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2.1.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探究点一 利用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探究点二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探究点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范围◆◆◆◆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备课素材练习册答案核查【导】答案核查【练】【学习目标】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能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想并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和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知识点一 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 ,那么_______.性质2 如果, ,那么______.性质3 如果,那么 .性质4 如果,那么 .性质5 如果,,那么 .知识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性质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1 对称性2 传递性 ,3 可加性 可逆4 可乘性 ,___ 的符号,___5 同向可加性 , 同向性质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6 同向同正 可乘性 , 同向、同正7 可乘方性 同正续表【诊断分析】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若,则 .( )√[解析]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可得 ,所以此说法正确.(2)若,则, .( )[解析] 取,,,,满足,但不满足 ,所以此说法错误.×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3)若,,则 .( )×[解析] 取,,,,满足,,但 不成立,所以此说法错误.(4)若,则 .( )[解析] 若,则,所以 ,所以此说法正确.√探究点一 利用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例1(1)已知,,且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B.C. D.[解析] 对于A,当时, ,故A不一定成立;对于B,当,时,满足,但 不成立,故B不一定成立;对于C,当时,,故C不一定成立;对于D,由 , ,得 ,故D一定成立.故选D.√(2)(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解析] 对于A,,,, ,,,故A正确;对于B,当 ,,,时,满足,,但此时 ,,,故B错误;对于C,当, ,时,满足,,但此时,, ,故C错误;对于D,,, ,,,由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可得,故D正确.故选 .变式(1)(多选题)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解析] 对于A,当时,,故A错误;对于B,若 ,则,即,所以,故B正确;对于C,取, ,,满足,,但,故C错误;对于D,若 ,则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故D正确.故选 .√√(2)(多选题)[2025·青岛二中高一月考]已知 ,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 ,,又, ,故A正确;当,时,,, ,,故B错误;,, ,故C正确;,,, ,则,即 ,即,故D正确.故选 .[素养小结]解不等式成立问题的常用方法:一是用性质逐个验证;二是用特殊值法排除.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时要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探究点二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例2 设,,,, .(1)证明: ;证明: ,.,,, 均不为0,则,.例2 设,,,, .(2)若,证明: .证明: 由题可知, ,,,即 ,,即 .变式(1)已知,求证: .证明:,即, ,,则 .(2)已知,,,求证: .证明: , ,又,,,,又 , ,.[素养小结]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探究点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范围例3 设,,求,, 的取值范围.解:, ,,,, ,,, .变式(1)已知,,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解析] 由,得,由 ,得,.由,得 ,则,又, .(2)[2025·荆州中学高一月考]若 ,,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因为 ,,即 ,所以,故 的取值范围为 .[素养小结]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需注意两点:(1)严格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即两个同方向的不等式可加不可减,可乘(同正)不可除;(2)利用整体思想,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解范围,防止在多次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扩大变量的取值范围.1.准确记忆各性质成立的条件,是正确应用的前提.在不等式的判断中,特殊值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选择题或填空题,特殊值法可以节省时间.