D解析: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按照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量其电流记录数据后,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A.交换两个灯泡的位置,电路中的电阻不变,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测出的数据与第一组相同,故A错误;B.交换电源的正负极,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电流的大小不变,测出的数据与第一组相同,故B错误;C.更换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的分度值变大,测出的数据读数不准确,但和第一组相同,故C错误;D.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不同的数据,可以得到普遍规律,D正确。10.D解析:A.开关闭合后,两灯串联,电流相等,故A错误;B.开关闭合后,两灯串联,电流相等,亮暗与灯泡规格有关,并非亮的灯离电源正极近,暗的灯离电源正极远,故B错误;C.开关闭合后,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故C错误;D.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前,电压表与L1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开关闭合后,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因此由闭合到断开,电压表示数增大,故D正确。故选D。11.B解析:A.由图可知,两灯串联,如果灯泡的灯丝开路,两灯都不能发光,故A错误;B.若电路没有故障,灯泡不亮,则是灯泡实际功率太小,故B正确;C.如果灯泡的灯丝被短路,灯泡不会发光,故C错误;D.因为电流表和都测量串联电路电流,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流过两个电流表的实际电流值一定是,故D错误。故选B。12.B解析:AB.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从正极出发,经S1后,分成两条支路,分别经L1与S2、L2后,再经电流表回到负极,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若只断开开关S2,则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流表示数会变小,故A错误,B正确;C.S1为干路上开关,若只闭合开关S2,电路处于断路,两灯都不发光,故C错误;D.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则灯泡L1两端电压等于L2两端电压,故D错误。故选B。13.0.8A;0.8A。14.C解析:AB.分析电路图可知,同时闭合开关和时,两灯泡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控制灯泡;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为是并联电路,所以电压表也能测量灯的电压,故AB错误;CD.断开后,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支路断开,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5.A解析:A.由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通过L1的电流,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当取下灯泡L2,对灯泡L1的支路没有影响,因此电流表A1示数不变,故A正确;B.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两灯泡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故B错误;C.若某时刻只有灯泡L1熄灭,原因可能是L1断路,如果L1短路,两个灯都会熄灭,故C错误;D.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通过A的电流一定大于通过A1的电流,而电流表A、A1的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所以电流表A选择的是0~3A的量程,由乙图可知,示数为1.5A,电流表A1选择的是0~0.6A的量程,示数为0.3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故D错误。故选A。16.相等 开关解析:[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小丽为班级科学晚会制作了一款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彩灯,则通过每个灯泡的电流大小相等。[2]简单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由图可知该电路缺少开关。17.并联 用电器 不变解析:[1]使用三合一充电线同时为两台手机充电时,两台手机的工作互不影响,是并联连接。[2]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宝需要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3]拔掉手机A,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故手机B的电流将不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第3节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教科版)九年级上大单元教学大单元知识框架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用其解释简单串、并联电路电流现象。2.科学思维:经历“猜想-实验-归纳”过程,提升逻辑推理与建模能力,学会用科学思维探究、总结规律。3.科学探究:明确探究环节,能合理猜想、设计并操作实验,准确测录数据,分析论证得结论,提升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中养成严谨、尊重事实的态度,增强协作意识,体会物理知识价值,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激趣导入并联和串联是简单电路中的两种主要的连接方式。通过电源转换器,家用电器以并联的方式接入电路中。而我们研究过的小彩灯通常是串联在一起的。为什么要这样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有什么特点?任务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对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大小,你有怎样的猜测?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把电流表先后接入电路中A、B、C各点,测量其电流。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材料◆不同规格的2.5V灯泡3只◆电流表1只◆电池2节◆开关1个◆导线若干猜想: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大小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实验探究看一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重复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分析。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灯泡L1、L2串联灯泡L3、L4串联……IA1IB1IC1IA2IB2IC2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表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_。相等IA=IB=IC【例1】将L1、L2、L3三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发现L1最暗,L2较亮,L3最亮,则通过三盏灯的电流( )A.I1>I2>I3 B.I1=I2=I3C.I1<I2<I3 D.无法判断B【点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典例分析【例2】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电流表的位置如下表。典例分析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AA 0.3B 0.3C 1.5(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填“闭合”或“断开”)状态。断开【点拨】为了保护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典例分析(2)如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表格中所记录的数据中,有一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接的小量程,却按照大量程读数了电流表的位置 电流/AA 0.3B 0.3C 1.5【点拨】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两个测量值是正确的,错误的电流值应是1.5 A,错误的原因在于电流表接的小量程,却按照大量程读数了。典例分析(3)在实验中多次更换小灯泡来测量A、B、C处的电流,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B.使结论更具普遍性B【点拨】在实验中通过多次更换小灯泡来测量A、B、C处的电流,目的是测出多组电流值,找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典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有什么规律?类比水流:一条河流中各点的水流量大小相同吗?干流中的水流量与支流中的水流量又是什么关系?任务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猜想与假设:1.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新知探究实验探究借助水流动的情境,可以想象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成几路在电路中流动,然后又汇合到一起流了回来。通过与水流类比,可以对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有怎样的猜测?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两极间。把电流表先后接入电路中A、B、C各点,测量其电流。通过测量数据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与我们之前的猜测一致吗?