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形成电阻概念,理解其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明确单位与符号;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建立物质导电性分类观念 。 科学思维: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培养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类比水管水流,构建宏微观联系,提升模型建构思维 。 科学探究:经历电阻影响因素探究全流程,提升探究能力;依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归纳影响因素,培养实证和数据分析能力 。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电阻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科学兴趣与责任感;养成严谨、合作的实验态度,尊重事实数据。学习重点 1.电阻的概念理解,明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阐述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规律。学习难点 1.从微观角度理解电阻的成因,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机制的联系。 2.精准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分析多因素对电阻的综合影响,尤其是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与数据的归纳推理。【课前预习】一、物体的导电性1.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叫作______;有的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叫作______。导体和绝缘体之间______绝对的界限(选填 “有” 或 “没有” )。2.学中,用______来定量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这是为纪念德国科学家______而命名的。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还可能与______有关(可结合生活猜想 )。4.电阻大小与因素的关系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如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改变______;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改变______;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改变______。三、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5.器是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简称______。常见的电阻器有______电阻、______电阻以及______电阻等,它们的阻值一般用______或______标在电阻上。6.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______,使电路正常工作。【课中研学】1. 为什么铜和银常被用作导线材料?铁的导电性能比它们好吗?2.用导电性检测器测试铅笔芯和橡皮时,会观察到什么不同现象?这说明什么?3.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否存在绝对不导电的物体?4. 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你怎样知道待测导体电阻的大小?你能设计一个合理的电路吗 (2)可以将导体接入下图中的电路,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3)控制变量法是探究多因素问题的基本方法。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是可能影响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实验中需要保持两个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5. 两根长度相同的铜丝,一根粗一根细,哪根电阻大?为什么?1. 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需要电阻器?2. 收集不同类型的电阻器(如色环电阻、贴片电阻),尝试解读它们的阻值。【课堂总结】【分层作业】(巩固性作业)一、填空题1. 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______作用的大小,电阻的符号是______,单位是______,简称欧,符号是______。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 3.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4.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______;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______。 5.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_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二、选择题6. 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没有电阻 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大 C.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D.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 7.一根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为 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镍铬合金丝对折后连入电路 B. 将镍铬合金丝拉长后连入电路 C. 增大镍铬合金丝两端的电压 D. 使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变小 8. 如图所示,将一根铅笔芯通过两个夹子接入电路中,当只把右端夹子向左移时,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小灯泡变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A.材料B.长度C.温度D.横截面积9.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不能改变的是( ) A. 电路中的电流 B. 电路中的电阻 C. 电源电压 D. 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10.某滑动变阻器标有 “50Ω 1A” 字样,其中 “50Ω” 表示( ) A.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50Ω B.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C.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D.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为1A(拓展性作业)11.以下是清城某中学的科创团队的探究实验:(1)用铅笔在纸上画两段等长等宽的线条,其中一段重复涂划3次,另一段6次;(2)换用不同型号铅笔重复(1)操作,得到多组等长等宽的线条,如题图所示;(3)测出每段线条两端的电阻,记录在表格。次 ① ③次 ② ④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电阻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手电筒内装了两节干电池。关于手电筒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干电池为电源,按键为电路导线C.金属弹簧为导体,不属于电路的一部分D.灯泡发光时,灯丝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13.在一些使用精密仪器的场所,工作人员须穿着防静电服,防静电服面料中掺入的材料能导走身上静电的是( )A.金属 B.玻璃 C.橡胶 D.陶瓷14.汽车行驶时车内人员须系好安全带,当驾驶员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发光;未系安全带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符合题意的是( )A. B.C. D.15.下列关于电流和电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创造了电荷B.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向负极C.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则该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亮、灭,两盏灯可能是并联的(探究性作业)选做题:三、综合题16.如图所示是餐厅中的送餐机器人,已知托着饮料的机器人总质量为52kg,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1)机器人眼睛的主要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其核心材料是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2)若机器人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了20m,用时20s。