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素养 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相关简单计算。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1.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应用是高考中的经典题型,常为正误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及NA与物质的关系。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2.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常见“陷阱”(1)陷阱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下,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不能用进行计算。(2)陷阱二:物质状态。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水、酒精、三氧化硫等),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3)陷阱三: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多原子分子(如O3等)。(4)陷阱四:粒子种类。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02×1022个H2SO4分子中含H原子2NA个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C.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之比为7∶4C [6.02×1022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H原子0.2NA个,A错误;在0 ℃、101 kPa即标准状况下时,22.4 L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含有2NA个氢原子,B错误;NA个一氧化碳分子是1 mol,质量是28 g,0.5 mol 甲烷的质量是0.5 mol×16 g·mol-1=8 g,二者的质量之比为7∶2,D错误。]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B.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C.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 L (标准状况)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标准状况下,80 g SO3中含3NA个氧原子,体积约为22.4 LB [常温、常压下,33.6 L Cl2的物质的量小于1.5 mol,与27 g Al反应时Al过量,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小于3NA,A错误;1个CO2和1个O2分子中均含2个氧原子,二者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B正确;根据2Na2O2~2H2O~O2~2e-,由生成1.12 L (标准状况) O2即0.05 mol O2可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05 mol×2NA mol-1=0.1NA,C错误;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仅根据质量无法计算其体积,D错误。]考点二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计算的基本公式:c==(2)计算的基本类型和方法:①已知溶质的质量②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1)换算公式:cB= mol·L-1。M:溶质B的摩尔质量;ρ:溶液密度(g·mL-1)。(2)推导方法:设溶液体积为1 L,则cB===mol·L-1。3.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c(浓)·V(浓)=c(稀)·V(稀),m(浓)·ω(浓)=m(稀)·ω(稀)。(2)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不变。c1·V1+c2·V2=c(混)·V(混),m1·ω1+m2·ω2=m(混)·ω(混)。注意:无特别指明时,V(混)≠V1+V2;V(混)=,但溶液的质量守恒:m(混)=m1+m2。1.常温下,向0.25 mol·L-1的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SO4溶液的体积为25 mLB.b点时溶液中的浓度约为0.125 mol·L-1C.d点时溶液中c(OH-)=0.05 mol·L-1D.溶液的导电能力:cD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SO4↓+2H2O,二者完全反应时物质的量相等,因为c(H2SO4)=c[Ba(OH)2],所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均为20 mL,A错误;b点时溶液中沉淀一半,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1.5倍的浓度为≈0.083 mol·L-1,B错误;d点时过量,c(OH-)= mol·L-1=0.1 mol·L-1,C错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目,a点为H2SO4溶液,浓度为0.25 mol·L-1,b点H2SO4反应了一半,浓度约为0.083 mol·L-1,c点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导电能力最弱,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H2SO4,d点时溶液中溶质为Ba(OH)2,二者物质的量均为0.25 mol·L-1×10×10-3 L=2.5×10-3 mol,但d点时溶液体积大,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较弱,则溶液的导电能力:c2.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M可表示为B.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C.溶液的质量分数ω可表示为D.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A [=,则m(溶质)= g,×M g·mol-1= g,M=,则相对分子质量M可表示为,A正确;根据c=,则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B错误;溶液的质量分数ω可表示为×100%=×100%,C错误;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D错误。]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净含量:500 mL密度:1.19 g·cm-3主要成分:25% NaClO使用方法:稀释至100倍(体积比)后使用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4.0 mol·L-1B.实验室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8.75 gC.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的溶液中c(NaClO)约为0.04 mol·L-1D.要使一瓶该“84”消毒液完全变质生成NaHCO3,需要吸收标准状况下44.8 L CO2B [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4.0 mol·L-1,A正确;实验室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4 mol·L-1×0.5 L×74.5 g·mol-1=149.0 g,B不正确;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0 mol·L-1,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溶液中c(NaClO)约为0.04 mol·L-1,C正确;一瓶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为2 mol,使一瓶该“84”消毒液完全变质生成NaHCO3,根据碳元素守恒(解题技法)可知,需要吸收2 mol C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正确。]