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学案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学案 (1)

资源简介

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学案
章节
课题
课型
讲学时间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第四课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新授
教学内容

、学方法
【学习目标】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领导人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问题的认识都比较复杂,甚至前后有变化【重点难点分析】列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例子,理解《论十大关系》主要观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一)
预习自测1.
为主体,
为补充。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经济恢复期间,毛泽东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持积极态度。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著名的“
、三个
”的要求,即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2.发展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的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
。他认为,
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
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4.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受斯大林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二
)知识点精讲精练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主要观点背景列宁商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消灭商品经济——政府直接控制商业——政府调节商业)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但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大跃进,人民公社尝试的失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课堂练习:
1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要

)A.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B.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C.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2.针对20世纪初苏联暴露出的问题,为了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一改“以俄为师”,提出要(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苏为鉴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德治国
3
毛泽东曾说过,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毛泽东的上述观点表明(
)A.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C.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4.1956年,我们党提出: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我们党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意味着


A.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具有必然性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C.我们党对发展商品经济坚持积极态度D.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5.毛泽东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旧司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句话表明


A.利用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B.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C.划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D.利用商品生产可以巩固工农联盟6.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
②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
③经济管理权限过分集中
④国家包购包销,企业无权销售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7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范围的问题上,毛泽东对斯大林认识的发展表现在毛泽东认为(
)
A.全部生产资料是商品B.
有些生产资料是商品
C.全部生活资料是商品
D.有些生活资料是商品【课堂总结】【高考链接】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字”基调:灵活审慎,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4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6分)答案:(1)李嘉图的观点是: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凯恩斯的观点是: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4分)(2)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凯恩斯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6分)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