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2.5×107 mg的是 (  )
A.一头火象 B.一个小学生 C.一只兔子 D.一只蚂蚁
2.一块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送到月球
3.用量筒一次量出密度为0.8 g/cm3、质量为64 g的酒精时,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可供选择,最合适的是 (  )
A.量程50 mL,分度值1 mL B.量程100 mL,分度值1 mL
C.量程100 mL,分度值2 mL D.量程250 mL,分度值5 mL
4.仁增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当他在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D.若m甲=m乙,则V甲>V乙
6.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7.将一满瓶水放在冰箱中结冰后,瓶子被胀破,是因为水结冰的过程中 (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B.质量变大,体积变大
C.质量、体积都变大 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8.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9.旺姆想要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记为92 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后,如图所示用天平继续称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g,则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10.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
11.白玛把装有450 mL纯净水的容器放进冰箱,当容器的水全部变成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g,此过程体积变化了    cm3。(ρ水=1×103 kg/m3,ρ冰=0.9×103 kg/m3)
12.若用橡皮膜把一锥形瓶封口(膜水平),然后把锥形瓶放置于热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外凸起,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瓶内空气的体积    ,此实验说明气体温度升高,瓶内空气的密度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13.五一假期,顿珠在拉萨河边捡到一块小石头,回到学校,进行了如下测量:
(1)测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m石=  g;
(2)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石块密度为    g/cm3;
(3)将石块放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则密度测量值偏    。
14.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伦珠所在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其中某次的操作如下: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水 煤油 酒精
密度(kg·m-3) 1.8×103 1.0×103 0.8×103 0.8×103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    。
15.央金想知道自制凉粉的密度,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如图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凉粉的总质量,请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            。
(3)改正错误后重新测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烧杯和凉粉的总质量为    g。
(4)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小勺挖出烧杯中一部分凉粉放入量筒中,使之浸没在水中。最终测得量筒中凉粉的体积为35 cm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凉粉的质量为75.6 g,计算出凉粉的密度为    g/cm3。
(5)整理器材时发现,本实验中使用的“5 g”砝码生锈了,则凉粉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16题6分,17题8分,共14分)
16.有一个质量为540 g,体积为360 cm3的空心铝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其总质量为多少g (ρ铝=2.7×103 kg/m3)
17.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 g,放入一块质量为135 g的金属块后溢出50 cm3液体,这时总质量为635 g。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溢出液体的质量;
(3)该液体的密度。
第六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
1.B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根据客观实际做出判断。2.5×107 mg=2.5×104 g=25 kg,一个小学生的质量约为25 kg。故选B。
2.C 解析:物体的质量不以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发生变化。故选C。
3.B 解析:由ρ=得,酒精的体积V===80 cm3=80 mL,选项A中的量筒,酒精体积超过其量程,不能盛下酒精;选项B、C、D中的量筒,均能盛得下酒精,但C、D中的量筒的分度值大,测量时准确度小,所以用B中的量筒,而不用C、D中的量筒。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4.C 解析:在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此时再称量,要使天平平衡,应该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5.A 解析:在m—V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倾斜度)表示物体密度的大小,倾斜度越大物体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ρ甲>ρ乙;若V甲=V乙,则m甲>m乙;若m甲=m乙,则V甲6.D 解析: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比其他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故选D。
7.A 解析: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瓶子被胀破。
8.A 解析:在m—V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倾斜度)表示物体密度的大小,倾斜度越大物体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ρ甲>ρ乙>ρ丙,当m甲=m乙=m丙时,由公式V=m/ρ可知:V甲二、填空题
9.47.0 0.75×103
10.3∶2 3∶2
11.450 50
12.增大 减小
三、实验题
13.(1)27 (2)2.7  (3)大
14.(1)49 (2)30 (3)0.8 煤油
15.(1)左 (2)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116.2 (4)1.16 (5)不变
四、计算题
16.160 cm3 700 g
解析:ρ铝=2.7×103 kg/m3=2.7 g/cm3,ρ水=1×103 kg/m3=1 g/cm3,由ρ=
可得,铝球为实心时的体积:V铝===200 cm3,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心=V球-V铝=360 cm3-200 cm3=160 cm3,
空心部分装满水,则水的质量:
m水=ρ水V空=1 g/cm3×160 cm3=160 g,
球的总质量:
m总=m铝+m水=540 g+160 g=700 g。
17.(1)2.7×103 kg/m3 (2)40 g
(3)0.8×103 kg/m3
解析:(1)金属块的体积:V金=V溢=50 cm3,m金=135 g,
金属块的密度:ρ金===2.7 g/cm3=2.7×103 kg/m3;
(2)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540 g+135 g)-635 g=40 g。
(3)液体的密度:ρ液===0.8 g/cm3=0.8×103 kg/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