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My Favourite Subjects Lesson1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1 My Favourite Subjects Lesson1 教案

资源简介

Unit 1 My Favourite Subjects
Lesson 1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
( 一)教学目标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下表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维度 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能力 1)能通过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以下核心词汇( 短语)和核心句式。核心词汇(短语):Chinese , art , maths , music , PE , IT , English , science , new , subject , this morning , this afternoon核心句式:—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I/We have … this morning.—Can we have our new books now —Sure .2)能通过演唱 chant , 巩固课程词汇的发音和认知,理解并尝试运用所学句式。3)能在实际交际场景中,有意识地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的核心句式。
文化意识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不同国家课程安排的异同。2)初步形成比较中外文化的意识。
思维品质 1)能通过观察图片,辅助对核心词汇和语篇的理解。2)能通过观察和对比,归纳和分辨不同课程的名称(Learning Tips)和时间段。
学习能力 1)能在观看动画前,通过看图画和图示,预测对话大意。2)能通过看动画或听录音,感知并理解核心词汇和句式的意义。3)能在演唱 chant 时,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替换歌词。4)能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中,用本课所学句式描述当天的课程安排。
下面从学习活动观的角度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看、听、说的活动,发现并理解描述当天课程安排的核心词汇和句式(学习理解)。
2)通过观察和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和区分不同时间段的课程,并在对话中正确运用(学习理解:学习策略)。
3)通过看、听、唱、玩的活动,基于图片提供的信息,准确地替换歌谣中的歌
词,进行演唱表演( 应用实践)。
4) 基于图画所提供的场景,在小组活动中,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当天的课程安排( 迁移创新)。
( 二)语篇分析( Text Analysis)
下表从语篇要素的三个主要方面对本课活动 1 的对话语篇进行具体分析。
语篇要素 具体内容及分析
What 语篇是一个日常对话,以主线人物 Haotian 在学校的活动为线索展开 。语篇主要展现 Haotian 上午在课堂上与 Miss Liu 谈论课程安排的对话 。上课开始, Miss Liu 与同学们相互问候后,准备分发本学期的新课本 。Haotian 站起来问上午有些什么课程,Miss Liu 拿起新课本做了回答 。Haotian 又问是不是可以领新课本了,Miss Liu 说当然可以。
Why 语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一天中的课程安排,并学会使用相关句式表达自己的课程安排。
How 语篇是一个由 3 . 5 个话轮构成的日常对话,配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句式简单明了,涉及词汇主要与课程名称和时间段相关 。语篇中的对话体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 三)重难点分析( Analysis of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下表就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 应对策略
重点 学生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 句 式“ We have Chinese this morning/afternoon . ”的 句意和语用功能。 在学生观看动画或进行听力理解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图片所提供的场景,尤其是时间的顺序性,预测对话的大意,然后再进行感知和理解。
学生能了解 PE 和 IT 作为缩略词的构成方式。 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学习策略板块的文字,尤其是用红色标注的部分,然后再进行感知和理解。
难点 学生能在不同时间段,正确运用所学句式描述当天的课程安排。 在学生进行运用前,教师确保通过活动 1 、2 、3 以及多样化的补充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区分“ We have … this morning. ”和“ We have … this afternoon . ”这两个句式。
学生能在生活场景中,描述当天的课程安排,并用恰当的句式礼貌地进行交流。 在活动前,教师需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或让学生进行同伴活动。
( 四)教学建议( Teaching Suggestions)
本教师用书提供 Level B 的详细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对 Level A 和 Level C的教学提供补充性建议。
Level A:普通层次( 教学过程更关注输入和一定的机械性或半机械性训练,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输出)。
Level B:进阶层次( 教学过程同时关注输入和输出,学生能进行正确且具有一定迁移性的输出)。
Level C:高阶层次( 教学过程同时关注输入和输出,学生能进行大量的具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的输出)。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Level B) :教学 目标
目标 1( 学习理解)