求机器人的速度。(3)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17.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是商店中的案秤。①它是测量 的仪器;②某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为 g;③从图甲中的结构,你认为标记1kg的槽码本身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kg。(2)①图丙中的仪器在使用时,应该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使用,此时它的读数为 ;②图丁是测量 的仪表,图戊是测量 的仪表。(均填物理量的名称)./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导体;绝缘体;没有2.电阻;R;欧姆;欧;Ω;欧姆3.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合理猜想即可)4.控制变量;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长度;横截面积;材料5.电阻;碳膜;金属膜;线绕;数字;色环6.控制电流和电压大小【作业布置】1.阻碍;R;欧姆;Ω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3.控制变量4.大;小5.长度;电流6.答案:D。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所以选 D。7.答案:A。解析:将镍铬合金丝对折后,长度变小,横截面积变大,电阻变小,A 正确;拉长后长度变大,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B 错误;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C、D 错误。8.答案:B。解析:当只把右端夹子向左移时,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小灯泡变亮;所以,可得出铅笔芯电阻和铅笔芯的长度有关,长度越小,电阻越小,故B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但无法改变电源电压,C 正确。10.答案:C。解析:“50Ω” 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Ω,“1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A ,C 正确。11.A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重复涂划次数相同时,铅笔的含碳量越高则电阻越小,则③的电阻比①小,④的电阻比②的小;铅笔的含碳量相同时,重复涂划次数越多则电阻越小,则②的电阻比①的小,④的电阻比③的小,故电阻最大的是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2.D解析:A.灯泡发光时,消耗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与热能,故A错误;B.干电池是电源,为小灯泡提供电能,手电筒的按键相当于开关,控制电路通断,故B错误;C.手电筒底部的金属弹簧是导体,连接导线和电源的负极,属于电路的一部分,故C错误;D.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通过灯丝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故D正确。13.A解析:能够导走静电的材料必须是导体。即能允许电荷快速移动。A.金属是良好的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可以传导电荷,因此掺入防静电服面料后能有效导走人体静电,故A符合题意;B.玻璃通常是绝缘体,不导电无法有效导走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C.大多数橡胶是绝缘体,用于防止静电而非导走静电,故C不符合题意;D.陶瓷一般是绝缘体,在高压下可能部分导电,但不稳定,不适合日常防静电,故D不符合题意。14.C解析:当系好安全带时,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不发光,表明开关与灯泡是并联的,灯泡被短路所以不亮,未系安全带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为了保证电路安全,电路中应串联一个保护电阻R,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5.D解析: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B.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电路中的用电器,最后流回电源的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错误;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C错误;D.在并联电路中,如果开关位于干路上,它可以控制所有并联灯泡的亮灭,故D正确。16.(1)半导体(2)1m/s(3)52000解析:(1)发光二极管(LED)的核心材料通常为半导体,如砷化镓、氮化镓等。(2)机器人的速度(3)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17.(1) 质量 小于(2) 串联 压强 电阻解析:(1)[1]案秤是测量质量的仪器。②[2]杆秤所称物体的质量等于槽码标注的质量加上秤杆上游码对应的质量,如图乙,秤杆上游码对应的读数为200g,物体的质量③[3]由题图甲中的结构可以看出,秤盘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砝码盘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根据可知,槽码的实际质量小于标识的质量。(2)①[1]图丙中的仪器表盘上的单位为kA,是电流的单位,仪器为电流表,在使用时,应该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4kA,此时它的读数为0.64kA=640A。②[2][3]由图丁的仪表盘标注MPa,图丁是测量压强的仪表,图戊标注的是电阻的单位Ω,它是测量电阻的仪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电阻第4节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教科版)九年级上大单元教学大单元知识框架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形成电阻概念,理解其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明确单位与符号;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建立物质导电性分类观念。2.科学思维: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培养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类比水管水流,构建宏微观联系,提升模型建构思维。3.科学探究:经历电阻影响因素探究全流程,提升探究能力;依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归纳影响因素,培养实证和数据分析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电阻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科学兴趣与责任感;养成严谨、合作的实验态度,尊重事实数据。激趣导入印制电路板上一般用铜箔或银箔做连接元件的导线,为什么不用铁箔来做呢?新知探究活动: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将电流表、灯泡、开关、电源等串联起来,并接出两条导线,就做成了一个导电性检测器。在导线间分别接入细铜线、细铁线、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观察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发现?有的物体可以导电,有的物体不可以导电。新知探究实验演示视频:任务一:物体的导电性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不容易导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石墨人体湿木玻璃橡胶塑料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能力的排列顺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拓展】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作半导体。新知探究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观察电线,请你指出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呢?绝缘体导体新知探究1.电阻的定义: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为:R2.电阻的单位:(1)国际制基本单位:欧姆,简称:欧 符号:Ω(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3)单位换算:1kΩ=103Ω、1MΩ=106Ω认识电阻新知探究任务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铁和银都是导体,为什么有不同的导电性呢?科学家研究发现,金属中的电子大部分被束缚在原 子核周围,几乎不能自由移动,只有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开原子核的束缚而自由移动,成为自由电子。