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八上科学期末模拟试卷(新教材)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如图所示为阳台承重结构示意图。挑梁是阳台主要承重构件,一般会在上、下部铺设受力钢筋。下列对挑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挑梁受弯曲形变,上部铺设多根钢筋B.挑梁受压形变,下部铺设多根钢筋C.挑梁受弯曲形变,下部铺设多根钢筋D.挑梁受压形变,上部铺设多根钢筋2.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一,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很多爱茶之人每年都要品品明前茶那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的感觉产生在 ( )A.大脑皮层 B.鼻 C.舌 D.小脑3.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4.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5.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通过水循环相互连接,即使是令人色变的台风也为是水循环的环节之一,台风属于图中哪个环节?(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在下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电流单位是( )A.牛顿 B.伽利略C.瓦特 D.安培7.在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的是( )A. B.C. D.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9.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耳蜗、大脑 B.鼓膜、耳蜗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10.亚洲第一座兆瓦级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位于北京,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装置控制,能绕O点转动,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处的接收器上。现有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0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0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定日镜都是平行摆放的B.定日镜与地面的夹角会随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C.定日镜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仍能将光反射到接D.该装置聚焦太阳光使用的光学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11.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如图所示,该现象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12.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质量不同的两个木块M、N,N的质量较小。按照如图两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推力 F1、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种方式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和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13.右图所示,小柯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上升、降低 B.上升、升高 C.下降、降低 D.下降、升高14.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A.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B.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C.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D.身体各部位的触觉的敏感性不同15.返回舱(如图所示)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返回舱的主体结构类型属于 ( )A.壳体结构 B.实体结构 C.框架结构 D.桁架结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硫酸铜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其晶体呈蓝色,水溶液也是蓝色的。如图,同温度下小明将图甲烧杯中多余的硫酸铜晶体与溶液分离,得到如图乙溶液。(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 。(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 。(3)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 (选填“深一些”“浅一些”或“深浅一样” ) 。17.2025年6月6日是我国第30个“爱眼日”,青少年要珍视眼睛,守护健康视力。(1)正常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球中 (填结构名称)的凸度会变化。(2)小宁是一个近视患者,他的视力缺陷能用图 (填“甲”或“乙”)来解释。(3)小宁妈妈为他配了“角膜塑形镜” (俗称“OK镜”),它能通过改变原本厚度均匀的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那么,矫正后的眼角膜应是图丙中的 (填字母)形态。1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小敏用拇指和食指分别以如图两种方式压在铅笔两端。(1)小金提出质疑,认为图 的方式不合理,因为该方式没有控制 。(2)若笔尾横截面积约为0.5厘米2,整个截面都和食指充分接触,当食指用0.5牛的力压铅笔时,食指受到的压强约为 帕。19.下面是小科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操作情景。(1)乙图中橡皮泥不下沉的原因是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2)乙图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为 牛;(3)由图中信息可知,橡皮泥的密度是 ;(4)图乙操作过程中,烧杯内的水有少量进入碗状橡皮泥内部(仍漂浮),则测得的橡皮泥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0.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科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20 30 40 50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2)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3)小科配置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得到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21.梅雨季节,空气潮湿,路面湿滑,为保证师生通行安全,好学的英英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警示灯的模拟电路。(1)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湿敏电阻,当湿度变大,电流高达一定程度时警示灯才发光,因此应选择图甲中的 (填“R1”或“R2”)湿敏电阻。(2)为了提高警示效果,要求警示灯能亮暗闪烁,湿敏电阻应连接在图乙的 (填“A” 或“B”)位置。22.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电子秤来测量小木块的密度:①在称盘中放置装有水的烧杯;②将小木块轻轻放入装水的烧杯中;③用细针压住小木块,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实验中水均未溢出,电子秤对应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是 g,小木块的密度是 g/cm3,若小木块吸水,(不考虑木块吸水体积的变化)则密度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该系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仪表盘上的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3)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 (填“厚度”或“透明度”)。(4)为避免成的像出现重影,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图中 (填字母)图所示的玻璃。24.为了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三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实验。请回顾你当时做实验的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2)在做图乙实验时,若要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正确关系,要选择哪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预计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在做图丁实验时,若要探究二力平衡是否需要在一条直线上,可以采取什么操作: ;(4)在做图丙实验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到拉动木块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直在增大,且拉动瞬间的拉力大小大于后来木块做匀速运动时的拉力大小,请你帮助小明解释其中的原因: 。25.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 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矫正。26.