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1.结合材料,识别常见的河流地貌。2.结合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区。3.结合实例,理解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澜沧江—湄公河概述1.源地:发源于青海省______山,在我国境内称为______。2.流经地区: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称____河,流经____、老挝、泰国、柬埔寨和____等国,最后注入南海。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位置 地貌景观 成因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____的河谷 地形________,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__”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__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______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____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____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__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______ 河流会自动________,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____河口段 入海口处 ______ 流速____,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道凹岸侵蚀是因为离心力。 ( )2.自动裁弯取直是凹岸侵蚀的结果。 ( )3.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山区。 ( )4.澜沧江和湄公河是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两条河流。 ( )5.湄公河三角洲是泰国最富庶的地区。 ( )河流侵蚀地貌材料一 2024年7月,去四川南充研学旅行的某高中学生发现嘉陵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359°的巨大曲流,滩险流急,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材料二 下图示意青居曲流位置与地形。问题1 (区域认知)试说明青居嵌入式曲流的形成过程。问题2 (地理实践力)甲组同学在A、B两点间通过观察和测量河道与水流状况,初步绘制了河曲弯道环流示意图(下图)。请你完成后续绘图工作(提示: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A、B,并用箭头绘出河流剖面上的水流方向)。问题3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青居镇和曲水镇的居民往返两地均可坐船,为了体验这一意境,请你为研学小组设计合理的乘船起止点和行进方向。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的侵蚀作用(1)三种侵蚀形式及其成因的差异形式 概念 时段 坡度 流速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发育初期 大 快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河谷发育初期 大 快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谷发育中后期 小 慢(2)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差异1.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③时期河谷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C D河流堆积地貌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问题1 (综合思维)“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为什么?问题2 (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问题3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根据诗句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1.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地貌类型 形成过程 示意图冲积扇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河流到达入海(湖)口时,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浪(湖水)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2.河流的凹岸和凸岸(1)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3)河流凹岸、凸岸的应用2.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1)形成甲、乙所示地貌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2)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 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 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河流地貌主要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大类。 2.“V”形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3.曲流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牛轭湖是河流自动裁弯取直后留下的废弃弯道,形似弯月。 5.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题组1 河流侵蚀地貌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A BC D2.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别对应(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3.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题组2 河流堆积地貌读下面两幅图,完成4~6题。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③④6.关于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教学活动点拨]教材P74活动提示:结合图3-3-5,用笔画出冲积扇的大致范围。一般情况下,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扇顶坡度较大,扇中坡度锐减,扇缘地段地势展平。不同方向的坡度也有差异。教材P76活动1.提示: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形特点是平面形状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河流岔流多,主要由细颗粒泥沙组成,土质肥沃。湄公河进入三角洲后,先在柬埔寨境内分为前江与后江两支,后在越南境内再分成六支,由于河中沙洲分隔,共计有九个河口入海,故名九龙江。2.提示:上中游修建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主要有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等。不利影响主要有使河流携带至下游的入海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减缓;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3.提示:图3-3-9中,荆江河段多曲流和牛轭湖,长江入海口处形成面积巨大的长江三角洲,三峡属于典型的“V”形峡谷,长江第一弯是“V”形谷。故对应的地貌位置依次为荆江河段(C)、长江三角洲(D)、三峡(B)、长江第一弯(A)。10 / 10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1.结合材料,识别常见的河流地貌。2.结合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区。3.结合实例,理解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澜沧江—湄公河概述1.源地: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2.流经地区: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位置 地貌景观 成因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的河谷 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牛轭湖 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道凹岸侵蚀是因为离心力。 ( )2.自动裁弯取直是凹岸侵蚀的结果。 ( )3.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山区。 ( )4.澜沧江和湄公河是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两条河流。 ( )5.湄公河三角洲是泰国最富庶的地区。 ( )提示:1.√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2.√ 在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3.× 在地形平坦地区,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道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因此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地形平坦的地区。