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
3 团团圆圆过中秋
《这样过中秋》第1课时
第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及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 政治认同: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观念的形成。
├── 健全人格:在感受节日氛围中,培养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格品质。
└── 责任意识:体会中秋节团圆、思念的内涵,培养对家庭、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体会古诗词中咏月思亲的情感,积累相关诗句。
└──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秋节团圆、思念的意义,将其内化为对家庭和亲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传承和弘扬中秋节文化。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农历的
哪一天吗?今年的中秋节又是阳历
的哪一天?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今年的公历10月6日是农历八月十五。
恰好是国庆放假期间。
活动一:中秋的来源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等,节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源于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 。在古代,日月的正常运行被视为宇宙和谐的保证,古人重视对日月的祭祀,形成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宗教礼俗。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相继仿效,这种祭月、拜月的习俗逐步传到民间 。最初祭月节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
二、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历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 “中秋” 这天作为节日 。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中秋” 即秋天中间的意思,中秋节可能是古人 “秋报” 习俗流传下来的结果。
三、与月亮崇拜及神话传说相关: 1.嫦娥奔月:远古时后羿射下九日,为民造福,他的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吞药奔月。后羿和百姓摆上香案遥祭嫦娥,此后,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2.唐明皇赏月游月宫:唐代《开元遗事》记载,中秋夜唐明皇携杨贵妃在月下游玩,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唐明皇每年此时必赏月,百姓效仿,久而久之形成传统 。
“中秋”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当时并非指中秋节,而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从历史沿革来看,魏晋时期有中秋赏月的文字记载,不过并不普遍 。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笔记小说骤然增多, “中秋” 一词被人们普遍使用,赏月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中秋节初步形成,《唐书 太宗记》中就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宋朝时,中秋节开始盛行,出现全民狂欢的盛况,人们也更加重视家人团圆 。至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且中秋活动从以赏月为核心逐步演变为拜月,亲友间互送月饼、重视家庭团圆等习俗也更加突出 。
活动二:中秋习俗我知道
同学们观察四幅图并分组讨论:图中展示了哪些习俗?
吃月饼
赏灯猜谜
点亮灯笼祈福
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
一、吃特色时令食物
除了月饼,不同地区会在中秋食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时令美食,既应和中秋节气,也蕴含美好寓意: 1.吃芋头(广东潮汕、福建等地):潮汕地区有 “中秋食芋头,好运连连头” 的说法。中秋前后芋头成熟,口感软糯香甜,人们认为吃芋头能辟邪消灾,也象征 “团团圆圆”(芋头多生长在土里,果实呈团块状)。有些家庭还会将芋头与月饼、水果一同摆上祭月的香案,作为献给月神的祭品。 2.吃菱角(江南地区):中秋时节正是菱角成熟的旺季,江南水乡的人们会在中秋吃菱角。菱角外形圆润,剥壳后果肉洁白,象征 “聪明伶俐”(民间有 “吃菱角能让人变聪明” 的说法),也寓意 “团圆”,家人围坐分享菱角,增添节日的温馨感。 3.吃桂花食品(全国多地):中秋恰逢桂花开,桂花香气浓郁,人们会用桂花制作各种美食,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等。桂花象征 “吉祥美好”,吃桂花食品既能品尝时令美味,也借桂花的香气传递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尤其在江南地区,桂花食品是中秋餐桌上的常见选择。
二、 祈愿与祈福类习俗