小科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的器材有:新干电池三节,5Ω、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3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滑片向右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小科发现两电表的指针处于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小科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右表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实验次数 1 2 3电压U/V 1.0 1.5 2.0电流I/A 0.20.4(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科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当他用30Ω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后,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继续用30Ω的电阻完成探究,在前面几次实验不变的前提下,同学们给出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__(填字母编号)。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继续实验B.将电源电压由4.5V更换为3V继续实验C.将本次30Ω电阻两端的电压调整为3V继续实验D.将滑动变阻器规格更换为“50Ω 1A”继续实验27.在房屋装修选择地板时,防滑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地板的防滑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践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将三种不同材料的地板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实验用的鞋子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石子;②保持地板表面为“干燥”状态,把鞋子分别放在三种材料的地板上,如下左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鞋子,测出鞋子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在每种材料的地板上测量三次);③保持室内环境不变,给每种地板按10g/㎡的量加水并涂抹均匀,使地板表面为“微湿”状态,重复上述测量;④保持室内环境不变,给每种地板按100g/㎡的量加水并涂抹均匀,使地板表面为“全湿”状态,再次重复测量。实验数据如下右表:材料 干燥时的摩擦力/N 微湿时的摩擦力/N 全湿时的摩擦力/N1 2 3 1 2 3 1 2 3A 2.41 2.39 2.40 3.02 3.03 2.97 2.93 2.90 2.87B 4.22 4.18 4.19 3.37 3.42 3.41 3.11 3.12 3.07C 3.02 2.98 2.99 3.50 3.48 3.52 3.38 3.41 3.41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要拉动鞋子做 运动。(2)测出鞋子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在每种材料的地板上测量三次,其目的是: 。(3)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从防滑角度来看,上述ABC三种材料中,比较适合作为浴室地板的是材料 。四、解答题(共35分)28.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下表为几种常见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番茄 甜瓜 茄子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硝酸钙晶体[Ca(NO3)2 4H2O] 3.54 8.26 3.54(1)植物根尖能从营养液中吸收水的条件是 (2)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求所需硝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将溶质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溶液配制仪器如图所示,进行稀释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图中序号)29.科在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时,开始没有成功,纸杯会往下掉;加入适量的水,过一段时间后能成功提起纸杯,如图所示。请回答:(1)筷子提着纸杯静止在空中时,若把纸杯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则它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它的 是一对平衡力。(2)加水后成功将米提起的原因是加水后____(填序母)。A.筷子变得更光滑,使摩擦力变小B.增加了米的重力,使摩擦力变大C.米吸收水膨胀后对筷子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3)要让实验成功,除了加适量水之外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0.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4V,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和,求:(1)当、均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2)当、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断开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31.近年来,“人造眼球成像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造眼球成像系统”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③电信号传送给芯片电极(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镜。(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时,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 之间的距离 ,其中 CCD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 。32.Argo浮标在水中一直呈漂浮状态,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它的结构如图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增大,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壳体上浮一些(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油囊自身体积忽略不计);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壳体下沉一些。已知浮标的总质量为55kg,其中含油24 kg,浮标壳体体积为0.04 m3,油的密度为 海水密度取 g取 10 N/ kg。(1)Argo浮标壳体的沉浮是通过改变 (填“浮标重力”或“油囊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的。(2)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壳体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建筑结构及其分类;建筑结构的功能【解析】【分析】受力区分:受拉钢筋顾名思义就是承受拉力的钢筋;受压钢筋就是处于承受压力的钢筋。受力位置:在梁上面的就是受压钢筋,在梁的下面的就是受拉钢筋。对于梁来说,受拉钢筋一般是出现在下面的部分,受压钢筋出现在上面,但在支座的地方,正好反过来,支座处上部是钢筋受拉,下部是钢筋受压。【解答】通过结构图可以看到挑梁上方承受着阳台和室内地面的压力,所以挑梁上不应该铺设很多钢筋来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压力导致挑梁发生弯曲形变。故答案为:A。2.【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受。【解答】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鼻只是感受器,而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因此产生这种清香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故答案为:A。3.【答案】A【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解答】A、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钟声和鼓声是由不同物体发出的,游人可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故A正确。B、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而不是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钟鼓不绝”是因为钟鼓持续振动发声,且声音能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3×108m/s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B【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知识判断。【解答】打开瓶盖后,瓶内的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溢出,这说明气压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5.【答案】A【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台风移动过程中把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沿海内陆一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台风属于水循环的中水汽输送环节。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解答】电流的单位为安培,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7.