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4.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2.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会写“莹、裹、篮”等12个生字,积累本课“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发现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思。◆教学过程一、出示导语,谈话导入1.出示单元页,学生齐读。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师:请大家翻开单元页,齐读这段话。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和大地相互依存,我们要保护大地)是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就像鱼和水,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课文,感受这份“相互依存”的重量。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3.出示图片,扩充知识。(1)师:(出示地球卫星图片)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谁愿意分享你知道的地球知识?(地球是蓝色的、有七大洲四大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美丽、神奇、脆弱)(2)补充: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地球日始于1970年4月22日。当时,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频频发生的工业公害,极大地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了唤起公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呼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美国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著名社会人士,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并将它命名为“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呼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4.过渡:地球如此美丽,又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它的现状却不容忽视。这篇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开始朗读吧。【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和开放性提问,激活学生已有认知,拉近与课文的距离;渗透“世界地球日”知识,为后文“保护地球”的主题铺垫。】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莹 裹 篮 蔼 资 矿 慷 慨 贡 滥 基 睹①注意字音:“资”是平舌音,“莹、矿、慷、贡”是后鼻音。“篮、滥”是边音。②注意字形:“莹、篮、蔼、资、贡、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矿、慷、慨、滥、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裹”是上中下结构的字。③书写指导:注意“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裹”是形声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半部分撇捺要舒展,包住下半部分的“土”。出示词语。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3.交流讨论。(1)师: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通过批画关键句的方式读懂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师生共同梳理。①师:第1、2自然段的关键句是什么?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②师:这两个关键句,都从整体上介绍了地球。我们可以将第1、2自然段的意思合并在一起进行概括。第1、2自然段讲了地球是美丽却又渺小的。(3)学生反馈。师: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找出第3-9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合并意思概括内容。①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3-4):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却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②第6自然段的关键句: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5-7):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③第8自然段的关键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第9自然段的关键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8-9):地球可爱又脆弱,我们要保护它。【设计意图:先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每一段的关键句对课文层次进行梳理,再让学生自己梳理,给学生提供支架,有效地让学生习得该技能。】(4)说说内容,明确观点。①师:梳理完层次,我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谁能按照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先写地球美丽但渺小,再写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然后写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最后呼吁大家要精心地保护地球)②师:那课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4.小结方法: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读懂课文内容的好方法:找关键句、合并意思、提炼观点,以后读说明文时,就能用它快速理清文章脉络。三、研读“美丽渺小”,感受对比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边读可以边作批注。2.交流反馈,品析“美丽”。(1)聚焦“水蓝色纱衣”。师:从哪里发现了地球的“美丽”?◇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预设:颜色、形态等,结合图片展示地球的迷人面貌。(2)聚焦“母亲与摇篮”。◇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①师: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地球孕育了生命)②打比方: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写出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③师:母亲会保护孩子,摇篮能孕育生命,说明地球和人类及万物的关系是_____。(密不可分)3.交流反馈,品析“渺小”。(1)师:地球的“渺小”有体现在哪里呢?(2)出示句子。◇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米。“6400千米”听起来很长啊,为什么说地球渺小呢?(因为宇宙太大了)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足球场,地球就像一粒沙子。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渺小”变得可感。【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生活化比喻,将抽象的 “渺小” 具象化,符合六年级学生依赖具象思维的特点;关注 “但是” 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转折的作用。】4.对比朗读,激发情感。师:一边是“水蓝色纱衣”的美丽,一边是“宇宙中的一粒沙”的渺小;一边是 “生命的摇篮”,一边是“半径不到 6400千米”。这种强烈的对比,藏着作者赞叹和珍惜。请男生读描写美丽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渺小的句子,最后两句全班齐读,读出这种既赞叹又珍惜的情感。(生对比朗读,师点评)四、研读“资源有限”,深化对比1.自主学习。请大家默读第3、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地球给了人类什么?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2.交流反馈,感受“地球的慷慨”。(1)列举的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2)聚焦矿产资源的有限。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列数字:以矿产资源为例,通过矿产资源形成的历时之长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形成来之不易。3.揭露“人类破坏”,深化对比。(1)师:地球如此慷慨,人类却怎样对待它?预设:不加节制、随意毁坏、不过后果地滥用(2)结合生活,你见过哪些不加节制的现象?(过度开采煤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3)师:这些行为会导致什么?(加速枯竭、不能再生、生态灾难、严重威胁)(4)去掉词语,与原句对比读一读。①“本来”“原先、先前”的意思,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因“随意毁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②“如果、必将”“但是、因为、不但、还”说明人类自身的行为给自然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恶果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4.提升认识,朗读升华。师:现在我们再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可爱是因为它的慷慨,破碎是因为被破坏)带着这种理解,我们齐读第3、4自然段,注意读好“几百万年、不加节制、但是”这些词,读出对地球的心疼。