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期末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对某个身体健康的中学生的一些相关量的估测,其中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 B.体温约为36.5 ℃
C.100 m的短跑成绩约为1 min D.身体质量约为500 g
2.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白雾茫茫   D.大雪纷飞
3.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与日环食成因相同的是 (  )
A.镜中“路” B.墙上“兔” C.水中“塔” D.空中“彩虹桥”
4.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密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罐中的牛奶喝掉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B.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所以它们的密度相同
C.超过百米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应选择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
D.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6.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跑道慢跑,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 s内,乙跑得更快
C.12 s内,乙跑的路程更长
D.12 s内,甲的速度是0.3 m/s
7.如图甲所示,打开水龙头,向杯中注入某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从水龙头中流出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子的质量为100 g
B.杯子的容积为250 mL
C.V=100 cm3时,杯子和液体总质量为130 g
D.杯中液体密度为0.8 g/cm3
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随着向上移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9.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直线运动,小车每隔1秒钟滴一滴墨水,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小车从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运动过程中,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    秒,小车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10.科学家根据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声呐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有人用声呐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3 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那么此处的海水约深    m。
11.如图所示为“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BC段    (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在t=13 min时,该物质为    态。
12.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即  
千米/秒。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2分)
13.旺姆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
(4)实验中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14.赤列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图甲中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
(2)器材位置正确放置后,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当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现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15.格桑同学配置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帮妈妈筛选出饱满的种子,她想知道所配制的盐水密度,就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后,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1。
(3)把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得盐水体积V,如图甲所示。
(4)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帮格桑同学把表填写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 m1/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cm3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2/g 盐水的密度 ρ/g·cm-3
30            
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16.次仁的爸爸从家中出发去拉萨东郊万达广场。他前25 min是步行,后改为骑小蓝车,又经5 min后到达万达广场。全程运动可近似为如图所示的s—t图象。请完成以下问题:
(1)次仁的爸爸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次仁的爸爸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3)如果次仁的爸爸骑小蓝车的速度保持不变,他从万达广场全程骑车返回家需要多长时间
17.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 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 cm×15 cm×10 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
1.B 解析:手指甲的宽度约1 cm,故A错误;体温约为36.5 ℃,符合实际,故B正确;100 m的短跑成绩约为15 s,故C错误;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 kg,故D错误。故选B。
2.C 解析: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霜满枝头是凝华现象,白雾茫茫是液化现象,大雪纷飞是凝华现象。
3.B 解析: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中“路”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墙上“兔”是手形成的影子,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水中“塔”是塔在水中的倒影,本质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空中“彩虹桥”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与日环食成因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减小声音的音量,即减小声音的大小,故实质是降低响度,故B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AI获得了指令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5.C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种类、温度有关,与质量无关,罐中的牛奶喝掉一半,密度不变,故A错误;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是状态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不同,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应选择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容易转动,且不容易吹断,故C正确;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是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故D错误。
6.B 解析:由图象可知,甲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乙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乙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分析图象可知,在前6 s内,乙运动的距离比甲长,所以乙跑得较快,故B正确;据图可知,12 s内,甲乙跑的路程相同,故C错误;12 s内,甲路程是40 m,甲的时间是12 s,所以甲的速度是v==≈3.3 m/s,故D错误。
7.D 解析:设液体的密度为ρ液,由题意和图象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液体的质量为0,则杯子的质量为90 g;当液体体积为200 cm3时,有ρ液×200 cm3+90 g=250 g,解得ρ液=0.8 g/ cm3,故D正确; 由图象知,从水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最大为200 cm3, 所以杯子的容积为200 cm3=200 mL,故B错误; 当V=100 cm3时,注入液体的质量m=ρ液V=0.8 g/cm3×100 cm3=80 g,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总=80 g+90 g=170 g,故C错误。
8.D 解析: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2)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由图可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A错误;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B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C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D正确。
二、填空题
9.6 变小
10.信息 2 250 解析: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声呐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根据题意由于经过3 s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3 s=1.5 s,因为v=,所以海底的深度为 s=vt=1 500 m/s×1.5 s=2 250 m。
11.放热 固液共存
12.红外线 3×105 解析: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三、实验与探究题
13.(1)B (2)99 (3)A
(4)用初温较高的水加热(或用适量较少的水加热)
14.(1)光屏 (2)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3)投影仪 (4)D
15.(1)左 (4)40 76 1.15
四、计算题
16.(1)2 m/s (2)1.2 m/s (3)600 s
解析:(1)次仁的爸爸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 m/s。
(2)次仁的爸爸步行的速度为
v1===1.2 m/s。
(3)次仁的爸爸骑车的路程为s2=s-s1=3 600 m-1 800 m=1 800 m,
次仁的爸爸骑车的速度为
v2===6 m/s。
由v=得,他从万达广场全程骑车返回家需要的时间为t全===600 s。
17.(1)2×103 kg/m3 (2)2.4 kg
解析:(1)该砖块的总体积
V=20 cm×15 cm×10 cm3=3×10-3 m3,
材料的密度ρ===2×103 kg/m3。
(2)∵ρ=,
∴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
m=ρV=2×103 kg×3×10-3 m3=6 kg,
可节省的材料Δm=m-m1=6 kg-3.6 kg=2.4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