【答案】B【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为溶解、B为称量、C为过滤、D为蒸发结晶。【解答】粗盐提纯时,不需要称量粗盐的质量。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答案为:B。8.【答案】A【知识点】力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答】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那么正确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A。9.【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解答】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产生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选A。10.【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a.定日镜是平面镜,太阳光在定日镜上发生镜面反射;b.光的反射规律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太阳光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了20°,由光的反射规律即可推断法线在纸面内转过的角度即为定日镜M转过的角度。【解答】A、太阳光在定日镜发生光的镜面反射,由图知,反射光线不平行,所以这些定日镜的镜面不是平行的,故A错误;B、太阳光照射到定日镜上,反射光射到接收器上,与太阳光的强弱无关,故B错误;C、太阳光在纸面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其反射光仍沿OB方向射向接收器,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增加20°,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各增加10°,法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又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定日镜M将以O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故C正确;D、定日镜是平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而凸透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两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B【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的实例。(2)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汽车的观后镜、平面镜成像都是光的反射。(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解答】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答案为:B。12.【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A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根据左右两图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判断出左右两图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出左右两图中推力的大小;CD.比较两图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出两种方式对地面压强的关系。【解答】 AB.左、右两图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右图中的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即f2>f1。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F1<F2,故A错误,B正确;CD.左右两图的受力面积相同,右图的压力大,根据知右边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大,即p1<p2,故C、D错误。故选B。13.【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根据p内=p大气+p水确定水柱压强的变化,最后根据p=ρ液gh分析水柱高度的变化。【解答】小柯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海拔高度增大,则大气压强降低。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瓶内水柱压强增大。根据p=ρ液gh可知,水柱上升。故选A。14.【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解答】A、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A错误;B、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B正确;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指尖感到针触的百分率最高,说明指尖的触觉敏感程度最高,C正确;D、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故答案为:A。15.【答案】A【知识点】建筑结构及其分类【解析】【分析】(1)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把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结构表面,比如头盔、汽车外壳等。(2)实体结构是指结构本身是实心的,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如大坝、纪念碑等。(3)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等构件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组成的结构,如建筑的框架、自行车车架等。(4)桁架结构是由杆件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如桥梁的桁架部分等。【解答】A、返回舱的主体结构是层状的,能够将外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结构表面,符合壳体结构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B、返回舱主体不是实心的,不符合实体结构的定义,故该选项错误。C、返回舱主体不是由梁、柱等构件组成的框架形式,不符合框架结构的特点,故该选项错误。D、返回舱主体不是由杆件通过特定连接方式组成的桁架形式,不符合桁架结构的特点,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1)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2)过滤(3)深浅一样【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解答。【解答】(1)小明判断图甲为硫酸铜饱和状态,其依据是:烧杯中仍有硫酸铜晶体未被溶解;(2)要得到图乙所示溶液,小明采取的操作步骤是过滤;(3)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将图乙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比其底部与上层,蓝颜色深浅一样。17.【答案】(1)晶状体(2)乙(3)B【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晶状体的凸度改变,焦距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像距,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2)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才看不清物体的。(3)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解答】(1)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整,从而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可知图乙可以解释近视患者的视力缺陷。(3)矫正后像会向右移至视网膜,说明具有发散功能,形状与凹透镜,即图中的B。18.【答案】(1)乙;压力相同(2)10000【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2)根据公式计算食指受到的压强。【解答】(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等,只改变受力面积。在乙图中,下面拇指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食指的压力和铅笔的重力之和,大于上面手指受到的压力,因此:我认为乙的方式不合理,因为没有控制压力相同。(2)食指受到的压强约为:。19.【答案】(1)等于(2)0.14(3)(4)无影响【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0.【答案】(1)②(2)60(3)降温结晶【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溶解度: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2)加入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大,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进行计算。(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可知加入的40g硝酸钾不能被溶解,则②为饱和溶液;③溶液的温度为50℃,溶解度为85.5g,大于40g,可知③是不饱和溶液。(2)③中溶质的质量为40g,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g,则有解得x=60g。(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应采用降温结晶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进行提纯。21.