五、小结延伸1.小结延伸: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又被破坏,当它不堪重负时,有人说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个想法可行吗?下节课,我们就来破解这个移居之谜。2.布置作业:查找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和同学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表达“要保护地球”这个观点的。2.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并与同学交流。一、词语巩固,引入新课1.出示词语,进行认读。2.齐读第1-4自然段。3.视觉冲击,引入新课。(1)出示草原、森林、海洋、河流等资源受保护时和受破坏时的画面。(2)师:看完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如此美丽,却又如此脆弱;它给了我们宝贵的资源,却被我们不断破坏。面对这样的地球,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看看最终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对比,将抽象的“可爱”与“破碎”具象化,直击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痛点,交流中升华情感共鸣,为理解结论奠定情感基础。】二、领悟“保护地球”的结论1.探究“移居可能性”。(1)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不能移居的理由,并简要概括,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预设一: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①“至少”说明什么?(“至少”是副词,指最少限度。“至少”一词点明了到现在为止,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警示人类,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它。)②“至少”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不能删去。“至少”表示在“40万亿千米”这个可测范围内还未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删去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了)③列数字:说明范围之大,距离之远。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一名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预设二:举例子,说明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2.联系旧知,深化理解。(1)师:还记得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什么?(2)小结:看来,从“40万亿千米的孤独”到“其他星球的残酷”,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些心声也汇聚成一个坚定的结论就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二、梳理得出结论的步骤1.问题导入,明确任务。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不是作者凭空喊出的口号,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推理出来的。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卡片”梳理课文的论证顺序。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小组展示:先从地球的美丽但渺小谈起,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接着指出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类又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使读者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由此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2)教师点拨:这个“美丽而渺小”是地球的自身特点,“资源有限”是地球的生存根基,“无法移居” 是退路问题。从“自身特点”到“生存根基”,再到“退路问题”,作者一步步堵住了我们的“侥幸心理”,最终让我们明白:保护地球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 “层层递进” 的论证方法。(3)师:通过梳理,我们还发现前三个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是因果关系。三、发出“保护地球”的号召1.发出号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心声,更是我们的行动。2.启发思考:读读课后第三题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3.拓展延伸资料。师:此时此刻,你想呼吁什么呢?4.设计宣传标语。(1)针对这些生活现象,设计一两条环保宣传语。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2)交流反馈,评选出“最有吸引力的宣传标语”,推荐“地球形象代言人”。5.作业设计: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结合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编成一期主题小报,在班级里展出。【教学板书】19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自认为有三处亮点: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各部分的内容,遵循文路、步步深入,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同时,发现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梳理并提炼方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二是打通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激活教材的活力,提出观点,找出依据,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提取、重整、评价等能力,将学生的认识与表达、语言与思维融为一体;三是利用图式梳理得出结论,将理性的说理过程变得可视化。在互动中,简单的图式逐渐丰富完整,呈现出有效的导向性和层次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日趋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第六单元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共33张PPT)19 只有一个地球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课时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谁愿意分享你知道的地球知识?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知识补充世界地球日:地球日始于1970年4月22日。当时,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频频发生的工业公害,极大地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为了唤起公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呼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美国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著名社会人士,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并将它命名为“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呼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莹裹篮蔼资矿认读生字yínɡɡuǒlánǎizīkuànɡ慨贡滥基慷睹kānɡkǎiɡònɡlànjīdǔ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裹上中下结构书写提示“慷”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辨字识记慷慨 慷慨无私健康 康复慷裹“裹”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辨字识记包裹 银装素裹衷心 褒奖“基”上半部分撇捺要舒展,包住下半部分的“土”。辨字识记基本 基地其他 甚至基认读词语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大方,不吝惜。资源用尽。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亲眼看到。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通过批画关键句的方式读懂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1、2自然段的关键句是什么?12[关键句】[关键句】这两个关键句,都从整体上介绍了地球。我们可以将第1、2自然段的意思合并在一起进行概括。(1-2):地球是美丽却又渺小的。3456789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找出第3-9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合并意思概括内容。关键句(3-4):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却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关键句(5-7):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关键句(8-9):地球可爱又脆弱,我们要保护它。梳理完层次,我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美丽渺小(1-2)(3-4)(5-7)(8-9)自然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谁能按照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先写地球美丽但渺小,再写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然后写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最后呼吁大家要精心地保护地球。