1.走月亮(江苏、浙江等地):又称 “踏月”“游月”,是江南地区中秋的传统习俗。中秋夜晚,女子们会结伴走出家门,沿着河边、湖边或街巷漫步赏月,有的还会手持花灯,一边走一边欣赏月色,祈求月神保佑自己健康、幸福。在苏州,“走月亮” 还有特殊的讲究 —— 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寓意 “过桥祈福,消灾免难”。 2.中秋祭兔儿爷(北京地区):兔儿爷是北京中秋特有的民俗符号,相传是月宫中玉兔的化身。旧时北京,每到中秋,家家户户会供奉兔儿爷:兔儿爷造型多样,有的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如捣药杵),有的端坐案前、神态威严,通常用泥土烧制而成。人们认为兔儿爷能保佑家人平安,尤其是儿童,会把兔儿爷当作玩具或吉祥物,中秋过后也会珍藏起来,寄托对健康、顺遂的祈愿。 3.挂灯求子(福建建宁等地):在福建建宁,中秋有 “挂灯求子” 的习俗。中秋夜,已婚未育的女子会在自家屋檐下或庭院中悬挂特制的花灯(多为红色,象征喜庆),并对着月亮祈祷,希望月神能赐下子嗣。花灯的样式多为圆形或莲花形,寓意 “圆满”“多子多福”,是当地独特的祈愿方式。
三、 儿童专属习俗
1.玩兔儿爷(北京、天津等地):除了供奉兔儿爷,儿童还会把玩小型的兔儿爷玩具。这些兔儿爷玩具做工精致,有的还能活动(如手臂可摆动、头部可转动),孩子们会拿着兔儿爷互相玩耍、攀比,兔儿爷成为中秋期间儿童最喜爱的 “节日伙伴”,也让节日充满童真童趣。
2.提灯笼游街(南方多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中秋夜儿童会提着自制或购买的小灯笼(如兔仔灯、杨桃灯、莲花灯等),在街巷里奔跑、游逛。灯笼多为纸质,里面点上蜡烛或 LED 灯,灯光透过灯笼纸映出可爱的图案,孩子们一边提灯一边唱歌、说笑,热闹非凡,既感受节日的欢乐,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许多灯笼是儿童和家长一起制作的)。
四、 地方特色民俗活动
1.放孔明灯(南方多地、台湾地区):中秋夜,人们会制作孔明灯(又称 “天灯”),在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如 “家人平安”“学业进步”“丰收顺遂” 等),然后点燃灯内的燃料,让孔明灯随风升起,飞向夜空。人们认为,孔明灯飞得越高、越远,愿望就越容易实现,漆黑的夜空中,一盏盏升空的孔明灯如同繁星,成为中秋独特的景观。不过,现在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地区已限制或禁止燃放孔明灯,更多时候人们会以环保、安全的方式(如电子孔明灯)替代。
2.中秋博饼(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这是闽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中秋习俗,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与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缓解士兵思乡之情有关。博饼使用 “会饼”(一套由大小不同的月饼组成的饼,共 63 块,分为状元饼、对堂饼、三红饼、四进饼、二举饼、一秀饼)和骰子,参与者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对应不同的饼,最终赢取 “状元饼” 者为最大赢家。博饼不仅是一种游戏,更象征 “好运”,家人、朋友或同事围坐博饼,欢声笑语中传递团圆与欢乐,如今已成为闽南地区中秋不可或缺的活动。
小结:中秋节习俗多样,但都寄托了“团圆美好”的愿望。
活动三:古诗词里的中秋情
朗读《静夜思》
提问:“诗人为什么望着月亮会想家?中秋的月亮让你想到什么?”
拓展联想:用一句话表达“我想对月亮说……”。
古代交通不便、通信隔绝,人们与家人分离后,往往只能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思念 —— 而月亮不分地域、无论昼夜(夜晚可见),无论诗人在天涯海角,抬头望见的都是同一轮明月。
至于中秋的月亮,它让我想到的是 “具体的温暖”:是小时候趴在奶奶膝头,听她讲 “嫦娥奔月” 的故事时,洒在庭院里的柔和月光;是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切开月饼时,月饼碎屑落在月光下的细碎影子;是爸爸用手机给远方的姑姑视频,镜头里同时出现两家的月亮,姑姑说 “咱们看的是同一个圆” 时的笑声。它不只是天上的光,更是把分散的人、零散的回忆,轻轻 “拢” 在一起的温柔符号。
宋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把酒问月,既流露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眷恋人间生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富含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则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课堂活动
开展 “中秋心愿卡” 制作活动。学生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心中的中秋景象,或者写下对家人、朋友的中秋祝福。完成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心愿卡。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中秋节,知道了它在农历八月十五,了解了很多有趣的习俗,还欣赏了咏月思亲的古诗词。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希望同学们都能和家人团团圆圆,也能把中秋节的文化好好传承下去。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吃月饼、赏灯、祈福……
情感:团圆、思乡、文化传承
古诗:《静夜思》——月是故乡明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 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中秋,参与至少一项中秋节习俗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并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中秋的知识。
2. 收集更多咏月的古诗词,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