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编者按】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理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2023·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命题解读】命题 立意 该题选取黄河上、中游水循环的图文材料为命题情境,综合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 探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该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对应教材P41~44内容素养 体现 区域 认知 抓住图中黄河中上游的地理位置、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理清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和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 思维 根据图中黄土高原、太行山、海洋与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对水循环的影响【思路点拨】(1)图文材料→黄河中游南部汇流较多,水量较大→径流深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考虑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取用水量不断增大→径流深度逐年变低。(2)材料显示→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会形成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太行山西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距离海洋较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相对较少。(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灌溉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1.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砂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砂质土壤利于下渗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持 续时间 降水持续时间越长,越利于下渗(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较多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使地下水位抬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植物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二、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对于水循环的考查,多以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命题背景,我们可借助水循环示意图,分析这些现象的主要环节,并探究其成因。1.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不易下渗等多个条件作用下,土壤过度潮湿会形成沼泽湿地。如图所示: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内流河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流量普遍较小;河流流经沙漠等干旱地区时,下渗严重;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大,再加上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河流水量会大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如下图所示:3.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一些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地表。由于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如下图所示:4.城市内涝的成因城市建设使地表植被减少,地面硬化,降水时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城市内涝。如下图所示:位于西亚的约旦河流域降水稀少,当地人修建地下水坝,借助地下由砾卵层组成的天然空间存储地下水,形成地下水库。下图示意约旦河东侧沿32°N的地质剖面(局部)。据此完成1~2题。1.当地修建地下水坝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2.该地区地下水库可以( )A.调节地表水的空间分布B.加快地下水的更新速度C.增加地表水的蒸发D.方便存储利用地下水湖南省紫鹊界水稻梯田分布在海拔500~1 200 m的山坡上,这里最高山峰海拔约1 500 m,山体岩石渗透性差,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较厚。该地人们世代耕作,即使在农闲的冬季,也是水满田畴。研究发现,这里虽然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下图)是紫鹊界旱涝保收的根源。据此完成3~4题。3.当地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中( )A.岩石使渗漏量减少B.梯田使地表径流量增加C.土层使储水量减小D.森林减少了水分的蒸发4.当地冬季水满田畴的目的是( )A.增加蒸发 B.涵养水源C.防御寒潮 D.保护耕地7 / 7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编者按】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理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2023·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命题解读】命题 立意 该题选取黄河上、中游水循环的图文材料为命题情境,综合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 探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该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对应教材P41~44内容素养 体现 区域 认知 抓住图中黄河中上游的地理位置、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理清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和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 思维 根据图中黄土高原、太行山、海洋与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对水循环的影响【思路点拨】(1)图文材料→黄河中游南部汇流较多,水量较大→径流深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考虑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取用水量不断增大→径流深度逐年变低。(2)材料显示→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会形成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太行山西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距离海洋较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相对较少。(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灌溉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答案] (1)南高北低 农业活动;采矿;生活取水。(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后易下渗,蒸发量小,再降水量小;太行山西侧,坡度较大,下渗少,加之植被覆盖度高,蒸发(蒸腾)量大,再降水量大。(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可以增加黄河中上游径流量,增加灌溉水源,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灌溉增多使流域蒸发量增大,提升再降水,可降低种植业灌溉频率。或不赞同。黄河中上游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量大;过度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加,次生盐碱化加剧,土地退化,种植业减产。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1.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砂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砂质土壤利于下渗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降水持 续时间 降水持续时间越长,越利于下渗(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较多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使地下水位抬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植物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二、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对于水循环的考查,多以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命题背景,我们可借助水循环示意图,分析这些现象的主要环节,并探究其成因。1.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不易下渗等多个条件作用下,土壤过度潮湿会形成沼泽湿地。如图所示: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内流河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流量普遍较小;河流流经沙漠等干旱地区时,下渗严重;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大,再加上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河流水量会大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如下图所示:3.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一些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地表。由于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如下图所示:4.城市内涝的成因城市建设使地表植被减少,地面硬化,降水时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城市内涝。如下图所示:位于西亚的约旦河流域降水稀少,当地人修建地下水坝,借助地下由砾卵层组成的天然空间存储地下水,形成地下水库。下图示意约旦河东侧沿32°N的地质剖面(局部)。据此完成1~2题。1.当地修建地下水坝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2.该地区地下水库可以( )A.调节地表水的空间分布B.加快地下水的更新速度C.增加地表水的蒸发D.方便存储利用地下水1.D 2.D [第1题,由图可知,地下水坝阻拦的是砾卵层中的地下水,即地下径流,D正确;并没有直接拦截降水和地表径流,并且降水和地表径流已经在砾卵层下渗,所以A、B、C错误。第2题,地下水库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利于存储地下水,D正确;并没有改变地表水的空间分布,而是增加下渗并加以利用,A错误;拦截导致地下水的流动停止,减慢了地下水的更新速度,B错误;地表水渗入砾卵层,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C错误。]湖南省紫鹊界水稻梯田分布在海拔500~1 200 m的山坡上,这里最高山峰海拔约1 500 m,山体岩石渗透性差,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较厚。该地人们世代耕作,即使在农闲的冬季,也是水满田畴。研究发现,这里虽然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下图)是紫鹊界旱涝保收的根源。据此完成3~4题。3.当地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中( )A.岩石使渗漏量减少B.梯田使地表径流量增加C.土层使储水量减小D.森林减少了水分的蒸发4.当地冬季水满田畴的目的是( )A.增加蒸发 B.涵养水源C.防御寒潮 D.保护耕地3.A 4.D [第3题,结合材料“山体岩石渗透性差”可知,当地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中山体岩石使渗漏量减少,A正确;由材料“这里虽然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是紫鹊界旱涝保收的根源”可知,梯田改变了地表形态,降低了坡度,使地表径流量减少,B错误;当地土层较厚,涵养水源能力较强,使土层储水量增加,C错误;森林增加了植物蒸腾,且因涵养水源,使水分滞留,有可能会增加水分的蒸发,D错误。第4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水满田畴不是为了增加蒸发,A错误;水田里灌满水与涵养水源关系不大,B错误;冬季是农闲时,不用防御寒潮,C错误;冬季水满田畴主要是防止农田开裂,农田开裂会影响来年保水功能,因此当地冬季水满田畴的目的是保护耕地,D正确。]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第二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11 第二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