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讲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讲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1.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寒暖流:与所流经海区相比,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垂直分布规律: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具体表现
4.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海水增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海水降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到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在我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哪一海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海海域。纬度低,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小;海域广,受陆地影响小,海洋性大。
[特别提醒] (1)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较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且海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程度大,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最低。
(2)太平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太平洋北部海区较封闭,受北冰洋的冷水和海冰影响小,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最高。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影响因素
(1)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
(2)寒暖流: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3)入海径流: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4.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
(1)规律
(2)具体表现
5.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描述盐度与结冰、融冰的关系。
提示: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相对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冰在融化时,含盐较高的海冰先融化,盐度较低的海冰后融化。
[特别提醒] 盐场的条件:①海滩平坦宽广;②风力强劲;③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分布:海水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面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特别提醒] 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从而造成艇毁人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
(2)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 (  )
(3)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  )
(4)低纬度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
提示:(1)√ 海水水温对全球的热量传输与交换有明显调节作用。
(2)×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3)× 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4)× 海水盐度的高低往往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状况的影响,蒸发量大的地区,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偏低。
海水的温度
海滨浴场是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表层海水温度在20 ℃以上时适宜游泳。
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3个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特点。
提示: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
提示: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家住济南的小王想利用寒假外出旅游,同时想在海滨浴场享受一下冬季游泳的乐趣。你认为他会选择哪个旅游地?理由是什么?
提示:西沙。冬季西沙表层水温仍在20 ℃以上,适合游泳。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项目 分布规律 原因
时间分布 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反之
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 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一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垂直 方向 水温表现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趋势。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称为温跃层。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特征如图所示: 温度垂直变化折线示意图 海水热导率低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实例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影响海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备;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气象灾害 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1.读国家海洋局海水温度预报图(单位:℃),完成(1)~(3) 题。
(1)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昼长   B.海水运动
C.纬度   D.海域形状
(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A (2)C (3)A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水温由南向北递减。第(2)题,我国海域水温由南向北递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第(3)题,读图可知,等温线分布最密集的海域是渤海,且该处水温具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的变化,说明渤海海域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场。江苏省盐城市,因自古以出产海盐而闻名,故取名“盐城”。
莺歌海盐场一角
问题1 (综合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不少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什么因素?
提示:海盐是依靠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了蒸发量的大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题2 (区域认知)在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较少,从气候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降水量的多少也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南方少,对晒盐有利。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认真观察该图,说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提示: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 大小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较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较高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开敞或闭塞 开敞 适中
闭塞 较高或较低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
(2)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受陆地影响小。
(3)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高,与洋流影响密切相关。
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超过40‰。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有: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①波罗的海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②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③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3)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众多,大量淡水汇入海洋,起到稀释的作用。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产盐量。
(3)气候条件: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2.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条件不一样,淡水一般水温达到零度就可以结冰,海水由于含盐度较高,冰点一般较低。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副热带海区盐度比赤道附近海区高,主要是因为赤道附近海区(  )
A.蒸发量大   B.全年多雨
C.深度较深   D.炎热干燥
(2)影响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  )
①海水温度 ②入海径流 ③海水深度 ④月球引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B (2)B [第(1)题,副热带海区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晴朗天气多,蒸发旺盛,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尽管蒸发量也大,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小。B正确。第(2)题,海水温度能够影响蒸发进而影响盐度,①正确;在大陆沿海地区,河流等淡水的注入,会影响海水盐度,②正确;表层海水盐度与海水深度基本无关,③错误;月球引力主要引起潮汐运动,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B。]
海水的密度
材料一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的关系图
问题1 (区域认知)海水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有什么规律?
