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杨老师从实验室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
A.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把文字放大
C.把文字缩小 D.让一张干纸片着火
2.下列关于光学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平面镜走近,镜中的像变大 B.平面镜总是成和物等大的像
C.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放大的 D.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缩小的
3.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  )
A.水中的倒影 B.墙上的影子 C.被露珠放大的叶脉   D.相机摄像
4.下列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为凸透镜,通过该透镜观察到的像总是正立的
B.图乙是生活中常用的望远镜,它的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图丙是潜望镜,它利用光的反射成像
D.图丁为显微镜,显微镜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镜头相同
6.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很多车主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之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可以观察到红外线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8.达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察。如图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    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0.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    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    的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    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
11.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    (填光学元件名称);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把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该像为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13.在使用显微镜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折射后成一个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道理就像    一样;目镜相当于    ,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
(1)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在下图A、B两点依次放置          。
(3)将蜡烛放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4)如果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把蜡烛移到某一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呈现蜡烛的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对一项即可)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次仁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实验前就应调整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位于凸透镜的    上。次仁在图2位置恰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的、  
的实像。
(3)次仁这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3),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    (选填“亮”或“暗”)了。
(5)次仁继续探究“视力的矫正”,它用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光屏模拟人眼的视网膜。如图4,次仁先固定蜡烛,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撤掉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像重新清晰,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16.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达瓦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可运用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物镜中。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刻度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4 cm刻度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选填“①”“②”或“③”),此时的像应是如图丙所示的    (选填字母“A”“B”“C”或“D”)。
①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②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左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③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右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5)如图丁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是    。
A.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B.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第五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
1.A 解析:凸透镜可以放大或缩小一个物体的像,但不能改变一个物体自身的大小。同时凸透镜可以聚光于一点,点燃干纸片。
2.B 解析:平面镜总是成和物等大的像,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可以成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3.D 解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虚像;影子是光的直线;被露珠放大的叶脉是放大镜,属于虚像;相机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C 解析:近视眼成像在视觉膜的前方,故图②符合题意,矫正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散光,故图④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图甲为凸透镜,在u6.C 解析: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焦距是10 cm,那么2倍焦距是20 cm,离凸透镜25 cm处时满足2f<25 cm,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7.A 解析: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是凸透镜,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处于透镜两倍焦距之外;人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故选A。
8.D 解析:当物距和像距的距离相等时,满足此时u=v=2f。根据图象u=v=2f=16 cm,f=8 cm,A错误;u=12 cm时,f二、填空题
9.放大镜(凸透镜) 放大 虚像
10.2倍焦距以外(大于2倍焦距) 放大 增大
11.凹透镜 变小
12.缩小 照相机
13.实 投影仪 放大镜 虚
三、实验题
14.(1)
(2)凸透镜、光屏 (3)缩小 (4)左
(5)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15.(1) 乙 (2)主光轴 放大
(3) 10 上 (4)暗 (5)靠近
16.(1) 10.0 (2)缩小 望远镜 (3)35 (4)③ D
(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