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任务式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任务式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1. 阅读文本,了解事件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事件通讯的方法。
2. 理解新闻事件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和独特风貌,感受国家的精神力量。
3. 体会新闻语言的鲜明、准确、简练等特点,同时品味富有情感的语句。
4. 理解“抗疫”所展现的“中国品格”的精神内涵及时代需求。
学习任务

阅读资料,感知文体。
【活动】 在学习事件通讯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事件通讯。
提示:可以借助网络或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新闻通讯的文体特点,改变泛文学化的学法,依体读文,以新闻的思维学习新闻。可参考“资料卡片”和《通讯的特点》(康文久)。
社论
内涵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
特殊性 ①不同于学术论文论,是带有指导性的声音,不允许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的;
②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
③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具有高度的指导性。
功能 社论既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更具有代表着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
地位 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资料补充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人民解放军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承担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出动运输机紧急运送医疗物资。

【活动1】 快速通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所述事件)。
提示:根据文意给每个部分起一个小标题,精要地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阅读作品,梳理思路
结构 标题示例 内容概要
开头 / 总领全文,概述新闻背景和新闻内容
一 “挺过来了” 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挺过了”疫情的至暗时刻
二 众志成城 抗疫的力量源于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团结合作
三 中国精神 抗疫的力量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结构 标题示例 内容概要
四 生命至上 抗疫感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这是我们要坚守的价值取向
五 依靠科学 回顾抗疫,唯有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才有应对疫病风浪的“压舱石”
六 反思与改变 反思与省悟疫情带给我们的警示,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
七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抗疫,中国所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现了大国担当的形象
八 继往开来 总结全文,以充满希望的寄语号召人民继往开来
角度:
第一节、第二节——侧重政治层面,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性原因。
第三节、第四节——侧重精神理念层面,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引领。
第五节:科学防疫,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手段。
第六节:抗疫斗争中暴露的短板与不足,侧重反思,突出表现抗疫斗争带来的经验教训。
第七节、第八节:抗疫斗争中的国际团结合作,抗疫斗争的胜利为民族复兴注入蓬勃之力,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显示出站位高、格局广的宏大气魄。
层次:
第一层: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方面来揭示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二、三节)
第二层:从理念、科学方面来探索抗疫胜利的做法(第四、五节)
第三层:从总结反思角度来报道抗疫的经验和教训(第六、七节)
【活动2】 分类归纳,明确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提示:并分析和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或层次进行报道的。
【活动1】 课文在记述抗疫事件的同时,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语句,加以分析,完成下表。

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精彩语句 表达特色 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第一部分)
恩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第二部分)
引用古诗、夸张
表现了党中央力挽狂澜的领导力
引用名言、比喻
表明团结抗疫才是制胜的法宝
精彩语句 表达特色 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
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第三部分)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第三部分)
比喻、
引用
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抗疫精神的内涵
引用诗句、排比
富有感情地展现了一幕幕抗疫中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场景
精彩语句 表达特色 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者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第四部分)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第五部分)
对偶、引用
引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现了抗疫中温情的力量
引用名言、比喻
引用名言,形象地表达了科学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
精彩语句 表达特色 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第七部分)
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第八部分)
引用
象征
形象地表现了大疫当前,互助互爱的真情
以“钟声”形象结尾,唤起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
【活动2】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①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
②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③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①多角度、分层次
全文主体共八个部分,围绕抗疫主题,每部分选取一个方面将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中央,从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从卫生防疫到各行各业,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②点面结合
既展现了医护人员群体的英勇无畏、辛劳坚守,也关注到典型人物张定宇、宋英杰的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这都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③、议论抒情相结合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
④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完美结合。重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全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
【活动3】梳理本文的艺术特色。
【活动1】 文章在表现抗疫精神的时候,选择了很多典型事例和场景,参照示例,试着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示例: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抢救生命,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累得迈不开脚,28岁药师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那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那一道道口罩勒出的深痕,那一个个彻夜照顾患者的身影,正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研读事例,感悟精神。
【活动2】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请结合现实生活,具体谈谈都展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品格,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抗疫精神
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
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活动1】这篇通讯中提到“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表达你的观点。

比较发现,创新应用
甲的观点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坚决反对弱肉强食和穷兵黩武,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乙的观点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即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
丙的观点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努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使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和共同发展。
你的观点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即要在各国之间建立起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实现世界各国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活动2】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之处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报道主体 一般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写作重点 重在写人,把人物放在突出位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重在写事,但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写作特色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相同之处 同属新闻,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
总结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与战争年代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白衣战士、志愿者、岗位坚守者、八方驰援者,他们在疫情期间,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体现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担当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之心,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他们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体现了新时代广大中国人民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