【答案】(1)R2(2)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判断出湿敏电阻与湿度的关系,再根据图象判断出R1和R2与湿度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2)根据实际需要,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警示灯变亮,即警示灯随湿度增加而变亮,警示灯变亮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阻减小,即湿敏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警示灯不断闪烁确定湿敏电阻的位置。【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湿度变大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场增强,将衔铁吸下来,短路电磁铁和B,此时只有灯泡自己。由于灯泡的电压增大,所以此时警示灯发光。由欧姆定律可知,湿敏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图甲知:R1的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R2的电阻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R2为湿敏电阻。(2)由图乙知,当空气潮湿(湿度大),能见度低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根据可知,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将衔铁吸引下来;若湿敏电阻放在B位置时,会被短路,电路的电流突然增大,警示灯一下变得很亮,起到闪烁的作用,而放在A点则不会出现此现象,因此湿敏电阻应连接在图甲的B位置。22.【答案】12;0.6;偏大【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①②中电子秤的示数求出小木块的质量;(2)根据①③求出木块排开的水的质量,从而求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小木块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木块的密度。【解答】小木块的质量由②③两图可得细针对木块的压力木块的重力③图中木块在水中静止,其所受浮力木块在③图中处于完全浸没状态,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体积相等木块的密度在实验过程中,若木块吸水,导致其重力变大,故将木块压入水中的力会变小,由浮力的推导式可得,实验中木块所受浮力的测量值要小于木块不吸水时所受浮力值。而木块的体积所以木块若吸水,由此法所得木块的体积将比其真实体积偏小,故若小木块吸水,则密度测量值将会偏大。23.【答案】(1)反射(2)靠近(3)厚度(4)B【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4)由于玻璃有一定厚度,所以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解答】 (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现在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需向下移动,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3)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观察可发现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这样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4)A.如图A两条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没有交点,成的像不会重合,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B两条反射光线不平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成的像重合,故B符合题意;C.如图C两条反射光线不平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成的像不重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24.【答案】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②③;②海绵的凹陷程度比③中的更大;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塑料板两侧绳子相互平行;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压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展示的器材和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探究的目的;(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并描述实验结论;(3)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要改变的因素,并说明具体的操作;(4)木块静止时受到静摩擦力,滑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比较二者大小即可。【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木板的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所以图甲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故选图②、③所示实验。在实验中,②海绵的凹陷程度更大,那么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要探究二力平衡是否需要在一条直线上,就要改变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即可以将卡片转动一个角度,使塑料板两侧绳子相互平行。(4)木块刚好被拉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木块开始运动后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根据题意知道“拉动瞬间的拉力大小大于后来木块做匀速运动时的拉力大小”,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25.【答案】10cm;倒立缩小;凸透镜;远视【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使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光心到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2)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将会使像提前,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能量,将会使像延后。【解答】(1)由图甲知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2)由图可知,当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时,则物距50cm-5cm=45cm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凸透镜,即远视镜片,这个过程可模拟远视眼的矫正。26.【答案】(1)(2)定值电阻断路(3)0.3(4)B;D【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结合题干中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据此完成电路连接;(2)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数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据此判断故障所在;(3)根据串联分压分析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分压原理分析,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表不变,可结合图丙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4)分析图丙图象,根据曲线上每一点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相等分析;根据P=UI并结合串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特点可解答;(5)逐项分析设计的方案,找出不正确的方案。【解答】(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滑片P向右端移 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即滑动变阻器左下部分电 路接入电路,据此完成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2)根据乙图可知,右边为电流表示数0,说明电路断路,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因此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3)根据表格可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变为1V电压的1.5倍,则电流也变为原来的1.5倍,为0.3A。(4)A、根据题意可知,更换电压表的量程对电阻两端电压的分配没有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更换电源,将电压为4.5V的电源更换为电压为3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倍,当他们30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后,则解得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30Ω,因此该方法可行,故B符合题意;C、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改变控制电压U0,使U0为3V,则当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允许通过的电流0.5A,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电源电压为4.5V,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倍,当他们用30Ω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后,则解得RP=37.5Ω,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可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的,因此该方法可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滑片P向右端移 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即滑动变阻器左下部分电 路接入电路,据此完成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2)根据乙图可知,右边为电流表示数0,说明电路断路,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因此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3)根据表格可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变为1V电压的1.5倍,则电流也变为原来的1.5倍,为0.3A。