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念奴娇逐字稿导入:如果中国的文化史里少了苏东坡,那么这片灿烂的星河一定会黯淡许多。他的粉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作品文集一经问世便得到大家追捧。如果苏轼也有朋友圈,一定非常精彩。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来到黄州,一起走进他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积累文化常识。2.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其开阔的意境。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是东汉末期赤壁大战的古战场吗?课下注释一,文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有人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地方)得到印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怀古: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追怀古昔,触景生情。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诗歌从题材上说可以分为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托物言志、咏史怀古等。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回顾以前是否学过咏诗怀古诗,杜牧《赤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入诗歌,明确怀古诗的思路:观眼前之景、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板书:写景、咏史、抒情。(临故地、忆古人、思古事、抒己怀)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我们这首诗是不是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展开的呢?我们通过诵读来感知。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上阕与下阙,哪个部分写景?哪个部分咏史抒怀?其实大家很明显能感觉到这是一首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有没有读出来豪放的感觉呢?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或者大家有没有公推的人选?感受到豪迈的气势。赏析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大江东去”,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拍成的电影的话,这个镜头是狭小闭塞的小场景,还是一个开阔的大场面?开头四字,就写出了排山蹈海之势。一个镜头,诗人就将滚滚长江一下子推至我们面前,只见长江携着巨浪向我们迎面扑来,不可阻挡。孔子见到河水奔流,感慨时光易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甫望见不尽长江,自伤身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苏轼看到“大江东去”,想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呢?(淘。冲刷、洗刷之意。)滚滚长江水早已冲走了这些英雄人物。所以在作者笔下,这已经不仅仅、不单单是一条现实中的河,更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在这条河中,无论多少丰功伟绩、多少英雄人物都要被湮灭,都要被冲刷掉。说到这里,有没有让你想起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者也是由长江水联想到英雄人物,和我们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2.词人还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中哪些字用得好?“乱”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穿”夸张,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写出了乱石高耸入云的动势。描摹出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形状、动静)“拍”拟人,突出惊涛骇浪的力度之大。动态感极强,水石相搏,仿佛能听到一阵一阵浪花击打岸边的声音,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声音、视听)水没有一定的气势、力量,能不能形成这种效果。“卷”写出浪花汹涌的气势之大。卷起千堆雪,表现出惊涛拍岸、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给人展现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象。“雪”比喻,指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从视觉角度描写出水花的模样。这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多方面描写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面对如此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慷慨激昂的情感。板书:乱 奇形怪状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写景 雄奇壮美 开阔壮阔穿 夸张 动静结合 咏史 周郎拍 拟人 视听结合 抒情 壮志难酬卷 夸张 有志难伸雪 比喻面对赤壁如此壮阔的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提问: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这句话刚好位于上阕与下阙之间。所以总结上文写景,开启下文的咏诗抒怀。“一时多少豪杰”,作者想起了历史上的哪位英雄豪杰呢?正如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像一个绚丽的舞台,一时之间,三国群雄争霸,英雄辈出。研读下阙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形象?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一起分析。婚姻:小乔初嫁了。提问:为什么说“初嫁”?当时小乔刚嫁给周瑜吗?历史记载赤壁之战时,小乔嫁给周瑜已经十年了,为什么作者说小乔初嫁了呢?点拨: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明确:大小乔是当时有名的美女,自古美女配英雄,所以这样写,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婚姻幸福。足以令人艳羡。外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明确:姿容雄伟,英气勃发。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仪表堂堂,风流倜傥,意气风发。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持羽毛扇,头戴青丝带头巾,是三国以来儒将时髦的打扮。你看周瑜英俊、儒雅、风度翩翩,温润儒雅,颠覆了人们对武将健硕剽悍、满脸横肉、胡子拉碴、性格鲁莽的传统印象。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明确:我们考到链接背景,赤壁之战是一种什么情形。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抵抗八十万。当时的战况对周瑜来说非常不利。他却谈笑间,就将曹操的大军烧了个灰飞烟灭。镇定自若,从容冷静。工作能力也很出众,年轻有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和才华横溢。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作者为何想到周瑜会多愁善感呢?三国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刘备,关羽,张飞,作者为什么单单写了周瑜呢? 我们可以先把两人放在一起做个对比:此时的周瑜,年少有为,美人在侧,事业成功吗,家庭幸福吗,爱情事业双丰收,人生非常圆满。而此时的苏轼呢:多大年纪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已经花白了;联系背景,43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来又被贬到惠州、儋州,不是北边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可谓是政治失意,仕途坎坷。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是: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对人生产生了感概,于是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我们鉴赏完了整首词,联系背景和作者经历来看,整首词是消极的哀叹,还是旷达的吟咏?作者站在江边,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想自己,对比周瑜,有没有一瞬间的失落与消沉?我想是有的。但他并没有让自己沉溺在这种情绪中,正如此种所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看到滚滚而去的长江,让他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最终都要被“浪淘尽”,都要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作者释怀了,情不自禁地倒一杯酒邀请江水和月亮,与自己共饮同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能从失落、苦闷中自我解脱出来,实现了精神的突围。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说,《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亲人如吾两人耳”。他豁达的胸怀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诗词中得到印证: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食荔枝》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政敌把他贬到蛮荒之地,是让他受苦的,他却天天在朋友圈晒吃的,精神状态非常超前。(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本是贬谪之所,他却说成了成就功名之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惠州,儋州,州州______________。 失意 诗意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我们认识了短歌行中雄才大略的曹操,也看到了归园田居中悠然淡泊的陶渊明。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也或许,真正的诗意并不仅仅是这些诗作,而是他们展现出来的生命韧性,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结】找个同学尝试总结一下我们这首词:这是一首,上阙写景,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营造了开阔的意境,下阕咏史抒情,借助三国时期周瑜的故事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有志难伸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作业: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今天的作业,我们完成导学案上面的相关习题,并查找这两本书,更深刻理解苏东坡思想的复杂性。