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长征胜利万岁预习检测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材料:先锋 向导 旗帜保温饱强经济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改革开放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牢记使命 励精图治 不忘初心答案:①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②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谋复兴的旗帜。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本题例句: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前面两个短语是四字词语,要和后面的语意、逻辑相符。所给的词语中可以有如下的组句示例: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以此类推即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答案: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项,成分残缺,“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其后加“的精神动力”。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背景长征胜利万岁“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文题解读长征胜利万岁“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1.了解长征的背景和回忆录的文化常识。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学习目标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特点: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本文为回忆录,找出本文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内容概括时间顺序。1.真实: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作者经历过的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2.广泛:本文不仅写自己经历过的三件事,同时串起李英华牺牲、左权拔掉千佛山反动民团、邓小平关心宣传队和毛主席讲话内容,真实地表现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3.突出:本篇回忆录重点写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三件事,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大篇幅地写毛主席的发言,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思考:本文如何体现回忆录“真实、广泛、突出”三个特点的?请结合内容概括。问题探究一1、本文感情浓厚,请在文中辨别、标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我从 (句子) ,这个句子运用了 (表达方式) ,表达了 (情感) 。①场面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时,同志们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面;会上欢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的场面。②动作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③心理描写:如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④侧面描写:如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第36段)记叙、议论、抒情2.本文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④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研读第三部分1、梳理毛主席的讲话要点,分析长征的伟大意义。2、结合红军的形象特点,概括长征精神。问题探究二时间途径地成就困难意义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两万五千里,是前所末有的长征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品读毛主席讲话的要点(1)长征是宣告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2)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3)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重点理解: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力量的宣示:敌人仍然强大,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打散,而且还经常能打胜仗,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无力消灭红军。革命的宣传:十一个省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那么大的队伍。为革命未来打下基础: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西以后留下了一万多精干,这都是在播种。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乐于吃苦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勇于战斗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重于求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善于团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 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胜利的精神。 (习近平讲话)新长征,再出发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