4.× 澜沧江和湄公河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5.× 湄公河三角洲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区。河流侵蚀地貌材料一 2024年7月,去四川南充研学旅行的某高中学生发现嘉陵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359°的巨大曲流,滩险流急,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材料二 下图示意青居曲流位置与地形。问题1 (区域认知)试说明青居嵌入式曲流的形成过程。提示:古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青居镇附近,遇到丘陵阻挡,向西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绕过丘陵形成“Ω”状河曲;后来地壳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由于岩层岩性较软,形成两岸壁立的嵌入式河曲。问题2 (地理实践力)甲组同学在A、B两点间通过观察和测量河道与水流状况,初步绘制了河曲弯道环流示意图(下图)。请你完成后续绘图工作(提示: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A、B,并用箭头绘出河流剖面上的水流方向)。提示:如下图所示:问题3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青居镇和曲水镇的居民往返两地均可坐船,为了体验这一意境,请你为研学小组设计合理的乘船起止点和行进方向。提示:从青居镇去曲水镇:码头乙上船,顺流至码头甲下船。从曲水镇回青居镇:码头甲上船,顺流至码头丙下船。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的侵蚀作用(1)三种侵蚀形式及其成因的差异形式 概念 时段 坡度 流速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发育初期 大 快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河谷发育初期 大 快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谷发育中后期 小 慢(2)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差异1.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③时期河谷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C D(1)C (2)D [第(1)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水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U”形;图中①阶段河流出现河湾,但弯曲度小,②阶段河湾的弯曲度大,说明①②阶段位于河谷中游,①阶段早于②阶段;③阶段为“V”形谷,在河谷上游山区,河谷发育最不成熟,发育最早;④阶段为“U”形谷,在河谷下游,发育最成熟,是最后形成的,所以按照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③①②④。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阶段为“V”形谷,在河谷上游山区,河谷发育最不成熟,发育最早,四个选项中D选项为“V”形谷。]河流堆积地貌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问题1 (综合思维)“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为什么?提示:凸岸。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问题2 (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提示: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中下游。问题3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根据诗句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提示:凸岸一侧以流水堆积为主,有大面积平坦的土地,且土壤肥沃,可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一侧以流水侵蚀为主,河道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建码头。1.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地貌类型 形成过程 示意图冲积扇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河流到达入海(湖)口时,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浪(湖水)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2.河流的凹岸和凸岸(1)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3)河流凹岸、凸岸的应用2.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1)形成甲、乙所示地貌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2)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 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 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乙为三角洲,其形成的共同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第(2)题,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③④正确。]1.河流地貌主要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大类。 2.“V”形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3.曲流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牛轭湖是河流自动裁弯取直后留下的废弃弯道,形似弯月。 5.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题组1 河流侵蚀地貌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A BC D2.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别对应(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3.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1.C 2.B 3.D [第1题,M地海拔5 000 m以上,可能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地貌。图中A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C为冰斗,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为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第2题,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下蚀作用较强,河谷较深,且泥沙淤积较少;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变缓,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泥沙沉积导致河谷淤积变浅。故O地河谷对应③,P地河谷对应②,Q地河谷对应①。第3题,O地位于河流上游,其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多洪涝灾害,故将聚落布局于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临近河谷,方便取水,便于农耕,获取燃料并非主要原因。]题组2 河流堆积地貌读下面两幅图,完成4~6题。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③④6.关于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4.D 5.C 6.C [第4题,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水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水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侵蚀;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且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带至凸岸,因凸岸水流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所以图示河流地貌中的边滩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而较陡的河岸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①④正确;河曲的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关系不大,②③错误。第5题,读图可知,乙图中P岸有沉积物,位于河流堆积一侧,是凸岸,而T岸较陡,为侵蚀岸,是凹岸。甲图中的①③处的T岸为凹岸,P岸为凸岸。因此,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①③,C正确,A、B、D错误。第6题,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A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正确;从上游到下游,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错误。][教学活动点拨]教材P74活动提示:结合图3-3-5,用笔画出冲积扇的大致范围。