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制作钟摆》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制作钟摆》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3.6《制作钟摆》
(教科版)五年级

3.6《制作钟摆》
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 60 次,今天我们要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大家有什么想法?
新知导入
任务
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 让我们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 60次的摆。
探究新知
准备材料:细线、小重物(如螺母)、支架、计时器。
固定细线一端在支架上,另一端系重物,构成摆。
初步调整摆长,用计时器测 1 分钟摆动次数。
若次数多于 60,适当加长摆长;少于 60 则缩短摆长,反复调试。
直至计时器显示 1 分钟内摆恰好摆动 60 次,此时的摆即为所需。
有什么更快或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吗?
怎样在最短时间 内完成调试?
利用材料, 组装一个简易的 "钟摆" 。
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摆正好1分钟摆动60次。
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 它的摆绳长短有什么特点
在标准重力下,1 分钟摆 60 次的摆,摆绳(含摆锤重心)长度约 24.8 厘米,特点是长度固定且精准,确保摆长稳定,才能维持每分钟 60 次的固定摆动频率。
课堂练习
要制作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当测试发现摆 1 分钟摆动 50 次时,应该( )摆绳长度。
A. 加长
B. 减短
C. 不变
摆的快慢主要与( )有关。
A. 摆绳长短
B. 摆锤质量
C. 摆动幅度
快速测试钟摆摆动次数的策略可以是( )。
A. 测试 30 秒,推算 1 分钟次数
B. 直接测试 1 分钟
C. 不测试,凭感觉调整
A
A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
制作钟摆时,初始摆绳长度可以随意选择,反正能调整。( )
摆绳长度相同的摆,1 分钟摆动次数一定相同。( )
调整钟摆时,每次只能小幅改变摆绳长度,便于精准调整。( )



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了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知道通过测试调整摆绳长度能达到精准计时。摆绳长度合适时,摆 1 分钟就摆动 60 次,这离不开我们的多次尝试。
制作钟摆
设计:材料、初始摆绳长度、测试调整计划
制作与测试:组装→测试摆动次数→调整摆绳长度→重复测试
摆绳特点:特定长度使摆 1 分钟摆动 60 次
快速策略:测试部分时间,推算整体次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 “计量时间” 单元的实践课,任务是制作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钟摆。教材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制作与测试、研讨的过程,结合对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关系的已有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摆绳长度,使钟摆达到精准计时,体现 “做中学” 理念,培养工程设计与问题解决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了解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越快),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制作精准计时的钟摆时,对摆绳长度的精细调整缺乏经验。他们喜欢实践操作,能积极参与设计与测试,但需要教师在方法指导和问题解决上给予支持。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进一步巩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知道通过调整摆绳长度可使摆达到特定的摆动次数(如 1 分钟 60 次)。 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制作、测试钟摆的过程,培养工程思维(如优化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能分析钟摆摆动次数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并进行调整。 探究实践 参与钟摆的设计、制作、测试全过程,学会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调整),提升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对精准计时工具制作的兴趣,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尝试、不断改进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通过测试调整使钟摆达到精准计时。
教学难点
精细调整摆绳长度以达到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精准要求。
教具准备