在不等式的各性质中,乘法的性质极易出错,即在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数时,必须要确定该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否则结论就不确定.例1 适当增加条件,使下列各命题为真命题.(1)若,则 ;解:若,则,对不等式两边同乘正数,可得 成立,即只需增加条件 .(2)若,则 ;解:要使“若,则”是真命题,只需增加条件 .(3)若,则 ;解:, ,则,因为,所以只需增加条件或 .例1 适当增加条件,使下列各命题为真命题.(4)若,,则 .解:不等式,为同向不等式,则要使 成立,只需增加条件, .2.求含字母的数或式的取值范围时,一要注意题设中的条件,二要正确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例2(1)已知实数,满足,,求 的取值范围;解:,,又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求 的取值范围.解:设,则 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例3 设,为实数,满足,,则 的最大值为____.27[解析] 由,得,由 ,得,所以,即 ,所以 的最大值为27.练习册1.一个工厂原来每天加工 件商品,经过工艺改革后该工厂每天加工的商品比原来多560件,且30天加工的商品将超过75 000件,这一关系用不等式表示为( )A. B.C. D.[解析] 由题意得,经过工艺改革后该工厂每天加工 件商品,则该工厂30天加工 件商品,所以题中的关系用不等式表示为 .故选B.√2.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解析] 对于A,当,时,满足,但是 ,故A错误;对于B,当,时,满足,但是 ,故B错误;对于C,当,时,满足 ,但是,故C错误;对于D,若,则 ,所以,则 ,故D正确.故选D.√3.对于实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解析] 若,,则,故A错误;若 ,则,故B错误;因为,所以 ,即,故C正确;因为,所以 ,所以 ,故D错误.故选C.√4.[2025·福州三中高一月考]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 对于A,因为,所以,所以不等式 两边同时除以得,故A错误;对于B,因为 ,所以若,则,故B错误;对于C,因为 ,所以不等式两边同时乘得 ,故C正确;对于D,因为,所以不等式两边同时乘得 ,故D错误.故选C.5.[2025·襄阳四中高一月考]已知,,为实数,则“ ”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若,则,所以,所以 一定成立,即充分性成立;当时,,但无法判断 的正负,因此 不一定成立,即必要性不成立.所以“”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6.(多选题)[2025·广州华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 已知, 为正实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C.D.对任意,若,则√√√[解析] 由题意得,.对于A选项,若,则 , 则,故A正确;对于B选项,若 ,则,所以,故B正确;对于C选项,,所以,故C正确;对于D选项,当时, ,故D错误.故选 .7.已知,则,,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解析] 由,得,且,所以 .8.已知,,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因为,所以.因为 ,所以,则 .9.(13分)已知, .(1)求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所以,又 ,所以 .(2)求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所以,又 ,所以 .9.(13分)已知, .(3)求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所以 .当时, ;当时, ,所以,所以 .综上可得, .10.如图,数轴上给出了表示实数,, 的三个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 由题图可得,, ,所以,,则 ,故选项A错误;,故选项B错误;因为,所以 ,又,所以,又 ,所以,故选项C错误;因为, ,且由图可知,即,所以,又 ,所以 ,故选项D正确.故选D.11.有外表一样,重量不同的四个小球,它们的重量分别是, ,,,已知,, ,则这四个小球重量的大小关系是( )A. B.C. D.[解析] ,,,即 ,因此,,,,.综上可得 ,故选A.√12.(多选题)设,为实数,满足,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 对于A,,即 ,故A正确;对于B,由题知,则 ,即,故B错误;对于C, ,即,故C正确;对于D,由题知,则 ,故D错误.故选 .√√13.已知实数,满足,,则 的最大值为___.7[解析] 由,可得 ,,因为 ,,,所以 ,故,则 的最大值为7.14.(15分)若,,,求证: .证明:因为,所以,又因为 ,所以 ,所以,所以.因为 ,,所以 ,又,即,所以,所以 .故 ,原不等式得证.15.已知,,,,设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 ,,,, ,,, .故选D.√16.(15分)若,求证:,,,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证明:假设,,,都不小于1,即,,, ,则,,, ,所以 ,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快速核答案(导学案)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诊断分析】 (1)√ (2)× (3)× (4)√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1)D (2)AD 变式(1)BD (2)ACD探究点二 例2(1)证明略(2)证明略 变式(1)证明略(2)证明略探究点三 例3 ,,变式 (1) (2)快速核答案(练习册)1.B 2.D 3.C 4.C 5.A 6.ABC7. 