不同材料的物体中,自由电子的情况不同,所以它们的导电性能不同。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跟水在塞满石头的水管中流动类似,会受到阻力。这个“水管一石头模型”也许对我们认识电阻会有所启发新知探究电阻反映了导体的导电性能。对于同种金属材料导体的电阻,它的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呢?新知探究实验探究可以将导体接入右图中的电路,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你怎样知道待测导体电阻的大小?你能设计一个合理的电路吗 条件:相同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说明导体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即电阻越大。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底板上接有康铜丝2根,长均为500mm,直径分别为0.5mm、0.3mm:镍铬丝2根,长分别为500mm、300mm,直径均为0.3mm。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是探究多因素问题的基本方法。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是可能影响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实验中需要保持两个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将电阻丝分别连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比较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实验1: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的不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长度 横截面积结论: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实验探究实验2: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控制的不变量有 、 。材料 横截面积 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实验探究实验3:探究导体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控制的不变量有______、______。材料 长度 实验探究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跟材料有关,还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如表格:新知探究通过对螺旋状电阻丝的加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泡变暗,说明螺旋状电阻丝的电阻增大。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且对多数导体来说,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新知探究想一想:除了以上三种因素,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呢?任务三: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打开计算机的外壳,我们会看到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每个电子元件都有自己的工作电流和电压。但计算机只有一个电源,怎样调节每个电子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呢?电子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阻值的电阻器,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大小,使电路正常工作。电阻器是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简称电阻。类型很多,电路中的符号为 。电阻的阻值一般都用数字或带色的圆环标在电阻上。各种电阻器新知探究新知探究讨论交流:如果利用下图的导电性检测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会有什么发现?发展空间物理在线:超导体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一昂内斯测定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值时发现:当温度降到一269℃左右时,水银的电阻突变为零。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作超导体。超导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在各国激烈的超导研究竞争中,我国科学家作出了哪些贡献?请通过查询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询资料,了解相关信息。超导磁悬浮现象课堂小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体的导电性电阻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简称电阻符号:R,单位:欧姆(Ω)电阻大小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阻器相同材料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A 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2.一段导体接到电路中,如果把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它的电阻将( )A.保持不变 B.是原来的5倍C.是原来的1倍 D.是原来的2.5倍3. 一段由若干股组成的铜芯线,当抽去其中的几股后,这段铜芯线的电阻将( )A. 变大 B. 变小C. 不变 D. 无法确定 A A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教科版(2024)9年级上册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课题 4.4 电阻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电阻》是初中物理 “电流、电压和电阻” 章节的重要内容,承接电流、电压知识,为后续欧姆定律学习奠基。内容包含电阻的概念、物体导电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及电阻器应用。从生活中导体、绝缘体的区分,到电阻影响因素的探究,既联系实际,又渗透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电流、电压基本概念,有一定观察与初步实验操作能力,但对 “电阻是导体本身属性” 理解较抽象,控制变量法虽有接触,精准应用于多因素探究仍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导体、绝缘体有感性认知,可借此切入,但对电阻影响因素的逻辑关联(如长度、横截面积如何影响电阻 ),以及从微观角度理解电阻成因(自由电子移动受阻碍 ),存在理解难度,需结合类比、实验突破。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三)能量 3.4电磁能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3.4.4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强调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了解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注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构建知识,强调物理观念形成(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科学思维培养(控制变量法应用、逻辑推理)、科学探究实践(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及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物理知识对科技、生活的影响),需围绕课标设计探究活动,落实核心素养 。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形成电阻概念,理解其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明确单位与符号;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建立物质导电性分类观念。 科学思维: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培养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类比水管水流,构建宏微观联系,提升模型建构思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科学探究:经历电阻影响因素探究全流程,提升探究能力;依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归纳影响因素,培养实证和数据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电阻相关的电学知识,了解其应用价值,增强科学兴趣与责任感;养成严谨、合作的实验态度,尊重事实数据。 重点: 1.