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基础课时8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学习 任务 1.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一、物质的量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w(溶质)=×100%。2.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2)符号:cB,常用单位:mol·L-1。(3)表达式:cB=。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mol NaCl溶于1 L H2O中形成溶液浓度为。 ( )(2)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1 mol NaOH。 ( )(3)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 H2O中,所得溶液体积为23.4 L。 ( )[答案] (1)× (2)× (3)×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容量瓶时一定要注意注明规格,如 100 mL容量瓶。(2)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3)使用容量瓶注意“六不”:①不能溶解固体;②不能稀释浓溶液;③不能加热;④不能作反应容器;⑤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⑥不能互换瓶塞。(4)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5)定容时要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2.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除量筒、天平、药匙、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1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配制过程为(1)计算、称量:需要Na2CO3的质量是1.06 g;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则应称量的质量是1.1_g。(2)溶解:在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3)转移: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4)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把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注意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一定不能超过要配制溶液的体积。(5)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6)装瓶: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干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3.配制流程图示为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可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10 mL溶液。 ( )(2)配制溶液时,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 )(3)可把固体NaOH放入 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100 mL溶液。( )[答案] (1)× (2)√ (3)×三、化学反应的计算1.计算步骤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化学方程式 2H2 + O2 2H2O(g)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2物质微粒数之比: 2 ∶ 1 ∶ 2扩大NA: 2NA ∶ NA ∶ 2NA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 mol ∶ 2 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之比: 44.8 L ∶ 22.4 L ∶ 44.8 L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的“三个规范”(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2)符号规范: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HCl溶液的体积为V[HCl(aq)]。②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如已知NaOH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输液用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单纯打生理盐水的很少见,一般是用生理盐水作溶剂,添加特定药物为溶质,输入人体内进行疾病治疗。生理盐水可以补充体液,维持Cl-、Na+平衡,可用于治疗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1.精确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以用量筒和烧杯直接配制吗?[提示] 不能。烧杯的刻度不精确,只是有一定的容量,量筒的刻度比较精确,故不能用二者精确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2.是否有一种既有一定的容量,又有精确刻度的实验仪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提示] 有比较精确的刻度,能容纳一定体积溶液的仪器为容量瓶。3.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必须要等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示] 如果溶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准确性。1.误差原理依据根据cB==分析,其中MB(溶质的摩尔质量)是定值。其他条件不变时:(1)使mB或nB增大(或减小)的因素,导致cB偏大(或偏小)。(2)使V增大(或减小)的因素,导致cB偏小(或偏大)。2.误差具体分析实例(以配制220 mL 1.00 mol·L-1NaOH溶液为例)注:选取容量瓶的规格为250 mL,计算溶质质量时应用250 mL,而非220 mL。操作 步骤 引起误差的操作 影响因素 对cB 的影响mB(或nB) V①计算 计算结果m(NaOH)=×40 g·mol-1=8.8 g 偏小 — 偏小②称量 砝码生锈或黏有其他物质(没有脱落) 偏大 — 偏大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偏小 — 偏小称量时间过长 偏小 — 偏小③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 偏小④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无影响 无 影响 无影响⑤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 偏小⑥定容 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定容 — 偏小 偏大仰视读数 — 偏大 偏小俯视读数 — 偏小 偏大液面超出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偏小 — 偏小⑦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 偏大 偏小⑧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 偏大 偏小1.某同学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会造成所配溶液中c(OH-)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所用的NaOH已经潮解B.加水定容时有少量水流到了容量瓶外C.有少量的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称量所用的砝码已生锈E.所称取的固体中混有少量KOH[解析] NaOH已部分潮解、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NaOH中混有少量KOH,均使容量瓶中n(OH-)偏小,则c(OH-)偏低。定容时有水流到容量瓶外,对c(OH-)无影响。砝码已生锈则使称取的NaOH偏多,使c(OH-)偏高。[答案] D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1)题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不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序号)。(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引起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解析] (2)误差分析时依据c==,分析错误操作会导致公式中哪个值发生变化,再进行判断。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操作错误,量筒中残留的液体不能洗涤,否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变大,结果偏高。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操作错误,未冷却就转移溶液,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的操作错误。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的操作错误,吸出的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质,导致结果偏低。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的操作错误,导致溶液体积变大,结果偏低。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的操作错误,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答案] (1)②⑦⑧ (2)①②③④⑥⑦ ①②⑦1.从2 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有关这100 m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度为0.1 mol·L-1 B.浓度为1 mol·L-1C.含4 g NaOHD.含0.1 mol NaOHA [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浓度相同。]2.下列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线D [A项,俯视量筒刻度线,使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低;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值,不需要移动游码,故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所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3.0.56 g氧化钙恰好与20 mL盐酸反应,则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0 mol·L-1 B.0.20 mol·L-1C.0.50 mol·L-1 D.1.00 mol·L-1D [CaO + 2HCl===CaCl2+H2O56 g 2 mol0.56 g c(HCl)×20×10-3 L则:=,解得c(HCl)=1.00 mol·L-1。]