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材料◆不同规格的2.5V灯泡3只◆电流表1只◆电池2节◆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探究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重复实验,并自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灯泡L1、L2并联灯泡L3、L4并联……IA1IB1IC1IA2IB2IC2实验探究各支路电流不一定相等。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表明: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_________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等于IA=IB+IC【例1】在家庭电路中,通过两盏电灯的电流都是0.2 A,则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20只小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 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并联0.2典例分析【点拨】在家庭电路中电灯、插座、电视机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因为小灯泡是串联的,所以在该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通过每一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源插头处的电流都相等,都为200 mA=0.2 A。【易错总结】同一电路中两灯泡电流相等时,两灯泡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但并联时需满足前提条件:两灯泡规格相同。典例分析【例2】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 A。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A.0.3 A 0.2 AB.0.2 A 0.3 AC.0.5 A 0.3 AD.0.5 A 0.2 A典例分析【点拨】因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灯泡L1的电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灯泡L2的电流I2=IA-IA1=0.5 A-0.3 A=0.2 A。课堂小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表达式:I1=I2=I3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流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表达式:I=I1+I2练习与应用1.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A,则通过小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是( )A.0.8A,0.8AB.0.4A,0.8AC.0.4A,1.2AD.0.8A,1.2AB练习与应用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和L,的电流分别为( )A.2A,0.4AB.1.6A,0.4AC.0.4A,2AD.2A,1.6AB练习与应用3.如图所示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对灯泡的规格没有要求,只要能发光即可B.若所选灯泡规格相同,则电路中的电流满足I1=I2+I3,I2=I3,但是该结论不具普遍性C.若拧下其中一个灯泡,则另一个灯泡将不能发光D.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本实验应该多次利用开关的断开和闭合测量多组电流值B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教科版(2024)9年级上册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课题 4.3.1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聚焦简单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围绕电流特点展开。通过呈现生活中家用电器并联、小彩灯串联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路连接及电流规律的思考,借助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归纳”过程,理解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为后续探究电压特点及复杂电路分析奠基,是电学知识构建的关键环节。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电路基本组成、通路断路等概念,具备一定观察与初步实验操作能力。但对抽象电流规律的猜想、实验设计及归纳能力有限,且在生活中对电路连接有感性认识,却未深入思考电流特点,教学需从生活实例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突破认知,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3.4电磁能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4.4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课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需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本课时落实此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对物理规律的理性认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素养,契合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双重培养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用其解释简单串、并联电路电流现象。 2.科学思维:经历“猜想-实验-归纳”过程,提升逻辑推理与建模能力,学会用科学思维探究、总结规律。 3.科学探究:明确探究环节,能合理猜想、设计并操作实验,准确测录数据,分析论证得结论,提升实践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中养成严谨、尊重事实的态度,增强协作意识,体会物理知识价值,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 重点: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 难点: 1.设计有效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理解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 2.从实验现象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普遍规律,构建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4.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评价概念理解:考查对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准确表述 知识应用:通过作业、问答,看运用该特点解释实验、生活串联电路实例的能力小组合作评价小组讨论:观察讨论参与度、倾听尊重他人情况 合作任务:评估分工协作、成果创新性及成员贡献项目评价项目规划:看实验计划、资源安排是否合理完整 项目实施:观察仪器操作规范、应变及沟通能力 项目成果:评实验报告数据的分析深度、结论合理性实验评价实验操作:评仪器使用、操作流程规范及实验态度 实验观察与分析:查现象记录及分析推理、原理解释能力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激趣导入展示串联小彩灯和并联家用电器的实例,提问 “为什么小彩灯串联而家用电器并联?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场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探究兴趣。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连接现象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抽象的电路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为后续实验探究铺垫。任务二: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 呈现学生关于串联电路电流的不同观点(如 “靠近电源正极电流大”“灯泡亮度相同则电流相等”),引导学生基于现象提出合理猜想,明确探究方向。 2.实验探究 介绍实验器材(不同规格灯泡、电流表、电池、开关、导线),讲解实验装置的连接方法(将电流表接入 A、B、C 三点)。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电流表 “正进负出”、换用不同规格灯泡重复实验以避免偶然性。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记录不同位置的电流数据。 3.结论与典例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A=IB=IC)”,结合典例(如三盏灯串联亮度不同但电流相等)强化结论,纠正 “电流随用电器消耗而减小” 的错误认知。 学生讨论不同观点的合理性,结合小彩灯亮度一致的现象,猜想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可能相等”。 学生分组连接电路,按照步骤将电流表先后接入 A、B、C 点,测量电流并记录数据。 换用不同规格灯泡重复实验,对比多组数据,分析规律。 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运用结论解决典例问题,巩固对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理解。 鼓励学生基于观察提出猜想,培养科学思维中的推理能力,使探究目标更明确。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 “猜想 - 实验 - 数据分析” 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技能,理解 “多次实验” 对结论普遍性的重要性。 将实验结论与理论应用结合,加深对规律的掌握,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三: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 类比 “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水流关系”,引导学生猜想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可能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同时提出 “各支路电流是否一定相等” 的疑问。 