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基础卷)-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黄霏霏看到的图是( )。A.① B.② C.③2.如下图所示,王叔叔驾驶轿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能看到建筑物乙B.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不能看到建筑物乙C.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D.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其意义是离物体越近,视野越( ),就越不容易看清楚物体的整体形状。A.大 B.小 C.不清楚4.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 )块正方体搭成的。A.4 B.5 C.6 D.75.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从右面看到的,摆成这样的几何体至少需要小正方体( )。A.5个 B.6个 C.7个 D.8个二、填空题6. 左图是由( )个小正方拼搭成的。7.画出夜晚路灯下人的影子。同样高的人离路灯越近,他的影子就越_______。8.在一栋高楼里,住在越高的楼层看得越( ),越低的楼层看得越( ).9.一个茶杯在灯下会有影子,(垂直方向)茶杯离灯越( )影子越大。10.观察正方体,最多能看到( )个面。11.立体图形从正面看,看到的是 。(填序号)12.下面两幅图中,哪一幅是在较近处看到的?哪一幅是在较远处看到的。请在图下括号内标记“较近”“较远”。( ) ( )13.填图号。(1)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 (2)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14.下面是绿苑动物园平面图的一部分。(1)从大门先往( )走( )米,再往( )走( )米就能到鸟林。(2)孔雀园与猴山、鸟林的位置相等,我们可以用数对( )表示出“孔雀园”的位置。15.观察房子,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填一填。( ) ( ) ( )三、判断题16.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 )17.下面的图形是个圆形.( )18.星期天,淘气的三个小伙伴甲、乙、丙在楼下喊他,淘气站在阳台上不能看到甲。( )19.晴朗的日子里,太阳从早晨到中午,树的影子越来越长。( )四、作图题20.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五、解答题21.如图,奇思和妙想两名同学站在路灯下,他们离路灯的远近不同,但影子几乎一样长,哪名同学高一点?先画一画,再回答。22.如图,小娟的爸爸在楼顶浇花时向院外看,这时,小娟放学回家走到院外A处,小娟的爸爸能不能看到小娟?为什么?作图表示。2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24.以灯塔为观测点。(1)轮船A在灯塔( )偏( )( )方向( )千米处。(2)轮船B在灯塔南偏东方向160千米处,在图中表示出轮船B的位置。25.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的立体图形,明明用下面的方式表示了自己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结果:把你从上面观察到的结果用合适的数字表示在下图中.26.如图,奇思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请你作图说明。27.如下图,李老师在楼上A点向院外张望,这时小青骑车到了院墙外B点。李老师( )看到小青(填能或不能),画图说明。28.如图,小明骑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前方有灯塔A和灯塔B。(1)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①时,他能看到灯塔B的全部吗?如果小明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看到灯塔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2)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②时,他能看到灯塔B吗?(3)当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③时,他能看到灯塔B吗?为什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基础卷)-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答案 C C B B B1.C【解析】根据黄霏霏所站的位置,她看到的鱼应是头朝左,尾巴朝右,据此解答。【详解】黄霏霏看到的应该是鱼的侧面,头朝向左,尾巴朝向右边。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2.C【分析】根据视点、视线、盲区的定义画图,再根据图示找出不同位置时的盲区是那一部分,即可解答问题。【详解】观察图形可知,王叔叔在位置A时,能看到甲乙两个建筑物,王叔叔在位置B能看到甲建筑物,不能看到乙建筑物,那么:A.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能看到建筑物乙,此选项说法错误;B.轿车行驶至位置A和B时,王叔叔都不能看到建筑物乙,此选项说法错误;C.轿车行驶至位置A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此选项说法正确;D.轿车行驶至位置B时,王叔叔能看到建筑物乙,此选项说法错误,所以四个选项中有A、B、D是正确的,只有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视点视线、言区的定义,根据定义画图即可解答。3.B【分析】根据观察者观察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观察者所看到的被观察的对象的范围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离观察物体越远,视野越大,越容易看清物体;离观察物体越近,视野越小,越不容易看清物体。【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其意义是离物体越近,视野越小,就越不容易看清楚物体的整体形状。故答案为:B4.B【分析】根据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个图形有2层:下层分为2排,前排1个正方体,后排2个正方体,两排左对齐,则下层一共有1+2=3(块)正方体;上层2个正方体,与下层后排对齐。3+2=5(块),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块正方体搭成的。【详解】根据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3+2=5(块),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块正方体搭成的。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确认几何体,要运用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解决此类问题。5.B【详解】根据从正面、右面看到的情况,摆成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这6个小正方体分前、后两排,上、下两层,前排下层3个,上层2个,右齐;后排1个,可与前排下层的任一个对齐。【点睛】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6.4【详解】略7.作图见详解;短【分析】以路灯的光源为一端起点,分别过两个人的头顶画射线,射线与地面的交点到人脚下线段长度为影子长度。比较影子长度。【详解】通过对比影子的长度,可以得到同样高度的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如图:【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动手作图和对比分析总结能力。8. 多 少【详解】略9.近【分析】茶杯离灯越近,光线从茶杯边缘发散的范围越大,因此影子越大。【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茶杯在灯下会有影子,(垂直方向)茶杯离灯越近影子越大。