电阻的概念理解,明确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阐述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规律。 难点: 1.从微观角度理解电阻的成因,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机制的联系。 2.精准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分析多因素对电阻的综合影响,尤其是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与数据的归纳推理。4.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评价概念理解:考查电阻、导体等概念,电阻单位、符号及本质理解 知识应用:用电阻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导线选材)、分析电阻器作用小组合作评价小组讨论:观察电阻相关讨论参与度、倾听与表达 合作任务:评估实验分工协作、方案创新及成员贡献项目评价项目规划:考量制作简易电阻检测装置的计划、资源安排能力 项目实施:观察操作规范、应变与沟通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项目成果:评价报告对检测原理分析、结论合理性实验评价实验操作:评价探究电阻影响因素实验的仪器使用、流程及态度 实验观察与分析:考查现象记录及分析电阻影响因素的推理能力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激趣导入展示印制电路板图片,提问 “为什么电路板用铜箔或银箔做导线,而不用铁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引出本节课主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猜测铜、银、铁的导电能力可能不同,产生探究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 “物体导电性” 的探究欲望,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任务二:物体的导电性1.导电性检测器实验 讲解导电性检测器的制作方法(串联电流表、灯泡、开关、电源,引出两条检测导线)。 演示或指导学生用检测器测试细铜线、细铁线、铅笔芯、橡皮等物体,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变化。 2.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导体”和 “绝缘体”的定义,展示石墨、人体、湿木(导体)和玻璃、橡胶、塑料(绝缘体)的图片,强调 “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如玻璃加热后可导电),拓展补充 “半导体” 的概念。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记录不同物体接入时的现象(灯泡是否发光、电流表示数大小)。 对比实验结果,将物体分为 “容易导电” 和 “不容易导电” 两类。 学生记忆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实例,理解 “界限相对性”,了解半导体的应用(如芯片)。 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物体的导电差异,建立 “导体” 和 “绝缘体” 的感性认知,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将实验现象上升为理论概念,通过实例拓展学生对材料导电性能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电阻铺垫。任务三: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电阻的定义与单位 讲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介绍符号、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类比“水管中石头对水流的阻碍”帮助理解。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类比“水管越长/越细,水流阻力越大”,猜想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强调 “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探究中的应用。 3.实验探究 介绍实验器材(不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电阻丝,电源、电流表、开关等),讲解实验电路(将电阻丝接入电路,通过电流表示数判断电阻大小: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指导三组对比实验:实验1(材料影响):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实验2(长度影响):控制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实验3(横截面积影响):控制材料、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引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结论。 4.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演示“加热电阻丝”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得出“多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结论。 学生记忆电阻的定义、符号和单位,通过“水管-石头模型”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和类比推理,提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相关的猜想,讨论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连接电路,按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记录不同电阻丝对应的电流表示数。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材料不同电阻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举例(如灯丝发光时电阻变大)。 用类比法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明确电阻是导体的固有属性。 培养科学探究中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 “控制变量法” 的基本思路,为实验设计做准备。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掌握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补充电阻的影响因素,完善学生对电阻的认知,体现物理知识的严谨性。任务四: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展示计算机内部电子元件图片,提问“计算机只有一个电源,如何调节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引出“电阻器”的作用。介绍电阻器的符号、类型,展示不同电阻器的实物图。 发展空间:超导体 介绍超导体的发现,展示超导磁悬浮图片,提问“超导体能带来哪些好处?我国有哪些研究贡献?”,鼓励学生课后查询资料。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生了解电阻器在电路中的功能,认识电阻符号和实物,知道阻值的标注方式。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超导体的应用(如高速磁悬浮列车、远距离输电),了解我国在超导领域的成就。 将电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让学生认识电阻器在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体现 “从物理到生活” 的理念。 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对前沿科技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6.板书设计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特色学习资源:教材中“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活动,可让学生自主制作,通过检测铜丝、铁丝、铅笔芯、橡皮等物体,直观感受导体与绝缘体的差异;提供不同规格电阻丝,如康铜丝、镍铬丝,长度、横截面积不同,为控制变量法实验提供实物支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技术手段应用:运用多媒体 展示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实际应用,播放电阻影响因素实验的微观动画,将抽象知识直观化。8.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中,围绕电阻概念、导电性、影响因素展开,通过导电性检测器制作与实验,学生直观区分导体、绝缘体,参与度高;电阻影响因素探究中,学生尝试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初步培养科学思维,但部分学生对微观成因理解仍模糊,需强化类比与动画演示。可以增加生活实例关联,解释 “为什么用铜做导线而非铁”,让物理知识更贴近生活,深化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加强小组合作指导,提升探究效率与科学论证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初中物理(教科2024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 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上单元 第4章 授课人 Xxx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分析:《第4章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基础核心章节,依托前序 “电路连接” 知识,系统构建“电流、电压、电阻”三大电学基本物理量认知体系。