那课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研读课文美丽渺小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地球“美丽”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边读可以边作批注。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聚焦“水蓝色纱衣”形状颜色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打比方: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写出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母亲会保护孩子,摇篮能孕育生命,说明地球和人类及万物的关系是________。密不可分聚焦“母亲与摇篮”品析“渺小”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6400千米”听起来很长啊,为什么说地球渺小呢?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足球场,地球就像一粒沙子。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渺小”变得可感。研读课文自然资源有限请大家默读第3、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地球给了人类什么?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感受“地球的慷慨”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举例子列数字几百万年几亿年以矿产资源为例,通过矿产资源形成的历时之长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形成来之不易。地球如此慷慨,人类却怎样对待它?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揭露“人类破坏”结合生活,你见过哪些不加节制的现象?过度开采煤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这些行为会导致什么?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去掉词语,与原句对比读一读。“原先、先前”的意思,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因“随意毁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说明人类自身的行为给自然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恶果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19 只有一个地球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二课时词语巩固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看完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地球如此美丽,却又如此脆弱;它给了我们宝贵的资源,却被我们不断破坏。面对这样的地球,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看看最终能得出什么结论。研读课文无法移居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不能移居的理由,并简要概括,小组交流。探究“移居可能性”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至少”是副词,指最少限度。“至少”一词点明了到现在为止,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警示人类,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它。列数字列数字:说明范围之大,距离之远。“至少”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不能删去。“至少”表示在“40万亿千米”这个可测范围内还未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删去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了。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一名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举例子,说明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还记得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什么?温度太高缺氧、缺水,温度极高温度太低有待进一步研究看来,从“40万亿千米的孤独”到“其他星球的残酷”,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读到这里,你想对地球说什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不是作者凭空喊出的口号,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推理出来的。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卡片”梳理课文的论证顺序。梳理结论(1~2)(3~4)(5~7)(8~9)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的自身特点地球的生存根基退路问题从“自身特点”到“生存根基”,再到“退路问题”,作者一步步堵住了我们的“侥幸心理”,最终让我们明白:保护地球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 “层层递进” 的论证方法。因果关系合作探究启发思考:读读课后第三题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浪费粮食、浪费水乱排污水污气大肆猎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无节制地开采滥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拓展延伸每日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亿吨。每日消失森林面积:约4万公顷(相当于每分钟27个足球场)每日灭绝物种数:约150种。每日入海塑料垃圾:约8000吨。每日因空气污染死亡人数:约12000人。每日污水排放量:约20亿吨。每日过度捕捞量:全球34%的鱼类种群处于不可持续水平。此时此刻,你想呼吁什么呢?针对这些生活现象,设计一两条环保宣传语。设计宣传语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取之有度,方能用之不竭。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设计作业1.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资料。2.结合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编成一期主题小报,在班级里展出。类文阅读-19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使命,保护地球,中国在行动!(节选)欧阳艳玲科学技术成几何倍速度递增,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度丰富,人类实现登月、遨游太空、潜入海底的探索。机器人代替繁脏劳动,坐着点击鼠标便可轻松(浏览 欣赏)世界,生命质量得到空前提升,现代医疗技术(制造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人口数量在不断刷新,仅中国六十年前为四亿人口,而今增至十多亿……然而,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光明便利的同时,也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必须清醒客观地看到这一(严酷 残酷)现实!老龄化趋势(沉重 严重)。随着人口攀升,转基因产品,各种催生食品,异化着人类。人类自身代谢排放是生存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电子垃圾释放铅、镉、汞等废弃毒物伤害人的神经系统、肾脏系统等;汽车尾气排泄废气,一氧化碳、烟油化合物、铅化合物、甲醛等毒性物质,碳、氮、苯、铅,对人体心肺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慢性浸蚀。诸多种种更使得空气中附着物比重加大,诸多污染积累热量;普遍的燃烧煤炭、天然气,使温室气体增加,太阳辐射增强;地表水减少,使地温升高。还有无度采伐,森林资源锐减,造成沙化;矿产资源开发,改变地质构造,植被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同样造成沙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无法承受人为毁损之灾。1.选择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用“√”标出。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4.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用“ ”在文中画出。5.读完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参考答案1.浏览 创造 严酷 严重2.承上启下3.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度丰富,人类实现登月、遨游太空、潜入海底的探索。机器人代替繁脏劳动,坐着点击鼠标便可轻松浏览世界,生命质量得到空前提升,现代医疗技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人口数量不断刷新。4.老龄化趋势严重。随着人口攀升,转基因产品……甲醛等毒性物质,碳、氮、苯、铅,对人体心肺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慢性浸蚀。5.要合理利用科技,注意保护地球。可爱的地球(美)鲁斯·坎贝尔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的爱更深了。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其他星球轻多了。月球满目凄凉,到处都是窟窿;金星被炽(chì zhì)热的气体包裹着;火星周围则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球对我们而言却非常合适。