提示:水平: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垂直: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逐渐增大,2 000 m以下海水密度变化不大。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深度(压力)。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三大因素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时间分布:表层海水密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3.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与盐度、温度和压力都有关系。下图示意某大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温度、盐度、密度   B.温度、密度、盐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温度、盐度
(2)下列关于该海域表层海水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30°S海水温度最高、盐度最低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
D.海水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
(1)A (2)D [第(1)题,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第(2)题,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A错误;30°S的海水温度不是最高,B错误;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水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D正确。]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3.海水温度对人类的影响: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4.海水盐度是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5.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寒暖流;河流淡水注入。 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8.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在垂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纬度海区垂向变化较大,高纬度海区垂向变化很小。
题组1 海水的温度
下图中①为某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曲线,②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水比热容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读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B.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C.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D.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1.C 2.A [第1题,图中曲线②表示的是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中显示该曲线随纬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也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C正确;海水比热容在纬度上并未有较大的差异,A错误;大气环流对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影响较小,B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的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D错误。第2题,观察曲线①可知,海水在深度1 km以下,曲线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因此水温变化不大,A正确;由于大陆架海区海水深度较浅,因此水温随深度的变化较大,B错误;图中显示随深度的增加,水温降低,C错误;图中显示该地的表层海水温度在25 ℃左右,因此不处于高纬度海区,D错误。]
题组2 海水的盐度
读某地区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海区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②两岸径流大量流入
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
④有暖流经过,盐度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图中乙海区位于河流入海口,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1月  B.3月  C.8月  D.12月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甲海区为红海海区,其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两岸几乎无河流注入;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故选D。第4题,影响乙海区盐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尼罗河的入海径流量,入海径流量越大,乙海区的盐度越小。8月是尼罗河的丰水期,入海径流量大,故选C。]
题组3 海水的密度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不同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温度
C.蒸发量   D.洋流
6.赤道海区和热带海区1 000米深度以内海水密度随深度迅速增大,主要是因为(  )
A.盐度随深度增大迅速增大
B.温度随深度增大迅速降低
C.压力随深度增大迅速增大
D.压力随深度增大迅速减小
5.B 6.B [第5题,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其中海水温度起主导作用,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B正确。第6题,1 000 m深度以内,受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迅速降低的影响,海水密度迅速增大,B正确;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A错误;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增大,但不是迅速增大,C、D错误。]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98探究
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海水的基本性质,温度、盐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海水的密度。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我们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掌握更多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能够为海上航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2.在电影《后天》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导致海水盐分稀释,冲过了临界值,使得“温盐环流”停止流动,于是海洋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灾难性天气的出现。影片中的“后天情景”通过艺术的手段夸大了,电影中那样来势汹汹的气候灾害基本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但是,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隐患却是客观存在的,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故而对海水温度、盐度的观测不可或缺。
教材P99活动
1.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中高纬度海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
原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的表层海水获取的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此外,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大洋东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
2.太平洋表层水温最高。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封闭,仅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北冰洋冷水对太平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小。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水域较为狭窄,广大水域在南半球。以整个大洋来看,太平洋海面年平均温度要高于印度洋。大西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教材P100活动
1.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
理由:由图可知,三个观测站所处海域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可得出三个观测站所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
2.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递减,1千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千米到2千米变化较小,2千米以下保持低温状态。
3.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差别较大,是因为纬度不同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但海水热导率低,表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下的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越来越小。
教材P103活动
1.(1)世界海洋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一是红海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二是红海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而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三是红海周围河流较少,汇入淡水少;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四是从海区形状看,红海海域狭长,更加封闭,只有南部的狭窄海峡与外海相连,与外界低盐度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离河口越近,淡水汇入量越大,河水与海水交换越多,盐度越低;而离河口越远,长江的淡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
教材P105活动
1.海水温度和盐度从海平面到2 000米以内变化较为明显,2 000米以下则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2.遥感技术观测的范围大、精度高;获取和更新大量数据时速度快、周期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
教材P106活动
1.不可以。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深层海水直接提升到海面后,其温度、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深层海水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2.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海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两极海域密度最大。
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低纬度海区从海面至海平面下1 500米,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从海平面下1 500米至2 300米左右,海水密度缓慢增大;2 300米以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成因:海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低纬度从赤道到副热带海区,表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但因海水热导率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迅速降低,海水密度也迅速增加;但到2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密度也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较小,所以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也很小。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海水的性质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水温受太阳辐射影响大的深度是(  )
A.0~1 000米      B.1 000~2 000米
C.2 000~3 000米   D.3 000~5 000米
1.A 2.A [第1题,海水温度在0~1 000米深度内,海水温度随深度递减明显;在1 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中,基本保持着低温的状态,故A正确。第2题,0~1 000米水深,水温变化显著,说明该深度的水温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大体呈(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4.影响图中A纬度海区海水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时,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选A。第4题,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海水盐度高,C正确。]
(易错题)下图为7月北部湾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L处等盐度线向东南方向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轮廓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夏季风向
6.只考虑盐度差异影响,一艘货轮从防城港向甲海域直线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  )
A.变大   B.先变大再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变小
5.B 6.D [第5题,图中L处等盐度线向东南方向弯曲说明该处海水盐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大量陆地径流的汇入会稀释海水盐度,B正确;该海域等盐度线弯曲明显与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和夏季风向无关,A、C、D错误。第6题,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吃水深度越浅;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从防城港向甲海域海水盐度逐渐变大,因此货轮吃水深度不断变小,D正确。]