8.9.(1) (2) (3)10.D 11.A 12.AC 13.714.证明略15.D16.证明略2.1.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学习目标】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能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想并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和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知识点一 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b,那么 . 性质2 如果a=b,b=c,那么 . 性质3 如果a=b,那么a±c=b±c.性质4 如果a=b,那么ac=bc.性质5 如果a=b,c≠0,那么=.◆ 知识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性质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1 对称性 a>b b2 传递性 a>b,b>c a>c 3 可加性 a>b a+c>b+c 可逆4 可乘性 a>b,c>0 ac bc c的符号a>b,c<0 ac bc 5 同向可加性 a>b,c>d a+c>b+d 同向6 同向同正可乘性 a>b>0,c>d>0 ac>bd 同向、同正7 可乘方性 a>b>0 an>bn(n∈N,n≥2) 同正【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若a-c(2)若a+c>b+d,则a>b,c>d. ( )(3)若a>b,c>d,则>. ( )(4)若ac2>bc2,则a>b. ( )◆ 探究点一 利用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 例1 (1)已知a,b,c∈R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B.a2>b2C.a|c|>b|c|D.>(2)(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c2>bc2,则a>bB.若a>b,c>d,则a-c>b-dC.若b>a>0,c>0,则>D.若a>b>0,则a+>b+变式 (1)(多选题)设a,b,c,d∈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则ac>bcB.若a|c|>b|c|,则a>bC.若a>b,c>d,则ac>bdD.若a>b,则a3>b3(2)(多选题)[2025·青岛二中高一月考] 已知a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cB.>C.>D.a5+b5[素养小结]解不等式成立问题的常用方法:一是用性质逐个验证;二是用特殊值法排除.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时要特别注意前提条件.◆ 探究点二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例2 设a,b,c∈R,a+b+c=0,abc=1.(1)证明:ab+bc+ca<0;(2)若a>b,证明:a3>b3. 变式 (1)已知a>b>c>d,求证:<.(2)已知a>b>0,c.[素养小结]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 探究点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范围例3 设2变式 (1)已知1(2)[2025·荆州中学高一月考] 若-1[素养小结]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需注意两点:(1)严格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即两个同方向的不等式可加不可减,可乘(同正)不可除;(2)利用整体思想,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解范围,防止在多次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扩大变量的取值范围.2.2.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课前预习】知识点一b=a a=c知识点二> <诊断分析(1)√ (2)× (3)× (4)√[解析] (1)不等式a-c(2)取a=4,c=5,b=7,d=1,满足a+c>b+d,但不满足a>b,所以此说法错误.(3)取a=2,b=1,c=-1,d=-2,满足a>b,c>d,但>不成立,所以此说法错误.(4)若ac2>bc2,则c2>0,所以a>b,所以此说法正确.【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1)D (2)AD [解析] (1)对于A,当a>0>b时,>,故A不一定成立;对于B,当a=-1,b=-2时,满足a>b,但a2>b2不成立,故B不一定成立;对于C,当c=0时,a|c|=b|c|,故C不一定成立;对于D,由a>b,c2+1>0,得>,故D一定成立.故选D.(2) 对于A,∵ac2>bc2,∴c≠0,∴c2>0,∴>0,∴ac2×>bc2×,∴a>b,故A正确;对于B,当a=2,b=1,c=0,d=-2时,满足a>b,c>d,但此时a-c=2,b-d=3,a-ca>0,c>0,但此时=,=2,<,故C错误;对于D,∵a>b>0,∴ab>0,∴>0,∴a×>b×,∴>,由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可得a+>b+,故D正确.故选AD.变式 (1)BD (2)ACD [解析] (1)对于A,当c=0时,ac=bc,故A错误;对于B,若a|c|>b|c|,则|c|≠0,即|c|>0,所以a>b,故B正确;对于C,取a=1,b=c=0,d=-1,满足a>b,c>d,但ac=bd,故C错误;对于D,若a>b,则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a3>b3,故D正确.故选BD.(2)∵c>d,∴-c<-d,又a0>a,∴<,故B错误;∵a0,∴>,故C正确;∵ab2>0,a3探究点二例2 证明:(1)∵(a+b+c)2=a2+b2+c2+2ab+2ac+2bc=0,∴ab+bc+ca=-(a2+b2+c2).