2.实验探究 介绍实验器材(与串联实验类似),展示并联电路实验装置(电流表接入干路 A 点和支路 B、C 点)。 指导学生更换不同规格灯泡重复实验,记录干路和支路电流数据。 3.结论与典例分析 总结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A=IB+IC)”,结合家庭电路并联和节日彩灯串联的实例,分析典例(如两支路电流与干路电流的计算)。 学生结合水流类比,猜想干路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思考支路电流是否受用电器规格影响。 学生连接并联电路,测量干路 A 点和支路 B、C 点的电流,记录数据。 对比多组数据,分析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发现 “支路电流不一定相等”。 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连接方式判断、串联彩灯的电流计算),明确 “电流相等的两灯可能串联,也可能是规格相同的并联”。 通过类比法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实验探究提供方向。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理解 “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是普遍规律,而支路电流是否相等取决于用电器规格。 将结论与生活应用结合,强化知识的实用性,纠正 “电流相等则一定串联” 的错误认知。6.板书设计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特色学习资源:教材中“家庭电路连接”生活实例、“串联电路电流猜想” 卡通对话,贴近学生生活;实验探究活动的器材图示、表格设计,为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提供清晰指引。此外,可补充生活中串联电路故障维修案例(如小彩灯串某灯损坏影响整体)等资源,强化知识与生活关联,助力学生理解。 (2)技术手段应用:运用多媒体展示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演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流动路径,辅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点的选择。8.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中,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需强化引导部分学生,加强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逻辑的深入理解;技术手段应用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自主分析数据。同时,需加强分层指导,关注学生差异,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实效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物理(教科2024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 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上单元 第4章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分析:《第4章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基础核心章节,依托前序 “电路连接” 知识,系统构建“电流、电压、电阻”三大电学基本物理量认知体系。从物理概念(定义、单位、测量)到规律应用(欧姆定律雏形关联),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如电路故障分析、用电器工作原理),搭建起电学知识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 “欧姆定律”“电功率” 等内容奠定基石,兼具知识衔接性与实践应用价值。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电流、电压、电阻”展开。通过 “水流类比” 等方法,定义电流、电压、电阻,明确单位、测量工具及使用规则等建立概念;以实验为核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渗透控制变量法,探究规律,为定量推导欧姆定律做铺垫;结合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变化,解决“调节灯泡亮度”“保护电路”等实际问题,强化知识迁移与工程思维,实践应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或用文本框绘制)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1.类比探究:开展 “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类比实验,用透明水管、水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电学概念。2.测量实践:组织 “电流表/电压表测电流、电压”分组实验,让学生实操仪器,掌握量程选择、接线规范及读数方法。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探究实验: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分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数据记录与分析,推导定性规律。4.工程实践:布置 “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设计简易调光灯电路” 任务,让学生在搭建、调试中强化知识应用。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教学方法:1.类比法: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突破概念抽象性。2.实验法: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培养实证思维。3.任务驱动法:通过“调节灯泡亮度”“电路故障分析”等任务,推动知识应用与工程实践。4.讲授法+讨论法:讲解仪器原理、操作规范时结合讲授,实验后组织小组讨论数据、总结规律。本单元教学重点: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及单位换算。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调节作用及动态电路分析。本单元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的微观理解。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2.探究实验中 “控制变量法”的精准操作。3.动态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的逻辑分析。新课标要求 3.4电磁能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4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例2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3.4.6通过实验,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4.7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例3了解我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在家庭用电中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单元学情 知识层面上: 学生已掌握 “电路连接”如串联、并联等基础,但对 “电流、电压、电阻”等抽象电学量,缺乏直观认知。能识别简单电路元件,但对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操作尚不熟悉;对“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仅停留在前序“定性认知”,需通过实验探究构建逻辑关联。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心理、经验层面上: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推理与动手能力,对“实验探究”兴趣较高,但面对“抽象概念”易产生理解障碍;生活中接触过“用电器工作”,但未深入关联电学原理,可通过“生活实例→物理规律→实践应用”的链条,激发探究欲,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单元目标 内容目标:1.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物理意义,记住单位及常用单位换算。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明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理解控制变量法。4.能分析滑动变阻器调节时,动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业目标:1.能准确表述三大电学量概念,规范操作仪器测量电流、电压;2.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推导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能绘制实验数据图像,总结规律;4.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完成简单电路设计与调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形成电学系统认知。2.能从微观(电荷移动)与宏观(电路现象)解释电学原理,建立关联观念。科学思维:1.用类比法(如水流类比电流)构建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规律,提升推理能力。2.分析动态电路变化,培养 “变化与守恒” 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完成电流/电压测量、欧姆定律探究等实验,掌握探究流程与数据处理。2.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并验证,强化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科学态度与责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实验中养成严谨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2.