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3NAB.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C.0.1 mol FeCl3完全转化成Fe(OH)3胶体后胶粒数小于0.1NAD.0.15 mol·L-1K2CO3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0.3NAC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 L 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A错误; 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Cl2全部转化为Cl-,转移电子数为2NA,B错误;Fe(OH)3胶粒是多个的集合体,所以0.1 mol FeCl3完全转化成胶体后胶粒数小于0.1NA,C正确;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中钾离子数目,D错误。]3.在环保、化工行业有一种溶质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体积浓度,用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来表示,单位为g·m-3或g·L-1。现有一种20 ℃时的饱和CuSO4溶液,密度为1.2 g·cm-3,质量—体积浓度为200 g·L-1,则对此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B.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C.在20 ℃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 gD.在20 ℃时,把200 g CuSO4·5H2O溶解于1 L水中不能得到饱和溶液B [200 g 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00 g×=128 g,溶质质量分数=×100%≈10.7%,此值小于16.7%,不是饱和溶液,D正确。]4.Ⅰ.根据下列各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氢氧根离子,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是________。(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Ⅱ.常温下,10.0 mL 1.0 mol·L-1的H2SO4(aq),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蒸发浓缩,使溶液的体积变为2.5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解析] Ⅰ.(1)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2)由Na+与H2O的个数比为1∶a,可知NaOH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故溶质质量分数为×100%。Ⅱ.根据溶液的稀释规律,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c3V3。稀释到500 mL时,c2(H2SO4)===0.020 mol·L-1;浓缩到2.50 mL时,c3(H2SO4)===4.0 mol·L-1。[答案] Ⅰ.(1)物质的量浓度 mol·L-1(2)溶质质量分数 ×100%Ⅱ.0.020 4.0数智分层作业(十八)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分值:3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品牌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1 mg=10-3 g):规格:500 mL主要成分含量:K+:Mg2+:0.1~4.8 mg·L-1Cl-:10~35.5 mg·L-1:0.4~19.2 mg·L-1从中可以推测( )A.该矿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为2×10-4 mol·L-1B.该矿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为1×10-4 mol·L-1C.1瓶该纯净水中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1×10-3 molD.1瓶该纯净水中Cl-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1×10-3 molA [A项,由标签可知,Mg2+的最大浓度为4.8 mg·L-1,即1 L该矿泉水中Mg2+的最大质量为4.8 mg,根据公式n=知,1 L该矿泉水中Mg2+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10-4 mol,根据公式c=知,Mg2+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为2×10-4 mol·L-1,正确;B项,由A项分析可知,错误;C项,由标签可知的最大浓度为19.2 mg·L-1,即1 L该矿泉水中的最大质量为19.2 mg,根据公式n=知,1 L该矿泉水中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10-4 mol,故1瓶该纯净水中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1×10-4 mol,错误;D项,由标签可知,Cl-的最大浓度为35.5 mg·L-1,即1 L该矿泉水中Cl-的最大质量为35.5 mg,根据公式n=知,1 L该矿泉水中Cl-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1×10-3 mol,故1瓶该纯净水中Cl-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5×10-4 mol,错误。]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ClO-为0.1 mol,则生成的Cl-数目为0.2NAB.常温常压下,17 g NH3的体积约为 22.4 LC.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2NAD.在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氢原子总数为6NAD [根据Cl2+2NaOH===NaClO+NaCl+H2O可知,反应生成0.1 mol ClO-时,也生成0.1 mol Cl-,A错误;常温常压下,17 g NH3为1 mol,但此时Vm≠22.4 L·mol-1,故气体体积不是22.4 L,B错误;未给出CaCl2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Cl-的数目,C错误;该乙醇溶液中n(H)=×6 mol+×2 mol=6 mol(乙醇和H2O中均含H),故溶液中含氢原子总数为6NA,D正确。]3.现有甲、乙两份溶液,其中甲溶液的溶质是由硫酸镁和硫酸钾组成的,乙溶液的溶质是由氯化铁和氯化钡组成的,两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如表,现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浓度可能是( )甲 c(Mg2+)=0.3 mol·L-1、c(K+)=0.4 mol·L-1乙 c(Cl-)=0.6 mol·L-1A.0.5 mol·L-1 B.0.25 mol·L-1C.0.2 mol·L-1 D.0.1 mol·L-1C [根据甲溶液中c(Mg2+)=0.3 mol·L-1、c(K+)=0.4 mol·L-1,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0.5 mol·L-1;根据乙溶液中c(Cl-)=0.6 mol·L-1,可采用极值法分析。