∵abc=1,∴a,b,c均不为0,则a2+b2+c2>0,∴ab+bc+ca=-(a2+b2+c2)<0.(2)由题可知,a3-b3=(a-b)(a2+ab+b2),∵a2+ab+b2=+b2>0,a>b,即a-b>0,∴a3-b3>0,即a3>b3.变式 证明:(1)∵a>b>c>d,即a>b,-d>-c,∴a-d>b-c>0,则<.(2)∵c-d>0,又a>b>0,∴a-c>b-d>0,b-a<0,c-d<0,又e<0,∴-===>0,∴>.探究点三例3 解:∵2∴4<2a<14,3<3b<6,-2<-b<-1,<<1,∴5变式 (1)-2<2a-b<9 << (2)3<3a-b<11 [解析] (1)由1(2)3a-b=(a+b)+2(a-b),因为-11.一个工厂原来每天加工x件商品,经过工艺改革后该工厂每天加工的商品比原来多560件,且30天加工的商品将超过75 000件,这一关系用不等式表示为 ( ) A.30x+560>75 000B.30(x+560)>75 000C.30x+560≥75 000D.30(x+560)≥75 0002.若a,b∈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则a2>b2B.若a≠b,则a2≠b2C.若a<|b|,则a2D.若a>|b|,则a2>b23.对于实数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 若aC.若a<0D. 若c>a>b,则<4.[2025·福州三中高一月考] 若a,b,c∈R,aA.<B.ac>bcC.a(c2+1)D.a25.[2025·襄阳四中高一月考] 已知a,b,c为实数,则“a>b”是“a-c>b-c”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多选题)[2025·广州华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 已知a,b为正实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则<B.若a>b,则a3>b3C.a3+b3≥a2b+b2aD.对任意c∈R,若a>b,则ac2>bc27.已知08.已知-2≤x<3,-19.(13分)已知-6(1)求2a+b的取值范围;(2)求a-b的取值范围;(3)求的取值范围.10.如图,数轴上给出了表示实数a,b,c的三个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 B.abc>C.c+2b2b11.有外表一样,重量不同的四个小球,它们的重量分别是a,b,c,d,已知a+b=c+d,a+d>b+c,a+cA.d>b>a>c B.b>c>d>aC.d>b>c>a D.c>a>d>b12.(多选题)设x,y为实数,满足1≤x≤4,0A.1C. 013.已知实数x,y满足|2x+3y|≤10,|x-y|≤5,则|x+2y|的最大值为 . 14.(15分)若a>b>0,c|c|,求证:<.15.已知 a,b,c,d>0,设S=+++,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C.216.(15分)若(a+1)(b+1)(c+1)(d+1)<16,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2.2.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课前预习】知识点一b=a a=c知识点二> <诊断分析(1)√ (2)× (3)× (4)√[解析] (1)不等式a-c(2)取a=4,c=5,b=7,d=1,满足a+c>b+d,但不满足a>b,所以此说法错误.(3)取a=2,b=1,c=-1,d=-2,满足a>b,c>d,但>不成立,所以此说法错误.(4)若ac2>bc2,则c2>0,所以a>b,所以此说法正确.【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1)D (2)AD [解析] (1)对于A,当a>0>b时,>,故A不一定成立;对于B,当a=-1,b=-2时,满足a>b,但a2>b2不成立,故B不一定成立;对于C,当c=0时,a|c|=b|c|,故C不一定成立;对于D,由a>b,c2+1>0,得>,故D一定成立.故选D.(2) 对于A,∵ac2>bc2,∴c≠0,∴c2>0,∴>0,∴ac2×>bc2×,∴a>b,故A正确;对于B,当a=2,b=1,c=0,d=-2时,满足a>b,c>d,但此时a-c=2,b-d=3,a-ca>0,c>0,但此时=,=2,<,故C错误;对于D,∵a>b>0,∴ab>0,∴>0,∴a×>b×,∴>,由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可得a+>b+,故D正确.故选AD.变式 (1)BD (2)ACD [解析] (1)对于A,当c=0时,ac=bc,故A错误;对于B,若a|c|>b|c|,则|c|≠0,即|c|>0,所以a>b,故B正确;对于C,取a=1,b=c=0,d=-1,满足a>b,c>d,但ac=bd,故C错误;对于D,若a>b,则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a3>b3,故D正确.故选BD.(2)∵c>d,∴-c<-d,又a0>a,∴<,故B错误;∵a0,∴>,故C正确;∵ab2>0,a3探究点二例2 证明:(1)∵(a+b+c)2=a2+b2+c2+2ab+2ac+2bc=0,∴ab+bc+ca=-(a2+b2+c2).∵abc=1,∴a,b,c均不为0,则a2+b2+c2>0,∴ab+bc+ca=-(a2+b2+c2)<0.(2)由题可知,a3-b3=(a-b)(a2+ab+b2),∵a2+ab+b2=+b2>0,a>b,即a-b>0,∴a3-b3>0,即a3>b3.变式 证明:(1)∵a>b>c>d,即a>b,-d>-c,∴a-d>b-c>0,则<.(2)∵c-d>0,又a>b>0,∴a-c>b-d>0,b-a<0,c-d<0,又e<0,∴-===>0,∴>.探究点三例3 解:∵2∴4<2a<14,3<3b<6,-2<-b<-1,<<1,∴5变式 (1)-2<2a-b<9 << (2)3<3a-b<11 [解析] (1)由1(2)3a-b=(a+b)+2(a-b),因为-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pptx 2.1.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导学案.docx 2.1.2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