认识电学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树立用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情景设置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闭合台灯开关,灯泡瞬间亮起;调节充电宝上的亮度按钮,小夜灯的明暗随之变化。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按下开关灯就会亮?调节按钮又为什么能改变灯的亮度呢?”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电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从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入手,揭开电路世界的神秘面纱。达成评价表 节名基本知识点学习情况自评很好一般不好1 电流认识电流电流表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流2 电压认识电压电压表实验:用电压表测量电压3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4 电阻物体的导电性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5 变阻器认识变阻器多种多样的变阻器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第3章 简单电路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课型1 电流1 新授课2 电压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1 新授课3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2 新授课4 电阻1 新授课5 变阻器1 新授课1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1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电流;电流表;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灯泡亮灭、类比水流等活动,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知道电流的单位,最终构建起对电流的基本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流形成的微观机制、对比不同电路中电流的表现,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能够归纳电流的特点,最终提升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活动,能够规范操作仪器,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够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认识到电流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最终增强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科学责任感。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流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以积极状态投入学习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流实验现象的工具(如实验报告本 )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流的形成、电流表使用等内容好奇,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聆听讲解,细致观察电流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电路连接与电流测量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流知识的理解,清晰表达自己观点,探讨电流相关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流概念、单位等要点,分析电路中电流情况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从不同角度理解电流,尝试用创新思路解释电流现象(如类比水流创新理解)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电流相关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流形成、方向等内容,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按下开关灯泡就会亮,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电荷 “动” 起来形成电流?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它存在、又该如何测量呢?像手电筒、电视机,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流有啥特点?让我们从探究这些问题开始,认识电流,学习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揭开电流的神秘面纱。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习活动 概念建构:类比水流讲电流形成、方向、单位及换算。实验探究:分组用电流表测不同用电器电流,掌握电流表使用规则。拓展应用:分析发光二极管实验,联系生活中电流应用。作业设计 选择题(8、10题)和综合题(16题)2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2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电压;电压表;实验: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类比水压理解电压的作用,观察电压表的使用及测量过程,能够明确电压的概念、单位,知道常见电源的电压值,最终深化对电路中能量推动因素的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推导电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运用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能够构建电压相关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测量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活动,能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增强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尊重、对安全规范的遵守,以及了解电压知识在生活用电中的重要性,能够树立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意识,最终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压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压实验工具(如电压表使用记录单 )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压作用、电压表使用好奇,积极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听讲解,仔细做电压测量实验,思考电压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配合,共同完成电压测量与电路分析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压的理解,准确表达观点,探讨电压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压概念、单位等,分析串并联电路电压情况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多角度理解电压,用创新方法(如类比水压创新应用)解决电压相关问题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压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压作用、掌握电压表使用,能测电压,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水流需要水压推动,那电流的 “推动力量”—— 电压,是怎么产生的呢?不同电源(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有啥不同?电压表怎么用,能像电流表测电流那样测电压吗?当我们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又会发现哪些规律?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认识电压,学会用电压表测量电压。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习活动 生活类比:用瀑布类比讲电压,介绍单位、常见电源电压。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仪器学习:认识电压表,掌握“并联、正进负出、选量程”用法。规律探究:分组测串、并联电路电压,归纳分压、等压特点。作业设计 选择题(9、12题)和综合题(17题)3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3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内容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最终完善对电路基本规律的物理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推理、验证,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能够构建电路规律的知识模型,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创新性。3.科学探究:通过进行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测量的实验探究,能够优化实验方案,处理复杂实验数据,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综合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交流分享实验成果,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电路规律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最终增强科学态度和工程应用意识。