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B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浙教版七上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B卷(教师版+学生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试B卷
答 题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 ; ;
22、(1) ;(2) ;(3) ;
23、(1) ;(2) ; ;
24、(1) ;(2) ;
25、(1) ;(2) ;
(3) ; ;
26、(1) ;

(2) ;
27、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1) ;(2) ;(3) ;
(4) ;
29、(1) ;(2) ;(3) ;
30、(1) ;
(2) ; 。
四、简答题(共22分)
31、(1) ;(2) ;(3) ;(4) ;
32、(1) ;(2) ;(3) ;
33、(1) ; ;(2) ;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米=3.4÷1/1000毫米=3400毫米 B.3.4米=3.4米÷1/1000=3400毫米
C.3.4米=3.4米×1000毫米=3400毫米 D.3.4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药品 B.滴入液体药品 C.加入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药品
4、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7、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小李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C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磨损了 偏大
D 在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8、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且甲盆放在2℃的房子里,乙盆里的冰块少些,且放在阳光下,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9、阿凡提的故事: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让他在众臣面前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C.测量工具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10、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需满足的条件是(  )
A.不规则物体必须用细绳系好 B.不规则物体必须沉入水底
C.不规则物体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D.必须用量筒
1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2、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 我国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 B. 杂交水稻技术
C. 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D. 核电站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
13、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14、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1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16、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cm,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20℃ B.30℃ C.40℃ D.60℃
17、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
18、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19、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A.生理盐水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B.生理盐水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0、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紧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用A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用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2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寒暑表的温度示数为   摄氏度;
(2)小球的直径是   厘米;
(3)石块的体积是  厘米3。
23、图甲为温度计剖面图,图乙为气体温度计。
(1)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甲。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2)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乙,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①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___(填“左”、“右”)边移动;
②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24、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
(1)如细铁丝环绕30圈,则细铁丝直径为________厘米(结果精确到0.01);
(2)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误差,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于累积法的是________。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
D.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先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记下刻度;再把两个刻度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
25、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取出温度计;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
(1)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 。
26、已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水分的,它们通过根吸收水分后通过位于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可以通过气孔散失99%的水分,且一般情况下,光照越强,水分通过气孔散失越快。下面是几种植物的气孔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数量表(单位:个/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玉米 苹果 向日葵 棉花 睡莲
叶上表皮 52 0 58 97 460
叶下表皮 68 246 156 176 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植物叶表皮气孔数目的分布状况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表中的睡莲例外,原因是睡莲是浮水植物, 。
2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最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图下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 ;
(3)若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
29、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___(选填“最大值”或“最 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30、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甲: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充气量的多少有关。
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1)请你也帮他们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时,将下列情形的篮球在100cm高处释放,反弹后的最高点如图,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上述_________的猜想,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INCLUDEPICTURE "../20-7SZJF-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0605\\课件 · 2020秋季 科学ZJ 七年级上册\\20-7SZJF-16.TIF" \* MERGEFORMATINET
四、简答题(共22分)
31、(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32、(6分)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1 43 37 33 30 27 25 24 24 24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热水在玻璃杯中经过________分钟以后就不再是“热水”了(一般认为低于体温时就不再是“热水”);
(3)若要按表中数据绘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
33、(8分)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a.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b.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c.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d.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e.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探索自然的科学单元测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
[答案] C
[解析]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问题其实在病人说出病症状时医生脑子里已经生成了,“望、闻、问、切”是为获取更多的事实和依据,A错误;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假设不需要这些具体的行动,B错误;C、获取相关的事实和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望、闻、问、切”就是在寻求答案,C正确;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更好地交流,经验是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积累的,“望、闻、问、切”是为了获取事实和依据,D错误。故C符合题意。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米=3.4÷1/1000毫米=3400毫米 B.3.4米=3.4米÷1/1000=3400毫米
C.3.4米=3.4米×1000毫米=3400毫米 D.3.4米=3.4×1000毫米=3400毫米
[答案] D
[解析]A、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米到毫米的进率是1000,应该乘以1000,A错误;B、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进率错误,中间过程的单位也错误,B错误;C、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中间过程只能有一个单位,且在最后一项的后面,C错误;D、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进率正确,单位表示也正确,换算正确,D正确。故D符合题意。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药品 B.滴入液体药品 C.加入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药品
[答案] B
