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基础课)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知识点一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1.氧化钠的性质(1)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为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②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③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过氧化钠的性质(1) Na2O2与H2O反应实验探究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Na2O2的用途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Na2O和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吗?提示:Na2O2与水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了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它属于过氧化物,而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O与Na2O2均为白色固体。 ( )(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 )(4)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 ( )[答案] (1)× (2)√ (3)√ (4)×2.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B.④中现象说明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后变为酸性C.⑤中现象说明溶液中有H2O2D.Na2O2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消失后向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轻微振荡后颜色消失,说明生成了强氧化性的物质,溶液褪色;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溶液显碱性,A正确;④中现象说明生成了强氧化性的物质漂白溶液,使溶液褪色,B错误;加入MnO2后产生气泡说明发生了MnO2催化H2O2分解的反应,故⑤中现象说明溶液中有H2O2,C正确;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知,Na2O2与水反应过程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O2↑+2H2O,故Na2O2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D正确。]知识点二 Na2O2与CO2、H2O反应中有关量的关系1.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2.电子转移关系两反应都是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每有1个 O2生成时,转移2个电子。关系式为2Na2O2~O2~2e-。3.Na2O2与CO2、H2O反应的质量关系(1)2Na2O2+2CO2===2Na2CO3+O2 Δm(2CO)2×78 2×44 2×106 2×28每有1个O2生成,固体增加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CO2等分子数的CO的质量。(2)2Na2O2+2H2O===4NaOH+O2↑ Δm(2H2)2×78 2×18 4×40 2×2每有1个O2生成,固体增加4个氢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H2O等分子数的H2的质量。(3)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m g。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1.过氧化钠与过量的H2O、CO2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OH、Na2CO3 B.Na2CO3C.NaOH D.NaOH、Na2CO3、Na2O2B [H2O、CO2均可与过氧化钠反应,二者混合时,可认为CO2优先与Na2O2反应,由于CO2过量,所以冷却后所得固体为Na2CO3。]2.将2.8 g CO和0.2 g H2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使生成的CO2和水蒸气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化量是( )A.增加了3.0 g B.减少了3.0 gC.增加了2.6 g D.减少了2.6 gA [H2燃烧生成水,水再与过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可认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Na2O2===2NaOH,固体增加的质量即H2的质量;CO燃烧生成CO2,CO2再与过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可认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即CO的质量。综上分析可知,最终固体增加的质量为H2、CO的质量和,即为2.8 g+0.2 g=3.0 g。]1.下面是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产物相同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B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不是化合反应。]2.有关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将变红色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一团棉花包裹少量过氧化钠放在陶土网上,将CO2气体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上,棉花很快燃烧起来,根据实验分析可知,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CO2对棉花起助燃作用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放热C.反应生成的O2有利于棉花燃烧D.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了A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氧气有助燃性。支持燃烧的物质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起助燃作用,A错误;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放出热量,达到棉花燃烧的着火点,从而使棉花燃烧起来,B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生成的O2有利于棉花燃烧,C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产生Na2CO3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由反应前的Na2O2变为Na2CO3,因此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D正确。]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可用水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不可用CO2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纯氧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2中的Na2O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D [CO2、H2O均能与Na2O2、Na2O反应,但与Na2O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因O2和CO2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故CO2和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产生气泡,A、B项正确;在纯氧中加热Na2O和Na2O2的混合物,Na2O会转化为Na2O2,C项正确;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Na2O2、Na2O均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溶液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D项错误。]5.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陶土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试剂:________。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①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②将导管口q放入水槽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3)MnO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发现木条复燃数智分层作业(十)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分值:40分)(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Na2O和Na2O2都可与盐酸反应,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C.Na2O和Na2O2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D.Na2O与水反应没有氧气生成,Na2O2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D [Na2O是白色固体,但Na2O2是淡黄色固体,两种物质都可以溶于水且和水反应,A错误; Na2O2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氧气,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Na2O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错误;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氧气生成,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D正确。]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表演了“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如图所示,在坩埚中放一小团脱脂棉,在里面裹入一种淡黄色的化合物,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一会儿脱脂棉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淡黄色化合物为Na2OB.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有氢气生成C.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该反应放热D.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现象,需要近距离俯视坩埚C [该魔术表演利用的是Na2O2与水的反应,即淡黄色固体为Na2O2,A错误;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得出该反应放热,但无法确定生成的气体的成分,B错误,C正确;表演该魔术时需戴护目镜,不可近距离俯视坩埚,D错误。]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最后溶液变蓝色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溶液仍为紫色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B [氧化还原反应较慢,而酸碱中和反应较快,Na2O2加入后首先与H2O作用产生NaOH和O2,从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随后过量的Na2O2将有机色质慢慢氧化为无色物质,最终溶液褪色。]4. 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2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D [反应Na2O2+SO2===Na2SO4中SO2是还原剂,过氧化钠是氧化剂,A、B项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错误;C项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项反应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Cr2O3是还原剂,正确。]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Na+数增多B.溶液的碱性增强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的质量不变C [加入少量Na2O2固体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消耗水,生成NaOH,溶质增加,溶剂减少,因此恢复到原温度时溶液中有NaOH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的Na+数减少,A项错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碱性不变,B项错误;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项正确;溶液的质量减小,D项错误。]6.某溶液中含有、、Na+、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 、、 、、Na+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反应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减小,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不变。](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7.200 ℃时,11.6 g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4B.