1.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2.课后阅读教材第七单元所选《赤壁赋》,充分把握赤壁之于东坡的意义。3.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及林语堂《苏东坡传》,深入了解苏轼思想的复杂性。教学反思:写景部分讲完之后,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下如何鉴赏写景,表现方式,色彩,远近高低角度,修辞手法等。《苏东坡突围》及林语堂《苏东坡传》可以节选部分章节到导学案上面。“人生如梦,无畏前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苏轼的一生有三起三落。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直史馆(国家图书馆)。1071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下派到杭州做通判。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一落:大难临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被贬黄州。二起:东山再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1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2.创作背景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链接背景: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抵抗八十万,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怎样凶险、血腥的战役。面对如此危局,周瑜却能用仅有的三万人马,轻而易举地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更加突出周瑜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和才华横溢。3.文意疏通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课中学习1、正音故垒( ) 纶( )巾 樯( )橹( )华( )发( ) 了( ) 还( )酹( )2.深入研读任务一、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词人还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色?句中哪些字用得好?任务二、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形象?怎样塑造的?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任务三、作者发出的慨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又是如何理解的?是消极的哀叹,还是旷达的吟咏?【拓展延读】1.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食荔枝》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2.《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3.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应用练习】1.下列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首句是全词起兴之笔。“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C.“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B.纶(lǔ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催(cuí)C.纶(guā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D.纶(guā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3.(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开篇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能够描绘“江山如画”一句诗意具体内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许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念奴娇·赤壁怀古》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26张PPT)苏 轼赤壁怀古念奴娇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其开阔的意境。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解题念奴娇”为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写景)怀古(抒情)”,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怀古诗观眼前之景结构内容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壹·初读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初读体会思考:上阕与下阙,哪个部分写景?哪个部分咏史抒怀?贰·深入研读写景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深入研读大江千古风流人物联想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创作背景: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写景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深入研读大江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具象、有形)(抽象、无形)千古风流人物联想写景深入研读2、词人还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中哪些字用得好?深入研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炼字 析本义 描情景 说效果穿拍卷雪穿破、刺穿乱石穿破长空。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打惊涛骇浪拍打江岸。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江水拍击力度之大波涛拍打江岸卷起如雪的浪花。飞卷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浪花洁白如雪。如雪一般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咏史深入研读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咏史深入研读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形象?怎样塑造的?原文描述 形象特点 塑造方法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风华正茂英俊潇洒温文儒雅从容淡定年轻有为侧面衬托。以美人衬英雄,突出其年轻有为、婚姻幸福。正面描写。从外貌、神态、作战能力突出其风流儒雅、才华横溢、指挥若定。抒怀深入研读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苏轼年 龄生活外 貌职 务际 遇3447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怀人伤己抒怀深入研读请结合本词的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来谈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惆怅、消极的?虽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感慨,但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短暂,得失算得了什么,任何英雄伟业都会被时间淘洗消失。表现了苏轼从惆怅失意中解脱了出来,流露出旷达洒脱之情。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食荔枝》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人生观:对人生的艰难坎坷看得十分通透。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______________。失意洒脱/达观诗意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了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悠然恬淡的情怀;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深情。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不断孕育着这些杰出的人物,他们喝酒,作诗,画画,游历,或顺境,或逆境,或仕或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旖旎的画卷。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也或许,真正的诗意并不是这些诗作,而是他们的生命本身。作业1.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2. 课后阅读教材第七单元所选《赤壁赋》,充分把握赤壁之于东坡的意义。3.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及林语堂《苏东坡传》,深入了解苏轼思想的复杂性。1.下列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首句是全词起兴之笔。“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C.“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1.答案:D解析:“随遇而安”错,应该是“壮志难酬”。D应用练习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B.纶(lǔ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催(cuí)C.纶(guān)巾 酹(lē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D.纶(guā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3.答案:D解析:“纶巾”中的“纶”应读作“guān”,“樵悴”中的“樵”应改作“憔”。故选:D。D应用练习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开篇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能够描绘“江山如画”一句诗意具体内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许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念奴娇·赤壁怀古》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doc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逐字稿.docx