4.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同时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CO2↑+H2O可知,14.51 g沉淀是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4.66 g沉淀是BaSO4,则c(Na2CO3)==1.0 mol·L-1,c(Na2SO4)==0.4 mol·L-1。(2)设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则BaCO3+2HNO3===Ba(NO3)2+CO2↑+H2O1 mol 22.4 LV即V==1.12 L。[答案] (1)1.0 mol·L-1 0.4 mol·L-1(2)1.12 L基础课时固基练(8)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L-1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B.从100 mL 5 mol·L-1稀H2SO4溶液中取出 10 mL, 则取出的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C.用100 mL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D.0.5 mol NaCl溶解在1 L水中得到0.5 mol·L-1 NaCl溶液B [A项,1 mol·L-1 NaCl溶液是指1 L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选项中没有指出溶液体积,错误;B项,从100 mL 5 mol·L-1 稀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10 mL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故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正确;C项,用 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00 m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不是1 mol·L-1,错误;D项,0.5 mol NaCl溶解在1 L水中,最终溶液体积大于1 L,所以浓度小于0.5 mol·L-1,错误。]2.1 L浓度为2.00 mol·L-1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变为4.00 mol·L-1,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蒸发掉0.5 L水B.标准状况下通入44.8 L HCl气体C.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 LD.加入0.6 L 10 mol·L-1盐酸,再将溶液稀释至2 LD [A、C不行,盐酸具有挥发性,无论蒸发掉0.5 L水还是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 L,HCl都会逸出,所以不能实现。B不行,标准状况下的44.8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 mol,原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为2.00 mol·L-1×1 L=2 mol,溶液的总体积大于1 L,则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小于4 mol·L-1。D可行,加入盐酸,再将溶液稀释至2 L,HCl的浓度为c(HCl)=(10 mol·L-1×0.6 L+2.00 mol·L-1×1 L)÷2 L=4.0 mol·L-1。]3.在2 L 0.1 mol·L-1BaCl2溶液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C.Ba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D.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答案] B4.如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操作1 操作2 操作3操作4 操作5A.所配制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B.操作2是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C.操作4如果仰视,会使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 [10.6 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溶液体积为100 mL,因此所配制的Na2CO3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A项正确;操作2是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B项正确;操作4如果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C项正确;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项错误。]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B.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C.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 g NaCl固体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A [量取5.5 mL溶液应使用10 mL量筒,B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C错误;在容量瓶中不能溶解固体,D错误。]6.将5 mol·L-1的Mg(NO3)2溶液由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B [稀释后溶液中=5 mol·L-1×2×=。]7.(7分)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 NaOH溶液以备使用。(1)该同学应选择__________mL容量瓶。(1分)(2)该同学应称取________g NaOH固体;将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下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是______________。(3分)a b c d e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a d c(3)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有何影响?①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溶液浓度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②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溶液浓度会________;③溶液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溶液浓度会________。(3分)[解析] (1)实验室没有480 mL容量瓶,该同学应选择500 mL容量瓶。(2)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40 g·mol-1=10.0 g,将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应选取20 g和10 g砝码,游码在3.1 g处。(3)①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②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浓度不变;③溶液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导致溶液体积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答案] (1)500 (2)10.0 cd c (3)①偏小 ②无影响 ③偏大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40.0 g NaOH,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120 mL 2 mol·L-1 KCl溶液与 MgCl2溶液中c(Cl-)相等C.从1 L 2 mol·L-1的盐酸中取出0.5 L,取出的盐酸的浓度为1 mol·L-1D.配制5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60 g胆矾B [1 L水中溶解40.0 g NaOH后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故浓度不是1 mol·L-1,A项错误;120 mL 2 mol·L-1 KCl溶液中c(Cl-)为2 mol·L-1,6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c(Cl-)为,二者相等,B项正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从的盐酸中取出0.5 L,取出的盐酸的浓度仍为,C项错误;需要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5 L=0.25 mol, 质量为0.25 mol×250 g·mol-1=62.5 g, D项错误。]9.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OH溶液 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A.950 mL 76.0 gB.500 mL 80.0 gC.1 000 mL 80.0 gD.1 000 mL 76.0 gC [配制950 mL溶液需选用1 000 mL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80.0 g。]10.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Na+、Mg2+、Cl-、离子,测得Na+、Mg2+、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 mol·L-1、0.4 mol·L-1、0.4 mol·L-1,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1 B.0.2 mol·L-1C.0.3 mol·L-1 D.0.4 mol·L-1C [先列出电荷守恒式:c(Na+)+2c(Mg2+)=,再代入数据计算:= mol·L-1=0.3 mol·L-1。]11.(易错题)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取此溶液0.5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A 的物质的量== mol,则V L该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Fe3+的物质的量n(Fe3+)== mol= mol,0.5 V L该溶液中含有铁离子的物质的量n(Fe3+)= mol= mol,由于在稀释过程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c(Fe3+)=== mol·L-1,A正确。]12.