铁架台、细绳、摆锤(螺母等)、秒表、“1 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设计方案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摆绳越短,摆越快),提问:“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 60 次,今天我们要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活动:结合旧知,交流制作钟摆的初步思路(调整摆绳长度)。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自然引入制作任务,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制作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 教师活动:提出任务 “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 60 次。让我们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思考怎样设计和制作,有没有更快或更简单的解决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围绕 “设计方案”“制作方法”“快速测试调整的策略” 等,初步思考钟摆制作的关键要点。 设计意图:聚焦制作任务,明确核心问题,为设计方案做准备。 (二)探索:钟摆的设计、制作与测试 设计方案 教师活动:发放 “设计方案记录单”,指导学生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钟摆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初始摆绳长度的猜想、测试调整的计划等)。巡视指导,引导小组交流完善设计(如先猜想一个摆绳长度,测试后根据摆动次数调整,摆绳长则减短,摆绳短则加长)。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明确制作与测试的步骤(如先制作一个摆,测试 1 分钟摆动次数,再调整摆绳长度)。 设计意图:培养工程设计思维,让学生先规划再制作,提升设计能力。 制作与测试 制作钟摆 教师活动:讲解制作安全与操作要点(摆绳固定牢固,摆锤稳定),发放制作材料,指导学生按照设计方案组装简易 “钟摆”(用细绳一端固定在铁架台,另一端挂摆锤)。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钟摆制作,遇到问题(如摆绳固定不牢、摆锤晃动)时,小组内讨论或向教师求助,完成初始钟摆制作。 测试与调整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秒表测试自制钟摆 1 分钟摆动的次数,填写 “1 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摆绳长度(如摆动次数多于 60 次,说明摆绳偏短,适当加长;少于 60 次,说明摆绳偏长,适当减短),重复测试与调整,直到钟摆 1 分钟摆动 60 次。强调快速测试的策略(如先测试 30 秒摆动次数,推算 1 分钟次数,减少测试时间)。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钟摆测试,认真计时,记录摆动次数,根据数据调整摆绳长度,重复测试与调整,直至达到 1 分钟摆动 60 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制作、测试、调整的过程,锻炼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体会精准计时的实现过程。 (三)研讨:钟摆的摆绳长度特点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研讨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钟,它的摆绳长短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测试调整的过程,分析得出摆绳长度是特定的,能使摆达到 1 分钟 60 次的摆动次数。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测试调整的经历,分享对摆绳长度特点的认识(如通过多次调整,找到合适的摆绳长度,使摆 1 分钟摆动 60 次)。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总结钟摆摆绳长度的特点,深化对摆运动规律的理解,培养归纳与表达能力。 (四)拓展:其他精准计时的思考 教师活动:提问 “除了调整摆绳长度,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摆的摆动次数,从而帮助我们更精准计时?”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列举如摆锤质量(但之前实验知其不影响,可排除)、摆动幅度(保持小幅度,减少影响)等,明确主要调整因素是摆绳长度。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精准计时影响因素的认识,巩固摆的运动规律知识。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要制作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当测试发现摆 1 分钟摆动 50 次时,应该( )摆绳长度。 A. 加长 B. 减短 C. 不变 答案:A 摆的快慢主要与( )有关。 A. 摆绳长短 B. 摆锤质量 C. 摆动幅度 答案:A 快速测试钟摆摆动次数的策略可以是( )。 A. 测试 30 秒,推算 1 分钟次数 B. 直接测试 1 分钟 C. 不测试,凭感觉调整 答案:A 判断题 制作钟摆时,初始摆绳长度可以随意选择,反正能调整。( ) 答案:√(但合理猜想能提高效率) 摆绳长度相同的摆,1 分钟摆动次数一定相同。( ) 答案:√(在摆锤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调整钟摆时,每次只能小幅改变摆绳长度,便于精准调整。( ) 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了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钟摆,知道通过测试调整摆绳长度能达到精准计时。摆绳长度合适时,摆 1 分钟就摆动 60 次,这离不开我们的多次尝试。
板书设计
制作钟摆 设计:材料、初始摆绳长度、测试调整计划 制作与测试:组装→测试摆动次数→调整摆绳长度→重复测试 摆绳特点:特定长度使摆 1 分钟摆动 60 次 快速策略:测试部分时间,推算整体次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积极参与钟摆的设计、制作与测试,经历了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对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的关系理解更深刻;研讨环节中,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摆绳长度的特点,工程思维得到锻炼。 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在调整摆绳长度时,幅度把握不好,导致测试次数过多,耗时较长;个别小组对快速测试策略的运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效率。 教学建议 后续可在课前引导学生思考快速调整的方法(如先大致估算摆绳长度范围),提高调整效率;增加小组间的经验分享,让调整方法更丰富多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