(4)A.根据题意可知,更换电压表的量程对电阻两端电压的分配没有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更换电源,将电压为4.5V的电源更换为电压为3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倍,当他们30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后,则解得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30Ω,因此该方法可行,故B符合题意;C.如果重新开始实验,只改变控制电压U0,使U0为3V,则当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允许通过的电流0.5A,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电源电压为4.5V,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倍,当他们用30Ω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后,则解得RP=37.5Ω,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可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的,因此该方法可行,故D符合题意。故选BD。27.【答案】(1)匀速直线(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3)地板的防滑程度与地板材料、地板潮湿程度有关(4)C【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由二力平衡可知,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要匀速拉动鞋子,摩擦力才能与拉力相等。(2)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不同材质的材料在相同条件下摩擦力大小不同,同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摩擦力大小也不同。(4)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浴室潮湿,所以选择在潮湿环境中摩擦力大的材料。【解答】(1)匀速直线拉动鞋子,鞋子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2)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地板的防滑程度与地板材料、地板潮湿程度有关。(4)浴室中比较潮湿,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潮湿的环境下,C地板的摩擦力最大,可知应选择C作为浴室地板的材料。28.【答案】(1)细胞液浓度大于营养液浓度(2)。答:需硝酸钾的质量为。(3)②③④⑤【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要用到托盘天平和量筒及药匙和胶头滴管,溶解须玻璃棒搅拌。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植物根尖能从营养液中吸收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大于营养液浓度;(2)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3)将溶质质量分数为 7.08% 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 4.04%,操作过程为计算、量取、稀释,进行稀释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量筒)、③(胶头滴管)、④(烧杯)、⑤(玻璃棒),故填:②③④⑤。(1)植物根尖能从营养液中吸收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大于营养液浓度;(2)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见答案;(3)将溶质质量分数为 7.08% 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 4.04%,操作过程为计算、量取、稀释,进行稀释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②(量筒)、③(胶头滴管)、④(烧杯)、⑤(玻璃棒),故填:②③④⑤。29.【答案】(1)摩擦力(2)C(3)把米压得更紧 (或把筷子表面变得更粗糙)【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 (1)对纸杯和米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即可;(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根据(2)中的知识分析即可。【解答】 (1)筷子提着纸杯静止在空中时,若把纸杯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筷子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下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加水后,成功将米提起的原因是:加水后米吸收水膨胀,米对筷子的压力增加,使摩擦力变大,故C正确,A、B错误。故选C。(3)要让实验成功,除了加适量水之外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①增大压力,即把米压得更紧;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把筷子表面变得更粗糙。30.【答案】(1)当S1、S2均断开时,R2、R3串联,电压表测R2 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规律,电路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为R2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2)当S1、S2均闭合时,R3短路,R1、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示数为4V,电流表测干路电路,通过R1的电流为通过R2的电流为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路的总电流即电流表示数为(3)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为R1、R2并联,再与R3串联,则R1、R2并联的总电阻为整个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电压表的示数为答:(1))当S1、S2均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2)当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3)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A,2V。【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断开开关,去掉电压表及其引线,先判断电路串并联,再将电压表接回电路,判断测量对象,结合欧姆定律进行计算。(2)同样先分析电路,判断电表测量对象,当支路上没有用电器时,会将与之并联的支路短路,结合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进行计算。(3)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再判断电表测量对象,结合电流、电压的关系及欧姆定律进行计算。31.【答案】(1)凸透(2)减小;视网膜【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物体通过眼球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因此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2)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减小且像变小,因此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将减小,其中CCD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32.【答案】(1)油囊排开水的体积(2)已知浮标总质量m=55 kg,浮标总重力G= mg=55 kg×10 N/ kg=550 N;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F浮=G=550 N。(3)由 可得,油囊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得,整个 浮 标 排 开 水 的 体 积由于油囊是浸没在水中的,则所以外壳浸入水中的体积则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增大,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壳体所受的浮力的变化情况,而壳体的重力不变,故壳体上浮一些,据此分析:(2)已知浮标总质量,利用G=mg可求重力;已知浮标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浮力;(3)已知油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可求油的体积,即油囊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排开液体的体积,浮标露出的体积等于浮标壳体体积减去浮标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去油囊体积的差。【解答】 (1)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增大,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壳体所受的浮力变大,而壳体的重力不变,故壳体上浮一些,浮标壳体的沉浮是通过改变油囊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的。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