海水盐度与冰点(水的凝固点温度)呈负相关。下图为哈得孙湾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哈得孙湾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入海径流 ③海区封闭程度 ④海水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哈得孙湾海区(  )
A.表层盐度自南向北降低
B.开始结冰时间较同纬度海区晚
C.表层盐度夏季较冬季低
D.全年通航时间较同纬度海区长
7.B 8.C [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和溶解度等。由图可知,该海区四周陆地径流注入多,海水盐度低;该海区较为封闭,只有北部一个出口,与外界海水交换少,②③正确;海水盐度与太阳辐射、海水水位无关,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第8题,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得孙湾南部径流注入更多,表层盐度自南向北升高,A错误;开始结冰时间较同纬度海区早,B错误;夏季河流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表层盐度较冬季低,C正确;结冰期长,全年通航时间较短,D错误。]
(易错题)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
A.温度约为28 ℃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5.6‰
D.密度约为1 021.5 kg/m3
10.③曲线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海陆位置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
9.A 10.B [第9题,①曲线低纬度地区数值低,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从图中可以读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该处海水温度约为28 ℃,A正确。第10题,③曲线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甲处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B正确。]
11.读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C纬度带和D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A纬度带和E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即可比较两个纬度带盐度差异,原因从降水量和蒸发量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即可比较两个纬度带盐度的差异,原因从气候和河流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原因从气候、河流、海域封闭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差异:C纬度带盐度低,D纬度带盐度高。
原因:C纬度带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D纬度带降水稀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2)差异:A纬度带盐度较低,E纬度带盐度较高。
原因: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洋,海洋表面盐度较低;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流注入,海洋表面盐度较高。
(3)红海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陆地淡水注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下图是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据此完成12~13题。
12.大西洋表层海水(  )
A.盐度在两极地区最大
B.密度在副热带海区最大
C.温度在赤道附近最高
D.密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13.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在赤道附近较低,是因为赤道附近(  )
A.水温偏低、盐度偏低
B.水温偏高、盐度偏高
C.水温偏低、盐度偏高
D.水温偏高、盐度偏低
12.C 13.D [第12题,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区地区最大,A错误。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在两极地区最大,B错误。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在赤道附近最高,C正确。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D错误。第13题,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由于水的温度越高,其密度越低,所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其密度自然也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在赤道附近较低,是因为赤道附近水温偏高、盐度偏低,D正确。]
(易错题)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回答14~15题。
14.上图中①~④四条曲线中表示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上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字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14.A 15.C [本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准确判断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第14题,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第15题,图中④曲线在赤道与副极地地区出现较大值,说明是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曲线。④曲线数值在B纬度即赤道附近比较大,原因是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16.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分布特点。
(2)若仅考虑海水温度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则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________处,简述其原因。
(3)从海水蒸发的角度分析与③海域相比,②海域附近的大气特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由于表层(50~200 m处)海水的等温线密集,可知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等温线稀疏,可知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第(2)题,由所学知识“受温度的热胀冷缩影响,大部分物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读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③,原因是①海域水温在30 ℃以上,比③海域水温高,所以①海域密度低。第(3)题,由图中表层海水②海域比③海域水温高可知,②海域附近的大气温度更高,蒸发量更大,空气湿度更大;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作用明显。
[答案] (1)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
(2)③ ③海域水温比①海域水温低,海水密度高。
(3)大气温度更高,海水蒸发更旺盛,湿度更大;大气上升作用明显。
20/20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
1.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反映海水的____程度。
2.影响因素
(1)________: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寒暖流:与所流经海区相比,暖流水温__,寒流水温__。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____冬季水温。
(3)垂直分布规律: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____的趋势。
具体表现
4.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海水增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____变缓;冬季海水降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____变缓。
(2)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____;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____,直接影响到鱼类、海鸟、海兽的____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在我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哪一海域?主要原因是什么?
 
 
[特别提醒] (1)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较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且海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程度大,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最低。
(2)太平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太平洋北部海区较封闭,受北冰洋的冷水和海冰影响小,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最高。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________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盐度稍低,______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影响因素
(1)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____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蒸发量____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蒸发量小,加之反复__________,盐度偏低。
(2)寒暖流:在______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__。
(3)入海径流: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__。
4.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
(1)规律
(2)具体表现
5.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会对渔业和____产生重大影响。
 描述盐度与结冰、融冰的关系。
 
 
[特别提醒] 盐场的条件:①海滩平坦宽广;②风力强劲;③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与____、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____和盐度的变化。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____。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____海区。
(2)垂直分布:海水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面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____;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________。
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____。
[特别提醒] 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从而造成艇毁人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
(2)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 (  )
(3)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  )
(4)低纬度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
海水的温度
海滨浴场是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表层海水温度在20 ℃以上时适宜游泳。
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3个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特点。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家住济南的小王想利用寒假外出旅游,同时想在海滨浴场享受一下冬季游泳的乐趣。你认为他会选择哪个旅游地?理由是什么?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项目 分布规律 原因
时间分布 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反之
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 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一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垂直 方向 水温表现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趋势。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称为温跃层。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特征如图所示: 温度垂直变化折线示意图 海水热导率低
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实例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影响海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备;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气象灾害 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1.读国家海洋局海水温度预报图(单位:℃),完成(1)~(3) 题。
(1)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昼长   B.海水运动
C.纬度   D.海域形状
(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海水的盐度
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场。江苏省盐城市,因自古以出产海盐而闻名,故取名“盐城”。
莺歌海盐场一角
问题1 (综合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不少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这说明了影响海水盐度的什么因素?