一般情况下,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扇顶坡度较大,扇中坡度锐减,扇缘地段地势展平。不同方向的坡度也有差异。教材P76活动1.提示: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形特点是平面形状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河流岔流多,主要由细颗粒泥沙组成,土质肥沃。湄公河进入三角洲后,先在柬埔寨境内分为前江与后江两支,后在越南境内再分成六支,由于河中沙洲分隔,共计有九个河口入海,故名九龙江。2.提示:上中游修建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主要有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等。不利影响主要有使河流携带至下游的入海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减缓;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3.提示:图3-3-9中,荆江河段多曲流和牛轭湖,长江入海口处形成面积巨大的长江三角洲,三峡属于典型的“V”形峡谷,长江第一弯是“V”形谷。故对应的地貌位置依次为荆江河段(C)、长江三角洲(D)、三峡(B)、长江第一弯(A)。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如图)。据此完成1~2题。1.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2.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 )A.地形平坦 B.气温较低C.海拔较高 D.降水丰富1.D 2.A [第1题,沱沱河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与河流流水作用有关,D正确;该地貌与流水作用有关,受风力作用小,A错误;该地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远离海洋,与海水作用无关,B错误;冰川作用主要形成U形谷等冰蚀地貌,C错误。第2题,辫状水系形成过程:洪水期时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展宽时,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消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交织如辫的河道,故辫状水系应出现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A正确。]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后流速急剧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沉积物沿着流水移动方向不断堆积的结果,泥沙随着流水的作用发生垂直和水平分选,颗粒表现有粗细之分。下图为法国罗讷河流域图。据此完成3~4题。3.罗讷河下游地区,沉积物颗粒粒径东侧比西侧明显偏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东侧支流较西侧多B.东侧位于河流右岸C.东侧地形坡度大D.东侧植被覆盖率高4.当河口三角洲表层泥沙由河口向外颗粒粒径逐渐增大时,对应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C 4.B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河流东侧为山地,西侧为平原。由于东侧地形坡度大,西侧地形坡度小,东侧坡面径流注入河流时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粒径更大,而西侧地形坡度小,坡面径流流速慢,沉积物颗粒粒径小,C正确;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与支流的多少无关,A错误;罗讷河注入地中海,说明罗讷河自北向南流,所以河流东侧为河流左岸,B错误;植被覆盖率高,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会更小,沉积物颗粒粒径应比西侧小,D错误。第4题,河口处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作用和海浪作用。罗讷河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为雨季,故冬季河水水位高于海平面,河口流水自陆地流向海洋,泥沙颗粒粒径由陆地向海洋逐渐变小;夏季正好相反,河流枯水期时海水倒灌,海浪堆积作用比流水堆积作用强,故泥沙颗粒粒径由河口向外逐渐增大。故选B。]在河海交汇处,流水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着海岸地貌。下图为我国最大冲积岛——崇明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一年中岛屿东侧单位距离等深线最密集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6.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的是( )①中上游建设水利设施 ②上游陡坡开荒③中上游引水灌溉 ④矿产资源开采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D 6.A [第5题,崇明岛是流水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的,岛屿东侧受河流堆积作用与海浪侵蚀作用共同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并且较为集中,河流含沙量较大,因此夏季河流泥沙堆积量较多,所以岛屿东侧坡度较缓,等深线较稀疏,B错误。而冬季降水少,所以河流含沙量少,泥沙堆积量较少,因此冬季岛屿东侧受海水侵蚀作用更强,坡度较陡,等深线最为密集,D正确,A、C错误。第6题,由于崇明岛是流水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的,当流水堆积作用强于海浪侵蚀作用时,崇明岛的面积会逐渐增加。中上游建设水利设施会起到阻挡泥沙的作用,降低河流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作用减弱,使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①正确。上游陡坡开荒与矿产资源开采会破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使崇明岛的面积增加加快,②④错误。从中上游引水灌溉会减少河流水量,从而减小河流输沙量,使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③正确。]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7.牛轭湖形成的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8.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牛轭湖在山区较多B.牛轭湖湖水较深C.与流水侵蚀无关D.水质一般较差7.B 8.D [第7题,据材料可知,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形成过程对应为②④③①。第8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较浅,B错误;由于在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的共同作用下,河道变得非常弯曲,最后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牛轭湖,因此与流水侵蚀有关,C错误;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D正确;一般形成于地势平缓地区,A错误。]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北风。湖北岸发育许多冲积扇,尤以沙柳河(落差1 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 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 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如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1)在下图中绘制出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4分)(2)说明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4分)(3)对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4分)[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被流水携带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由图可知,A地势高、B地势低,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如下图: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沙柳河比泉吉河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沉积物多,所以导致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常年盛行北风,湖北岸处于北风背风坡一侧,风速小,湖水不易起波,所以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侵蚀作用小,因此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答案] (1)原因:由A到B,随着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2)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对地表的整体侵蚀能力强,携带沉积物多;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3)处于北风背风一侧,风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侵蚀作用小。16 / 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7 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docx 17 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