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能力课时1 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综合应用探究 任务 1.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物质检验的基本原理,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 2.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在科研、生产和社会中的作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物质分离、提纯及检验的原则、方法 1.除杂“四原则”(1)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2)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3)易分离,应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被复原。2.除杂操作“四注意”(1)除杂试剂要过量;(2)过量试剂需除去;(3)选择的途径要最佳;(4)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3.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分离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举例过滤 不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蒸发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出固态溶质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蒸馏 ①含难挥发性物质的液体混合物 ②互溶且沸点有明显差异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油和水的分离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里溶解度相差很大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4.物质分离的化学方法分离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举例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除去 食盐(NaCl)中混有氯化铵(NH4Cl)、纯碱(Na2CO3)中混有小苏打(NaHCO3)等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某些物质以沉淀形式分离除去 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时加入适量氯化钡等酸碱法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 铜中混有氧化铜等可用稀硫酸除去杂质洗气法 用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CO2中混有HCl气体时,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5.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 干扰离子 排干扰措施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OH-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稀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_______。A B C D(2)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水从________(填“d”或“e”)口进。(3)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是一种氧气吸收剂,为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盐酸。通过实验制得醋酸亚铬水合物后,快速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可溶性杂质和水分,下列洗涤试剂正确的使用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A.乙醚 B.去氧的蒸馏水 C.无水乙醇(4)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3种金属离子,用NaOH、Na2CO3、NaCl 3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 1种溶液, 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3种阴离子,请设计实验,要求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按加入顺序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操作A KNO3溶液 Ba(NO3)2 加入Na2SO4,过滤B FeSO4溶液 CuSO4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C H2 CO2 通入NaOH 溶液中洗气D NaNO3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2.实验室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物质时,主要仪器应选用下列哪种?(填字母) A B C D(1)分离CCl4和H2O:________;(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________;(3)从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提取NaCl:________;(4)分离乙酸(沸点为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为77.1 ℃)的混合物(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________。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A 除去KCl中 的MnO2 蒸发结晶 溶解度不同B 除去NaCl 中的碘 加热、升华 NaCl的熔点高, 碘易升华C 分离KNO3 和NaCl 重结晶 KNO3的溶解度 大于NaClD 分离食用油 和汽油 分液 食用油和汽油 的密度不同3.只能用焰色反应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NaCl、CuCl2 B.NaCl、Na2CO3C.Na2CO3、K2CO3 D.NH4Cl、Ba(NO3)24.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为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与讨论。(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①往废水中逐渐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已经过量。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得到硫酸镁固体。(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继续研究,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与镁和氢氧化钠属于不同类别),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从生产经济成本、实际操作等方面对题给两种方案进行简单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 6能力课时1 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综合应用探究 任务 1.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物质检验的基本原理,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素养。 2.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在科研、生产和社会中的作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物质分离、提纯及检验的原则、方法 1.除杂“四原则”(1)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2)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3)易分离,应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被复原。2.除杂操作“四注意”(1)除杂试剂要过量;(2)过量试剂需除去;(3)选择的途径要最佳;(4)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3.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分离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举例过滤 不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蒸发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出固态溶质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蒸馏 ①含难挥发性物质的液体混合物 ②互溶且沸点有明显差异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油和水的分离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里溶解度相差很大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4.物质分离的化学方法分离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举例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除去 食盐(NaCl)中混有氯化铵(NH4Cl)、纯碱(Na2CO3)中混有小苏打(NaHCO3)等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某些物质以沉淀形式分离除去 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时加入适量氯化钡等酸碱法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 铜中混有氧化铜等可用稀硫酸除去杂质洗气法 用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CO2中混有HCl气体时,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5.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 干扰离子 排干扰措施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OH-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稀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_______。