 
 
问题2 (区域认知)在我国盐场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较少,从气候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认真观察该图,说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 大小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较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较高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开敞或闭塞 开敞 适中
闭塞 较高或较低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
(2)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受陆地影响小。
(3)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高,与洋流影响密切相关。
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超过40‰。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有:①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③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①波罗的海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②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③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3)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众多,大量淡水汇入海洋,起到稀释的作用。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产盐量。
(3)气候条件: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2.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条件不一样,淡水一般水温达到零度就可以结冰,海水由于含盐度较高,冰点一般较低。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副热带海区盐度比赤道附近海区高,主要是因为赤道附近海区(  )
A.蒸发量大   B.全年多雨
C.深度较深   D.炎热干燥
(2)影响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  )
①海水温度 ②入海径流 ③海水深度 ④月球引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海水的密度
材料一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的关系图
问题1 (区域认知)海水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有什么规律?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有什么关系?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三大因素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时间分布:表层海水密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3.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与盐度、温度和压力都有关系。下图示意某大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温度、盐度、密度   B.温度、密度、盐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温度、盐度
(2)下列关于该海域表层海水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30°S海水温度最高、盐度最低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
D.海水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3.海水温度对人类的影响: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4.海水盐度是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5.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寒暖流;河流淡水注入。 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8.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上,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在垂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纬度海区垂向变化较大,高纬度海区垂向变化很小。
题组1 海水的温度
下图中①为某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曲线,②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水比热容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读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B.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C.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D.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题组2 海水的盐度
读某地区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海区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②两岸径流大量流入
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
④有暖流经过,盐度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图中乙海区位于河流入海口,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
A.1月  B.3月  C.8月  D.12月
题组3 海水的密度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不同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温度
C.蒸发量   D.洋流
6.赤道海区和热带海区1 000米深度以内海水密度随深度迅速增大,主要是因为(  )
A.盐度随深度增大迅速增大
B.温度随深度增大迅速降低
C.压力随深度增大迅速增大
D.压力随深度增大迅速减小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98探究
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海水的基本性质,温度、盐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海水的密度。了解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我们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掌握更多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能够为海上航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2.在电影《后天》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导致海水盐分稀释,冲过了临界值,使得“温盐环流”停止流动,于是海洋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灾难性天气的出现。影片中的“后天情景”通过艺术的手段夸大了,电影中那样来势汹汹的气候灾害基本是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但是,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隐患却是客观存在的,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故而对海水温度、盐度的观测不可或缺。
教材P99活动
1.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中高纬度海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
原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的表层海水获取的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此外,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大洋东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
2.太平洋表层水温最高。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封闭,仅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北冰洋冷水对太平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小。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水域较为狭窄,广大水域在南半球。以整个大洋来看,太平洋海面年平均温度要高于印度洋。大西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教材P100活动
1.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
理由:由图可知,三个观测站所处海域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可得出三个观测站所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
2.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递减,1千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千米到2千米变化较小,2千米以下保持低温状态。
3.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差别较大,是因为纬度不同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但海水热导率低,表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下的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越来越小。
教材P103活动
1.(1)世界海洋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一是红海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二是红海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而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三是红海周围河流较少,汇入淡水少;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四是从海区形状看,红海海域狭长,更加封闭,只有南部的狭窄海峡与外海相连,与外界低盐度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离河口越近,淡水汇入量越大,河水与海水交换越多,盐度越低;而离河口越远,长江的淡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
教材P105活动
1.海水温度和盐度从海平面到2 000米以内变化较为明显,2 000米以下则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2.遥感技术观测的范围大、精度高;获取和更新大量数据时速度快、周期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
教材P106活动
1.不可以。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深层海水直接提升到海面后,其温度、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深层海水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2.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海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两极海域密度最大。
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低纬度海区从海面至海平面下1 500米,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从海平面下1 500米至2 300米左右,海水密度缓慢增大;2 300米以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成因:海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低纬度从赤道到副热带海区,表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但因海水热导率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迅速降低,海水密度也迅速增加;但到2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密度也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且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较小,所以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也很小。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