[解析]A、试管盛放液体加热时试管内加的液体不能超过1/3,图所示已经超过了,A错误;B、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时,图示操作符合滴管的规范操作,B正确;C、加入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平放,将固体放于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来,图示操作错误,C错误;D、量筒最取液体药品时,图示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了,D错误。故B符合题意。
4、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答案] C
[解析]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由于水银有挥发性如果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水银会危害到学生的健康,选项A不正确;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这种做法会危害到老师和学生的身体,选项B不正确;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之后,可以避免水银对人类的危害,选项C正确;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这种做法,不能阻止水银的挥发,同样也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选项D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答案] D
[解析]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重复试验,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A.B.C错误;故D符合题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答案] D
[解析] A.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可以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故A错误;B. 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产生的不是误差,是错误,故B错误;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C错误;D.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故D正确。故D符合题意。
7、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小李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C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磨损了 偏大
D 在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答案] C
[解析]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此时,跳远的距离是一定的,皮卷尺的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而皮卷尺上的示数不变,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B、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会使读到的示数偏小,因此,要向量筒中倒入更多的液体,导致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错误;C、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磨损,砝码的质量减小,此时要向右移动游码,以弥补砝码的质量损失,导致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正确;D、在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铁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固定长度内,铁丝的匝数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8、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且甲盆放在2℃的房子里,乙盆里的冰块少些,且放在阳光下,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答案] B
[解析]甲、乙两盆水里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比乙盆里的少,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里的温度是相同的;故B符合题意。
9、阿凡提的故事: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让他在众臣面前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C.测量工具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答案] C
[解析] 根据描述可知,当测量标准为“池塘”和“池塘的十分之一”时,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C符合题意。
10、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需满足的条件是(  )
A.不规则物体必须用细绳系好 B.不规则物体必须沉入水底
C.不规则物体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 D.必须用量筒
[答案] C
[解答]A、用细绳系好固体可以分别取放,也可以避免损坏量筒或量杯,但对测量体积没有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C、不规则物体只要全部在水面以下,排开水的体积就等于它的体积,所以不一定沉入水底,只要是浸没就可以。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测量液体体积,既可以用量筒,也可以用量杯。故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1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答案] A
[解答]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与视线平行后再读数,不能把量筒举起,故A错误;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B正确;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故C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故D正确。故A符合题意。
12、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 我国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 B. 杂交水稻技术
C. 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D. 核电站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
[答案] D
[解析] 核电站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会影响海洋动物的生存,甚至造成海洋动物死亡,污染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物种变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核污染水不能直接排入海洋,应该及时处理。故D符合题意。
13、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答案] B
[解析] A.不同的人指纹图案不同,而且不容易画下来,因此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拍照描述;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表格描述;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图形描述;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文字描述;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故B符合题意。
14、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答案] D
[解析]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故D符合题意。
1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小明要在盛有50毫升酒精的量筒中取出15毫升的酒精,也就是要剩余35毫升的酒精。倒出酒精后,小明俯视读得35毫升的酒精,因为是俯视读出的数据,所以实际量筒中剩余的酒精要小于35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酒精要大于15毫升,A选项正确。故A符合题意。
16、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cm,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待测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20℃ B.30℃ C.40℃ D.60℃
[答案] D
[解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100℃/40cm=2.5℃/cm;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故D正确,故D符合题意。
17、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
[答案] A
[解析]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故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A图。
18、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答案] D
[解析]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故操作正确;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故操作正确;C、实验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操作正确;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回原瓶内,故操作错误。故D符合题意。
19、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理盐水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B.生理盐水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首先明确注射生理盐水的B组是对照组,所以该试验的结论不应该指向生理盐水的作用。由步骤2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注射胰岛素会使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的低血糖症状;由步骤3中A组小鼠与B组小鼠的实验结果可知,步骤2中A组小鼠出现的症状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得以改善,反过来又说明A组小鼠的症状是由于血糖降低而引起的。综合两个结果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20、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紧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 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A错误;B.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B错误;C.由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C正确;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用A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用__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答案] 4.25 ; A
[解析]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观察量程和最小分度值;3测量物体时有刻度的一端与被测物体对齐;4正确读数;5单位和估读;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越小的读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1]如图所示A刻度尺的起始为0cm,0~1cm之间有10格,每一格为1厘米,最小分度值为1mm,故读数为4.25cm;[2]A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B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5cm,故A刻度尺测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
22、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寒暑表的温度示数为   摄氏度;
