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 目标 1.判断地貌类型,总结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描述其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区域认知) 3.了解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一、风沙地貌A B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又称__________地貌,是因__________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__________而形成的地貌。(2)分类: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如图A属于__________地貌,图B属于__________地貌。[易混提醒] 风沙地貌并非全部分布在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河谷、海滩也有分布。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1)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其主要类型有石窝、__________、风蚀柱和__________等。(2)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沙丘因其形态的差异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如图B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风蚀蘑菇是怎样形成的?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沙丘属于风蚀地貌。 ( )(2)雅丹地貌属于风积地貌。 ( )(3)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凹形,背风坡陡而微凸。 ( )二、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__________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__________作用的总和。2.喀斯特地貌:在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分类(1)地表喀斯特地貌:__________、峰林、孤峰、__________、落水洞和__________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和__________。溶洞里的地貌有__________、石笋、石柱等。 填出下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风沙地貌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鸣沙山与月牙泉问题1 (区域认知)敦煌的降水特征是什么?问题2 (综合思维)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这里可能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类地貌类型?分析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1.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 特点风蚀 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上部粗大,近地面处细小,呈蘑菇状风积 地貌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如果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风中的黄土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完成(1)~(2)题。(1)“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2)下列与“蜂巢”地貌所属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A BC D喀斯特地貌读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 (区域认知)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是什么?问题2 (综合思维)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是如何形成的?问题3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填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问题4 (人地协调观)在广西、贵州等地,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多分布在何种地形区?为什么?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还更多地发生在地下,形成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地表喀 斯特 地貌 峰丛 洼地边缘残留的,顶部呈圆锥状或尖锥状,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 峰丛进一步发育,基座彼此分离仅稍许相连,称为峰林孤峰 耸立于喀斯特平原上的孤立山峰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 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喀斯特 漏斗 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为碟形、漏斗形和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地下喀 斯特 地貌 溶洞 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空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成层分布地下河 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 多呈钟乳状、锥状等石笋 形如竹笋,具有同心圆的堆积结构石柱 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和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2.桂林山水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读图,回答(1)~(3)题。①漓江风光 ②象鼻山③峰林 ④地下“森林”(1)图中旅游景观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图中旅游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旅游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溶蚀谷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风沙地貌的成因和主要类型有哪些? 2.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各有何特点? 3.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题组1 风沙地貌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雕塑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3.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4.图示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题组2 喀斯特地貌“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据此完成5~6题。5.“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 D.V形谷6.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教学活动点拨]教材P34思考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主要类型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教材P35思考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教材P37思考风蚀蘑菇:孤立的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含沙气流在近地面较强,因此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雅丹地貌: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教材P38作业题1.a地下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蚀地貌 d风蚀地貌2.(1)中国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深坑,坑几乎深不见底,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相同点:均为圆形,具有一定深度。不同之处:①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②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向下侵蚀形成的,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撞击的深度不大。(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3.“将军石”是海蚀地貌。成因:旅顺口区海岸软硬差异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形成了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不断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类似将军的形状。11/11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 目标 1.判断地貌类型,总结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描述其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区域认知) 3.了解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一、风沙地貌A B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又称风成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2)分类: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图A属于风蚀地貌,图B属于风积地貌。[易混提醒] 风沙地貌并非全部分布在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河谷、海滩也有分布。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1)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其主要类型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2)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沙丘因其形态的差异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如图B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风蚀蘑菇是怎样形成的?提示: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大,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气流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上大下小、形似蘑菇的石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沙丘属于风蚀地貌。 ( )(2)雅丹地貌属于风积地貌。 ( )(3)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凹形,背风坡陡而微凸。 ( )提示:(1)× 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属于风积地貌。(2)×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风蚀地貌。