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质量之比为11∶8C.反应中有8 g氧气放出D.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19.5 gAC [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44 g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固体增重28 g,放出氧气的质量=44 g-28 g=16 g;由2H2O(g)+2Na2O2===4NaOH+O2可知,18 g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时,固体增重2 g,放出氧气的质量=18 g-2 g=16 g。设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质量分别为x、y,则:①x+y=11.6 g、②+=3.6 g,x=4.4 g,y=7.2 g。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4,A正确;质量之比为4.4 g∶7.2 g=11∶18,B错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1.6 g-3.6 g=8 g,C正确;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是39 g,D错误。]8.某研究小组研究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与实验结论1 向Na2O2加入稀盐酸 有微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再加入少量MnO2 有大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2 向Na2O2中加入浓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经检验生成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中含有Cl2再加入少量MnO2 有微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A.实验1 Na2O2与稀盐酸反应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Cl===2NaCl+H2O2B.实验2产生氯气的原因是浓盐酸被过氧化钠氧化C.实验1、2加入MnO2后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不相同D.综合实验1、2,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C [实验1因为Na2O2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二氧化锰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所以Na2O2中加入稀盐酸后有H2O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Cl===2NaCl+H2O2, A正确;向Na2O2中加入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经检验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l2,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浓盐酸被过氧化钠氧化生成氯气, B正确;实验1、2加入MnO2后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相同,均为氧气, C错误;因为Na2O2中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二氧化锰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说明是氧气,所以Na2O2中加入稀盐酸后有H2O2生成,向Na2O2中加入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经检验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l2,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再加入少量MnO2有微量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加入的盐酸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的产物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影响产物, D正确。]9.(8分)为验证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用作供氧剂,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2分)(3)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有同学认为D中收集到的氧气可能混有CO2,于是对该套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操作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盐酸易挥发,挥发的HC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可能没有和固体充分反应完,还需要在CD之间添加一个除掉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装置内主要物质是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等)。[答案] (1)CaCO3+2H+===Ca2++H2O+CO2↑(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HCl(3)2Na2O2+2CO2===2Na2CO3+O2(4)在CD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放碱石灰(或NaOH溶液等)的用以除去CO2的装置10.(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跟Na2O2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装置分析】(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1分)a.饱和NaHCO3溶液b.饱和Na2CO3溶液c.浓硫酸(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1分)【进行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1)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实验反思】(1)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Na2O2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取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 【装置分析】装置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③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装置④和⑤用以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带火星的木条能检验氧气的存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应先除去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否则氧气浓度高低将影响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则装置⑥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氧气的检验。【进行实验】(1)步骤1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没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反思】(1)因为水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有碳酸钠生成,若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固体中有碳酸钠,则其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 【装置分析】 (1)CaCO3+2H+===Ca2++H2O+CO2↑ (2)a (3)浓硫酸【进行实验】 (1)步骤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反思】 (1)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 / 13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基础课)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知识点一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1.氧化钠的性质(1)氧化钠是一种__色固体,为____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氧化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氧化钠溶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氧化钠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氧化钠的性质(1) Na2O2与H2O反应实验探究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2O2的用途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____的来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Na2O和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吗?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O与Na2O2均为白色固体。 ( )(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 )(4)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 ( )2.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B.④中现象说明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后变为酸性C.⑤中现象说明溶液中有H2O2D.Na2O2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知识点二 Na2O2与CO2、H2O反应中有关量的关系1.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2.电子转移关系两反应都是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每有1个 O2生成时,转移2个电子。关系式为2Na2O2~O2~2e-。3.Na2O2与CO2、H2O反应的质量关系(1)2Na2O2+2CO2===2Na2CO3+O2 Δm(2CO)2×78 2×44 2×106 2×28每有1个O2生成,固体增加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CO2等分子数的CO的质量。(2)2Na2O2+2H2O===4NaOH+O2↑ Δm(2H2)2×78 2×18 4×40 2×2每有1个O2生成,固体增加4个氢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H2O等分子数的H2的质量。(3)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m g。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1.过氧化钠与过量的H2O、CO2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OH、Na2CO3 B.Na2CO3C.NaOH D.NaOH、Na2CO3、Na2O22.将2.8 g CO和0.2 g H2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使生成的CO2和水蒸气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化量是( )A.增加了3.0 g B.减少了3.0 gC.增加了2.6 g D.减少了2.6 g1.下面是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产物相同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2.有关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将变红色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一团棉花包裹少量过氧化钠放在陶土网上,将CO2气体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上,棉花很快燃烧起来,根据实验分析可知,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CO2对棉花起助燃作用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放热C.反应生成的O2有利于棉花燃烧D.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了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可用水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不可用CO2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纯氧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2中的Na2O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5.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陶土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试剂:________。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基础课)(学生版).docx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基础课)(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