从物理概念(定义、单位、测量)到规律应用(欧姆定律雏形关联),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如电路故障分析、用电器工作原理),搭建起电学知识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 “欧姆定律”“电功率” 等内容奠定基石,兼具知识衔接性与实践应用价值。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电流、电压、电阻”展开。通过 “水流类比” 等方法,定义电流、电压、电阻,明确单位、测量工具及使用规则等建立概念;以实验为核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渗透控制变量法,探究规律,为定量推导欧姆定律做铺垫;结合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变化,解决“调节灯泡亮度”“保护电路”等实际问题,强化知识迁移与工程思维,实践应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或用文本框绘制)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1.类比探究:开展 “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类比实验,用透明水管、水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电学概念。2.测量实践:组织 “电流表/电压表测电流、电压”分组实验,让学生实操仪器,掌握量程选择、接线规范及读数方法。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探究实验: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分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数据记录与分析,推导定性规律。4.工程实践:布置 “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设计简易调光灯电路” 任务,让学生在搭建、调试中强化知识应用。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教学方法:1.类比法: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突破概念抽象性。2.实验法: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培养实证思维。3.任务驱动法:通过“调节灯泡亮度”“电路故障分析”等任务,推动知识应用与工程实践。4.讲授法+讨论法:讲解仪器原理、操作规范时结合讲授,实验后组织小组讨论数据、总结规律。本单元教学重点: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及单位换算。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调节作用及动态电路分析。本单元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的微观理解。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2.探究实验中 “控制变量法”的精准操作。3.动态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的逻辑分析。新课标要求 3.4电磁能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4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例2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3.4.6通过实验,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4.7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例3了解我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在家庭用电中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单元学情 知识层面上: 学生已掌握 “电路连接”如串联、并联等基础,但对 “电流、电压、电阻”等抽象电学量,缺乏直观认知。能识别简单电路元件,但对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操作尚不熟悉;对“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仅停留在前序“定性认知”,需通过实验探究构建逻辑关联。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心理、经验层面上: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推理与动手能力,对“实验探究”兴趣较高,但面对“抽象概念”易产生理解障碍;生活中接触过“用电器工作”,但未深入关联电学原理,可通过“生活实例→物理规律→实践应用”的链条,激发探究欲,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单元目标 内容目标:1.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物理意义,记住单位及常用单位换算。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明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理解控制变量法。4.能分析滑动变阻器调节时,动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业目标:1.能准确表述三大电学量概念,规范操作仪器测量电流、电压;2.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推导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能绘制实验数据图像,总结规律;4.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完成简单电路设计与调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形成电学系统认知。2.能从微观(电荷移动)与宏观(电路现象)解释电学原理,建立关联观念。科学思维:1.用类比法(如水流类比电流)构建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规律,提升推理能力。2.分析动态电路变化,培养 “变化与守恒” 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完成电流/电压测量、欧姆定律探究等实验,掌握探究流程与数据处理。2.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并验证,强化实践能力。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科学态度与责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实验中养成严谨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2.认识电学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树立用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情景设置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闭合台灯开关,灯泡瞬间亮起;调节充电宝上的亮度按钮,小夜灯的明暗随之变化。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按下开关灯就会亮?调节按钮又为什么能改变灯的亮度呢?”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电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从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入手,揭开电路世界的神秘面纱。达成评价表 节名基本知识点学习情况自评很好一般不好1 电流认识电流电流表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流2 电压认识电压电压表实验:用电压表测量电压3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4 电阻物体的导电性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5 变阻器认识变阻器多种多样的变阻器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第3章 简单电路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课型1 电流1 新授课2 电压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1 新授课3 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2 新授课4 电阻1 新授课5 变阻器1 新授课1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1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电流;电流表;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灯泡亮灭、类比水流等活动,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及方向规定,知道电流的单位,最终构建起对电流的基本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流形成的微观机制、对比不同电路中电流的表现,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能够归纳电流的特点,最终提升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活动,能够规范操作仪器,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够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认识到电流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最终增强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科学责任感。