(3)×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二、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2.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分类(1)地表喀斯特地貌: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和地下河。溶洞里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填出下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名称。A孤峰、B峰林(峰丛)、C溶蚀谷地、D地下河、E石钟乳、F石笋、G石柱。风沙地貌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鸣沙山与月牙泉问题1 (区域认知)敦煌的降水特征是什么?提示:敦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干旱少雨是其主要特征。问题2 (综合思维)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提示:沙丘。风力堆积作用。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这里可能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类地貌类型?分析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提示: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属于风蚀地貌。由于该地风蚀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在夜晚刮大风时会发出各种尖厉的“叫声”,故被称为“魔鬼城”。1.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 特点风蚀 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上部粗大,近地面处细小,呈蘑菇状风积 地貌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风中的沙粒受阻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如果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风中的黄土沉积下来,形成黄土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完成(1)~(2)题。(1)“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A.河流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波浪侵蚀(2)下列与“蜂巢”地貌所属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A BC D(1)B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岩石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结合西北地区的风力作用显著,可判断“蜂巢”地貌景观是长期受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由图可知,A为风蚀城堡,B为冲积扇,C为海蚀拱桥,D为三角洲,所以A与“蜂巢”地貌同属于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读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 (区域认知)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是什么?提示:地质历史时期为浅海环境,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层,后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上升成为陆地,最后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问题2 (综合思维)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对岩石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问题3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填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提示:→→→→→问题4 (人地协调观)在广西、贵州等地,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多分布在何种地形区?为什么?提示:多分布在面积较大的洼地。因为这些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土层较厚,适合农耕。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还更多地发生在地下,形成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地表喀 斯特 地貌 峰丛 洼地边缘残留的,顶部呈圆锥状或尖锥状,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 峰丛进一步发育,基座彼此分离仅稍许相连,称为峰林孤峰 耸立于喀斯特平原上的孤立山峰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 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喀斯特 漏斗 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为碟形、漏斗形和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地下喀 斯特 地貌 溶洞 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空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成层分布地下河 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 多呈钟乳状、锥状等石笋 形如竹笋,具有同心圆的堆积结构石柱 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和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2.桂林山水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读图,回答(1)~(3)题。①漓江风光 ②象鼻山③峰林 ④地下“森林”(1)图中旅游景观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图中旅游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旅游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溶蚀谷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A (2)D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森林”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景观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流水溶蚀作用;景观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1.风沙地貌的成因和主要类型有哪些? 2.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各有何特点? 3.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题组1 风沙地貌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雕塑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1.A 2.D [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地貌。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3.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4.图示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第4题,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地区;东南丘陵属于湿润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题组2 喀斯特地貌“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据此完成5~6题。5.“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 D.V形谷6.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5.C 6.A [第5题,由题意可知,“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则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第6题,“天坑”是在流水作用下不断侵蚀而成的。][教学活动点拨]教材P34思考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主要类型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教材P35思考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教材P37思考风蚀蘑菇:孤立的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含沙气流在近地面较强,因此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雅丹地貌: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教材P38作业题1.a地下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蚀地貌 d风蚀地貌2.(1)中国重庆武隆天坑,是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喀斯特漏斗,是垂直深坑,坑几乎深不见底,坑口近乎圆形,坑壁陡峭、光滑,周边还有其他规模较小的垂直深坑。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相同点:均为圆形,具有一定深度。不同之处:①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底深,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底浅。②中国重庆武隆天坑坑体呈垂直状,是流水向下侵蚀形成的,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坑体呈碗状,撞击的深度不大。(2)①观察周边地区,找出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②观察地貌形态,判断是什么外力作用造成的;③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推测发生过程;④找专业的书籍核对或者请教专家。3.“将军石”是海蚀地貌。成因:旅顺口区海岸软硬差异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形成了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不断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类似将军的形状。课时分层作业(六)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读图,完成1~2题。① ②③ ④1.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B 2.C [读图可知,①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地貌;②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③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④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4.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3.D 4.C [第3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沙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据此完成5~6题。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5.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6.