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xīnɡ xìnɡ)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它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斜轴。正是斜轴,造成四季的交替变化。人们可以夏装之后穿毛衣,绿叶之后赏红叶,避免生活单调。我们很幸运,地球自转(zhuǎn zhuàn)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样的速度也刚好合适。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不到十一个小时自转一次,情形会怎么样?你就要不断上床、起床了。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从一两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会把腿摔伤。不过它也有很大的好处足以与此相抵,例如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大体而论,我相信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mái mán)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的好。人在月球上相遇,恐怕没有什么可寒暄的。也许只能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就下来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杀。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短文讲了地球的许多优点,分别是什么?优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说“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的爱更深了”?4.文中说重力有什么优点?你还知道重力有什么优点?5.请你为保护地球创作一条标语。参考答案1.chì xīnɡ zhuǎn mán2.有个美妙的大气层。 有人人称道的斜轴。 地球自转的速度刚好合适。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有气候变化。 千秋万代,运转不停。3.因为与其他星球相比,地球的提哦啊叫爱你是最好的。4.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示例:飞翔的飞机在重力的作用下还可以落到地面;抛到高空的篮球也不至于飞到高空不下来。5.示例: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1)《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说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和蔼、半径、资源”等词语。 2.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 4.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能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味、感受、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和方法积累,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根据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 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以太空中的地球图片引入,让学生先形象感受地球的美丽,产生初步认知,同时为后面对课文的描述产生共鸣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对易错字学生相互间监督,交流识字方法。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要注意的地方,相互补充,加深印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理清层次。 学生分段,概括内容。 出示填空,理解概括:地球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 ),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地球蕴含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随意毁坏,将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地球被破坏以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基于这些认识,文章深刻地向人类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事实。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地球的“可爱”。 学生圈画相关句子细读,体会地球的美丽可爱。 结合图片展示,学生直观感受。出示相关句子,赏析理解,感知美丽,体会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对地球的赞叹与热爱。 创设情境,引导入境想象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看到地球时的心情。感受人类对地球的依赖、热爱、赞美。 体会地球的“容易破碎”。 学生自由读3、4自然段,体会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 结合资料认识,理解内容,概括填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它的衰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由于(人类的毁坏),使它们不能再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3、4段的主要内容。 出示相关句子,朗读体会,结合词语,赏析理解。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带来的危害,加深理解。 展示生态灾难图片,直观感受人类的破坏造成的地球的易破碎。 体会地球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自主学习5—7自然段,交流感受。 结合相关语句,理解“只有一个地球”。 研读结论,树立保护地球意识。 教师引读宇航员的话,学生联系前文,体会情感,理解含义。 指导朗读:读出宇航员的赞美、担忧。 齐读最后一段,学生交流感受。 实践运用:联系课后习题,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化为动力,写环保宣传语。 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打开“我的心声”,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看一看。 课堂总结。 课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三方面向我们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号召人们保护地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确主旨。 19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美丽而渺小 太可爱 号召精心 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太易破碎 保护地球 人类无法移居19《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懂得道理,体会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有关地球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谈话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你能描述 一下她的样子吗? 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对地球的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揭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或者通过本课学习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1.看屏幕,欣赏地球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2.自由汇报自己对地球的了解,感知地球的博大与无私等。 3.结合课题进行质疑:文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1.可适当进行提示: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从地球的自然状况、地球的现状两个方面交流汇报。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勿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20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2)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想办法弄懂,实在弄不懂的做好标记。 (3)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 (1)合作学习生字词。 ①认读词语。 ②指导难字书写,引导学生说出哪个字的书写要提醒大家注意。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不理解的地方。 本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展示朗读。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认读和识记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内容。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交流。 (1)认读生字、组词。 (2)交流不理解的地方。(3)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3.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交流。(1)认读生词,解释“慷慨”和“枯竭”。认读生字并组词。建议大家怎样写好认为难写的字。 (2)汇报并解答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轮流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4.