→( 输入)感知与理解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主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关注活动场景( 在哪里,上午还是下午)、场景中的主线人物以及人物的动作。
2) 学生观察活动 1 后的活动卡,猜测并理解核心词汇 Chinese、maths、 PE 、IT、English 和 subject 的词义,预测对话大意。
3) 学生观看视频或听录音,验证预测,然后在活动卡中选择提到的课程名称。
4) 学生再次观看视频,理解对话内容,在对话中找出描述课程安排的句子,并借助人物的表情和语气,领会图中 Miss Liu 和 Haotian 说的话分别表达的含义。
5) 学生借助图片、视频和动作,理解动词 have 的意思,并尝试拼读单词Chinese 、 maths 、 PE 、 IT 、 English、 subject 等。
6)学生听录音,跟读和分角色朗读对话,关注语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学习活动,并根据需要调整提问方式,进行追问、正面反馈或给予鼓励。
1) 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观察图片,捕捉重要信息,发现和说出 Haotian 在教室里的具体言行,并积极分享。
2) 理解对话大意和圈画核心单词,预测出对话的大意是描述当天上午的课程安排。
3) 感知和理解 Chinese、maths、PE 、IT、English 和 subject 的词义。
4) 理解对话的细节和核心句式。
5) 感知、理解核心词汇。
6) 朗读对话。
目标2( 学习理解)
是大写字母的组合,如 English、Chinese 和 IT、PE 。
→( 输入)理解与注意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的提示,识别并正确理解图画下方相应单词的词义。
2) 学生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 正 确 的 课 程 图 片 和 人 物 进 行配对。
3) 学生再次重点关注课程图片及对应的单词,完成巩固性的活动和游戏,如能借助教师出示的课程教材或卡片进行单词强化训练。
4) 学生能通过观察单词,发现有的单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有的单词
效果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下列各项学习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提供补充、修正和指导。
1) 主动观察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图文联系。
2) 正确识别核心词汇的意义,并能将课程图片和人物进行正确配对。
3) 从义、形、用三个维度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式。
4) 发现规律和归纳总结。
目标 3( 应用实践)
→(输入+输出)理解与表达
学习活动
1) 学生观察歌词,找到歌谣中的场景和角色,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学生观看视频,准确地进行跟唱,然后分角色跟唱和表演。
3) 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用所给的单词进行替换演唱。
4) 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自主开展分角色演唱练习,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效果评价
1) 教师根据学生理解场景、角色和歌词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2) ~ 4) 教师观察学生在歌谣中运用核心词汇进行跟唱、替换和表演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目标4( 迁移创新)
→(输出)巩固与运用
学习活动
1) 学生自主观察,理解图画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弄清场景、角 色与 内容,根据气泡图中的核心词汇和人物对话的核心句式,思考并补全对话。
2) 学生基于对话内容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与小组同伴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3) 学生扮演 自 己想象的角色,与小组同伴谈论一天的课程安排。
4) 学生继续扮演自己想象的角色,和小组同伴一起改编活动 1 的对话语篇,练习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效果评价
1) ~ 2) 教师观察学生理解场景、角色和内容,以及完成对话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3) ~ 4) 教师观察学生合作运用所学语言完成角色扮演和对话改编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鼓励和表扬。
Level A 和 Level C 的补充教学建议如下:
Level A
活动 1 :教师可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辅助教学 。例如,在学习课程名称的单词时,可以出示相关的照片或视频,并标注出对应的单词,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词义,随后进行跟读练习 。教师应使用清晰、缓慢的发音方式,鼓励学生模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跟读。
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游戏,例如闪现图片、将单词卡片与对应图片配对等,练习目标词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在对目标词汇的音、形、义都已经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录音,完成配对。
活动 3:学生能准确唱出 chant , 强调发音准确、清晰 。替换演唱时,教师可先做示范。
活动 4: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语言完成对话,并能大胆、自信地表演。
Level C
活动 1+活动 2:针对词汇和句式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感知、理解和发现,开展输出活动时则更强调创新性。
活动 3:替换创编 chant 时,教师通过 play 环节进一步尝试将语言知识带入实际交流和合作,实现在实践中的拓展。
活动 4:教师可启发学生替换不同的场景和角色,包括师生之间,还可延伸到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角色扮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