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篮球的投篮与过杆练习)教案教学内容 “挑战之旅”篮球的投篮与过杆练习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通过投篮与体前变向过杆的学练,提高篮球运动能力;通过游戏、比赛及体能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提高上下肢力量和爆发力。 2.健康行为: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形成终身运动的理念,关注健康,培养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3.体育品德:通过游戏和比赛,养成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过杆时掌握拍球部位与落地点。教学难点 提高投篮的准确率,运球时人与球的协调配合。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练法 时间 次数 强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任务及安全要求 4.检查着装 5.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跑 1.围绕篮球场慢跑三圈 三、热身操 1.两手拨球4*8拍 2.抛球击掌15次 3.腰部绕环4*8拍 4.胯下绕环4*8拍 投篮练习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在前脚掌。右手五指自然张开指根以上部位持球,左手扶球将球举至右肩上方,大臂与肩关节平行,肘关节夹角90度,手腕后仰,肘关节内收,目视篮筐,投篮时蹬地伸臂屈腕拨指将球柔和拨出手臂随球自然跟送,脚跟提起。 1.投篮练习 ①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②两人互投练习 2.游戏:五点投篮追逐赛 方法:学生成一列横队,位于端线处站好,按5个点依次进行投篮,采用原地单手投篮,率先完成5点投篮者为胜。 规则:每点投中后方可轮转到下一点,当后面的学生超过前面的学生时,前面的学生则被判罚下。 1.教师指定地点集合 2.检查学生着装 3.提出本节课任务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提醒课堂纪律和安全要求 1.跟随教师在篮球场逆时针慢跑三圈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 2.教师示范动作并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3.教师喊口令 4.教师提示学生动作练习规格和要求 1.讲解示范投篮的动作要领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提醒易犯错误和纠正 4.提示练习次数 5.游戏方法规则讲解 组织队形 要求:快静齐 组织队形 认真观看动作示范并明确动作要求 跟着教师一起认真做热身操 按教师提醒的动作要求进行练习 1.认真观看动作示范和听清楚要求 2.按动作要求和指导进行练习球性 3.尤其注意易犯错误的改正 4.按质按量完成投篮练习任务 5.遵守游戏规则 组织队形: 2 分钟 3 分钟 8分钟 1 1 1 小 中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练法 时间 次数 强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基 本 部 分 一、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物练习 动作方法:从左侧过障碍物时,先用右手运球,这时运球同学突然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方向运球,同时右脚左前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加速超越障碍物。 动作要点:变向重心要低,转体探肩,蹬跨突然,超越快速有力。 练习一:原地体前运球 ①前推后拉 ②换手变向 练习二:行进间分组运球过杆练习 ①直线运球(左右手) ②障碍物前换手练习 篮球规则介绍:带球跑为违例情况 二、比赛:火线支援(跨学科主题学习) 背景:长津湖战役,每位同学化身为后勤小战士运输物资。 游戏方法: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前方都有一条火线(标志物)学生需要运用体前变相运球跨越火线至指定位置拾取补给物品运送回本组排尾并置于规定处,哪组补给品运送完毕的时间越短哪组即为获胜。 三、体能课课练 俯卧撑10个*2组 原地高抬腿15个*2组 1.讲解示范动作的要领 2.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练习 3.强调动作要求和巡视指导纠错 4.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5.语言强调和巡视指导纠错 6.讲解示范行进间运球练习 7.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8.巡视指导和纠错练习 9.组织优生展示和互评 10.讲解示范比赛 11.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12.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13.组织学生体能课课练 14.教师进行总结 1.仔细听讲动作要求 2.认真巩固练习 3.认真观察动作示范和听讲解 4.按教师要求纠正动作 5.认真观看优生动作展示 6.认真评价和听评 7.仔细认真听讲比赛方法 8.认真比赛,注意遵守规则 9.按要求完成体能练习 10.仔细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动作练习 组织队形: 要求: 1.队形整齐 2.配合节奏协调 3.练习态度积极 4.动作稳定安全 3 分钟 5分钟 10分钟 7分钟 2分钟 1 3 3 1 1 小 中 大 中 中结 束 部 分 1.放松 2.师生总结并评价 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4.回收器材 5.师生再见 1.教师带领学生放松 2.引导学生总结与评价 3.布置课后练习 4.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1.认真放松练习 2.跟随总结并自评 3.记住课后练习 4.积极认真回收器材 5.向老师再见 组织队形: 5分钟 1 小场地器材 篮球场、篮球、标志物 平均心率 125----140练习密度 50%——75%课 后 反 思 运动负荷曲线图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