若乙溶液中溶质只有FeCl3,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不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混=0.25 mol·L-1;若乙溶液中溶质只有BaCl2,且c(BaCl2)=0.3 mol·L-1,根据===BaSO4↓,Ba2+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混==0.1 mol·L-1;由于乙溶液是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则与甲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混<0.25 mol·L-1,故C正确。]4.某化学兴趣小组甲同学为了测定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其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Ⅰ.实验Ⅱ.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 mol·L-1 B.0.08 mol·L-1C.0.12 mol·L-1 D.0.16 mol·L-1A [实验Ⅰ生成0.015 mol硫酸钡,则氯化钡为0.015 mol;实验Ⅱ生成0.04 mol氯化银,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0.015 mol×2=0.01 mol;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0.25 L=0.04 mol·L-1。]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5.Fe3O4化学式可以写成O4。A是一种名为GR-Ⅱ(绿锈,简称GR)的物质,其制取过程如下:在N2保护和搅拌下,向100 mL 0.40 mol·L-1的浅绿色FeSO4溶液中加入40 mL 0.80 mol·L-1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保持通N2升温至40 ℃,将气体切换为空气。随着空气通入,悬浊体系由浅绿色变深,形成蓝绿色沉淀A。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OH)1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H)12(SO4)的摩尔质量为636 g·mol-1B.实验室中配制反应中的溶液至少需要NaOH固体1.28 g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每生成(OH)12(SO4)转移1 mol 电子BD (OH)1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6,则摩尔质量为636 g·mol-1,A正确;该反应中需要40 mL 0.80 mol·L-1的NaOH溶液,实验室中没有40 mL的容量瓶,需用50 mL容量瓶配制,所以需要NaOH固体应大于1.28 g,B错误;该反应中1 mol O2参加反应,得到4 mol电子,有2 mol Fe2+和2 mol Fe(OH)2各失去2 mol电子,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C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OH)12(SO4)有0.5 mol O2参加反应,则转移4×0.5 mol=2 mol电子,D错误。]6.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25 ℃时,a g该晶体能够溶于b g水中形成V mL饱和溶液,此时溶质为R。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C.25 ℃时R的溶解度为 gD.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b)∶(a-)A [该溶液中m(R)= g,溶液总质量为(a+b) g,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A错误;该溶液中n(R)=n(R·nH2O)= mo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mol·L-1,B正确;该溶液中m(H2O)=(a×+b) g,m(R)= g,设R的溶解度为S,则100 g∶S=(a×+b) g∶ g,解得S= g,C正确;结合C项分析可知该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a×+b)∶=(+b)∶(a-),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9分)7.(9分)(1)在质量分数为28%的KOH水溶液中,OH-与H2O数目之比是________。(2分)(2)由硫酸钾、硫酸铁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 mol·L-1,c(Fe3+)==0.6 mol·L-1,则c(K+)为________。(1分)(3)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溶液,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生成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消耗三种盐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2分)(4)某状况下a L氨(此时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形成b mL氨的水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则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表示为______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4分)[解析] (1)假设溶液质量为100 g,则KOH的质量=100 g×28%=28 g,故水的质量=100 g-28 g=72 g,故KOH的物质的量==0.5 mol、水的物质的量==4 mol,故溶液中OH-与H2O数目之比=0.5 mol∶4 mol=1∶8。(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K+)+c(H+)+3c(Fe3+)=,则:c(K+)+0.1 mol·L-1+3×0.3 mol·L-1=,解得c(K+)=0.2 mol·L-1。(3)相同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生成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设NaCl、MgCl2、AlCl3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1 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则n(NaCl)=3 mol、n(MgCl2)==1 mol、n(AlCl3)== mol,再根据V=可知,溶液浓度相等,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V(NaCl)∶V(MgCl2)∶V(AlCl3)=3 mol∶1 mol∶ mol=9∶3∶1。(4)某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则该状况下a L氨的物质的量== mol,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形成b mL氨的水溶液,则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则溶液质量=bρ g,氨的质量= mol×17 g·mol-1= g,则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00%=%。[答案] (1)1∶8 (2)0.2 mol·L-1 (3)9∶3∶1 (4) %8.(10分)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2分)(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分)(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②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6分)[解析] (1)n(混合气体)=8.96 L÷22.4 L·mol-1=0.4 mo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 g÷0.4 mol=36 g·mol-1。