A B C D(2)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水从________(填“d”或“e”)口进。(3)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是一种氧气吸收剂,为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盐酸。通过实验制得醋酸亚铬水合物后,快速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可溶性杂质和水分,下列洗涤试剂正确的使用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A.乙醚 B.去氧的蒸馏水 C.无水乙醇(4)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3种金属离子,用NaOH、Na2CO3、NaCl 3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 1种溶液, 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3种阴离子,请设计实验,要求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按加入顺序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在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的附近(即C瓶),这样测量的是蒸馏出的气体的沸点;越靠下,离溶液越近,也就是离热源越近,气体的温度越高,所以把水银球放在支管口下部时,测量所得温度高于实际蒸馏出气体的沸点,而蒸馏出的气体中会含有较低沸点的气体,故选A、B。同理,D项蒸馏出的气体会含有较高沸点的气体。(3)该水合物不溶于水,易被氧化,所以洗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应该用去氧的蒸馏水;因为乙醚与水不互溶,而乙醇与水混溶,所以要除去水分,则需接着用无水乙醇来洗涤;乙醚与乙醇互溶,所以接下来用乙醚洗涤,洗去乙醇。(4)OH-能沉淀Mg2+、Ag+2种离子能沉淀Mg2+、Ag+、Ba2+3种离子,Cl-只能沉淀Ag+。故要逐一沉淀,必须先加Cl-,再加OH-,最后加。(5)Cl-只能用Ag+来检验、都会被Ag+沉淀;若用Ba2+检验,则也会被沉淀。故应最先检验(加稀硝酸,不能加盐酸),再检验[用溶液,不能用BaCl2溶液],最后检验Cl-(用溶液)。[答案] (1)C A、B(2)滴加反应液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或使汽化的反应液冷凝) d(3)BCA(4)NaCl、NaOH、Na2CO3(5)HNO3、Ba(NO3)2、AgNO3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操作A KNO3溶液 Ba(NO3)2 加入Na2SO4,过滤B FeSO4溶液 CuSO4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C H2 CO2 通入NaOH 溶液中洗气D NaNO3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B [A项,在除Ba2+的同时又引入了杂质Na+,错误;B项,用足量的铁粉除去CuSO4,过滤后便得到FeSO4溶液,正确;C项,在洗气后没有干燥,又引入了水蒸气,错误;D项,过滤后得到的是NaNO3溶液,没有恢复到NaNO3固体,缺少了“蒸发、结晶”步骤,错误。]2.实验室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物质时,主要仪器应选用下列哪种?(填字母) A B C D(1)分离CCl4和H2O:________;(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________;(3)从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提取NaCl:________;(4)分离乙酸(沸点为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为77.1 ℃)的混合物(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________。[解析] (1)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离CCl4和H2O采用分液法,需要分液漏斗。(2)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漏斗。(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从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提取NaCl宜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需要蒸发皿和漏斗。(4)分离乙酸(沸点为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为77.1 ℃)的混合物采用蒸馏法,需要蒸馏烧瓶。[答案] (1)C (2)B (3)BD (4)A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C [B项属于加热;D项则属于液体的转移。]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A 除去KCl中 的MnO2 蒸发结晶 溶解度不同B 除去NaCl 中的碘 加热、升华 NaCl的熔点高, 碘易升华C 分离KNO3 和NaCl 重结晶 KNO3的溶解度 大于NaClD 分离食用油 和汽油 分液 食用油和汽油 的密度不同B [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KCl中的MnO2,然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KCl晶体,A错误;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可以通过加热、升华除去NaCl中的碘,B正确;由于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可用重结晶法分离KNO3和NaCl,C错误;食用油和汽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D错误。]3.只能用焰色反应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NaCl、CuCl2 B.NaCl、Na2CO3C.Na2CO3、K2CO3 D.NH4Cl、Ba(NO3)2C [A.既可以用焰色反应,也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B.可用盐酸鉴别;C.因为阴离子相同,且钠盐(或碱)、钾盐(或碱)均易溶,只能用焰色反应鉴别;D.可用H2SO4或NaOH溶液鉴别。]4.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为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与讨论。(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①往废水中逐渐加入镁粉,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加入的镁粉已经过量。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简要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得到硫酸镁固体。(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继续研究,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与镁和氢氧化钠属于不同类别),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从生产经济成本、实际操作等方面对题给两种方案进行简单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原料中有少量硫酸,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没有气体产生,镁粉有剩余,因此需通过过滤除去剩余的镁粉,再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可得硫酸镁晶体。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目的是将Mg2+转化为 沉淀,然后再将沉淀转化成硫酸镁。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方案可能不止一种,应选择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环保的方案。[答案] (1)①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Mg+H2SO4===MgSO4+H2↑ ②过滤 蒸发结晶(2)①生成沉淀的量不再增加 H2SO4+2NaOH===Na2SO4+2H2O、MgSO4+2NaOH===Mg(OH)2↓+Na2SO4 ②过滤,洗涤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3)不相同 方案一中加入的镁粉与废水中的硫酸反应,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4)MgO MgO+H2SO4===MgSO4+H2O(或其他合理答案)(5)方案一中使用镁粉将硫酸转化为MgSO4,效率较高,产物纯净,但经济成本偏高,在实际生产中不宜采用;方案二中要用稀硫酸溶解Mg(OH)2,稀硫酸的量很难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往往会出现过量情况,使最终产物不纯能力课时培优练(1) 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综合应用(本试卷共5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则该溶液是钾盐溶液B.每次焰色反应实验前和完毕后,均要用稀盐酸洗净铂丝C.某试样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以表明样品中含有Na+,没有K+D.若没有铂丝,可直接用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焰色反应B [A项能说明含有K+,但不一定是钾盐,比如可能是KOH溶液;C项能肯定有Na+,但不能排除K+,因为K+的焰色会被Na+的焰色(黄色)掩盖;D项,玻璃中含有Na+,其焰色反应呈黄色,因此不能用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焰色反应。]2.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包括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2次过滤C [因为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无明显变化,故提纯含少量NaCl的KNO3,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饱和KNO3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操作Ⅰ~Ⅲ总共需要1次过滤。C项正确。]3.武汉热干面作为武汉美食的代表之一,深受顾客好评。热干面的制作包括“压面”“泹面”“烫面”和“加调味料”四个环节。其中“烫面”可以用小筲箕放入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然后迅速提起沥水,盛入碗中。