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速度的测量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速度的测量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物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速度的测量 课型 新授
备课组成员 主备人 日期 9.2
课标分析 内容概要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业要求 了解机械运动,能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初步的运动观念。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物理模型,能运用一些规律分析简单问题,并能获得结论;能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引用证据,具有实用科学证据的意识;能根据运动的知识,指出交流中有关说法的不当之处,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运动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并做出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获取实验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发现数据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因果判断,得出结论;能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知道物理是对相关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物理学研究需要观察、实验和推理,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解 知道速度的测量的实验原理。 体会利用物理工具简单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构建实验思路。 学会依据实验思路实施实验过程。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用秒表测量时间。 知道斜面坡度小的原因,金属片的作用。 知道小车在斜面做加速运动。
教材分析 测量物理运动的速度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活动进行速度的测量,加深对运动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快慢程度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测量速度的学生实验,教材按照实验思路、实验过程的顺序开展。实验思路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建议教师引起重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 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讲平均速度和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学生会有强烈的实验兴趣,但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是陌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室的使用规则,让学生养成遵守实验要求、注意安全等习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建立实验探究的初步基础。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 通过实验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常使用速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
2 经历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过程,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
3 在测量速度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刻度尺、秒表的使用,会利用从实验中获得的证据完成实验目的,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
4 在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实验过程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尊重事实、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
教法 演示法 谈话法 学法 探究学习、观察法、实验
课时 1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木块、秒表、刻度尺、金属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环节 (时间) 评价目标 评 价 活 动 评价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min 新课教学+课堂检测 25min+ 10min [来源: 3min 1min 直接导入,建立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了解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知道完整的实验设计 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完成实验报告 养成习惯 速度测量的实验思路及过程 提问:同学是怎么来到学校的,你能算出你来学校的平均速度吗?要想算出平均速度,你要知道什么物理量,用什么测量?(公路上区间测速装置怎么测速的?) 实验思路 在实验室测量物体的平均速,用什么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什么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原理是什么?提供小车、斜面、木块、刻度尺、秒表,试着设计实验步骤。 2.提问注意事项: (1)小车的坡度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为什么?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在正式测量前,多练习几次测量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要怎么测量? 小车怎么释放? 3.实验过程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装机金属片的时间t1。 根据测得的s1、t1,利 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s2。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 提问: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想要知道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要怎么做?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小车做加速运动,s3>s1>s2 5.知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6.整理实验器材 二、当堂检测 三、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过程。 思考,了解实验效果的细节。(坡度小一些好,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路程要从车头到车头或是从车尾到车尾) 小车静止释放 动手实验 思考,回答问题 (控制小车路程,便于测量时间) 用算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完成实验报告 整理器材 做题 学生总结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起物理实验的基础。 了解实验过程、细节,准确把握实验操作 了解规范的实验步骤 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 得出结论 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巩固练习 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作业设计 1.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  ) 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 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 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 2.甲、乙两地间距,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半路程的速度为,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3.甲、乙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始终静止在10 m的位置 D.甲、乙在时速度相等 4.如图所示是小亮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在实验中,应将斜面坡度调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根据图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出BC段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
板书设计 1.3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原理: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坡度较小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2)金属片的作用:控制路程,便于测量时间 5.实验结论:小车做加速运动,s3>s1>s2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