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展示,并说说交代了什么。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 师要进行巡视指导,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帮助。 2.小组学习要以小组长为核心,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使合作学习更有效。3.报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交流。对学生不理 解或理解不全面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补充 4.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学 习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部分或难读的部分进行展示。三、再读感悟,合作品味(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画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并指导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反复朗读。3.引导自主研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 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自学提示: (1)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句中作者将地球作了怎样的比喻,这样的比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1.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画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3.根据自学提示研读句子,交流心得。 4.根据教师点拨回答问题。(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5.朗读课文相关语句。 1.此环节的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可爱”和“破碎”。 2.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爱”,进行寻找。 3.这一部分可在小组中合作解决,完善自己的表达。4.汇报时要让学生优先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的母亲都给了我们什么进行表达。四、回顾课文,小结全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2.说说本节的收获,或者产生的新的疑惑。 1.用句式“地球太可爱了,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地球的情感。 2.随老师一起总结全文,提出疑问。(这样可爱的地球又为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1.可直接用课件出示句式,让学生口头表达。 2.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疑问,在总结时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也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复习回顾,质疑引入(用时:6分钟) 1.引导复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这些内容让你有什么体会?2.引导总结:所有这些感受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话? 3.质疑引入:上节课,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还想深入探讨哪些问题? 1.回忆课文内容,谈感受。 (1)地球太可爱了,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2)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找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并模拟宇航员发出感叹。3.讨论质疑:是什么让宇航员发出了“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 在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梳理,以便确定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二、抓住重点,自主研读(用时:24分钟) 1.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1)自学提示:边读边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地球的渺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2~4自然段。(1)自学提示:①自读自悟第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结果会怎样? ②第4自然段中的“本来”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它,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学习成果: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给你最警醒的地方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文字。 (4)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3.学习第5~7自然段。(1)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再说……”领悟第7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辩论:人类是否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学习第8、9自然段。(1)设疑:“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 (2)引读课题。 1.通过朗读、画一画的方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进行体会。(1)根据自学提示读文思考。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适当补充搜集的资料。(“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朗读句子,突出“渺小”。 2.通过朗读、看画面等形式,学习第2~4自然段。(1)自读自悟第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①小组讨论:问题①和②。②汇报讨论结果:不可以。因为矿产资源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再生时间相当漫长,有的资源是不能再生的,所以乱采滥用将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 (2)汇报后观看画面,说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两段文字。 (4)畅所欲言。 3.通过抓关键词语、小小辩论会的形式,学习第5~7自然段。(1)用自己的话说说“资源枯竭”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解释。 (2)抓住关联词理解相关内容,读一读,注意读好关键词。 (3)展开辩论:人类是否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或课外搜集到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见解。) 4.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学习第8、9自然段。(1)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在教师引导下诵读——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课题深意。 1.交流汇报部分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提示学生要学以致用;指导朗读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读好句子,可以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 2.在学生谈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同时教师适时补充地球遭到破坏的图片资料,这样图文并茂,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震撼。3.教学中要把握好理解词语“资源枯竭”——研读第7自然段——辩论赛这三个层次,做到环环相扣,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4.在这可引导学生诵读课题,能使学生在与文本、课题的对话中,产生保护地球的情感。 5.引读课题时要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责任感。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用时:10分钟) 启发练笔: 当你看到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时,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下来。 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交流自己的练笔。 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要饱含情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书写的时间,展示时可以选三至四名学生,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以便学生提高练笔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19.只有一个地球.pptx (配套教案)19.只有一个地球.doc 《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doc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19 只有一个地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