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
以《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标准为依据,2024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新教材作为依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聚焦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学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教材分析
2024年秋季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落实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育人功能。
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责任态度。课程性质上也强调生物学是基础自然学科,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也就是说,以后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生物课程本身,还需要在生活中找生物、学科中寻生物,需要教师的教学延续是终生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
因此本学期七年级教材内容从课程内容编排看,以“新课标”为指引调整新框架,由原来的“三个单元十章”调整为“两个单元七章”。第一单元改为“生物和细胞”整体分为三章“认识生物”“认识细胞”和“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二单元改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整体分为四章“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和“生物分类的方法”。两个单元分别对应“新课标”中的两个学习主题,内容也整理融合了旧版教材中七上和八上的部分内容。此外,每个单元还新增《综合实践项目》,对应主题七“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契合了“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主题,体现学科育人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七年级上册教材设有两个《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和“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从课程内容呈现看,两个单元单元页设计为对开页,七上两个单元页的设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展示的都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如第一单元的镇海林蛙、银杏,第二单元的红腹锦鸡、柿;第二,单元引言讲的都是我国科学家的故事。可以说,两个单元页的设计都有浓厚的中国底色。
同时两个单元均以“一起去揭秘、一起去探究、一起做项目”展开学习。《一起去揭秘》以一种很亲切有趣的话语姿态提示单元重要概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第一单元的“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其实就是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也要吃‘东西 ’吗?它会排出废物吗”涉及的是细胞生活的相关内容。《一起去探究》和《一起做项目》则提示了单元的主要学生活动,二者在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给人一种带着问题去探究实践之感。例如,第一单元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差别大吗”对应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新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对应活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哪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如何生活”对应活动“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这样的设计也有效落实了新课标“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单元页的功能,提升了其育人价值。
同时教材内容从单元到章节,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作为主线,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探究与跨学科实践贯穿整个内容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于探究学习与具体内容载体的契合。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由于小学科学的广泛性,学生对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往往不够深入和系统。
在学习能力方面,七年级新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同时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仍在发展中。这导致他们在理解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会遇到一些困难。同时新课标及新教材着重培养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跨学科实践能力,我认为对于七年级新手来说也是相对薄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去引导和培养。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学习态度方面,由于刚接触生物学这一门新的学科,一部分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但随着学习广度和难度的加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下降、兴趣减退的情况。同时由于学科特点,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到枯燥,而更倾向于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七年级新手的这些学情,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学这门新学科的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和学科实践,从各种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从而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我们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单元教学和概念教学,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内在知识逻辑体系,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四、具体措施:
理解新课标要求:首先,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课标的内容和精神,理解对生物学科教学的新要求和目标。这包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2. 熟悉新教材内容:仔细阅读新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编排及内容呈现顺序,注意教材中新增或调整的部分,以及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厘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表。考虑到学期的时间安排及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
4.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观察、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 整合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材料、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智能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率和互动性。
6.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教师培训,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7.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点,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新教材中的情境教学、概念教学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进行教学反思: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符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记录、总结、优化,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2--9.6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认识生物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2课时
2 9.9—9.13 第二章认识细胞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2课时
3 9.16-9.20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2课时
4 9.23—9.27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课时
5 10.1—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2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2课时
7 10.14—10.18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第一单元复习 2课时
8 10.21-10.25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一章植物的类群 藻类、苔藓和蕨类 种子植物(第1课时) 2课时
9 10.28-11.1 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2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 2课时
10 11.4—11.8 期中考试&期中试卷讲解 2课时
11 11.11—11.15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一 鱼 2课时
12 11.18—11.22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第1课时) 2课时
13 11.25—11.29 三 鸟和哺乳动物(第2课时)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2课时
14 12.2—12.6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2课时
15 12.9—12.13 第四节 病毒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 发酵食品 2课时
16 12.16—12.20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课时
17 12.23—12.27 第二单元复习 期末考试复习 2课时
18 12.30—1.3 期末考试复习 2课时
19 1.6—1.15 期末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