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知识,带着疑问学习,状态良好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串并联电路实验数据工具(如实验数据记录表)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好奇,主动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记录数据,积极思考特点规律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串并联电路连接、数据测量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路特点的分析,清晰表达自己结论,探讨规律应用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分析实验数据推导规律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创新设计实验验证电路特点,用独特思路解释规律(如反向推理验证)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电路特点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能分析实际电路,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串联电路里,电流依次经过用电器,它在各位置大小有变化吗?并联电路中,电流 “分支” 后,各支路电流和干路电流啥关系?电压在串、并联电路中,分配规律又有啥不同?通过连接不同电路,测量电流、电压数据,分析这些问题,就能掌握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学习活动 实验验证:测串、并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电压,对比分析。故障分析:排查串、并联电路故障,强化规律理解。总结应用:绘规律思维导图,解决实际电路问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作业设计 选择题(6、9题)和综合题(16题)4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4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物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观察电阻的作用及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最终构建起对电阻的全面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阻的微观本质、推导电阻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运用控制变量、推理等思维方法,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特性,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科学探究:通过开展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滑动变阻器应用的实践活动,能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强化科学探究的创新与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中对精确性的追求、对不同材料电阻特性的探究,以及了解电阻在电子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对科技发展的责任感。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阻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态度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阻实验现象工具(如电阻影响因素实验记录单)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阻概念、影响因素好奇,积极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做电阻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思考电阻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配合,共同完成电阻实验操作与现象分析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阻的理解,准确表达观点,探讨电阻应用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阻概念、影响因素等,分析电阻对电路影响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多角度理解电阻,用创新方法(如自制器材探究电阻)解决电阻相关问题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阻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阻概念、影响因素,能分析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不同导体(铜丝、铁丝、铅笔芯)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样,是什么决定了这种阻碍能力(电阻)?电阻大小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啥关系?还有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变阻器,它咋实现电阻可调,在电路中又咋用?围绕这些问题,探究电阻的奥秘,认识变阻器。学习活动 现象观察:用不同导体接电路,观察灯泡亮度,引出电阻。影响因素探究:控制变量法,探究材料、长度等对电阻的影响。变阻器学习:拆解滑动变阻器,理解原理,学“一上一下”接线。作业设计 选择题(10、13题)和综合题(16题)5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5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变阻器;多种多样的变阻器;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变阻器的结构、操作变阻器改变电路的过程,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作用,掌握其在电路中的连接和使用方法,最终深化对电路调节元件的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变阻器调节电路的逻辑、设计包含变阻器的电路方案,运用分析、创造等思维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变阻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实用性和创造性。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3.科学探究:通过进行变阻器调节电路的实验、设计变阻器应用的创新电路,能够动手实践、探索新的电路功能,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创新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正确使用变阻器进行实验、关注变阻器在实际电器中的应用,能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认识到变阻器对实现电路智能化的重要意义,最终培养科学态度和技术应用意识。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变阻器知识,带着疑问学习,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变阻器实验操作工具(如变阻器调节实验记录单)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变阻器工作原理、使用好奇,主动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进行变阻器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调节效果,思考原理应用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变阻器电路连接、调节实验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变阻器的分析,清晰表达自己结论,探讨变阻器应用场景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变阻器原理、使用方法,分析其对电路调节作用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创新设计变阻器应用电路,用独特思路解决调节问题(如创意调光电路)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变阻器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掌握变阻器原理、使用,能设计调节电路,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变阻器能改变电阻,从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可它具体咋调节灯泡亮度?在复杂电路里,怎么用变阻器控制电流大小保护电路?实际生活中(如调光灯、音量调节),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通过动手操作变阻器,分析电路变化,解决这些问题,掌握变阻器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学习活动 规范操作:分组用变阻器完成限流、分压接法实验。创新设计:设计可调亮度台灯电路,实验验证并优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拓展延伸:介绍特殊变阻器,分析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作业设计 选择题(6、13题)和综合题(17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任务式】《4.3.1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分课时课件--教科2024版9年级.pptx 【大单元·任务式】《4.3.1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docx 【大单元·任务式】《4.3.1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第一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2024版9年级.docx 【大单元教学】《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物理教科版新教材九年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