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登高》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你能分享一些杜甫写过的诗句吗?
登高
杜甫
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学会分析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品析诗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体察诗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的沉郁悲凉的境界。


知人论世
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 ” 生卒:712—770 籍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地位 唐朝 诗人。 认识作者
一代“诗圣”——杜甫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  
现实主义
创作风格及其作品 杜甫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在五律、七律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诗风 。
代表作有以“三吏”合称的《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北征》《春望》和《兵车行》等。
沉郁顿挫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望岳
主要经历 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2.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主要经历 3.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
探寻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________所作。其时,“________”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人生慨叹,写下了被称为“ ”的《登高》一诗。
夔州
古今七律第一
安史之乱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
了解“律诗”

诵读感悟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24岁时,杜甫登临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诗篇,30年后,当他再登高山,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题目解说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生初读:齐读

1.明确字音
渚清沙白(zhǔ) 萧(xiāo)
繁霜鬓(bìn) 潦倒(liáo)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由默读
思考1: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 : 诗人登上高处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为诗文画面增添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文本研读
【思考2】体会意境
任务:阅读诗歌的前两联,找出诗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意象 特点 意象 特点






落木
长江





飞回
萧萧
滚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迅猛的
于老弱的诗人而言,急风是多么的凄惨
高远
充斥天地的大悲哀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人内心的无限悲苦
清、白
凄冷寂寥、凄清无比
飞回
无枝可依,无家可归,漂泊沉沦的哀苦
无边、萧萧下
广阔的空间感,反衬个人的渺小
区别于小我的悲情,这是大境界的人才有的大悲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滚滚来
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明确:
画面: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落叶和长江(肃临天下的秋景图,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宋代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八层意思,离不开一个“悲”字,请尝试代入诗境,说说诗人抒发了哪些悲慨?
万里悲秋常作客
路途之远,突显愁苦之深。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秋天万物凋零的衰败景象,容易使人感到伤感惆怅。
久也,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古今义不同,古义指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
老年,过了建功立业的黄金年龄,迟暮之年。本应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如今老病交加形单影只,一事无成,悲不胜悲。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孤身一人,此佳节本应全家人在一起,而此时形单影只,万分悲凉。
感叹体弱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全家人一起不仅登高,还饮菊花酒,为祈求避邪除灾。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合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这里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情感?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
明确:“艰难苦恨”在这里既指个人的身世的艰难,生活的困难,也指社会现实的动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由朗读
【思考3】感悟情感
试概括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明确 : ①孤独之感
②思乡之情
③壮志未酬
④悲秋之情
⑤老病之哀
⑥家国之忧
板书设计
扬才君的语文课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 。”
扬才君的语文课
随堂巩固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 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