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流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以积极状态投入学习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流实验现象的工具(如实验报告本 )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流的形成、电流表使用等内容好奇,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聆听讲解,细致观察电流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电路连接与电流测量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流知识的理解,清晰表达自己观点,探讨电流相关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流概念、单位等要点,分析电路中电流情况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从不同角度理解电流,尝试用创新思路解释电流现象(如类比水流创新理解)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电流相关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流形成、方向等内容,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按下开关灯泡就会亮,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电荷 “动” 起来形成电流?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它存在、又该如何测量呢?像手电筒、电视机,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流有啥特点?让我们从探究这些问题开始,认识电流,学习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揭开电流的神秘面纱。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习活动 概念建构:类比水流讲电流形成、方向、单位及换算。实验探究:分组用电流表测不同用电器电流,掌握电流表使用规则。拓展应用:分析发光二极管实验,联系生活中电流应用。作业设计 选择题(8、10题)和综合题(16题)2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2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电压;电压表;实验: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类比水压理解电压的作用,观察电压表的使用及测量过程,能够明确电压的概念、单位,知道常见电源的电压值,最终深化对电路中能量推动因素的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推导电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运用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能够构建电压相关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测量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活动,能够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增强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尊重、对安全规范的遵守,以及了解电压知识在生活用电中的重要性,能够树立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意识,最终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压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压实验工具(如电压表使用记录单 )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压作用、电压表使用好奇,积极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听讲解,仔细做电压测量实验,思考电压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配合,共同完成电压测量与电路分析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压的理解,准确表达观点,探讨电压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压概念、单位等,分析串并联电路电压情况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多角度理解电压,用创新方法(如类比水压创新应用)解决电压相关问题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压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压作用、掌握电压表使用,能测电压,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水流需要水压推动,那电流的 “推动力量”—— 电压,是怎么产生的呢?不同电源(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有啥不同?电压表怎么用,能像电流表测电流那样测电压吗?当我们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又会发现哪些规律?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认识电压,学会用电压表测量电压。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学习活动 生活类比:用瀑布类比讲电压,介绍单位、常见电源电压。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仪器学习:认识电压表,掌握“并联、正进负出、选量程”用法。规律探究:分组测串、并联电路电压,归纳分压、等压特点。作业设计 选择题(9、12题)和综合题(17题)3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3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内容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最终完善对电路基本规律的物理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推理、验证,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能够构建电路规律的知识模型,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创新性。3.科学探究:通过进行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测量的实验探究,能够优化实验方案,处理复杂实验数据,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综合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交流分享实验成果,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电路规律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最终增强科学态度和工程应用意识。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知识,带着疑问学习,状态良好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串并联电路实验数据工具(如实验数据记录表)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好奇,主动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记录数据,积极思考特点规律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串并联电路连接、数据测量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路特点的分析,清晰表达自己结论,探讨规律应用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分析实验数据推导规律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创新设计实验验证电路特点,用独特思路解释规律(如反向推理验证)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电路特点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能分析实际电路,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串联电路里,电流依次经过用电器,它在各位置大小有变化吗?