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3节 )(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3节 )(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第1~3节 )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 。
17. ; ; 。
18.(1) ;(2) 。
19.(1) ;(2) 。
20. (1) (2) 。
21. (1) ; ;(2) 。
22. 。
三、实验探究题(共 5 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1) ;(2) 。(3) ; (4) 。
24.(1) (2) (3) ;
(4) 。
25.(1) ;(2) ; (3) (4) 。
26.(1) ;(2) ;
(3) (4) 。
27.(1) ;(2) ;
(3) 。
(4) 。
四、解答题(共30分)
28.(1) ;(2) 。
29.(1) (2) 。
30.(1) ;
(2) ;
(3) 。
(4) 。
31.(1) (2) ;
(3) 。
(4) 。
32.(1)
(2) ;
(3) ;
(4)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第1~3节 )
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5CCBAB 6-10ABACB 11-15CDDA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嗅觉中枢适应 大脑(嗅觉中枢)
17.味蕾 味觉细胞 不正常
18.(1)触觉 大脑皮层 (2)振动
18.(1)音色 (2)产生 传播
20.(1)空气柱 声波 (2)降低
21.(1)听小骨 耳蜗 (2)咽鼓管
22.音调 幅度 响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3.(1)一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频率(4)能量
24.(1)AC (2)0.6(3) 控制变量法
(4)使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只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比较响度的大小
25.(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弹性(或厚度)
26.(1)节肢 (2)避免实验偶然性 (3)蜜蜂发声不是振动双翅产生的(4)蜜蜂发声是小黑点振动产生的
27.(1)容器壁;(2)A;(3)没有排除空气传声的干扰;(4)将手机A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用泡沫塑料包裹的容器中,再将容器浸没在水中,用手机B拨通手机A,听是否能听到手机A的声音(合理即可)。
四、综合题(共30分)
28.超声波 不能
29.水管 空气
30.(1)固体能传声(2)金属传声比棉线好(3)振动不能传递(4)不能
31.(1)神经组织(2)结缔组织;皮肤(3)裸露部位的触觉更灵敏(4)密集
32.(1)图略;(2)339;(3)A;(4)低温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第1~3节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2.英国作家海伦 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
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视觉 B.嗅觉 C.触觉 D.听觉
3.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4.汽车经过我市某噪音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
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5.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6.关于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A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B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C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D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
7.“西湖龙井”茶叶其芽叶细嫩,味醇形美,还有淡淡的清香。下列与感受清香气味主要的
器官是(  )
A.眼 B.鼻 C.舌 D.耳
8.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
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
来缓解,原因是(  )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11.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12.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
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科技产品的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D.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放置在A、B两处,录制到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A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既有高音又有低音,而B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只有低音。由此可以
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响度较小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频率较低的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1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
C.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这是由于大脑 的缘故,嗅觉在 形成。
17.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其内有许多________细胞。人在感冒的时候,
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
18.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 (填感觉名称)来感知“象”
的形状,“象”的形状的形成部位是 。
(2)聋哑少女听不到声音而能展现优美的舞姿,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
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响、舞台产生 ,从而使靠在音响上或站在舞台
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19.汉语言博大精深,有许多成语蕴含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
(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思是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说明声音的其
中一个特性是 。
(2)“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科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
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0.生活处处有科学,许多现象可用科学知识解释。
(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
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
动而产生的,并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到人们的耳朵里。
(2)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
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
是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如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你能够听到上课的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耳膜振动,
结构① 放大振动,刺激了③ 内对声波敏
感的感觉细胞,并将声音信息上传,最终在大脑皮层
上作出“铃声响了,上课了”的判断。
(2)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
是使④________开放,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22.如图甲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
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
音的 发生了变化。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
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 越大,
它发出的声音的 也就越大。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2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科学兴趣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
进行了探究。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实验一:图甲,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图乙,逐渐抽去钟罩内气体,听到铃声越来越小。
实验三:一张纸分别接触转动中的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发出的
声音越尖。
实验四: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左
右晃动。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2)实验二表明: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表明:音调高低由 决定。
(4)实验三表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声音具有 。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
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6
B 铜 60 0.8
C 铜 80 0.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D材料的横截面积应为 mm2。
(3)在本次研究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
(4)若在此基础上,若小华再利用D材料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则她的做
法应该是 。
2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
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
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
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
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
26.小敏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
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小敏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
(1)实验用的昆虫属于 动物。
(2)小敏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3)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7.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
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
计一个实验探究水能够传声。
【进行实验】
(1)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
内的水中且不接触 。
(2)用手机B拨通手机A。小明听到了手机 (选填“A”或“B”)发出的声音,
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实验评估】
(3)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
四、综合题(共30分)
28.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
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生波”),
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29.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
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来的。(均选填“空气”、“水”或“水管”)
30.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
“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31.两点阈是指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
之间的最小距离。两点阈越小,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如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身
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阈差异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单位:毫米)
裸露部位 覆盖部位
中指指尖 上唇 前颌 胸部 肩部 背部
2.5 5.5 15.0 36.0 41.0 44.0
(1)刺激皮肤能引起人体产生触觉,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组织。
(2)人体中分布最广泛的组织是 ;而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据此推测:人体裸露部位比覆盖部位的神经分布要___(选填“密集”或“稀疏”)。
32.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
(3)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3s
和0.7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
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
A.165m B.198m C.231m D.330m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
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 (填“高温下”或“低
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