【点睛】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10.3【分析】从正方体的一个面看( 视线垂直于这个面)只能看到1个面,从正方体的条棱看( 视线垂直于这条棱)能看到2个面,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看,能看到3个面.由此可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详解】由分析可知,如图所示:最多能看到3个面。【点睛】此题主要从不同方向考查观察物体,可以用实物进行演示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11.③【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1层,有3个小正方形,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立体图形从正面看,看到的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12. 较远 较近【分析】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据此解答。【详解】两幅图相比,第一幅图看到的房子小,树林的范围大,所以是在较远处看到的;第一幅图看到的房子大,树林的范围小,所以是在较近处看到的。【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点的远近与观察物体的大小、范围之间的关系。13. (1)(3)(7) (2)(4)(5)【分析】通过观察几何图形进行判断。【详解】(1)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1)(3)(7);(2)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2)(4)(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三视图的理解与实际判断能力,需要选对观察角度,认真分析判断。14. 北 300 西 150 (4,6)或(1,3)【分析】(1)根据给出的方向标,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位, 1格表示50米,向北6格即300米,再向西三格就是150米;(2)根据提供的信息,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即:先写列,再写行;孔雀园与猴山、鸟林的位置相等时,有两处位置,一个是在(4,6),一个是(1,3)。【详解】(1)从大门先往(北)走(300)米,再往(西)走(150)米就能到鸟林。(2)孔雀园与猴山、鸟林的位置相等,我们可以用数对(4,6)或(1,3)表示。【点睛】此题做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图上的方向,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及题中给出条件,找出目标所处的位置。15. ② ① ③【分析】根据图示,这幅图上有一扇窗户和一扇门以及烟冲,所以是②看到的,这幅图的烟冲在右边,所以是①看到的,这幅图的烟冲在左边,所以是③看到的。【详解】16.正确【详解】略17.错误【详解】略18.√【分析】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以淘气的眼睛为射线端点,过阳台作射线,找出淘气的盲点,即可求出淘气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谁,据此解答。【详解】由图可知,淘气能到乙、丙,看不到甲。故答案为:√19.×【分析】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逐渐变短据此解答。【详解】晴朗的日子里,太阳从早晨到中午,树的影子会逐渐变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的能力。20.见详解【分析】这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上下两行,上面1行3个小正方形,下面1行2个小正方形,左对齐;从正面看是上下两行,上面1行2个小正方形,下面1行3个小正方形,左对齐;从左面看是上下两行,上面1行1个小正方形,下面1行2个小正方形,左对齐;据此作图。【详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21.图见详解;妙想高一点【分析】路灯就是观测点,从观测点分别用虚线连接影子的外侧的点,然后过影子内侧的点作垂线,交虚线于一点,这一点与影子内侧点的连线长就是两名同学的身高,再通过图,可以知道哪一位同学更高些。【详解】如图所示:通过画图,可以看出妙想高。22.不能;小娟在爸爸的视野盲区;见详解【分析】以爸爸的眼睛为端点,到小娟处画一条射线,发现射线穿墙了。这说明院墙挡住了爸爸的视线,所以爸爸看不到小娟。【详解】如图:答:小娟的爸爸不能看到小娟,因为小娟在爸爸的视野盲区。23.4个或5个【分析】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得知至少应该在上面加1个小正方体,才能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所以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体。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知道还可能有1个小正方体被遮挡了,即5个小正方体也能搭成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详解】搭出的立体图形是、或,所以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需要4个或5个小正方体。【点睛】此题考查了通过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4.(1)西;北;30;120(2)图见详解【分析】(1)以灯塔为观测点,1厘米表示40千米,则轮船A与灯塔的实际距离为40×3=120千米,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夹角度数,写出轮船A的位置即可。(2)以灯塔为观测点,1厘米表示40千米,则160千米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结合方向和夹角度数找出轮船B的位置画图即可。【详解】(1)轮船A在灯塔西偏北30°方向120千米处。(2)作图如下:【点睛】此题考查了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找准观测点认真解答即可。25.【解析】略26.奇思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不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图见详解【分析】由图画出奇思的视线,在视线上方,能看见;在视线下方,不能看见,据此解答。【详解】作图如下:甲楼上的B点在奇思的盲区内,不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在奇思的视区内,能看到;所以奇思不能看到B点,能看到A点。【点睛】本题考查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27.不能;图见详解【分析】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当视线沿墙的最高点射出后,眼睛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直线与底面的交点就是他看到的离墙最近的点,由此,连接A点与墙的顶点的直线,与底面相交的交点,就是看到的离墙最近的地方,由于小青在李老师的视线之外,所以李老师不能看到小青。据此画图解答。【详解】根据图示,李老师在楼上A点向院外张望,这时小青骑车到了院墙外B点。李老师不能看到小青。【点睛】视线与墙的顶点成一条直线时,看到的距离最短,即离墙最近。28.(1)不能;越来越短。(2)能(3)不能;被灯塔A挡住了视线。【分析】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成的角叫做视角,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结合题意画图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①时,他不能看到灯塔B的全部,如果小明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看到灯塔B的部分越来越短;如图:(2)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②时,他能看到灯塔B,只是看到的更短了;如图:(3)当小明骑车行驶到位置③时,他不能看到灯塔B,因为完全被灯塔A挡住了视线;如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