并联电路中,电流 “分支” 后,各支路电流和干路电流啥关系?电压在串、并联电路中,分配规律又有啥不同?通过连接不同电路,测量电流、电压数据,分析这些问题,就能掌握简单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学习活动 实验验证:测串、并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电压,对比分析。故障分析:排查串、并联电路故障,强化规律理解。总结应用:绘规律思维导图,解决实际电路问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作业设计 选择题(6、9题)和综合题(16题)4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4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物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器——重要的电子元件;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观察电阻的作用及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最终构建起对电阻的全面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阻的微观本质、推导电阻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运用控制变量、推理等思维方法,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特性,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科学探究:通过开展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滑动变阻器应用的实践活动,能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强化科学探究的创新与实践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中对精确性的追求、对不同材料电阻特性的探究,以及了解电阻在电子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对科技发展的责任感。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阻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态度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电阻实验现象工具(如电阻影响因素实验记录单)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阻概念、影响因素好奇,积极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做电阻实验,仔细观察现象,思考电阻原理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配合,共同完成电阻实验操作与现象分析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阻的理解,准确表达观点,探讨电阻应用问题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电阻概念、影响因素等,分析电阻对电路影响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多角度理解电阻,用创新方法(如自制器材探究电阻)解决电阻相关问题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阻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阻概念、影响因素,能分析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不同导体(铜丝、铁丝、铅笔芯)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样,是什么决定了这种阻碍能力(电阻)?电阻大小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啥关系?还有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变阻器,它咋实现电阻可调,在电路中又咋用?围绕这些问题,探究电阻的奥秘,认识变阻器。学习活动 现象观察:用不同导体接电路,观察灯泡亮度,引出电阻。影响因素探究:控制变量法,探究材料、长度等对电阻的影响。变阻器学习:拆解滑动变阻器,理解原理,学“一上一下”接线。作业设计 选择题(10、13题)和综合题(16题)5 第4章大单元教学(第5节)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内容 认识变阻器;多种多样的变阻器;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变阻器的结构、操作变阻器改变电路的过程,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作用,掌握其在电路中的连接和使用方法,最终深化对电路调节元件的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变阻器调节电路的逻辑、设计包含变阻器的电路方案,运用分析、创造等思维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变阻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提升科学思维的实用性和创造性。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3.科学探究:通过进行变阻器调节电路的实验、设计变阻器应用的创新电路,能够动手实践、探索新的电路功能,最终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创新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正确使用变阻器进行实验、关注变阻器在实际电器中的应用,能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认识到变阻器对实现电路智能化的重要意义,最终培养科学态度和技术应用意识。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变阻器知识,带着疑问学习,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准备好教材、笔记本、记录变阻器实验操作工具(如变阻器调节实验记录单)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变阻器工作原理、使用好奇,主动参与实验与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进行变阻器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调节效果,思考原理应用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实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变阻器电路连接、调节实验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变阻器的分析,清晰表达自己结论,探讨变阻器应用场景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梳理变阻器原理、使用方法,分析其对电路调节作用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15 分)创新设计变阻器应用电路,用独特思路解决调节问题(如创意调光电路)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主动完成变阻器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掌握变阻器原理、使用,能设计调节电路,达成学习目标 驱动性问题 变阻器能改变电阻,从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可它具体咋调节灯泡亮度?在复杂电路里,怎么用变阻器控制电流大小保护电路?实际生活中(如调光灯、音量调节),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通过动手操作变阻器,分析电路变化,解决这些问题,掌握变阻器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学习活动 规范操作:分组用变阻器完成限流、分压接法实验。创新设计:设计可调亮度台灯电路,实验验证并优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拓展延伸:介绍特殊变阻器,分析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作业设计 选择题(6、13题)和综合题(17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任务式】《4.4 电阻》大单元教学分课时课件--教科2024版9年级.pptx 【大单元·任务式】《4.4 电阻》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docx 【大单元·任务式】《4.4 电阻》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2024版9年级.docx 【大单元教学】《第4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物理教科版新教材九年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