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南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江南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江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深入理解“江南”所蕴含的文化意象与情感内涵,提升对江南地域文化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批注等,品味文本中描绘江南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和欣赏江南文化。
5.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诗歌创作、绘画等,将对江南的感受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上江南”在不同语境中的情感和文化意义,把握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分析文本中描写江南的手法,如景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学习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对江南文化的见解,加深对江南文化多元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江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思考如何在当代生活中弘扬江南文化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对江南的感悟通过个性化的创意作品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乌篷船摇曳等江南典型的美景,同时配以悠扬的江南丝竹音乐。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们对江南的第一印象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一上江南”,并说道:"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江南这片充满诗意和韵味的土地,去探寻它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和音乐展示,营造出浓厚的江南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同时,让学生用词语描述对江南的印象,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文章围绕江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情况。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如“氤氲、潋滟、幽谧”等,让学生认读并解释词义,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发言,梳理文章的脉络,明确文章从江南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方面展开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检查生字词有助于扫除阅读障碍,为深入理解文 本奠定基础。分段朗读可以让学生更专注于文本内容,小组讨论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精读文本,品味江南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描写江南自然景观的段落,如“江南的雨,如丝如缕,轻轻飘落,似一层薄纱,笼罩着古老的城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丝缕和薄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雨的细密、轻柔,营造出一种朦胧、诗意的氛围。
接着,教师让学生仿照这样的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某一自然景观,如“江南的雾”或“江南的风”。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江南人文历史的部分,提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江南有哪些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历史文化 ”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江南的一位导游,向游客介绍江南的人文景点和历史故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导游”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文本,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之美,学习写作技巧。仿写练习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江南的人文历史,同时锻 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江南的自然景观特点、描写手法以及江南的人文历史等。
强调学习江南文化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课文,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收集一首描写江南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几位学生背诵上节课布置的课文段落,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描写江南的古诗,介绍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和古诗分享,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江南文化的积累,同时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江南文化内涵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江南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到达,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一上江南的感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8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江南的文化传承、江南对文人的影响等。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质疑,共同探讨江南文化的内涵。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上江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如江南是诗意的象征、江南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多个层面解读江南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意表达,展现江南之韵
教师介绍创意表达的形式,如诗歌创作、绘画、散文写作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自己对江南的感受和理解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进行创意创作,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在创作过程中,提醒学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
创作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每个学生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感受。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创意表达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思考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江南城市的图片和视频,如杭州的互联网科技、苏州的工业园区等,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江南文化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江南文化 ”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在传承江南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江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意识。全班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小论文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创意表达和讨论中展现出的对江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强调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弘扬和传承江南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