(2)小球的直径是   厘米;
(3)石块的体积是  厘米3。
[答案] (1)23;(2)1.20;(3)20。
[解析](1)由图寒暑表可知,其示数是正值,其分度值是1℃,其示数为23℃;(2)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把8.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8.00cm即为物体长度,即物体的长度=9.20cm﹣8.00cm=1.20cm;(3)量筒的分度值是10ml,石块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
23、图甲为温度计剖面图,图乙为气体温度计。
(1)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甲。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2)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乙,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①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___(填“左”、“右”)边移动;
②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答案](1)D (2)左 细弯管再细一些
[解析](1)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便于读数。(2)①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运动;②细弯管再细一点;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弯管内的液体尽可能少些等。
24、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
(1)如细铁丝环绕30圈,则细铁丝直径为________厘米(结果精确到0.01);
(2)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还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少误差,这种方法叫累积法。以下测量方法不属于累积法的是________。
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测量金属块的长度,测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测量一滴水的体积,先测出60滴水的体积,然后取平均值
D.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先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石头放入水中,记下刻度;再把两个刻度相减,就是石头的体积。
[答案] (1)0.17 (2)BD
[解析] (1)由图可知:L=5.00cm,n=30;故;(2)为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常用累积法,AC都属于累积法,BD不属于累积法,BD符合题意。
25、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取出温度计;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
(1)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 。
[答案] (1)液体热胀冷缩 (2)BACED (3)C —3℃
[解析]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步骤如下: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故合理的顺序是:BACED;(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故B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且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D错误,故正确的是C;如乙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3℃(或零下3℃)。
26、已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水分的,它们通过根吸收水分后通过位于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可以通过气孔散失99%的水分,且一般情况下,光照越强,水分通过气孔散失越快。下面是几种植物的气孔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数量表(单位:个/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玉米 苹果 向日葵 棉花 睡莲
叶上表皮 52 0 58 97 460
叶下表皮 68 246 156 176 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植物叶表皮气孔数目的分布状况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表中的睡莲例外,原因是睡莲是浮水植物, 。
[答案] (1)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上表皮阳光比较强烈,气孔数目少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植物失水 (2)气孔分布在上表皮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解析]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大多数植物叶片上气孔分布的特点是:下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下表皮气孔多会避免该种现象发生;(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46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散失水分(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2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因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
[答案] 70;大于
[解析] (1)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后,补充的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而补充的水的体积又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因此,矿石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2)在测量矿石体积的过程中,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必然出带出一定的水,从而使补充的水量增加,也就是测量的矿石体积会偏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最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图下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 ;
(3)若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
[答案] (1)AC (2)20 (3)偏大 (4)有影响,因为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只有当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解析] (1)悬重法测灯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50mL=50cm3,再用铁块将灯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70mL=cm3,就能求出灯泡的体积,据此分析,测量灯泡的体积只需要BD三次测量,AC可以省去,最没有必要。(2)灯泡的体积:V=V2-V1=70cm3-50cm3=20cm3;(3)依据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求出的灯泡体积将偏大;(4)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9、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___(选填“最大值”或“最 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答案] (1)海拔高度 (2) b组 (3) 平均值
[解析]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的;(2)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用实验材料及其数量也应该相同。所以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对照组是a组;(3)在处理实验结果时,为了使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防止出现偶然性,应多做几组实验,最后取平均值。
30、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球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甲: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充气量的多少有关。
丙:球的反弹高度与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1)请你也帮他们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时,将下列情形的篮球在100cm高处释放,反弹后的最高点如图,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上述_________的猜想,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INCLUDEPICTURE "../20-7SZJF-16.TIF" \* MERGEFORMAT
[答案](1)球的反弹高度可能跟球的型号有关(合理即可);(2)乙;在相同条件下,球的充气量越足,反弹高度越大
[解析] (1)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下落高度、充气量、球皮的材料、球的型号等多因素有关;(2)由图可知,实验中变量是充气量多少,故验证的是猜想乙,根据实验中球反弹的高度可知,相同条件下,球反弹的高度与充气量有关,且充气量越多反弹的高度越高。
四、简答题(共22分)
31、(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 (1)A (2)C (3)F (4)H
[解析]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即图A;(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即图C;(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即图F;(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即图H。
32、(6分)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1 43 37 33 30 27 25 24 24 24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热水在玻璃杯中经过________分钟以后就不再是“热水”了(一般认为低于体温时就不再是“热水”);
(3)若要按表中数据绘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 )
[答案](1)24 (2)D (3)温度计测温泡大而内径细
[解析](1)当温度等于室温时温度不再变化,因此最后的冷却温度24℃就是室温;(2)根据表格数据,对应的图像应该是D;(3)体温计精确度更高是因为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内径小。
33、(8分)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a.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b.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c.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d.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e.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答案] (1)BACEDF;偏大 (2)50;25
[解析] (1)测量沸水的实验步骤为:①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③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④观察温度计的读数;⑤取出温度计;⑥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BACEDF;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由于烧杯底部温度很高,所以测量值会偏大。(2)①根据公式得到: ; 解得:t'=50℃; ②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25℃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