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当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当我们沉浸于文学的美妙,可曾想过那些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奖励着在诸多领域为人类贡献卓越的佼佼者。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去了解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同走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导入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导入学习目标了解消息的历史背景,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学习新闻的 “倒金字塔” 结构。 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感受诺贝尔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体会作者对获奖者的赞美之情。探究新知——诺贝尔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 年 10 月 21 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 355 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 20 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他将毕生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1896 年 12 月 10 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探究新知——诺贝尔奖的设立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 1895 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 “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 的人士。1968 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会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探究新知——作者简介路透社是世界著名的新闻通讯社之一,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创办。路透社以报道及时、语言简洁、内容真实著称,是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由路透社记者撰写,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探究新知——创作背景本文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此时,诺贝尔奖刚刚设立不久,是根据瑞典化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国际性奖项。文章创作于新闻事件发生当天,属于即时报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探究新知——文体知识新闻新闻是一种以简洁、客观、真实为特点的文体,用于迅速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其语言简明扼要,内容真实可信,注重时效性和客观性。预习检查读一读威巨嘱卓仲款世发有成就yí遗nuó挪bō拨bān颁shèn渗é额zhòng裁shì逝zhuó透预习检查多音字( )( )yí遗遗嘱遗之千金wèi( )( )当当然当铺dānɡdànɡ预习检查词语解释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建树:建立的功绩。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整体感知——文题解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即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这一重要事件。标题简洁明了,准确传达了新闻的主题,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朗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导语、主体、背景。第4段。导语:第1段。主体:第2、3段。背景: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导语: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核心内容:简要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以及颁奖依据(诺贝尔遗嘱)。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主体: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瑞士的迪南(和平奖),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主体: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详细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以及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背景: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 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 5 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诺贝尔奖的运作机制,体现了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整体感知——结构思路第一部分(导语):简要交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和主办方。第二部分(主体):详细介绍本届诺贝尔奖各奖项的获得者及其主要成就。第三部分(背景补充):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资金来源和评奖机制。整体感知——行文线索本文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事件为主线,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展开叙述,依次介绍颁奖情况、获奖者信息、奖项设立背景等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事件全貌。整体感知——问题探究首届诺贝尔奖是在什么时间、地点颁发的?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颁发。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诺贝尔奖是根据谁的遗嘱设立的?设立该奖项的目的是什么?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是奖励在过去一年中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整体感知——问题探究首届诺贝尔奖的五个奖项分别颁给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贡献是什么?物理学奖:德国的伦琴,发现了X射线;化学奖:荷兰的范托夫,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的贝林,研究血清疗法卓有成就;文学奖:法国的普吕多姆,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和平奖:瑞士的迪南(红十字会创始人)和法国的帕西(建立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是什么?由哪些机构负责颁发?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于诺贝尔留下的巨额遗产,由瑞典的三个机构和挪威的一个机构负责颁发。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哪个机构?诺贝尔基金会的职责是什么?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基金会是奖金资金的合法拥有者,负责管理资金的投资,但不参与评奖工作。整体感知——问题探究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自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对于资金来源的疑问。 特别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避免资金管理等因素影响评奖结果,确保奖项是根据对人类的贡献来评定的。精读细研——语言赏析请分析“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事件,引出下文对获奖者及颁奖相关事宜介绍。精读细研——语言赏析分析“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射线。”这句话的表述特点。简洁明了介绍获奖者及获奖理由。能快速让读者了解关键信息,不啰嗦。精读细研——语言赏析请分析“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中“卓有成就”一词的作用。换成“有一些成绩”行不行,为什么?突出贝林在相关研究的突出贡献。不行,“卓有成就”程度更深,更能体现贡献之大。精读细研——语言赏析分析“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这句话对普吕多姆的介绍方式。这种介绍方式让你对普吕多姆有怎样清晰认识?通过点明奖项及在诗歌创作方面成果来介绍。清楚知道他因诗歌创作成果获文学奖。精读细研——手法探究这篇课文是一则消息,消息一般有什么写作特点呢?咱们分组讨论下,然后每组派代表说说。消息一般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等特点。列举真实的获奖者、获奖理由等体现真实性。精读细研——手法探究文中在介绍获奖者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分组探讨并说说理由。采用了列举的手法,依次介绍不同奖项的获奖者及成就。条理清晰,能全面且清楚展示各奖项情况。精读细研——手法探究本则消息按什么顺序记叙?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按照 “倒金字塔” 结构,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 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新闻背景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则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即可,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精读细研——手法探究【小结】语言特色:简洁明了,准确传达关键信息。写作手法:运用列举手法介绍获奖者,体现消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特点。精读细研——情感主旨了解了这些获奖者的成就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下,然后选代表发言哦。觉得这些获奖者很了不起,为人类发展贡献大。他们努力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争取为社会做贡献。精读细研——情感主旨【小结】通过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作者传达出对获奖者的敬重之情以及对这一重要事件的重视,也让读者感受到这些杰出人物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人们努力进取,争取有所作为。拓展延伸——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扎根于中国乡土文化,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屠呦呦:2015 年 10 月 5 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拓展延伸——诺贝尔奖的意义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通过对杰出人士的表彰,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平事业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诺贝尔奖跨越国界,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汇聚在一起,促进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堂总结——本课要点了解新闻体裁,本文是消息,结构包含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等。掌握诺贝尔奖相关知识,包括奖项设置、颁奖机构及遗嘱内容。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课堂总结——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总括全文主体背景准确翔实背景介绍颁奖部门和奖项获奖者及其贡献资金及来源课堂检测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颁发( ) 挪威( ) 巨额( )bānnuóé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嘱 瑞典 仲裁 基金B.射线 卓越 贡献 协会C.机构 拔款 授奖 逝世D.图案 评定 粉碎 安慰C课堂检测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美联社的这则消息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C.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D.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选择一位你最感兴趣的,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介绍短文。 课后作业示例:屠呦呦:青蒿济世,诺奖留名屠呦呦,这位中国药学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科学的执着,在疟疾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 年 10 月 5 日,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为首位获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疟疾肆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屠呦呦临危受命,投身抗疟研究。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她带领团队查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历经无数次失败,筛选了上百种中药,最终发现青蒿素。这一药物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屠呦呦用她的坚持与智慧,诠释了科研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科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