(13分)(素养题)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可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1 L“鲜花保鲜剂”的成分(其中阿司匹林不含K+ ,其存在也不会干扰成分中其他离子的检验),回答下列问题:成分 蔗糖 硫酸钾 阿司匹林 高锰酸钾质量/g 50.00 0.50 0.35 0.50摩尔质量/ (g·mol-1) 342 174 180 158(1)“鲜花保鲜剂”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成分是__________ (填名称)。(2分)(2)“鲜花保鲜剂”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只要求写表达式,不用化简,不需计算)(4分)(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在配制一定量浓度的“鲜花保鲜剂”溶液时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4分)a b c d e(4)市面上,有一种营养液可用于无土栽培,该营养液中有KCl和K2SO4,其中K+的浓度为0.5 mol·L-1,Cl-的浓度为0.1 mol·L-1,则100 mL该营养液中=____________ mol。(3分)[解析] (1)c(蔗糖)= mol·L-1,c(硫酸钾)= mol·L-1,c(阿司匹林)= mol·L-1,c(高锰酸钾)= mol·L-1,所以“鲜花保鲜剂”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成分是蔗糖。(2)c(K+)=2c(硫酸钾)+c(高锰酸钾)= mol·L-1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包括: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使用烧瓶和分液漏斗。(4)根据电荷守恒c(K+)===0.2 mol·L-1×0.1 L=0.02 mol。[答案] (1)蔗糖 (2) (3)ac 玻璃棒、烧杯 (4)0.0211 / 14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基础课时8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学习 任务 1.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一、物质的量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w(溶质)=×100%。2.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______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__________。(2)符号: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3)表达式:______。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mol NaCl溶于1 L H2O中形成溶液浓度为。 ( )(2)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1 mol NaOH。 ( )(3)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 H2O中,所得溶液体积为23.4 L。 (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容量瓶时一定要注意注明规格,如 100 mL容量瓶。(2)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3)使用容量瓶注意“六不”:①不能溶解固体;②不能稀释浓溶液;③不能加热;④不能作反应容器;⑤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⑥不能互换瓶塞。(4)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5)定容时要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2.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除量筒、天平、药匙、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过程为(1)计算、称量:需要Na2CO3的质量是__________;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则应称量的质量是_________。(2)溶解:在______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3)转移:用________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转移到100 mL________中。(4)洗涤:用蒸馏水洗涤__________及玻璃棒2~3次,并把________________都注入________中。注意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一定不能超过要配制溶液的体积。(5)定容:将________注入容量瓶中,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______,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6)装瓶: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干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3.配制流程图示为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可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10 mL溶液。 ( )(2)配制溶液时,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 )(3)可把固体NaOH放入 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100 mL溶液。( )三、化学反应的计算1.计算步骤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化学方程式 2H2 + O2 2H2O(g)化学计量数之比: ___ ∶ ___ ∶ ___物质微粒数之比: 2 ∶ ___ ∶ 2扩大NA: 2NA ∶ ____ ∶ _____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________ ∶ ________标准状况下体积之比: 44.8 L ∶ __________ ∶ __________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的“三个规范”(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2)符号规范: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HCl溶液的体积为V[HCl(aq)]。②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如已知NaOH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输液用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单纯打生理盐水的很少见,一般是用生理盐水作溶剂,添加特定药物为溶质,输入人体内进行疾病治疗。生理盐水可以补充体液,维持Cl-、Na+平衡,可用于治疗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疾病。1.精确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以用量筒和烧杯直接配制吗?2.是否有一种既有一定的容量,又有精确刻度的实验仪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3.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必须要等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1.误差原理依据根据cB==分析,其中MB(溶质的摩尔质量)是定值。其他条件不变时:(1)使mB或nB增大(或减小)的因素,导致cB偏大(或偏小)。(2)使V增大(或减小)的因素,导致cB偏小(或偏大)。2.误差具体分析实例(以配制220 mL 1.00 mol·L-1NaOH溶液为例)注:选取容量瓶的规格为250 mL,计算溶质质量时应用250 mL,而非220 mL。操作 步骤 引起误差的操作 影响因素 对cB 的影响mB(或nB) V①计算 计算结果m(NaOH)=×40 g·mol-1=8.8 g 偏小 — 偏小②称量 砝码生锈或黏有其他物质(没有脱落) 偏大 — 偏大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偏小 — 偏小称量时间过长 偏小 — 偏小③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 偏小④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无影响 无 影响 无影响⑤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 偏小⑥定容 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定容 — 偏小 偏大仰视读数 — 偏大 偏小俯视读数 — 偏小 偏大液面超出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偏小 — 偏小⑦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 偏大 偏小⑧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 偏大 偏小1.某同学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会造成所配溶液中c(OH-)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所用的NaOH已经潮解B.加水定容时有少量水流到了容量瓶外C.有少量的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称量所用的砝码已生锈E.所称取的固体中混有少量KOH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1)题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不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序号)。(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引起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1.从2 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有关这100 m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度为0.1 mol·L-1 B.浓度为1 mol·L-1C.含4 g NaOHD.含0.1 mol NaOH2.下列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线3.0.56 g氧化钙恰好与20 mL盐酸反应,则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0 mol·L-1 B.0.20 mol·L-1C.0.50 mol·L-1 D.1.00 mol·L-14.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同时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1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 第二单元 基础课时8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学生版).docx 专题2 第二单元 基础课时8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