除加热外,下列与“烫面”环节所涉及操作最接近的是( )A.蒸发 B.过滤 C.溶解 D.分液B [“烫面”环节类似于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过滤,B项正确。]4.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醇,分液、蒸发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B [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加入乙醇后液体不分层,不能通过分液来分离,A项错误;KCl易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干燥,可以回收MnO2,B项正确;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P2O5来干燥,C项错误;加入无水氯化钙后蒸馏,乙醇和水仍会以一定的比例蒸出,不能达到除水的目的,应加入生石灰后蒸馏,D项错误。]5.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 [ A项,接收馏分的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使液体滴不下来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B项,CO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而CO与NaOH溶液不反应,可以用洗气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正确;C项,分液时,I2的苯溶液密度比水的小,应该从上口倒出,错误;D项,过滤时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内壁,错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用Na2CO3溶液鉴别CaCl2溶液、NaCl溶液和稀硫酸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C [加水后,苯和四氯化碳仍然互溶,液体分为两层,一层是水,一层是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体,无法分离,故C项错误。]7.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 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A CO2(HCl) 饱和NaHCO3 溶液、浓硫酸 洗气B BaSO4(BaCO3) 稀盐酸 搅拌、过滤C CuCl2(FeCl3) NaOH溶液 过滤D CO2(O2) 铜网 缓慢通过 灼热的铜网C [HCl与NaH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而CO2与NaHCO3不反应,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再通过浓硫酸可以得到纯净的CO2,A项合理;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可溶于稀盐酸,通过搅拌、过滤可以除去杂质BaCO3,B项合理;CuCl2和FeCl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C项不合理;CO2不与灼热的铜网反应,O2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D项合理。]8.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A.BaCl2、H2SO4、MgCl2B.CaCl2、HNO3、BaCl2C.CaCl2、HNO3、NaClD.BaCl2、HCl、Na2SO4D [碳酸钠溶液与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甲是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碳酸钙。白色沉淀能和过量的乙反应生成气体,因此乙应该是酸。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丙又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丙应该含硫酸根离子,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或硫酸钙。]9.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表所示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B 滴加Ba(NO3)2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 先无白色沉淀生成,后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有Cl-C 滴加盐酸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原溶液中有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有B [用沉淀法检验离子时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以外,还可以是、、Ag+等,A项错误;加Ba(NO3)2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没有、、等,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B项正确;原溶液中也可能含、等,C项错误;铵盐和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时有氨气产生,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未加热试纸不变蓝,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23分)10.(6分)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F.升华法(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1分)(2)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1分)(3)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互溶混合物。(1分)(4)__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1分)(5)________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1分)(6)______分离NaCl和I2的混合物。(1分)[解析]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应用过滤法;水和汽油为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沸点差异较大且互溶,用蒸馏法分离;碘在CCl4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从碘水中提取碘可用萃取分液法;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结晶法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I2易升华,可用升华法分离NaCl和I2的混合物。[答案] (1)E (2)C (3)D (4)A (5)B (6)F11.(6分)(1)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粗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等杂质离子,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流程除去Ca2+、Mg2+、Fe3+、后,还需选择合适的试剂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着的少量KCl,洗涤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析] (1)用CuCl2·2H2O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沉淀会附着有少量Cl-、Na+,可通过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Cl-来判断沉淀是否洗净。(2)NaCl和KCl都易溶于水,如果用水洗涤,则在除去KCl的同时又会导致NaCl溶解,因此不能用蒸馏水洗涤。依据NaC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且附在晶体表面的乙醇又容易挥发而除去,选用乙醇来洗涤。[答案] (1)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无浑浊出现(2)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乙醇,使溶液完全浸没NaCl晶体,待溶液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12.(11分)为了提纯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为________。(1分)(2)操作②~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3分)(3)如何判断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实验过程中多次产生的沉淀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析] (1)实验要在溶液中进行,故首先要将试剂溶解。可用Ba2+除去,Mg2+可用OH-除去。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分别选用、KOH。过量的可用K2CO3除去,且Ba(NO3)2必须在加入K2CO3之前加入,而KOH可在加入之前或在加入K2CO3之后或在和K2CO3中间加入。(3)若已除尽,则滤液中不含,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可溶性钡盐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除尽。(4)生成的沉淀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且增加过滤引起的损耗。(5)调节滤液的pH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杂质Cl-。[答案] (1)(加水)溶解(2)Ba(NO3)2、K2CO3、KOH[或KOH、、K2CO3或Ba(NO3)2、KOH、K2CO3](3)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不变浑浊,则表明已除尽(4)不需要 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所有的沉淀反应都完成后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次数,并减少过滤操作造成的损耗(5)不严密 加入盐酸调节滤液的pH会引入杂质Cl-14 /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 第一单元 能力课时1 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综合应用(学生版).docx 专题2 第一单元 能力课时1 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