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猜猜他是谁?
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曹操
短 歌 行
奸雄 奸贼
京剧脸谱
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写作背景:
《短歌行》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吟其诗,通其意
校正字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jīn
wèi
yōu
duō



shēng
yàn
自主合作对话
1、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 ,小组内解决。
2、组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我,我们来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3、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研读探究:
《短歌行》
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试找分析
二、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你认为本诗的
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吟其诗,通其意
1、作者因何而忧?
2、作者以何写忧?
吟其诗,通其意
梳理层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生终苦短,态度各不同
吟其诗,通其意
——及时行乐 庸人忧
——及时努力 智者忧
——求贤创业 巨人忧

贤才难求
功业未就
人生短暂
人生苦短(忧)
忧愁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激昂
英雄的慷慨悲歌
定义: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类型: 事典 言典
作用: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简洁精炼,内涵丰富
用典
品其诗,悟其道
品其诗,悟其道
1、《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句 作用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处:《诗经 郑风 子衿》
作用: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处:《诗经 小雅 鹿鸣》
作用:
.
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处:《管子 形势解》
作用: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处:《史记》
作用: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就把“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于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比兴句子,分析其作用。
品其诗,悟其道
诗句 作用
①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人生苦短
比喻、借代、设问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总结: 语言质朴 情感深沉
苍凉悲壮 雄伟刚健
语言风格
拓展延伸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要写得有激情。 (100字左右)
敬请指正!
山西柳林县联盛中学 张雅莉
研究性探讨: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
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
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
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小说体裁因素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