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活动一 诵读诗歌,整体把握,提出疑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主要内容 原文诗句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主要内容 原文诗句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去”。(不久解归)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母亲去世,归家居丧。其间,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
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期满,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官。
第四次: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刘敬宣派他持辞职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完成使命之后,“参军”一职自然解除。
第五次:405年,陶渊明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泽县令,80多天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补充材料:
1.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2.“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 骞翮”即展翅,“翥”,飞也。(《杂诗》)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袁行霈《陶渊明诗文汇评》)
3.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 陶潜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瞻望(仰望高论,即上句所提)邈(远)难逮(难以企及),转欲(曾经有过)志长勤(立志长期劳作)。
6.初任祭酒时所作:
饮酒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休息和调养)不得节(法度),冻馁(饥饿)固缠己。
是时向(接近)立年(三十岁),志意多所耻。
7.第二次任职: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8.第三四次任职
荣木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9.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归去来兮辞 并序》 )
10.从少年时期起就经历了政治上的倾轧争斗、时局紊乱的纷扰。诗人在世的几十年中,曾三易朝代,几次废立皇帝,而每次变化无不伴随着一场清洗和大屠杀,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当时是一个门阀势力强固统治的社会,门阀士族为了把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转嫁给百姓,于是大量兼并土地,加重赋税徭役。陶渊明在29岁抱着明君贤臣的理想步入仕途,欲通过出仕实现理想成就大业,但黑暗现实使他碰了壁。
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活动二 借助支架,把握意象,赏析诗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根据诗句,用文字或图画重现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要求:给作品定主题“ 的归隐生活”)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活动三 知人论世,我看陶渊明归隐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结合《归园田居》(其一)以及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
作业
结合讨论结果,将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写在学案背面,3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