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独特魅力。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思维能力:学习第3-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审美创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写句子。【教学重难点】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描写的画面,继续学习《花的学校》。二、学习第3-5自然段,想象画面,品读词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有新鲜感。预设: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游戏、放假等这些词句有新鲜感,因为都充满奇特想象。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知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地下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花朵们会做些什么功课?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们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4.结合课后第三题,学生练笔。教师启发:雨一来,花孩子们就放假了,如果是清风一吹,如果是蝴蝶一来,如果是……他们又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先试着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5.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三、迁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6-9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圈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你的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每位组员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结合具体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2)组长汇总,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阅读体会,准备向全班汇报。3.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全班交流。(1)如小组交流第6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圈画出的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①引导想象。结合“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可以想象树枝是在拉着手聊天;从“雷云拍着大手”,可以想象雷云是在鼓掌邀请花孩子们出来玩耍;结合“冲了出来”,可以想象花孩子们迎着风、伴着雨在草地玩耍,可以感受到花孩子们渴望自由。(板书:冲了出来)②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2)如小组交流第7-9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圈画出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3)结合“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的家在天上,这个家会是怎样的?星星住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总结:花孩子的家像天空一样辽阔、宽敞。(4)结合“急急忙忙”“扬起手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花孩子为什么那么着急想回家去?花孩子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看到花孩子又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总结:花孩子们对妈妈很依恋。(板书:急急忙忙 扬起双臂)(5)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7-9自然段。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1.课文小结。请你说一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平时他们在做功课,雨一来,他们放假,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他们的家在天空,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扬起胳膊。2.主题探讨:这是一群怎样的学校及怎样的孩子。(板书概括:活泼 天真 渴望自由)五、作业布置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创意表达【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