(2)1个CO、CO2中都含1个碳原子,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碳原子数为0.4NA。(3)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被吸收,通过浓硫酸时H2O(g)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根据题意可列式:n(CO)+n(CO2)=0.4 mol,28 g·mol-1× n(CO)+44 g·mol-1×n(CO2)=14.4 g,解得n(CO)=0.2 mol,n(CO2)=0.2 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 g,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CO的体积为=4.48 L。1个CO中含14个电子,则气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4=2.8 mol,电子数为2.8NA。[答案] (1)36 g·mol-1 (2)0.4NA(3)①5.6 g ②4.48 L ③2.8NA12 / 1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素养 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相关简单计算。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1.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应用是高考中的经典题型,常为正误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及NA与物质的关系。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2.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常见“陷阱”(1)陷阱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下,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不能用进行计算。(2)陷阱二:物质状态。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水、酒精、三氧化硫等),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3)陷阱三: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多原子分子(如O3等)。(4)陷阱四:粒子种类。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02×1022个H2SO4分子中含H原子2NA个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C.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之比为7∶4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B.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C.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 L (标准状况)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标准状况下,80 g SO3中含3NA个氧原子,体积约为22.4 L考点二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计算的基本公式:c==(2)计算的基本类型和方法:①已知溶质的质量②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1)换算公式:cB= mol·L-1。M:溶质B的摩尔质量;ρ:溶液密度(g·mL-1)。(2)推导方法:设溶液体积为1 L,则cB===mol·L-1。3.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c(浓)·V(浓)=c(稀)·V(稀),m(浓)·ω(浓)=m(稀)·ω(稀)。(2)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不变。c1·V1+c2·V2=c(混)·V(混),m1·ω1+m2·ω2=m(混)·ω(混)。注意:无特别指明时,V(混)≠V1+V2;V(混)=,但溶液的质量守恒:m(混)=m1+m2。1.常温下,向0.25 mol·L-1的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SO4溶液的体积为25 mLB.b点时溶液中的浓度约为0.125 mol·L-1C.d点时溶液中c(OH-)=0.05 mol·L-1D.溶液的导电能力:c2.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M可表示为B.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C.溶液的质量分数ω可表示为D.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1.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包装说明如下:净含量:500 mL密度:1.19 g·cm-3主要成分:25% NaClO使用方法:稀释至100倍(体积比)后使用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4.0 mol·L-1B.实验室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8.75 gC.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稀释后的溶液中c(NaClO)约为0.04 mol·L-1D.要使一瓶该“84”消毒液完全变质生成NaHCO3,需要吸收标准状况下44.8 L CO2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3NAB.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C.0.1 mol FeCl3完全转化成Fe(OH)3胶体后胶粒数小于0.1NAD.0.15 mol·L-1K2CO3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0.3NA3.在环保、化工行业有一种溶质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体积浓度,用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来表示,单位为g·m-3或g·L-1。现有一种20 ℃时的饱和CuSO4溶液,密度为1.2 g·cm-3,质量—体积浓度为200 g·L-1,则对此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B.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C.在20 ℃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 gD.在20 ℃时,把200 g CuSO4·5H2O溶解于1 L水中不能得到饱和溶液4.Ⅰ.根据下列各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氢氧根离子,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是________。(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Ⅱ.常温下,10.0 mL 1.0 mol·L-1的H2SO4(aq),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蒸发浓缩,使溶液的体积变为2.5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阶段提升课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学生版).docx 第二章 阶段提升课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