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5.D 6.D [第5题,图示反映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第6题,喀斯特地貌主要由于石灰岩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7.下列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有(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中下游平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7.D 8.C [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第8题,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塔里木盆地,C正确。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错误。]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9.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 )A.洞庭湖平原 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 D.江南丘陵10.图中的风向可能是( )A.西北 B.东北C.东南 D.西南9.B 10.A [第9题,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该沙丘地貌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中。第10题,读图可知,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凸坡凸向西北方向,而新月形沙丘的凸坡为迎风坡,故图中风向可能是西北。]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12.影响图中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11.B 12.A [第11题,图中溶洞、地下河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第12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13.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图。(2分)(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海拔最高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6分)(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2分)[解析] 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海浪侵蚀地貌)、刃脊(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第(1)题,“海南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第(2)题,“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第(3)题,“暑假”和“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第(4)题,坡度较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答案] (1)B(2)C 冰川侵蚀作用(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4)提示: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专题强化练(二) 主要地貌的判读读图,完成1~3题。 a b1.图a和图b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河流谷地、三角洲B.冲积扇、冲积平原C.河流谷地、冲积平原D.冲积扇、三角洲2.图a地貌分布于( )A.山麓 B.山脊 C.山谷 D.山峰3.图b地貌类型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东南丘陵1.D 2.A 3.C [第1题,读图可知,山前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冲积扇;河口地区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三角洲,故选D。第2题,冲积扇形成于山麓地区,河流挟带泥沙从山口流出,因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形成了冲积扇,故选A。第3题,图b为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珠江三角洲能形成此种地貌;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冲积平原;东南丘陵位于陆地内部,故选C。]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4~5题。图例①上层洞穴 ②下层洞穴 ③石钟乳、石笋 ④岩石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4.D 5.C [第4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第5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6~8题。6.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7.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8.北疆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形成原因是准噶尔盆地( )A.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B.沙粒较大,风力搬运不动C.地势较低,地形起伏大D.水源较丰富,植被覆盖较好6.B 7.C 8.D [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第7题,据图可知,该地区风口在魔鬼城西北方向,因此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第8题,据图可知,准噶尔盆地虽处于西北内陆地区,但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水源较丰富,植被覆盖较好,植被对沙粒有固定作用,因此该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兴文石海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地表石海景观,东西延绵十多千米,南北约四千米,异峰竞秀,怪石争奇。据此完成9~10题。9.该景观属于( )A.海岸地貌 B.雅丹地貌C.岩溶地貌 D.丹霞地貌10.形成“地表石海”的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C.冰川刨蚀 D.海浪侵蚀9.C 10.B [第9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兴文石海岩石形态各异,多怪石,且其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应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故选C。第10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故选B。]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条河流某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该河段( )A.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B.西南岸基岩坚硬C.河谷呈“U”形,宽而浅D.多位于冲积平原12.图中M地貌( )①为河流阶地 ②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③沉积物颗粒下细上粗 ④沉积物形成最晚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1.A 12.B [第11题,图示该河段河谷呈“V”形,窄而深,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A正确,C错误;由图可知,河流西南岸沉积作用较强,东北岸侵蚀作用较强,但东北岸河岸更陡,说明东北岸基岩不易被侵蚀,更坚硬,B错误;“V”形河谷多出现在山区,D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M处地貌呈阶梯状,属于河流阶地,①正确;M地貌有大量沉积物分布,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②错误;丰水期水面宽阔,水流速度慢,沉积物颗粒小,有较明显的分选性,颗粒下粗上细,③错误;沉积物位于阶地表面,形成最晚,④正确。故选B。]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风力作用的实验。实验如下:实验器材:1.2米长方形硬纸箱、一捧沙石和一个吹风机。实验步骤:将沙石均匀铺在纸箱底部,吹风机对准纸箱,开启吹风机,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实验后,小明同学继续探究风成地貌,并查找资料绘制了某地等高线地形图。(1)该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的风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4分)(2)指出实验结束后纸箱内的沙石分布规律。(2分)(3)该实验操作后,发现存在“实验持续的时间短,沙石移动的动态过程不便于观察,室内粉尘较多”等问题。请提出建议改进实验方案。(4分)(4)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貌为________,PQ两地相对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_米。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当地的主要风向。(6分)[解析] 第(1)题,由材料“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可知,尘土飞扬证明沙石被风力作用侵蚀,离开原来位置;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证明风力减小或消失后,风力挟带能力下降,沙石沉积下来,所以该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的风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风力沉积作用。第(2)题,从时间上,随着吹风机的关闭,风力的挟带能力下降,颗粒大、比重大的沙石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沙石后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离吹风机口越近,风力越大,风力的侵蚀搬运能力越强,小颗粒沙石大多被吹走,较大颗粒沙石位置变化不大;离吹风机口越远,风力越小,风力的侵蚀搬运能力越弱,沉积作用明显,较小的沙石颗粒便沉积下来。第(3)题,针对“沙石移动的动态过程不便于观察”的问题,可以增加更多类型的沙石,同时注意多种类型沙石颗粒的混合,因为抗侵蚀能力的不同,实验结果会比较明显一些;针对“室内粉尘较多”的问题,可以把场地选在室外开阔的地方,选择在无风的天气进行实验,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第(4)题,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且呈新月形,故该地形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图中等高距为10 m,所以P点的海拔为810~820 m,Q点的海拔为860~870 m,故PQ两地相对高度的范围是40~60 m;沙丘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由图可知,当地的主要风向为正西或者西北,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风向即可。[答案] (1)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2)颗粒大、比重大的沙石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沙石后沉积。(或者:离吹风机口越近,沙石颗粒越大,离吹风机口越远,沙石颗粒越小。)(3)增加更多的沙石,同时注意多种类型沙石颗粒的混合;场地宜选在室外开阔的地方,选择在无风的天气中进行。(4)(新月形)沙丘 40~6021/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6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docx 06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